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通信工程職業發展規劃

通信工程職業發展規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通信工程職業發展規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通信工程職業發展規劃

通信工程職業發展規劃范文第1篇

關鍵詞:卓越人才;通信工程;高等學校

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美國等發達國家將“再工業化”作為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對我國的工業化將產生巨大影響。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美國工程院院長查爾斯·韋斯特指出,“擁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國家占據著經濟競爭和產業優勢的核心地位”。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很多國家都將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因此,加快我國向工程教育強國邁進的步伐是勢在必行的。

一、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必要性

多年以來,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比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結構和體系,培養了上千萬的工程科技人才。高等工程教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備良好基礎,基本滿足了社會對多種層次、多種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國開設工科專業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倲档?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達到371萬人,研究生47萬人。早在十七大期間,我國就提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也提出了迫切要求,急需培養一批能夠適應和支撐產業發展、創新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人才,以提升我國工程科技隊伍的創新能力,增強綜合國力,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啟動會,聯合有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白吭接媱潯笔秦瀼芈鋵崱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該計劃就是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型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該計劃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為落實人才培養這一高校根本任務,我校結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制訂,積極推進高等工程教育的實踐,要求各二級院、各專業對工程人才培養目標、標準、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通信行業作為國家工業發展的前沿,技術革新十分迅速。要想培養出面向企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人才,更應該盡早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從2010級開始,我院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擬定按照“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行培養,擬實施以突出“工程意識、工程實踐、工程素質”為目標的立體化培養方案,擬建立“夯實基礎、發展特長、面向工程”的立體化專業課程體系,實行“3+1”、“訂單式”、“項目型”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培養計劃,建立“工程科學、科技競賽、創業就業”立體化實踐創新平臺,著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工程型人才,旨在造就一批10年或15年以后能站在學科、專業、業界最前沿的工程人才。其對東北石油大學探索精英人才培養新路具有重大意義。

二、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重要性

通信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研究項目對培養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提升企業和學校的創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

1.對學生的影響。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科研項目,能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并從企業工程師那里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了解企業的工作方法,快速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并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找到適合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

2.對企業的影響。企業通過相對較長時間對學生的考察,可以從中挑選更優秀、更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同時縮短新員工的上崗預熱期。學生也成了聯系企業研發和高校智力的紐帶。

3.企業的工程師和在校的教師接觸和溝通,有可能產生創新的領域、創新的思維和方法。通過課題的開發和研究,把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工作落到實處,圍繞培養標準、生源選拔、培養計劃、理論教學、實踐環節、教師隊伍、校企合作、國際合作等問題展開研究,制定通信工程專業具體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專業標準、課程設置、合作企業及制定企業學習計劃。這將對通信專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其成果也可以推廣到其他專業,為推進“十二五”新時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翔實的實踐資料。

三、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

通信工程專業最大的特點是技術更新快,知識總量增長急劇,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既要掌握各種相關的核心技術,又要掌握新技術及其發展動向。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注意學生的自適應能力以及由此所需的數理和工程基礎知識及技能,拓寬口徑,加強實踐環節,強化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觀念。從近年來學生就業狀況來看,普遍的現象是就業率不高。通信工程專業就業率低的問題日益顯著,這不僅影響到學生的生存與發展,而且關系到通信工程專業的生存和前途,關系到學校的前進步伐。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嚴肅思考并認真探討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

1.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在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中,應圍繞工程素質、工程科學、工程實踐進行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從原先相對單一的專業課程逐漸轉變為以工程專業課程、工程實踐課程為主體,自然科學課程為基礎,人文社科課程為補充的課程體系,并在所有的專業課程中都設置工程項目的訓練環節。

2.雙導師制探索。通信工程是應用型很強的學科,需要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師資隊伍來指導學生。學校擬聘請一批企業高管和技術骨干,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讓他們走進課堂,為學生上課、做講座、指導實習實訓、指導畢業設計等。每一位學生都有兩名導師指導,一名為本校教師,另一名為企業工程師。雙導師的指導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老師的科研活動和工程項目中,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技術開發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指導和項目平臺。

3.課內外實踐平臺搭建。要從學校的內部培養走向開放的校企合作培養。行業企業參與該計劃的實施,使企業由單純的用人單位變成共同培養單位,發揮企業具備真實工程環境和先進的工程實踐條件的優勢,為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由高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以實踐環節為中心,建立課內、課外兩個實踐教學平臺,通信工程專業已與多個企業建立了實習教學基地,可以將教學過程分為學習學期和工作學期,采用交替式合作教育模式。

4.工程化培養模式改革?!白吭饺瞬排囵B計劃”圍繞工程能力這一核心問題,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方位改革。在校內學習階段,要在加強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著力推動研究性學習方法,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訓練,加強跨專業、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在企業學習階段主要是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先進企業文化,深入開展工程實踐活動,“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增加通信工程專業學習和工程實踐鍛煉的比重,強化在企業階段的學習實踐環節,強化外語能力,重點培養適應信息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卓越人才。

5.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教師,關鍵是看能否建設一支滿足工程人才培養要求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引進有豐富工程經歷的教師,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工程專家到學校任教或兼職;教師定期到企業參與工程實踐,增強工程實踐能力。為開展通信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研究,我校通信工程專業擬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中興等相關的企業聘請高水平的工程師做客座教師,并把本專業青年教師送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陳櫻之.“卓越工程師”如何練成——浙工大探索工程教育新模式[N].浙江日報,2010-07-01.

[2]教育部.2010年第三次通氣會[Z].2010-04-27.

[3]高丙坤.通信工程省級重點專業的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2,(8):142-143.

通信工程職業發展規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職 通信專業 實訓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4C-0186-03

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升教學質量的重點,也是校企合作開展技能培訓、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有效平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實訓基地于2008年獲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基地、2010年獲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立項。自立項建設以來,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依托行業、校企合作、以崗導學、服務基層”的辦學特色,拓展思路、開闊視野,對外積極尋求企業參與,充分引入企業力量參與基地的各個環節建設;對內通過引進人才、培養骨干等途徑鍛煉培養“雙師”隊伍,在不斷地探索改革過程中切實改善實訓環境,提高管理質量,提升實踐教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

一、高職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由學院牽頭、在自治區和柳州市政府的統籌規劃下,依托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和現有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政府、學校投入為主并會同企業共同建設,力爭將基地建設成為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的資源共享型基地,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服務,為社會企業及用人單位生產、科研和培訓服務,建設成為集下崗職工就業和再就業培訓服務于一體的通信類專業的綜合實訓基地。因此,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在內涵上需要充分彰顯以下方面:

(一)面向通信崗位群,夯實學生專業技能。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以學生職業準備為目標,突出工作崗位需求,以具體的行動導向、職業領域、實際情境為基礎,通過通信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的工作過程模擬模式,突出實踐性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各種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類專業主要有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以及鐵道通信信號等,畢業生主要服務于電信、移動、聯通等電信運營企業、鐵路企業通信部門、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通信建設施工單位,以及其他從事通信設備的運營管理、通信機務和線務的維護、通信市場營銷和通信設備的建設施工的企業。其崗位群主要有線務員、電信機務員、通信終端維修員、電信營銷員以及鐵路特有工種通信工、工程施工概預算等崗位。因此,在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規劃之初,即應充分考慮前述專業或專業方向所面向的崗位或崗位群。

(二)面向專業教學需求,促進專業課程改革。近年來,為切實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以任務驅動、行動導向乃至基于工作過程的各種課程改革建設模式層出不窮,各模式雖然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但分析其共性最終都集中到了“教學做一體”或“理實一體”上,這類課程的實施對教學場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采取課程內容導向模式,即根據專業課程體系中各課程的教學實施方案來確定實訓基地的功能與裝備配置標準,并且從教學環境或學習環境理論出發,結合通信行業和專業的特點,提出通信專業實訓基地人文環境這一“軟環境”建設的要求。同時,通信技術專業實訓基地設備設施的不斷完善,又反過來促進專業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專業教師可以不斷更新、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并就新的實訓設備開發出新課程,即實訓基地的建設又反過來帶動專業建設、促進課程改革。

(三)面向行業企業需求,開放互助合作共贏。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在面向行業企業需求、繼續深化“工學結合、開放互助、合作共贏”的產學合作理念下展開。與廣西通信管理局通信行業技能鑒定中心合作,將通信實訓基地建設成區內首家符合通信鑒定場地要求的場所,滿足行業開展技能鑒定的需要;與運營商和工程施工企業合作共建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為企業員工、社會下崗職工以及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和技術服務。

二、高職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與舉措

(一)待解決的問題。與所有工科類實訓基地一樣,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資金投入問題。從前述分析可知,為有效地面向通信專業崗位群,需要提供整體的系統解決方案即搭建完整的通信網絡,而哪怕是最小規模的通信網絡,其資金投入也是千萬級的。為有效解決該問題,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積極拓展資金投入渠道,開辟多種基地建設模式,為基地建設提供資金保障,特別是在充分引入企業力量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具體方式和途徑體現在以下三種模式中:一是政府投入模式。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實訓基地獲2010年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立項,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推進職業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各地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以此獲得建設資金150萬,同時還得到了柳州市地方財政的支持。二是校企合作企業投入模式。本著“開放互助、合作共贏”的校企合作新思路,尋求企業設備支持或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實訓室)。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先后與柳州電信公司簽訂校企聯盟共建協議,合作共建通信技術實訓基地;與柳州聯通公司簽訂聯合組建“聯通沃精彩”通信教學實訓室協議,由企業提供通信專業教學用傳輸、程控交換、基站、電源和數據等設備,僅近3年來企業累計投入教學用設備金額達400多萬元。三是“筑巢引鳳”模式。學校有償或無償提供場地,整合三大運營商在學院的生產性在網運營移動基站設備、傳輸設備、數據通信設備等,作為通信專業學生現場實踐教學場地,將運營商最先進的在網運營設備引入通信專業實訓基地,確保學生在學校就可以接觸到最先進的設備。另外,利用學校的電信市場,與企業建設由專業教師和企業人員指導、學生參與經營管理的生產性電信營銷實訓營業廳等。

此外,建設貼近職場氛圍的“軟環境”、在訓練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和熏陶其職業素養,成為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又一難題。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積累了如下經驗:其一,基地建設過程中,在引進企業設備和技術的同時,引進其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如在3G基站實訓室、網絡規劃優化實訓室、傳輸實訓室、交換實訓室、通信工程施工實訓室、電信營銷實訓營業廳等實訓場所開展教學時,從工作任務的下發到執行到最后的評價考核,全程參照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程序流程和管理機制展開,從而使得專業學生在完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崗位實踐,并嚴格執行行業規范或職業標準,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其職業素養的培養與養成。其二,依托實訓基地、參照企業模式,與企業合作、定期開展以企業冠名的技能大比武。如“聯通杯”營銷技能大賽,大賽成績評定的唯一標準是實際的營銷業績即參賽團隊在賽程規定期限內所發展的手機用戶數和寬帶用戶數。此種類型的技能大比武是一次完整的實戰,較之模擬環境下的技能競賽,彰顯的是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有效結合的綜合勢力,對學生的培養也是技能與素養并舉,更加貼合素質教育的內涵與要求。其三,拓展實訓基地的技術服務輸出能力,在專業教師的帶來下承接實際工程項目,使專業學生提前接受工作中實際工程項目的洗禮與錘煉。其四,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及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在實訓期間便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提前進行職業道德和企業素質培養。

(二)舉措。信息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映射到通信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中,就是要求基地能實時同步于企業現場的生產設施和設備。在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中,采用了以下舉措以保持基地的先進性、保障其具有與時俱進的能力:

第一,在基地規劃建設之初,即將其定位在高起點和高水平之上,以確保其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同步于現行通信技術的發展。如鐵路專業通信實訓的建設,其起步就以現行主流的GSM-R(GSM for Railways,鐵路專用GSM)為核心。再如,核心網擬采用目前比較超前的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網絡)技術架構。

第二,校企共建的各實訓室,其設備本身就是企業運營用的在網設備,即其為實訓基地的同時還是各電信運營商所運營網絡的組成部分,其更新換代和升級將由電信運營商主導和負責,毫無疑問將與主體網絡保持實時同步。

第三,各實訓室在建設規劃初期即考慮了技術上的后向兼容性,為系統的平滑升級提供了保障。如目前的傳輸實訓室,就已經集成了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準同步數字體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復用)等各階段傳輸技術的設備,現正準備進一步加入目前傳輸新技術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組傳送網)的設備。

三、高職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成效

(一)建設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集“教學、培訓、生產”于一體的通信專業綜合實訓基地。通過多年的積累以及在自治區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基地和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的支持下,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已建設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集“教學、培訓、生產”于一體的綜合實訓基地,基地中通信網絡的組織結構、主要實訓室的設置及其對考證培訓的支撐如圖1所示。依托基地,基于“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改革全面鋪開,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工作全面展開,以承接實際工程項目為主的技術輸出取得突破性進展。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通信行業主管部門自治區通信管理局認定批準的區內唯一一所進行通信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高職院校。學院依托通信專業實訓基地中的軟硬件平臺,已與區通信管理局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合作開展線務員、移動通信終端維修員、電信業務營銷員和機務員等通信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同時,積極拓展職業資格(技能)證的種類以應對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的多樣性,與廣西電子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合作開展與網絡設備調試員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與中望公司合作開展工信部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通信勘察設計師》專項技能證培訓和認證。近年來,該專業學生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的獲證率保持在95%以上。另外,還積極組織開展面向社會和行業的培訓認證工作,充分發揮基地的服務輸出功能。

(二)深化校企合作內涵、暢通校企合作渠道,形成“開放互助、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如前所述,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引入了企業的設備、技術以及管理和文化以充實其基地建設;然而,該舉措更大的收獲在于深化了校企合作內涵、暢通了校企合作渠道,促使校企“開放互助、合作共贏”良好局面的形成,主要表現為:

首先,在企業協助建設某個實訓室特別是共同建設某個實訓室時,企業的慣性思維是生產過程的需要,學校的慣性思維則是教學環節的需要,這種差異之間的碰撞正是專業教學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以此為契機,將企業力量引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專業課程的設置、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乃至課程教學的實施均有企業的深度參與和介入。這對學校和企業而言是“雙贏”,該機制下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貼合企業的要求與需求,近年來廣州地下鐵道總公司、廣東怡創公司、廣西潤建公司、多地鐵路局以及青島地鐵公司等合作企業均提前錄取畢業生入“訂單班”以搶占先機,很大程度緣于畢業生與企業需求的高貼合度。

其次,密切了校企聯系,在校企共同承接實際工程項目、解決現場應用型技術問題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面展開。近3年,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柳州邁聯信息網絡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完成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學生宿舍樓網絡工程測試項目、柳州市政大樓網絡系統尾纖熔接項目;與廣西中匯通信工程公司等公司合作,主持參與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中國聯通柳州公司、中國移動柳州公司等企業的網絡改造施工項目10余項;同時專業教師還與桂林鐵通公司合作改造電話機、與柳州聯通公司合作研發基站告警信息管理系統。這對企業而言解決的是生產實際中的難題,對學校而言,鍛煉師資隊伍的同時,使專業學生提前接受了實際工程項目的培養和鍛煉。

(三)推動專業優化、促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如前所述,以通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為契機,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類專業加緊調整和完善專業結構、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實時更新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專業教學改革工作步入規范化軌道。通過將通信行業職業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實現了專業核心課程與國家職業標準的對接,構建出“雙證融通、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依托基地軟硬件環境的支撐,在專業課程教學設計和實施中始終堅持“教學做一體”,現已在交換技術與設備、傳輸系統組建與維護、基站技術與設備、通信工程施工與管理、電信市場營銷與業務等專業核心課程中開展了基于行動導向、項目和任務驅動等模式的“教學做一體”改革與實踐;2011年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入圍廣西第一批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充分彰顯了其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的成果和效果。

同時,專業學生成為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最直觀的指標就是專業學生的專業功底深厚、專業技能過硬,自2010年以來專業學生先后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已有12人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代表廣西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參加工信部和自治區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剛畢業不久的3位2011屆畢業生,在2012年度廣鐵集團(公司)職業技能大比武通信光纜競賽中分別獲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七名的好成績。

【參考文獻】

[1]簡婕,解月光.試論學習環境及其數字化水——一種教學論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1(2)

通信工程職業發展規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數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可視化

高等教育管理實踐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和發現人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學生在網絡社會的活動軌跡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記錄下來,通過對這些海量數據的科學建模與深度挖掘分析,可以預測判斷某個個體或群體的思維動態、學習狀態、生活狀態和行為特征,從而對高校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培養方案的制訂提供精確的依據和參考[1][2]。

一、大數據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影響

1.依據未來趨勢分析社會需求現代高等教育管理區別于傳統意義中高等教育管理的最核心之一是高校學生的職業規劃[3][4],高校在針對學生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需要能夠高度匹配社會需求,社會需求隨著政策和市場環境而發生變化,高校的培養計劃更需要基于社會需求進行規劃,更好地模擬和預測社會未來的的發展。現在高校培養計劃的制訂是基于既定的目標、結合學校的資源配置,進行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而基于大數據的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則需要更廣泛地分析歷史、行業、全球、地區的數據,并結合政策信息、人口信息、環境信息等各種數據,模擬未來的社會需求、發展、演變以及與之配套人員結構、數量、能力要求、人才儲備、發展計劃等。因此,高等教育的培養方案不再是單純的計劃,而更多的是立足于長遠的規劃和演進,進而避免高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對學生的未來做出精準規劃。當然,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囿于高校中的大數據規模效應尚未形成,社會發展及需求分析的大數據仍然需要更廣泛的數據源補充。2.深入了解個人能力和社會需求的匹配程度現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習慣性認為,學生完成培養計劃中的任務便已經具備勝任某種工作的能力,同樣習慣性認為已經為學生制定比較正確的職業規劃,其實不盡然,事實上,社會環境及商業環境的變化、知識更新換代的加速,決定在能力評估方面的嚴重誤判風險,以及高校和學生對發展方向的盲目樂觀,以大學四年的學習為例,新興崗位培養體系的無法借鑒性,加之知識更新換代頻率的加速,決定傳統的培養方式、培養內容、學習目標、學習動因都在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如何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更合理地安排高校學生的學習成長目標、學習發展方式、職業生涯規劃、畢業后的終身學習及適應發展的能力,成為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巨大挑戰和重大契機。3.通過考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高等教育管理中考核的核心價值在于將高校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高效、準確地傳遞給每名學生,完善的考核體系能夠幫助高校有效地執行培養計劃,實現培養目標。而大數據時代的考核體系,則進一步需要對一系列高素質學生“畫像”,并以此“畫像”培養學生、發掘學生、塑造學生,通俗而言,即是透過大數據分析,將各種高素質學生的特征進行量化描述,進而基于此可視化描述形成學生的培養標準和培養目標,幫助高校建立完善的、符合社會需求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以高素質學生的特征為基準,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通過洞察微末盤點社會人才需求在高校所設置的各個專業中,未來分別有哪些專業的需求較高,主要原因是什么?在目前各專業所設置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哪些知識或技能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幫助更大[5]?對于這些問題,高等教育管理者一般無從回答或僅能憑感覺回應。以大數據的人才盤點為基礎,可以將基于樣本的分析模型,應用于足夠豐富的大數據,進而更清晰地盤點隱藏在社會需求人才結構下的能力和潛質分析,同時,反過來優化分析模型,可更好地對社會未來的人才進行盤點,包括人才結構的盤點、發展趨勢的盤點,這是對傳統的智能分析“以結構和因果為主進而發現問題為原則”的跨越式升級,形成洞察微末,進而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

二、大數據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挑戰

1.由傳統的隨機樣本預測到全體數據預測的轉變隨著數據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進行抽樣分析所需要的數據是全體數據,即“樣本=全體”[6][7]。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契合度是通過“樣本”數據基于傳統的統計學進行預測,而在大數據的思維中,既然是“樣本”數據,那一定會存在誤差,并會對預測結果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也許對整體的偏差不大,但就個體而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對個別學生的一生產生誤導。大數據是指不再采用隨機分析法,而是采用所有數據的方法。其實,這樣的處理方法,在具體實現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相比于隨機抽取“樣本”數據,準確率已不可同日而語。2.由傳統的結構化數據到非結構化數據的轉變現在的高校數字化管理系統所采用的都是關系型數據庫,即結構化數據存儲方法,并只能對結構化數據進行處理[8]-[11]。而在大數據思維中,處理結構化數據是信息缺乏和模擬時代的標志,在現在所獲得的信息中,僅有5%的數據是結構化數據,只有接受其余95%的混亂的、非結構化的數據,才能全面地、完整地、立體地對事物進行觀察。但現在,當我們試圖擴大數據規模的時候,要學會兼容混亂,數據的混雜必然會牽扯到混雜數據的存儲。大數據思維要求必須能夠接受數據的混亂和非結構化。3.由傳統的因果關系到相關關系的轉變在傳統觀念中找到一切事情發生背后的原因往往被認為是社會建立的基礎。然而在大數據思維中,知道“是什么”就夠了,沒必要知道“為什么”,即不必非得知道現象背后的原因,而是通過數據來說明,其實上述前兩個重大轉變而導致第三個轉變,這個轉變可能會顛覆傳統觀念。而在更多的時候,尋找數據間的關聯并利用這種關聯就足夠了。這種關聯是決定預測的關鍵因素。相關關系的核心是量化兩個數據值之間的數理關系。相關關系強調的是指當一個數據值變化時,另一個數據值很有可能隨之變化。建立在相關關系分析法基礎上的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使高等教育管理者通過大數據來關注什么因素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再關注為什么是這些因素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跳開追本溯源的探究,不再糾結于因果的論斷,從而顛覆傳統的理念,從關系入手,開啟數據大數據的探索。

三、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方法

1.高校的一切教學和管理流程都需要數據化將高校的一切教學和管理流程數據化,是高等教育能夠通過深入數據分析,實現自身優化的基礎。在高等教育的教學和管理中,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所有數據,甚至包括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軌跡、消費、愛好、娛樂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與學生綜合素質進行關聯分析,得到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因素,從而通過管理手段或培養方案的微調來進行控制,進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2.高校需要建立基于海量數據的深入分析能力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能否對海量數據的充分利用。利用基于海量數據的深入分析能力所得出的結論,可以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多樣的服務,但是大部分的服務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都是基于用戶的實時瀏覽、查詢感興趣的信息,高校充分地利用大數據,需要有意識地建立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方面的技術,并具有高效地完成分類、聚類、預測、推薦等較復雜數據的深入分析能力。3.高校需要制訂相應的數據儲備計劃高校無論是否用數據做決策,數據都真實地產生并存在,只是分析的意識不夠,數據里面有很多噪音,并不是所有數據都有價值,每所高校不管多大規模,都能夠或多或少地掌握學生信息,如果不能全面地獲得學生的信息,就無法挖掘數據潛力,高校中的每個專業都有相應的指標來衡量專業的發展水平,這些指標是實現提升專業水平和學生素質最核心的因素,不能通過數據有效地抓住核心指標會浪費資源和時間。因此,高校必須對海量數據制訂完整的存儲更新計劃。

四、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實現

1.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數據的基礎架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需要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而評判標準是價值觀和社會認同度的反應,通過特定的技術形式和規則來量化評判標準,并由此形成政策來規范執行者的行為,并及時地反映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即評判標準決定執行的能力、過程和結果。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數據的基礎架構是在技術要素框架下,學生與企業、經濟和政治背景的數據融合,這些數據通過算法描述并實現其功能,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逐漸成為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的實踐領域。2.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數據的虛擬世界隨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呈幾何級增長,以及硬件技術不斷提高,使數據變得更具可視性、重現性和說服力。虛擬教育場景是數據表達的鏡像及圖形化的場景,在這些場景中,數據由圖標、圖形、表格或其他易于理解的形式表達,虛擬教育場景能夠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變得更加物化和可操作,這種虛擬教育場景將高校學生的考試成績、進步率、出勤率及其他相關因素形成數據儀表板,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變成對不同用戶易查詢、易展現、易理解的表現方式,將其轉換成可公開訪問的形式,讓更多的決策者、媒體和公眾充分地了解,引導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用戶做出合理、有依據的決策,并可擴展到常規的高等教育管理和檢查中。3.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可視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數據管理的一個關鍵技術是數據可視化,數據可視化是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的數據展示和動態變化趨勢的展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數據的可視化無論是在其展現能力上,還是在其表達方式上都如實反映數據,并放大數據的豐富程度和說服力,由此可以用來創建指標參數和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進行解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的可視化是界面,由各種軟硬件創建,包含大量的程序代碼和不同信息粒度的數據。這個可視化、圖形化的描述構成一個復雜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涉及各種政策、操作者、執行者和影響因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來使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學生明確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過程,以及最終實現的培養目標。

五、結論

一旦高等教育被數據化,并擁有數據分析工具以及必需的設備,就可以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領域更快、更大規模地進行數據處理,去揭示隱藏在數據中的價值,從一個從未有過的視角來審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拋開傳統的思維模式,利用大數據的思維把未來一些不確定性、風險性準確地預測出來,幫助高等教育管理者合理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解決現階段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矛盾。

參考文獻:

[1]張燕南,趙中建.大數據時代思維方式對教育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3(21):1.

[2]葛琳琳,張威.數字化檔案IP網網絡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應用[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15(1):65.

[3]周湘林.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25.

[4]魏忠.教育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2.

[5]喻長志.大數據時代教育的可能轉向[J].江淮論壇,2013(4):189.

[6]葛琳琳,等.高校黨校數字化檔案安全等級保護策略[J].蘭臺世界,2015(4):87.

[7]楊現民.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2.

[8]金陵.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13.

[9]葛琳琳,鐘俊生.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框架、特征及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16(1):124.

[10]葛琳琳,張威.高校學生數字化檔案的滲透入侵測試研究[J].蘭臺世界,2015(12):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平舆县| 英超| 囊谦县| 乐昌市| 遂宁市| 清丰县| 武定县| 成都市| 邵阳县| 正阳县| 乌兰浩特市| 吉安市| 灯塔市| 平陆县| 花莲市| 斗六市| 旬阳县| 海丰县| 明溪县| 西盟| 五华县| 黔西| 会泽县| 泰顺县| 明星| 福鼎市| 页游| 武隆县| 屯留县| 云安县| 广平县| 醴陵市| 新宾| 定陶县| 宜兰市| 临城县| 开封县| 贵港市| 平泉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