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影的商業價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電子商務 商業模式 企業價值
在電子商務突飛猛進的發展背景下,對電子商務的各種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點,其中,電子商務模式與企業價值關系的研究事關電子商務與企業的本質,尤為引人關注。文章通過梳理電子商務模式與各企業價值關系的研究,明確電子商務模式與我國企業價值關系系列研究進展成果并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
1 電子商務模式概述
電子商務商業模式(E-Commerce Business Mode)通常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予以詮釋:
(1)宏觀方面可定義為新型電子商務模式對企業的影響以及與企業發展的關系;
(2)微觀方面即是將電子商務商業模式進行細分并形成其有機組合的各個基本組成元素。Michael Rappa曾定義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根本所在即是企業價值創造,即該模式是企業開展相應業務并以此獲得企業發展效益的生存方式,
下面的定義則著眼于組成元素。Paul Timmers,Peter Weill等認為以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模式是可以反映企業營銷產品、信息和金融資金流項的體系,能夠更好的對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等進行定位,從而獲得效益。其中的關鍵點是電子商務商業模式應指出價值的創造過程及各參與者在此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收益來實現。它們共同的不足是沒有把企業看作一個有機系統。
綜上,基于計算機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電子商務模式成為了企業實現客戶價值創造、提高主體利益分享參與度的系統化模式,對電子商務模式需要把握3個關鍵點:(1)系統性(2)價值創造(3)信息技術。
2 電子商務對價值鏈的影響
2.1 電子商務對傳統價值鏈的影響
電子商務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在于電子商務以現代化信息手段為基礎,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和資源共享能力,極大的節約成本、方便了信息的獲取及促進企業有效的管理,促使企業價值鏈中的基本活動與輔助活動都得到了改善和優化。具體表現為
首先,企業發展系統的各部分的價值獲得了增加。基于電子信息化的發展,各類信息流帶給企業無限商機,其在企業運營管理中的發展將在在新技術、新產品、新營銷的產生等方面帶來新的價值與效率,,此外成本管理方面如直接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等將不斷減少進而實現企業產品各環節價值增值,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其次,推動企業組織結構及業務流程結構的優化調整。電子商務模式在企業中的應用是企業內部數字化管理的體現,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促使企業各環節信息收集、處理、利用的方式得到改變、效率得到提高。隨著企業傳統直線型等級式的組織結構模式逐漸被信息快捷傳遞的扁平化組織結構所取代,企業的層次管理能力和水平將得到極大改善。
再次,促進了企業價值創新。隨著網絡計算機的快速發展,企業可以通過各類電子設備快速與客戶發生聯系,對企業而言公司的電子信息都是企業進行客戶服務和產品推銷的渠道和機會,此外利用該模式企業還可以分享其他市場主體的商業利益。
2.2 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電子商務模式對企業價值影響巨大,但企業要不斷發展,價值要保值增值,反過來對電子商務模式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迫著電子商務模式的不斷改革。
彼得•德魯克定義了七個創新來源,創新是對資源進行新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實際上也可以認為是新資源的創造。電子商務模式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于該模式價值創新的實現,即客戶價值與企業價值獲得的雙實現。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新,是以客戶價值的創造為關鍵,為此運用過程中不僅要充分發揮電子商務模式擁有的優勢而且要針對發展中的荊棘不斷改進和發展。
如上文所提到過的,在電子商務模式創新中,基于原模式的分類和基于價值鏈的分類可能會為我們提供一種創新思路。基于原模式的分類中,采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將多種原型集成在一起,就可以創造出新的商務模式。基于價值鏈的分類方法,構建新的商務模式需要識別企業價值鏈中的要求,同時考慮到技術的最新發展。
3 結論及研究方向探究
基于以上電子商務模式與企業價值關系的梳理,可以了解企業對于電子商務模式、企業價值及其相互之間關系的研究逐步深入,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商業模式、電子商務模式、企業價值度的定義、電子商務模式對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電子商務模式的價值源泉及發展方向、電子商務模式對企業價值鏈的作用、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帶來的企業影響以及電子商務模式對企業價值的方法研究等。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研究取得進展的同時,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很多研究還不夠深入,很多概念還沒有共識;二是概念多,能實際落實指導企業電子商務模式創新與價值創造實踐的方法少;三是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四是靜態研究多,動態研究少。
電子商務模式對企業價值影響的研究還處于逐步深入的過程中,下面的幾點可能是未來研究更深化的幾個著眼點:一是能指導企業價值增值的電子商務模式選擇與創新方法;二是通過定量研究找出電子商務模式下影響企業價值增值的各類環境的核心變量三是企業價值增值與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的動態過程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清烈.電子商務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章寧,王天梅,許海曦,劉曉征.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2).
[3]譚曉林,謝偉,李培馨.電子商務模式的分類、應用及其創新[J].技術經濟,2010(10).
[4]韓立紅,王軼南.基于電子商務模式的企業價值鏈競爭優勢分析[J].學術交流, 2008(6).
[5]王小志.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價值增值的影響探析[J].河北企業,2010(10).
[6]童蕾.高新技術企業的商業模式對價值獲取的影響研究[D],東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
作者簡介
劉明旭(1972-),男,天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 研究方向為組織與戰略研究。
渠道的日益扁平化變革,使得廠家要直接面對消費者。由于大型的連鎖商場幾乎壟斷了當地的終端市場,企業要樹品牌、做銷量,就必須依靠大商場來實現;而大商場要聚人氣、樹檔次也必須依靠企業的支持。因此,大商場和企業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企業如何處理好與大商場之間的業務關系就變得越來越微妙。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分析大商場的“發家史”以及目前的發展狀況,可以幫助企業對大商場之間的競爭趨勢和銷售特點進行充分了解,讓企業和大商場之間的合作變得輕松自如、互惠互利。
特點一:由操作渠道到控制終端。現在國內的蘇寧、永樂、大中都是當年家電行業稱霸一方的經銷商,國美也有家電經營的背景歷史。當資本積累以及市場變化到一定階段,紛紛從“控制”下一級經銷商轉而“控制”消費者,這樣更加把握了廠家的命脈,加上對家電企業的運作模式了如指掌,從而對廠家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特點二:扎堆開店。近年來,各大商場之間開展一連串的“圈地運動”,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廣州市區,已經有三個區域形成了在半徑不超過1公里范圍內聚集國美、蘇寧、永樂三大商場的壯觀景象。北京的情況更加激烈。這樣,也就在這些城市的形成了新型的家電消費商圈,對于原來的批發市場型的家電商業打擊很大,同時,大商場之間的競爭也相應更為慘烈。
特點三:比對競爭,眼球效應。大商場之間你挑撥我,我打壓你。想方設法吸引消費者眼球,各顯神通。報紙廣告你出整版,我絕對不會只出半版。你買空調送200元電費,我買空調返現300。……。這樣的操作耗費了大商場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財力,極易在促銷上形成惡性競爭。但是,消費者卻很喜歡大商場之間的相互傾軋,所以盡管商場越來越多,但是每開一家都人頭攢動。扎堆開店更把消費者集中在幾塊不大的區域內,商場之間你爭我奪,熱鬧非凡。
大商場最終把這些耗費的資源轉嫁到廠家,以致廠家面對這些“罰款單”不知如何是好。
特點四:促銷手法雷同、單一。大商場開展的各種市場活動不管戴什么帽子,實際上都還是價格競爭。
家電企業面對大商場之間這樣的競爭環境,如何去妥善處理,使自己不會成為商場之間價格促銷競爭的“犧牲品”,使自己和大商場之間真正能做到互惠互利、合作雙贏呢?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大商場也要賺錢,也希望多賣賺錢多的產品。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巧妙利用大商場之間的比對競爭,來為自己的品牌造市。
顧名思義,比對競爭,是利用本方擁有的資源優勢,和對方進行相互比較、相互對應的競爭方式。企業充分發揮好自身的優勢,利用大商場之間的比對競爭,從被動到主動,從主動到雙贏。
比對競爭:由被動到主動
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經常會拿到大商場傳來的促銷函,盡管這些促銷活動相互重復,對企業來說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但是企業也只有在和商場討價還價后進行確認。在這樣的格局中,企業處于被動的地位,出了錢,卻沒有取得多少促銷效果。
被動應對的企業,一般是處于二、三線或者正在成長的品牌,對于強勢品牌而言,由于其具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市場占有率,大商場往往需要它來提升自身形象和經營品質,且這些品牌的促銷資源、產品資源豐富,他們之間的合作往往是游刃有余。04年被媒體炒得火熱的格力和國美之間的“分手”事件,其實也就是格力有這樣的品牌實力,但是格力和蘇寧等大商場之間的合作卻是如火如荼,從未中止。因此,資源相對薄弱的企業,暫時只能處于被動應對的地位。
那么,被動應對的企業應如何利用“比對競爭”來爭取大商場促銷的“話語權”,從而使促銷取得理想的效果?
信息溝通比對法。和企業的業務人員打交道的主要是大商場的采購人員,也就是說,采購人員具有一定的操作靈活性。不同商場之間信息非常靈通,互相大打情報戰。不同商場的業務采購人員也是互不服氣,對廠家業務人員你拉我扯,其實,他們很擔心企業會“偏袒”哪一方。
因此,業務人員對商場采購人員的日常信息溝通變得尤其重要。成功的業務人員應充分利用大商場之間的這種業務競爭進行相互牽制,而不是把貨堆進商場倉庫就完成了任務。業務人員展開牽制的基本原則是:“你拉我,我扯他;你推我,我靠他。”
當然,相互牽制的成功,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基礎。所謂“打一下、摸一下、親一口”,做到這樣,大商場對你也無可奈何。
借勢比對法。處于被動應對的企業,在大商場中往往位于“二類”區域。商場中的終端資源要么開價很高,要么根本顧不上你,而企業要在大商場做銷量和樹品牌,就必須擁有終端資源。因此,利用促銷契機,去爭取商場內的臨時終端資源,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些臨時資源包括:掛橫幅、做噴畫、做吊旗、貼海報、搞人海戰術等等。
優秀的業務人員,往往能利用大商場提出的各種要求變成企業實現自身利益的機會,通過滿足大商場的一些促銷要求而更換產品陳列場地、爭取賣場廣告位等,從而改善自己的終端形象。
借物比對法。每到與大商場進行結算的時候,企業老板就對被帳扣的促銷費心疼不已。其實,企業不一定要讓促銷費體現為現金,可以通過提供一些物品進行支持。這樣,既節省了一些促銷成本,同時,大商場又將物品贈送出去,宣傳了企業品牌。
在實際操作中,由被動到主動的機會有很多,關鍵是要抓住大商場之間的競爭“縫隙”,從而達到企業自身的目的。
比對競爭:由主動到雙贏
強勢品牌在和大商場的業務往來當中,處于主動出擊的地位。原因是他們具有很高的品牌影響力、豐富的產品線和雄厚的推廣實力。
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也經常“受欺負”。這主要表現在大商場為了吸引眼球,有時會拿有限的幾款產品進行特價甩賣,使得其他商牢騷滿腹,企業也認為損害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那么,利用比對競爭法,可以解決雙方合作中的一些摩擦:
產品區隔比對法。利用產品型號的不同或者產品種類、批次的不同進行商場之間的區分。不至于形成惡性的價格比較競爭。
促銷分類比對法。在甲的商場做現場抽獎,在乙的商場就做“人海戰術”。將促銷活動區分開來,顯示出企業對各個大商場的重視。大商場無法從面上來比對企業,反而會更加重視推廣企業的產品。
贈品分級比對法。贈品的范圍很廣:現金、物品、禮品等。給贈品分級,分配給不同的商場不同的贈品。但是,顧客最滿意的贈品要實行“普惠制”。
聯合促銷比對法。在旺季來臨時或節假日,利用企業已計劃開展的促銷資源和大商場進行聯合促銷,大商場也是求之不得,雙方既能節約促銷費用,又能互相提升,同時,還減少了大商場日常的“促銷通知函”。
一、電影技術價值論
電影作為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明顯的技術特征,是科學技術的一種,因而可以從技術價值論的角度研究電影的價值。
(一)技術價值當前哲學領域從技術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兩部分來進行研究技術價值。技術的內在價值是發明者、設計者根據科學原理,目的是使自然的物質、能量或屬性通過人的能動的創造設計,通過運行過程可以產生人們需要的結果。技術的功能是技術內在價值的主要內容,也是體現技術內在價值的主要方面。技術的外在價值是指通過技術的開發和生成、應用和普及,由技術的社會屬性顯示出來的價值。因為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應用,所以根據技術在不同領域中的作用,將技術的外在價值分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等。技術的外在價值不僅包含了社會外在的需求也包含了人的內在的需求,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更加具有指導性和方向性。技術價值是技術主體與技術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規定的產物。考察技術價值的表現形式,不僅要從主體的角度去認識,還必須看到技術客體自身的屬性對人的影響。只有從這兩個角度去認識,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技術價值豐富的表現形式與內容。
(二)電影技術價值根據上述論述,電影技術價值可以從電影的本質屬性和其在不同領域能發揮的作用分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1.電影的內在技術價值電影創作者在運用電影技術創作電影作品時,必然會把自己理念、審美、價值觀等付諸于影像上。因此,電影的內在技術價值是電影技術共同體在電影創作活動中與電影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逐漸形成的凝聚在電影中的價值,是電影創作共同體自身的價值觀念和本質力量內化于電影的各種要素之中所形成的,是以人的目的、意向、愿望和文化理想為基礎,2.電影的外在技術價值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始終存在著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多種需求,這種需求同電影的應用結合起來后,就表現出豐富多彩的電影外在技術價值(即電影的價值)。電影的外在技術價值主要有經濟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政治價值等表現形式。電影的經濟價值是指在人們經濟生活領域或活動中,電影所顯示出的價值。電影的政治價值指的是在人們政治領域活動中,電影所能創造的成果及價值。電影的文化價值是指電影在文化的發展與創造中,所能體現出的價值。電影的精神價值是指電影在精神文明發展中,所能體現出的價值。電影的外在技術價值不僅包含了社會外在的需求也包含了人的內在的需求,內在技術價值凝聚在創作共同體對外在價值的認識之中,其外在技術價值更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因此,研究電影的外在技術價值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電影價值的建構
根據上述論述可以得出:電影的真正價值在于促進社會主體的發展,使人類社會更加完善,更加美好;電影技術價值要從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兩個角度去認識,但電影的內在技術價值凝聚在主體對外在價值的認識之中,是主體自身價值觀念和本質力量內化于外在價值之中所形成的。因此,以下將根據電影的外在技術價值,結合電影特殊性及其在社會各領域內的影響,對電影的價值進行詳細論述。
(一)電影的商業價值電影的商業價值是指電影在生產、消費、交易中的經濟價值,表現在其創造的巨大經濟效益及電影產業在整個社會產業結構中的重要地位。電影最大的特點在于它是工業化和商業文明的產物,如果沒有技術革新,就不會有電影的產生與發展。同時由于電影在商業相當發達的背景下誕生,就更多地打上了商業文明的烙印,天生地具有產品的屬性。商業價值是電影價值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電影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電影的商業價值也成為大多數電影投資、制作者關注的問題,而“票房”作為商業價值的外在表現更是關注的焦點,部分電影為追求票房,迎合部分人的口味,過分炫耀、甚至濫用技術,弱化了電影的文化教育內涵,引起了諸多批判。如何在電影的商業和藝術之間尋找平衡點,是電影制作者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電影的審美價值電影的審美價值是指電影給觀眾視覺、聽覺的審美享受,滿足觀眾審美需要,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趣味,培養藝術感受力和鑒賞力的作用。電影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綜合了戲劇、舞蹈、繪畫阿樂、建筑等藝術特長,給人以最直觀的視聽覺審美享受,它在審美功能上比其他藝術更有潛質。運用電影技術創造的唯美的畫面、經典的對白、鮮明的人物形象,優美的旋律、震撼的音響效果,給人的審美享受。許多電影中還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做到“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可以使欣賞者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化修養。因此,電影給觀眾帶來的這種審美體驗具有獨特的屬性與價值,是不能忽略的。
(三)電影的娛樂價值電影的娛樂價值是指電影帶給觀眾帶來愉快體驗,緩解疲勞、減輕壓力和修身養性的作用。電影能給觀眾帶來愉快體驗,能減輕壓力依然是觀眾選擇電影的重要原因。但電影不能為娛樂而娛樂,更不能為娛樂而漠視或拋棄其引導功能。美國一些好的娛樂電影,對正義、對真善美有著鮮明的追求,他們斥巨資拍商業片,還是要說清一些道理,給人以某種教育或啟迪。
(四)電影的道德價值電影的道德價值是指電影中反映出的社會倫理道德觀念對改變社會風氣及道德養成的作用。電影以“文以載道”“娛樂寓教”的方式傳播社會倫理規范,通過輿論懲惡揚善,促進社會道德和諧。一些影視作品揭示的人生哲學道理和和社會倫理道德,不僅是電影文化上的意義,也是電影應該具有的特定價值,銀屏人物常常會成為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模仿對象。因此,電影中應更多表現“與人合作”“尊老愛幼”“熱愛自然”“幫助別人”等良好社會道德,讓觀眾在聲畫世界里自然地接受良好道德的熏陶。
(五)電影的文化價值電影的文化價值是指電影中反映出來的民族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對宣揚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文化所體現的關于生活方式、社會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決定著人們在政治、社會、倫理、藝術領域對于是非、善惡、正邪、美丑的基本判斷。因此,在總結一部電影的商業業績的時候,也要注重它對于文化價值的表達方式。韓國電影和電視劇之所以在亞洲風行,靠的不是好萊塢電影那種炫目的數字技術,而是其作品中體現的那種互愛、篤誠、孝敬的文化理念。即使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也在宣揚美國的文化理念。可見,文化依然是驅動電影商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關鍵詞] 英語片名; 直譯; 過度歸化; 文化交流; 商業價值
一、英語片名翻譯現狀及其分析
電影是一種極富商品屬性的藝術形式,而片名作為一部電影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部片子的商業價值。由此看來,外語片的譯名非常重要,好的譯名能得到觀眾的心理認同,激發起觀眾的觀看欲望。
但是,目前英語片名翻譯出現了魚龍混雜,盲目追求商業目的而過度歸化的現象,有的甚至與電影內容嚴重不符。例如,2008年上映的美國影片Kit Kittredge: An American Girl以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社會變化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名叫凱特•基特里奇的美國小女孩的堅持和夢想,凸顯了她足智多謀、果敢、善良的性格特點。劇情活潑而感人,屬于典型的“勵志型”影片。而該片的漢語譯名是“一個美國女孩的秘史”[1],給觀眾造成錯覺,誤以為是一部愛情片。這樣的譯名非但不會給影片增色,反而使一部好影片遜色不少,給人一種嘩眾取寵的感覺。
事實上,國內對于海外影片的片名翻譯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宣傳影片,達到轟動效應,追求商業價值,片名的翻譯出現許多誤譯、亂譯的現象,直接導致影片的票房慘敗[2]。有人甚至在文章中指出,“為了得到觀眾對電影的最佳反應,文學翻譯中的‘忠實’原則就不再適應……有時還必須從整體著眼,做較大的變動,甚至是改寫。這種靈活性在港臺的影片翻譯中尤為突出。”[3]由此看來,英語影片作為我國引進外語片的主力軍,其片名的漢譯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英語片名的翻譯應該首先考慮直譯法
在片名翻譯中,在語言共性的基礎上,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根據源語、目標語的特點,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這就是直譯。當然,在直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其他翻譯方法,以實現影片的商業價值。但是,目前英語片名的漢譯出現了過度歸化的現象:即使在直譯不會引起誤解的情況下,譯者有時也會采取意譯,以犧牲原片名的特色為代價來取悅目的語觀眾。紐馬克認為,直譯始終應該是譯者的第一選擇,只有當直譯不正確或者很糟糕的情況下才考慮其他的翻譯策略。[4]目的語觀眾有權知道原片名的特色和風格,要盡量保留源語的文化信息及語言特色。
(一)直譯是對原電影創作人員的尊重
由好萊塢導演凱文•雷諾茲執導的史詩大片Tristan+Isolde的片名翻譯曾經引起一場風波。該片的美方編劇迪恩表示對中國發行方肆意改動原先的片名感到不滿。影片原名直譯為《崔斯坦與伊索德》,而中文譯名為《王者之心》。這個譯名從表面上看,與原名沒有任何關系。[2]從內容來看,影片名是兩個人,強調兩個人的愛情且始終貫穿整個劇情;而“王者之心”著重于一個人,與影片主題沒有關聯。迪恩多次向中國發行方表達要求更換中文譯名的意思,但是國內發行方執意采用《王者之心》的譯名。所以迪恩發函給國內發行公司,表示如果該片在中國上映的時候仍然采用《王者之心》,他將遠赴中國國內發行公司。[2]
此案例表明,譯名也是屬于著作權的一部分,電影的原創人員對保留影片原名是有愿望和權利的。作為電影的引進方,英語片名的漢語譯名要尊重原編劇的構思初衷,在不影響影片商業市場的情況下,應該尊重影片原有片名。
實際上,一部真正經典的影片主要還是靠劇情、表演、攝影等吸引觀眾,給觀眾留下恒久的印象。有許多以人名為主的片名就是采用直譯的手法,如Romeo and Juliet (《羅密歐與朱麗葉》)、Titanic (《泰坦尼克號》)、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 》)、Rain Man (《雨人》) 等,都已成為經典影片。
(二)直譯是對源語文化的尊重,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由于漢英思維方式的不同,影片的命名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國古代哲學家倡導一體思想,這種整體思維觀對語言活動起一種支配、定式作用。漢語命名重統一觀,具體表現為對事物的類屬概念,必須給以統一的“類屬性標定”。[5]表現在電影命名中,中國電影傾向于依據類別命名電影,以概括性的整體命名居多,片名多反映影片的主題,如《智取威虎山》《》《十月圍城》《英雄本色》等。
相對而言,西方哲學具有崇尚個體思維的傳統,[5]故西方人強調局部和個人英雄主義。受思維模式的影響,英文片名命名比較隨意,不拘一格,無論是人、事、物、時間、地點,都可以拿來命名,如Rebecca、Doubt、Titanic、Seven、The Mask等。
所以,目前英語片名的翻譯傾向于打破原有片名的形式和語義,根據影片整體劇情內容進行重新命名,采用意譯和改譯的手法。《電影片名翻譯――以商業利潤為目的的改寫》一文的作者認為“電影片名的翻譯是一種改寫”[6],并援引勒菲弗爾的觀點加以論證。勒菲弗爾認為,翻譯是最典型的改寫,這種改寫以某種意識形態或詩學為目的。在電影名的翻譯中,這種目的主要體現在其經濟目的上。“改寫是對原文的操控,并且這種改寫很有效。……翻譯是最典型的改寫,這種改寫超越了文化差異,使得原文在目的語中有更多的受眾。”[7]
然而,魯迅先生主張異化翻譯。他認為翻譯的第一目的是“博覽外國的作品”,把翻譯比作異域旅行,“它必須有異國情調,就是所謂洋氣……凡是翻譯,必須兼顧著兩面,一則當然求其易解,一則保存著原作的風姿。”[8]并強調要準確地引進異質文化,像普羅米修斯那樣 “從別國里竊得火來”,促進中國本土文化的發展。
比如,美國電影“Se7en”(Seven)講述了一個瘋狂的殺手,按照圣經當中記載的7種罪惡(glutton 貪食,greed貪婪,sloth懶惰,lust欲,pride驕傲,envy嫉妒,wrath憤怒)殺死了7個人。“7”在圣經中是一個神秘的數字,上帝在“7”天內創造了世界,夏娃是用亞當的第“7”根肋骨做成的,受“7”頭惡龍撒旦的誘惑,亞當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從而開始了原罪。“7”是一個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有人認為如果把影片直譯為“七”,會讓中國觀眾不知所云。因此可用增譯的方法譯為《七宗罪》或改譯為《連環殺人案》,不但交代了電影的主要內容,更點明了主題。[9]此外,該片在網絡上還有一個《火線追緝令》的別名。而筆者認為,若直譯為《七》,聽起來簡潔明了,而且會在觀眾心中產生一種西方式的神秘感。或者正是這種“不知所云”能喚起觀眾的好奇心和一睹為快的愿望。相信看后會對影片留下更深的印象。而且,看完影片后通過相關介紹,想一探究竟的觀眾自然會明白“七”在西方的宗教文化內涵。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蘊涵著一個民族的人生觀和思維方式。電影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作為文化傳播的橋梁,譯者應該在翻譯過程中關注原文本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通過直譯再現原文電影的文化意蘊,實現兩種文化的溝通。
(三)恰如其分的直譯不會影響影片的商業價值
由于電影的商業屬性,片名翻譯當然需要考慮商業價值。譯者要充分把握譯語文化特征和審美情趣,創造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標題,激發觀看欲望。但是,電影片名翻譯的商品化存在一個度的問題,恰如其分地直譯在忠實于原片名的基礎上,能激發起中國觀眾的獵奇心理,從而產生商業效益。
例如,“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講述的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下男女主人公一段超越道德界限,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有人認為若直譯為“英國病人”,顯得索然無味,推崇“別問我是誰” 的譯名,原因是此譯文抒情意味濃厚,又扣住了全片追尋英國病人身世的情節。[10]而筆者認為,譯文應該充分尊重原有片名,這體現了電影導演和編劇的獨特視角:通過對受到戰爭重創的人們的心靈和感情的細微描述,發出了對人性道德沖突的深思。這種沖突不單單是愛與道德的沖突,而是人與觀念――即民族主義,主流道德標準,政治思想等意識形態的沖突。直譯為“英國病人”給人一種沉重感,這正迎合了電影情節凄婉的氛圍,提示其主題,且帶有一種神秘色彩,激發觀眾的聯想與觀看欲望。實際上,該片在中國上映的正規譯名為“英國病人”, 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比較而言,“別問我是誰”,現代色彩過于濃厚,與影片氣氛、主題不符。
三、結 語
翻譯方法多種多樣,在電影片名的翻譯中直譯當然不是惟一的選擇,但直譯應該是首選。在直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再考慮其他翻譯方法,因為忠實是翻譯最基本的標準。電影片名的忠實除了要求在語言上做到忠實,還應該在文化信息、功能特征等方面做到忠實,這才是翻譯電影片名的理想境界。事實證明,許多英語片名的翻譯用直譯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和商業價值,而且直譯既是對原作的尊重,也有利于文化傳播。
[參考文獻]
[1] pps.tv.
[2] 周銘.《王者之心》譯名惹糾紛 片名翻譯是學問[OL]..cn,2007.
[3] 劉慶元.等效原則下的片名翻譯[J].云夢學刊,2006,27(05).
[4] Nwemark Peter A.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n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 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6] 劉性峰.電影片名翻譯――以商業利潤為目的的改寫[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11(06).
[7] Lefevere 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8] 《翻譯通訊》編輯部.翻譯研究論文集(上)[C].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225.
[9] 馬小燕,王建武.目的論視角下的英文電影片名翻譯[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7(01).
影視文化的題材多是來源于生活或是高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所在地方的獨特文化習俗,如:政治、軍事、宗教、經濟、農業、民族等。由于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不同,與之相關的文化也不盡相同,且文化差異越來越明顯。各種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時有沖突、時有并存、時有相融。如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并存與發展的背景下,把文化內涵豐富的西方電影名翻譯成更加易于我國觀眾接受、喜愛的中文片名,還必須充分考慮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翻譯的誤解、歧義、雙關、笑話,導致影片的不成功。相反,只有在顧及中西方文化差異和特點的基礎上的翻譯,才能確保翻譯的質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體現在思想觀、道德觀、生活觀、價值觀等方方面面。如,在價值觀與道德標準方面的中西方差異。中國文化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以道德倫理為中心,價值觀念中偏重對社會和國家的貢獻,偏重集體的作用發揮,提倡個人謙虛謹慎,以“自我貶仰”為處世之道,反對過于自我表現;而西方文化則是充滿強烈的個人主義精神(獨立性與創造力),崇尚個人努力,不掩飾自信心、自豪感和榮譽感,崇拜英雄、強者,強調“個體”的作用和成就。這一點,在許多美國影片中都有反映,如:Hancock—《漢考克》、Superman—《超人》、Shane—《原野奇俠》等都是強調個體作用,歌頌英雄主義精神,在翻譯時候要把握中國的傳統文化特點和觀眾的思想觀念,方能起到積極作用。在社會及家庭關系方面,西方的“個體性”文化特征,偏重機會均等,平等意識強,崇尚自主自強自立,長輩與晚輩平等,而中國則重視輩分,等級分明。
二、西方“電影名”漢譯的原則
“歸化”和“異化”是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Venuti)于20世紀90年代在《譯者的隱形》(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書中提出。歸化(Domestica-tion)指在翻譯中采用透明、流暢的風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譯策略,達到使源語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語文化讀者的世界,實現“文化對等”的目標,強調譯語讀者習慣的語言表達方式。異化(Foreignization)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異域性(源語言文化),打破目標語言常規,同時具有豐富目的語言文化的翻譯方式,強調遵循源語言的表達方式,表達原文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說,“歸化”和“異化”可看作是“直譯”和“意譯”的延伸,但又有所區別。前者打破了“語言層面”因素的局限,翻譯過程中,將視野拓展到文化、習俗、美學等方面,后者則是著重于“語言層面”處理的形式和意義。即“歸化”和“異化”著重于文化層面的大語境下翻譯的價值取向,而“直譯和意譯”著重于語言層面翻譯的價值取向,對于電影名的翻譯,有局限性。由此可以看出,在當今擁有多元文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對于以多種文化為背景的西方影視作品,其電影名翻譯的優劣,對于影片的吸引力及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有很大作用。此外,電影名的翻譯還需遵循“目的原則”,這也是翻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翻譯目的論最早由德國的漢斯?弗米爾提出,是功能派理論翻譯的重要內容,主張“目的法則”,即根據不同目的,其翻譯策略也不同。電影名的翻譯中,需要以觀眾效應為導向,以實現影片商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兼顧并尊重片商、觀眾、制片方(原作者)三方的利益,力求獲得共識。
三、從西方電影名翻譯的實例,看西方“電影名”漢譯策略
(一)直譯是電影名翻譯中常見的策略之一。其翻譯效果,簡潔明了,能夠體現出原電影名的特點,吻合原電影名的內容,保留其獨創性。采用直譯方式翻譯的電影名,要求電影名能反映出影片的大致內容,同時還要和原英文片名相符,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如:APerfectWord—《完美的世界》、DawnRider—《黎明騎士》、WhenHarryMetSally—《當哈利碰上莎莉》、TheThreeStooges—《三個臭皮匠》、LightningStrikes—《閃電襲擊》、BraveHeart—《勇敢的心》、Gladiator—《角斗士》、HurricaneStreet—《颶風街道》、RomeoandJuliet—《羅密歐與朱麗葉》、BodyofLies—《謊言之軀》、SnakesonATrain—《毒蛇列車》、ThePearlHarbor—《珍珠港》、RainMan—《雨人》、TrueLies—《真實的謊言》等。(二)意譯策略意譯,指根據原文意義來翻譯,而不是逐字逐句一對一的翻譯。主要在源語言和目的語言存在較大文化差異,兩種語言文化體系相對獨立的情況下應用,能達到體現特有文化特色、體現語言特征的目的。在西方電影名的翻譯實踐中,有時候由于原英文電影名用詞及文化背景等種種原因,直譯的方式不能較好表達出影片的內容,無法達到理想的翻譯效果,甚至對影片的上映起到負面作用。這個時候,則可使用意譯,即可把原英文電影名和影片內容相結合,超越字面的束縛,打破常規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翻譯。如,大家耳熟能詳的:GoneWiththeWind—《亂世佳人》、PrettyWoman—《風月俏佳人》、BraveHeart—《驚世未了緣)》、Next—《預見未來/先知先覺》、ReturntoMe—《愛歸來》、SisterAct—《修女也瘋狂》等。(三)音譯策略音譯,指根據讀音來翻譯,這種翻譯方式簡單、通俗、易于操作。翻譯實踐中,主要用于針對一些使用地名、專有名詞等為電影名的翻譯。如:Avatar—《阿凡達》、KingKong—《金剛》、Tess《苔絲》、HarryPotter—《哈利?波特》、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SoundofMusic—《音樂之聲》、JaneEyre—《簡?愛》、Aladdin—《阿拉丁》等。(四)增譯策略增譯,指根據英漢語言的不同思維模式、語言表達習慣、方式,翻譯時采用巧妙增添詞、短句或句子,以準確表達原文意思的翻譯策略。在西方電影名翻譯的時候,結合影片內容和中文表達習慣,適當增加詞匯,利于電影名更加易于被接受和充滿吸引力。如:Ghost—《人鬼情未了》、Hancock—《全民超人漢考克》、BrokenArrow—《斷箭行動》、TheSleepingDictionary—《字典情人》、WaterWorld—《未來水世界》、TheNet—《網絡驚魂》、Speed—《生死時速》等。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西方影視文化的進步和發展迅速,在我國的傳播速度和傳播面都極大提高和擴大,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技巧也在不斷進步和提升,其翻譯法和策略也是靈活多樣,如常用到:編譯、換譯、創新性翻譯、補充翻譯等策略。這些翻譯策略,都為西方電影名的“成功”翻譯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西方影視文化在我國的傳播。當然,翻譯對于譯者的翻譯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需要譯者要與時俱進,積極鉆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翻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