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現代冶金新技術

現代冶金新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冶金新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代冶金新技術

現代冶金新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林業技術創新;現代林業發展;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57

社會在進步,傳統林業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已經逐漸暴露出來,采用新的發展模式是社會的需求,更是現代林業的需要。而在市場經濟模式下,單純的依靠林業發展的經驗推動現代林業的生產發展是難以做到的,在現今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時期,只有依靠林業技術創新,不斷地改革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創新的作用,才能推動現代林業的發展,達到生態和經濟雙重效益并存。

1 現代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林業的不斷重視,現代林業逐漸開始了發展的道路,但是由于發展過程中缺乏技術創新,現代林業發展暴露出一部分問題。在我國現階段的林業發展過程中,首先暴露的問題就是種植方式傳統。由于林業生產發展長期受到國家生產力和林業基礎建設限制,在林業種植方面,依然遵循著傳統的種植方式,例如,林業品種的繁育普遍應用的是傳統的自然繁育方式,林業品種繁育消耗的時間過長并且林業品種在生長過程中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差,我國林業品種的成活率偏低;我國林業管理模式采用的依然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不能對林業生產需要的水、肥料、光照、溫濕度進行良好的調控,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可控性差。

2 林業技術創新對促進現代林業發展的作用

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林業的發展越來越依靠先進的生產理念和生產工具,在生產過程中融入林業技術創新,能夠從根本上推動現代林業的生產發展,促進現代林業邁入科技農業的行列。

2.1 新品種的運用提高了存活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現代林業中運用新的繁育基礎培植出符合現代林業需要的新品種已經不是什么難題了。林業技術創新所培育出來的新品種相較于舊品種來說,培育出來的品種在抵抗病蟲害方面有了本質的提升,新品種的成活率大大提升。新品種的開發促進了林業整體結構的發展,優化了林業結構。

2.2 現代林業發展的開發和完善

林業技術穿心不僅僅推動了林業新品種的研發,還推動了管理模式的改進。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集約化的管理方式更加適合于林業的發展。集約化管理方式對數字化要求極高。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數字化的設備對林業發展中的水、肥料、光照、溫濕度等生長環境進行檢測,并通過自動化的程序對檢測出來的結果進行智能調控,這種集約化管理方式不僅僅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還能夠給現代林業帶來全方面的效益,推動了現代林業發展的開發和完善。

2.3 創新了現代林業發展的新理念

隨著現代林業發展步伐的不斷推進,林業發展不能夠局限于傳統的發展理念,即只關注林業的經濟效益或者是社會效益。現代林業發展要求林業部門要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放在現代林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林業技術創新加強了林業部門對森林資源的培育,促進了國家隊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林業技術創新能夠提高森林的成活率,縮短森林的生長周期,給林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林業技術創新推動了現代林業發展新理念的進步,讓現代林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夠始終抓住市場機遇,穩定發展。

2.4 提高人均工資,優化人工分配

林業技術創新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還給林業工人帶來了收益。長期以來,我國林業工人工資低,只能依靠砍林賣木的手段來增加收益,職工工資甚至一直在千元左右徘徊。而進行林業技術創新,能夠有效的提升現代林業的整體經濟效益,通過旅游業、林區養殖業等方式來提高林區收益,有利于林區建立基本的工人保障基金,從而提高林業工人的平均工資。除此之外,林業技術創新還可以有效優化林業工人結構,妥善解決林業工人的就業問題,科學技術的普及能夠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減輕了林業工人的工作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林區人工分配的優化。

3 結語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林業技術創新,促進現代林業的不斷發展,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僅僅依賴國家經濟來補貼現代林業是行不通的,林業部門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抓住現代林業發展的機遇,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注重對林業技術的開發、創新,增強林業技術創新在促進現代林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現代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重收獲,提高林業工人工資,從根本上推動現代林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現代冶金新技術范文第2篇

論文摘要: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要特別重視大力發展農業信息技術培訓,努力為農業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增加農民收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寶應農廣校成為主要的農業科技培訓陣地。“十二五”期間讓農村教育培訓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

農業現代化要求運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現代農業技術和設備武裝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農業信息技術作為軟支撐部分,通過收集、加工、傳遞應用各類信息,使硬支撐部分的潛力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化將使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農業產業經營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識,加速科學技術的應用速度,促進農業實用科學技術的全面推廣和普及。農業信息化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技術培訓和教育,促進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科技意識的增強,從而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

一、農業信息技術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

1.農業信息技術加速了傳統農業改造和農業現代化管理

農業是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中國土地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氣象和生物性災害頻繁,農戶規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幾千年傳統的生產方式,因而呈現出生產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穩定性。而先進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技術將有效地克服傳統農業生產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業弱勢。將農業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遙感技術(RS)、農業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相結合,大大加強了對影響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生產條件、氣象、生物災變和生產狀況的宏觀監測和預警預報,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可控性、穩定性和精確性,并能對農業生產過程實行科學、有效的宏觀管理。

2.農業信息技術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

落后的生產管理水平和小農意識經營管理水平,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障礙。隨著農業信息系統(GIS)的建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農業信息網站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以及氣象信息,提供中長期的市場預測分析,指導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建立農產品和農業服務貿易的快速交易通道,農民在網上洽談,交易在網上實現,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在網上獲得農業生產訂單,減少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農業生產者可以與不同產業結盟,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穩定市場占有量,并不斷拓展新的市場。由此可見農業實現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說農業信息技術對整個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農業科研、農業教育以及農村發展和農村文化生活產生了無法估量的積極影響,成為現代農業的主導技術之一,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2]。

二、農業信息技術培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途徑

1.加強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性

“十二五”農業發展方向就是建設農業現代化,就寶應縣來講,農業現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低,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改變這一現狀,出路只有一條,必須加快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及農業生產者在計算機操作、網絡知識、農業信息采集上傳技術和農業專家系統應用技術等高新技術培訓,讓更多農民掌握現代農業科技技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大幅度提高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對先進農業技術及工具的采用,決定著對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捕捉、分析與判斷。農民不僅是農業的主體,更是農民增收的主體,只有培養出覺悟高、懂技術、善經營、能創業的現代職業農民,才能使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2.農廣校是農民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陣地

寶應縣農廣校在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推廣的一個重要渠道。2005年寶應縣農廣校實施了農業信息技能培訓工程項目。累計培訓學員3500人,培訓對象從對農民的培訓向農村干部、農村加工、流通、生產經營等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的領導、技術人員和從業人員延伸。寶應縣農廣校在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取得較好的培訓效果。通過問卷調查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6份,涉及14個鄉鎮。從調查的學員分析看,90%以上的學員都掌握了農業信息技術,80%的學員,特別是村干部學員能用所學的農業信息技術和生產技能發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致富的領頭雁,一大批學員成為當地發家致富的典型戶。學員祁國銀入學前種糧為主,零星張了5畝田藕,由于缺乏市場信息觀念,藕難賣。通過兩年培訓學習后,運用現代農業技術和網絡信息,發展了200畝藕田,而且帶領全村發展荷藕產業,興辦了荷藕加工廠,系列藕制品出口國外。帶動全村經濟大幅上升。學員陸書詠,經營大棚蔬菜種植已經有很多年,通過培訓后種植面積達150畝。一家日本公司為辣蓼的生產在網上尋找合作伙伴,陸書詠在網上看到這信息,立即和對方取得聯系,經過多方的交流,雙方就合作事宜達成了共識。目前,日方對寶應進行現場調研后,決定與陸書詠就辣蓼項目進行長期的合作,項目一期投資200萬元,實施規模達300畝。像這樣學以致用、致富的學員還很多。

3.農業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的新路子

在終身教育已成必然趨勢的新世紀,隨著農業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農民對教育培訓的需求必然是多層次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要適應農民的廣泛需求,農廣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拓展農民和農村基層干部的科技培訓,實現各層次教育的連貫和溝通。采用更多為廣大農民樂意接受,為廣大農村干部和科技人員所歡迎的形式和載體。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利用網絡教學,增強培訓手段。如農廣校借助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就是借科技之力傳播科技之業的好形式,使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更為直接有效的服務,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現代冶金新技術范文第3篇

冶金工程是一門研究從資源中有效提取鋼鐵或有色金屬材料并進行加工的學科,培養掌握現代科學和冶金工程相關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冶金環保與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進行冶金工程及相關領域的生產、管理經營、工程設計和科技創新的高級專門人才。冶金工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冶金過程的優化和新技術開發最大限度地滿足相關產業對高品質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冶金生產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原冶金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3個二級學科。冶金物理化學專業方向的學習內容包括冶金新理論與新方法、冶金與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制備物理化學、冶金和能源電化學等。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冶金專業方向的學習內容包括鋼鐵和有色金屬冶金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研究、現代冶金基礎理論和冶金工程軟科學、冶金資源的綜合利用、優質高附加值冶金產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備技術等。近年來,由于能源與環境越來越受到重視,冶金能源與環境工程方向備受關注,該方向的學習內容包括冶金工程環境控制、燃料的清潔燃燒與能源極限利用、工藝節能與余能回收、工業固體廢棄物、城市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及新產品的開發與試驗工作,等。這些分支領域構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2]。

一、上海高校冶金工程專業建設及產業發展

冶金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之一,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鎮化、工業化量大面廣,基礎建設任務繁重,冶金產業發展強勁,市場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旺盛狀態。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市場需求是該專業實際畢業生人數的10倍,如此大的需求為該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3]。目前,全國已有30多所高校開設有冶金工程專業。上海地區開設冶金工程專業的高校有上海大學和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大學以培養冶金工程科學技術型人才為主,學科優勢體現在鋼鐵冶金材料。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冶金工程專業以培養鋼鐵冶金方向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為主,主要課程包括黑色和有色冶金基本理論、工藝和設備、實驗研究、設計方法、環境保護及資源綜合利用。多年來形成了“依托行業、服務企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冶金工業一線工程師”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各界普遍認可。上海“十一五”規劃把重點發展產業分成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信息產業三大塊,要求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中心環節,以信息化為基礎提升產業能級,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上海先進制造業的內部結構調整過程中,鋼鐵工業占制造業的比重從12.38%下降到7.51%。近幾年來,上海金融業、現代物流、高新技術產業及文化產業等的飛速發展,從客觀上要求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上海由生產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已成為必然的趨勢。上海市“十二五”規劃中“,現代服務業”再次被推向首位[4-5]。鋼鐵產業鏈主要指從生產制造為主的上游行業,到貿易流通為主的中游行業,再到消費使用為主的下游行業,形成鋼鐵產業主鏈。圍繞著產業主鏈,又衍生出物流配送、融資擔保、交易市場(包括現貨交易、中遠期交易和期貨交易)、工程設計、結構安裝、科研教育、節能環保、信息資訊、咨詢管理、會展旅游以及企業信息化等產業支鏈,也就是圍繞鋼鐵產業衍生出來的鋼鐵服務業。其服務對象不僅包括鋼鐵制造業,也包括與鋼鐵相關的制造業,如鋼鐵制造業的下游產業———船舶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建筑產業、家電制造業等,還包括鋼鐵制造業的上游企業,如鐵礦石企業、生鐵企業、廢鋼鐵企業,等[6]。鋼鐵產業在經歷了長期粗放型擴張后,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的必然,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控制總量、提高鋼鐵產品的技術含量,促進鋼鐵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已大勢所趨。產業集中度提高后,上海地區鋼鐵冶煉企業僅存寶鋼集團一家,上海鋼鐵產業特征轉型為以鋼鐵服務業為主。對定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上海來說,鋼鐵服務業作為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成為鋼鐵產業發展的延伸和支撐,成為上海鋼鐵產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突破的重要載體。產業結構決定就業結構,就業結構又決定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定位。因此,在上海地方經濟發展和冶金產業結構調整變化之際,本文于2011年初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6屆冶金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研分析,為冶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計劃、課程體系的改革提供信息支持。

二、冶金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分析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原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原上海輕工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冶金工程專業的辦學歷史已有50多年。合并建校之初,冶金工程專業是學院首批建設的一級學科本科專業,2007年調整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冶金技術專業方向(以下仍稱為冶金工程專業)。從合并建校至2010年,已培養了6屆冶金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共計172人。本文采用問卷調查、電話訪問及座談的方式,對6屆畢業生的就業和事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并對所回收的96份有效調研問卷進行了歸納、整理和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單位屬性調研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冶金工程專業6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屬行業性質分布情況可知,有35%的畢業生在鋼鐵冶煉、鑄造等生產企業工作,有8%的畢業生在政府機構、黨群組織工作。值得關注的是,有47%的畢業生就業于鋼鐵服務性行業。其中,有21%的畢業生在商貿企業工作,有15%在學校、科研單位工作,從事IT與計算機、物流業、自主創業等的畢業生占11%。本專業大部分畢業生學以致用,主要從事的行業與所學專業相關。在鋼鐵服務業工作的畢業生所占比例較大,這也符合上海經濟發展的趨勢及上海鋼鐵產業的變化特征。對畢業生就業企業的單位性質調研情況表明,本專業畢業生進入國企的占38%,工作與專業對口。進入民營企業的占39%,進入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的占16%,其他占7%,包括自主創業、考研及進入行業協會工作的學生。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較靈活,隨著中國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客觀上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較多的靈活就業崗位,中外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民企逐漸成為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力單位。

(二)畢業生工作現狀調研結果表明,本專業的畢業生有43%在專業技術崗位從事一線工程師的工作。有17%的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已走上管理崗位。另有25%在行政崗位工作,有14%在供銷崗位工作。從對畢業生所從事的實際工作與專業對口情況的調研結果可見,53%的畢業生實際工作與專業基本對口,47%的畢業生覺得自己的實際工作與專業不對口,說明目前的人才培養計劃有待完善,以使知識結構更加符合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代冶金新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冶金機械設備;影響因素;維修方法

中圖分類號:TK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5-0012-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也隨之有了快速的發展,這使得金屬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一般的冶金工業環境都較為惡劣,對于冶金設備的維護不加注意,使得冶金設備的損害較大,導致其使用壽命減少,生產成本有所增加。而且近幾年的原料價格不斷攀升,冶金機械設備的價格也隨之不斷上漲。所以在冶金機械設備的日常使用過程中,要加強維護,避免不必要的損壞而增加了成本。

一、冶金機械設備的損壞

(一)冶金機械設備劣化

設備劣化就是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或者在機械設備的閑置時,其原有的機械性能喪失,或者與性能接近相同的其它設備相比較差。機械劣化可以分為三種:使用劣化、自然劣化、災害劣化。(1)使用劣化:在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對機械設備造成磨損或腐蝕,使其性能下降,或者性能上受到沖擊、疲勞或者退化污染等現象。(2)自然劣化:日常生產的過程中,不管機械設備是否使用,經過時間推移,或是空氣中的物質影響,使得機械設備老化腐朽,或機械設備遭受意外的災害,導致機械設備加速劣化的現[1]。(3)災害劣化:因為自然災害,例如洪水、暴風、雷擊或者爆炸等使得機械設備損壞,性能下降或喪失的現象。

絕對劣化、相對劣化:所謂絕對劣化就是設備的老朽化,設備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損耗逐漸老化直到報廢。相對劣化:指的是原有的舊設備和新進設備相比性能較新設備的性能差,從而顯得較為劣化。

機械設備的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機械設備的劣化,因此機械設備的劣化也叫做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劣化。因機械設備的技術劣化導致經濟效益下降,所以也被稱之為經濟性劣化。

(二)冶金機械設備的損耗

冶金機械設備的損耗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也就是物質損耗和精神損耗導致機械設備性能下降或喪失。設備的損耗導致設備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維修的成本增加,企業產品的產量下降,對客戶不能按時交貨,職工的安全不能受到保障,使其情緒不高,給企業帶來各種損失[2]。

補償機械設備損耗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購置新的冶金機械設備來代替舊的設備,定時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另一種是在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定期對機械進行檢查和保養維護,對設備的零部件進行定期更換,也就是對機械設備進行局部的更新換代,不僅節省成本還能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

二、冶金設備的維修辦法解析

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設備出現故障后,對機械設備進行修理被稱之為事后修理。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機械出現故障會為生產帶來影響,導致產量下降或不能按期交貨,因此企業要加強設備的日長維護和檢查。

(一)冶金設備的日常維護

預防維修對生產起著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冶金設備使用之前對其進行檢查,并在冶金設備的日常使用過程中定期的對其性能進行檢查測驗,對一些毛病做定期的維修,以預防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影響生產進度。對機械設備將要出現故障之前對其進行預防。機械設備故障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機械設備進行日常維護,確保機械設備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正常運行。(2)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其主要辦法有隨機的對機械的性能進行檢查,檢查設備運行是否正常,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3]。(3)根據對設備的檢查記錄,對設備的不足進行維修,在設備還沒有出現故障之前對其進預防,并在檢查和維修之后做好記錄,以方便事后的工作。維修人員應對維修記錄進行分析和研究,根據記錄的情況制定較為科學的維修和檢查計劃,促使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正常運轉,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下圖為冶金設備的維修工作流程圖(圖1):

(二)冶金設備的檢測性維修

傳統的冶金設備的檢測工作較為盲目。而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檢測技術的進步使得冶金設備的檢測工作有了可靠的依據。冶金設備的檢測技術的特點包括:(1)在對冶金設備工作進行連續檢測的過程中,發現即將要發生故障,這是冶金設備的檢測設備就會自動發出警報。(2)對工作中的冶金設備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的內容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在分析后,形成書面報告,對正在工作的冶金設備進行故障分析,并對即將發生的故障的原因進行探究。(3)對于冶金機械設備中損壞的零部件進行更換,對機械設備的局部進行更新,這樣的方法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并且節約維修成本。(4)利用冶金設備的檢測技術可以對維修費用進行計算,并對零部件的庫存數量進行準確的記錄,這有利于預防零部件的供應不足導致維修進度受到影響。

(三)冶金機械設備的維修技術應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得冶金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冶金設備的維修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在冶金設備的維修過程中應不斷的引進高新技術,促使冶金設備高效運轉。例如引進計算機技術到冶金舊設備的維修設備中來,利用計算機制圖或制表表達和記錄冶金設備的故障或問題,通過計算機設備對冶金設備的故障進行分析和記錄,以達到更好更快解決設備問題的目的[4]。對設備進行故障檢測時,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很直觀的觀察冶金設備線路和各個部位,這樣就能很快的找出故障原因,從而快速的解決問題,提高冶金企業的生產效率,從而節省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結束語

總之,冶金機械設備的維修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工作,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企業要加強對冶金設備的故障預防和維修,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同時要在日常的檢測和維修中總結經驗,制定出可行的維修計劃。另外,要引進現代化的高新維修技術,提高對冶金設備的維修效率,從而節省維修成本。

參考文獻

[1] 趙忠健.冶金機械設備安裝要點分析[J].機電信息,2013,15:107-109.

[2] 侯惠鵬.冶金機械設備維修管理探討[J].科技風,2013,14:193.

現代冶金新技術范文第5篇

1.1粉末冶金技術特點

粉末冶金技術作為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精密成形技術,具有少無切削加工、材料利用率高、制造過程清潔高效、生產成本低、可制造形狀復雜和難以機械切削加工的特點。一般認為,粉末冶金技術工藝的特點如下:

1)不需要或者只需要極少量的切削加工;

2)材料利用率可高達97%以上;

3)零件尺寸的制造公差較小且具有再現性,從而產品可獲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良好的一致性;

4)材料成分、微觀組織及組成可以科學調整;

5)零件表面光潔度較好;

6)通過燒結后處理工藝(如燒結后熱處理工藝、燒結后表面處理工藝等),可以靈活改善零件的性能(如提高強度、耐磨性等);

7)在技術設計和工藝設計上,形狀自由度極高,可以設計和制造出其他金屬成形工藝不能制造的形狀復雜或奇特的零件;

8)對于自等粉末冶金多孔材料,可通過控制孔隙度來獲得材料或產品的性能;

9)適合中等至大批量的零件生產。

1.2粉末冶金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粉末冶金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涌現,如粉末冶金注射成形、溫壓成形、流動溫壓成形、噴射成形、高速壓制成形、微波燒結、燒結硬化等,粉末冶金技術正朝著高致密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和低成本化等方向發展。

1)粉末冶金零部件的少無缺陷的高強度化趨勢:通過對材料的組織控制和制造工藝的綜合研究,從粉體粒子的流動、燒結機理、斷裂力學等方面找到缺陷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

2)粉末冶金成形技術的近凈成形和近終成形趨勢:著眼于粉體流動、充填成形、燒結過程粉末特性控制、粘結劑等角度,大力發展近凈成形和近終成形的高致密化工藝技術,是降低競爭成本、減少制造工序、適應國際化市場的必然要求。

3)粉末冶金零部件的高精度化趨勢:通過對粉末冶金工模具、粉末冶金設備、粉末冶金工藝過程的精確設計和控制,實現粉末冶金零部件宏觀尺寸的更高精度;通過對粉體特性、粉末冶金過程顯微組織、粉末冶金工藝過程的精確設計和控制,實現粉末冶金零部件微觀領域的顯微精度。

4)粉末冶金材料功能復合化趨勢:針對國際化的高端市場,研究和開發出高附加值的新型復合材料或者復合有附加性能的新型材料,是各國粉末冶金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標。這就要求在諸如復合材料設計、成行固化、復合材料組織控制、性能評價等方面能夠做出開創性的突破。

5)粉末冶金設計的微觀化趨勢:由宏觀的尺寸———形狀———性能設計層面,結合到顯微組織———微觀結構———性能的設計層面,粉末冶金設計也由粉體特性設計、模具設計、產品形狀設計等宏觀設計體系向顯微組織和顯微結構設計的微觀體系深入和發展。

6)粉末冶金過程控制的數值模擬化趨勢:利用數值優化技術、動態測試技術和計算機模擬技術,通過對粉末冶金生產過程進行動態的觀測和數值化的控制,可以實現對粉末冶金產品品質的動態檢測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成品率和生產效率。

7)粉末冶金制造工藝流程集成化和低成本化趨勢:近年來,高速壓制成形、流動溫壓成形、微波燒結、燒結硬化等流程集成化技術的產生和應用,極大地降低了粉末冶金零部件的制造成本,提高了粉末冶金生產流程的單位時間效能,是粉末冶金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

8)粉末冶金制造過程清潔高效和環保的趨勢:尋求資源的再生利用和減少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是現代產業的發展趨勢。因此,針對易再生材料的設計、有害物質的材質控制、劑的煤煙控制、燒結氣氛再生方法的開發和燒結零件的輕量化等,從合金設計和工藝設計的角度,進行技術創新,使粉末冶金各項工藝流程符合環保的強制性法規,從而使粉末冶金產業更清潔、更環保。

2我國粉末冶金工業企業的發展現狀

關于我國粉末冶金工業企業的發展現狀,國內粉末冶金工業界的人士如韓風麟、黃伯云、鄒仿棱等從不同的角度,作過多次精辟的分析和論述,大致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和行業布局不合理:我國現有各類粉末冶金企業近千家,分布在不同的行業和區域。由于產業發展歷史特殊原因以及不同行業與區域的多頭管理,出現了低水平重復建設、大中小企業并存、企業效能和效益較低的產業格局。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規模小、條件差、水平低,且存在不同行業間的條塊分割,而真正能夠形成產業規模的企業還不足十家。據統計,我國規模較大的主要44家硬質合金企業實現的年銷售收入僅為SANDVSIK公司的21.4%,其平均利潤也僅為SANDVSIK公司的44%。

2)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粉末冶金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高端產品所占份額極少、中低端產品競爭無序、低端產品出現生產過剩、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粉末冶金企業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3)工藝技術和裝備總體水平相對落后、自動化程度不高,先進設備少且不配套,生產效率低。我國粉末冶金企業的生產工序仍然是以手工操作或自動化操作與手工操作為主的局面,并且不能形成工程工序自身特色的競爭優勢。相反,卻表現出生產過程損耗大、產品精度低、合格率低和產品一致性差等較為突出的問題。部分國有大中型企業盡管引進了大量國外的先進裝備,但由于耗資巨大,長期造成企業贏利包袱,或者設備使用效率低等原因,事實上并不能形成相對于國外競爭對手甚至是國內競爭對手的相對優勢,無法改變市場競爭格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沙田区| 珠海市| 亳州市| 广州市| 皮山县| 漾濞| 儋州市| 志丹县| 安图县| 浠水县| 罗甸县| 东宁县| 三门峡市| 永德县| 莲花县| 拉萨市| 高清| 珲春市| 怀化市| 塔城市| 宝清县| 阿坝县| 辛集市| 桂东县| 武清区| 临安市| 遂宁市| 会宁县| 平山县| 杭锦后旗| 韶关市| 微山县| 孟津县| 阿勒泰市| 永德县| 兴宁市| 彭山县| 丽水市| 鄂温|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