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觀鋪裝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TU98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113-01
“種豆南山,把酒東籬”是陶淵明的自然野趣,而其筆下的武陵人所逢的“桃花源”更是被世人所稱道,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也作為了人類的精神棲息地,是人類居住環境的理想狀態。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的生生不息,相輔相成體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精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園林景觀作為城市環境建設的一部分,在人們的休閑娛樂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園林景觀鋪裝設計理念中所體現的人文景觀,文化傳承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一、對園林景觀鋪裝的認識
園林鋪裝,是指在園林的建造過程中,根據園林中的道路、廣場、空地等場所,利用自然或人工的鋪地材料,依照特定的方式鋪設于其地面所形成的一種地表形式,人們的游覽過程貫穿始終,方便了人們的行走以及對園林景觀的觀賞。
二、園林鋪裝的功能
1.鋪裝設計的造景功能
園林的鋪裝設計也是園林設計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園林鋪裝設計中所使用的材料、材質以及其顏色的變化,鋪裝紋路圖案的多樣化,作為某一景物的導引或者整體園林景觀環境的附屬設施,能夠起到烘托,相得益彰的作用,為整個園林環境增添色彩,也是一道美麗的腳下風景。不同的鋪裝材料的質感對園林空間環境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在進行園林鋪裝的設計時,要根據園林鋪裝空間大小和不同的地理位置而進行對應的鋪裝,線條明顯、質地粗獷厚實的材料用在大空間里給人沉穩、厚重的感受;而質地相對圓潤、細薄的材料則適用于小空間,給人以精致、輕靈、溫馨的感受。
2.鋪裝設計的使用功能
鋪裝的目的是進行合理規劃,有效利用,通過鋪裝設計對空間進行合理有效的分割,利用其視覺效果,主觀指引人們的游覽路線,直線型的鋪裝設計或者無方向性、穩定性的鋪裝設計,引導人們前進,或者根據鋪裝設計引導人們到亭、廊、榭、椅凳等園林設施,滿足人們游覽過程中的停頓休息、賞景。在人們觀賞某一景點時,通過鋪裝線路的變化,例如用跟視線平行的線條來強調鋪裝地面的深度,空間的寬度可以用跟視線垂直的鋪裝線條強調,合理利用這一功能,可以制造一種視覺上空間大小的錯覺,在不改變原有空間大小的情況下,利用這種錯覺效果使得人們覺得窄小的路變寬敞了,空間從視覺上延伸了。
3.鋪裝設計的信息傳達功能
園林的鋪裝設計一般都要結合園林的主題,符合園林景觀的整體環境,因此通過園林的鋪裝設計,對空間進行補充、烘托或者主題的詮釋增彩,利用鋪裝圖案強化園林意境。例如革命紀念性的公園,它的鋪裝設計本著嚴謹,嚴肅的態度,使用沉穩的鋪裝色調,營造莊重的氣氛。而在園林的娛樂游戲場所,它的鋪裝設計是輕松愉悅的,鋪裝色彩和紋路也是明快有趣的。通過這些鋪裝設計多多少少能反映園林主題的信息傳達。
三、園林景觀鋪裝設計的理念導向
園林地面鋪裝的形態因環境和場所的不同而具有多樣性,不同的鋪裝設計形態給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通過點、線、面的組合和鋪裝圖案形成不同的空間感,通過不同的紋路圖案喚起人們的聯想與共鳴,表現園林所在的地方文化、地域風格,同時表達意境和園林主題。另外鋪裝設計的規則形式例如正方形、矩形鋪地,會產生靜態感,暗示著人們一個靜止空間的出現,三角形,橢圓形或者一些不規則圖案組合則表現出了很強烈的動感特征。
1.鋪裝設計理念的仿生,生態性與自然野趣。一些生態園林為了不破壞園林的整體風貌,完整體現園林的自然景觀,會在鋪裝設計中效仿自然的不規則,使用亂石紋、冰裂紋進行鋪裝,模擬地景,因地制宜,這種樸素自然的鋪裝使人們聯想到鄉野,荒村,使得居住在城市森林的人們有返歸大自然的錯覺,拉近人與自然的親近感。另外,鋪裝設計采用與自然結合的形式,利用環保的木質鋪裝,這種生態性的鋪裝形式減少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取之于自然,還之于自然,同時也能很好的調整地面溫差,有效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
2.鋪裝設計理念所需體現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園林鋪裝中會通過不同的圖案來體現地方的民族文化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例如通過鋪裝的形似波浪的圖紋使人聯想到萬物之源“水”,使人們對生命和自然產生敬畏感。在中國古典的園林設計中,運用諧音或雙關等手段,在鋪裝設計中喻意為“五福捧壽”的一個是五只蝙蝠圍住一個漢字“壽”的圖案;借蝙蝠、仙鶴、梅花鹿這三種動物的形象圖案來寓意“福祿壽”等,賦予了一個空間的文化特征和空間感,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四、小結
在園林的景觀設計中,鋪裝設計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鋪裝設計在營造園林空間的整體形象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在給園林鋪裝設計時,要結合環境,因地制宜,與所處環境相得益彰進行設計,合理地利用不同的鋪裝材料,顏色,圖案等設計手段,同時也要體現園林鋪裝中的生態和環保性,以其達到鋪裝設計的功能性,藝術性,生態性的結合,傳承和發展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有效整合資源,實現景觀資源的利用最大化,使得園林景觀具有觀賞性和人文價值。
1、古典園林的道路景觀鋪裝
在進行古典風格的園林設計過程中要在道路鋪裝景觀設計中選擇原生態的景觀,堅持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的基本原則,為景觀設計塑造良好的環境和生態循環,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盡量保持水土質量,提升系統的新陳代謝能力。此外,在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將古典因素和園林的主題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實現現代美與古典美的融合,做到和而不同。
2、城市公園的道路景觀鋪裝
城市公園鋪裝設計工作必須具備獨特的風格,在設計中要展現出現代特色。公園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會在閑暇的時間在公園放松身心,尤其是老年人經常去的地方,因此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公園設計還應該統一協調規劃,將空間功能版塊相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將環境特點充分考慮在內,根據公園的實際特征選擇最合適的設計類型對公園道路鋪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體現出園林景觀的特色和空間感,塑造出具備層次感的視覺效果以實現景觀設計的整體層次美感,與此同時采取原裝的輔助材料進行組合,營造出不同變化的組合方式突出園林設計的空間感和豐富性。
二、結語
關鍵詞:鋪裝景觀 色彩 設計 要素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1)004-138-02
1 色彩
在鋪裝景觀設計中,色彩毫無疑問的是最重要的設計要素。合理的利用色彩對人的心理效應,如色彩的表情、色彩的聯想與象征等,我們可以設計出別具一格的鋪裝景觀來裝扮素來以灰暗示人的地面,讓它充滿生機和情趣,與周邊環境一起營造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
色彩給人的感覺有大小感、進退感、輕重感、冷暖感、軟硬感、興奮與沉靜、華麗與樸素等。
這些感覺除了與紅黃藍等色系有關之外,色彩的明度及純度也與之息息相關,一般來講,色彩明度越高,視之似大、似進、似輕:色彩明度越低,視之似小、似退、似重。色彩明度高、純度低使人感到柔軟,明度低、純度高使人感到堅硬,不同的色彩及明度、純度的搭配帶給人們豐富多彩的感覺。我們在進行鋪裝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根據設計的地域,功能等條件來合理搭配鋪裝的色彩。鋪裝設計首先要根據周邊環境確認一個色調,冷or暖。在同一色調的前提下一個鋪裝區域的色彩不宜超過三種,顏色過多會破壞鋪裝的整體性,使整個鋪裝顯得凌亂。色彩是景觀鋪裝設計中最易創造氣氛和情感的要素,在色彩設計上,要利用色彩的視覺特性改善環境心理感受。在南方炎熱地區,夏季時間長,氣溫較高,可以考慮多用冷色調,讓人們產生清涼感;在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時間長、寒冷,可多用暖色調,以改善人們的心理感受,增強環境的視覺舒適性空間,給北方的冬季帶來一絲暖意。
2 質感
所謂質感,是由于感觸到素材的結構而有的材質感,不同的質感可以營造不同的氣氛,給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質感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如細密光滑的材料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多用于廣場、商業集中地等場景,無光澤粗糙的材料給人以樸實無華之感,多用于公園,河流等場景。不同質感的材料應根據不同的環境合理搭配,以體現整體環境的和諧統一。光面材料應用的注意事項:光面材料一般情況下多用于鋪裝收邊或局部點綴,在北方的冬季多雪自然環境下,光面材料的摩擦力小,人行走容易滑倒,安全系數太低,所以不宜大面積使用。光面材料在光線的照射下反射率較高,人們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中活動容易視覺疲勞,頭暈目眩。
材料的質感豐富多彩,鋪裝景觀材料可分三大類:整體性鋪裝、板塊鋪裝、砌塊鋪裝。其中砌塊鋪裝的材料種類最豐富,不能一一例舉,在這里粗略介紹幾種常用材料。
(1)天然石材,具有質感古樸自然與高強度的特性,其表面質感的可塑性很強,天然石材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其表現出的質感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剁斧板材、荔枝面板材、粗磨板材等表現出的質感粗糙古樸、防滑性能好;磨光板材表現出的質感光滑富麗、光澤度和裝飾性很強、防滑性差。在北方室外及行車路面不主張大面積使用。
(2)水泥混凝土砌塊,水泥混凝土砌塊(水泥磚、花格磚等)是人行道路鋪裝最常用的類型,隨著各種技術手段的提高,是水泥混凝土砌塊表面在色彩、質感、耐久性方面有了千變萬化的可能,從而使鋪裝表達的生動無比(其代表為彩色混凝土壓印)。
(3)瀝青橡膠砌塊,瀝青橡膠是一種高彈性材料,特別適用于居民區、體育場的跑步道及兒童活動器械的場地。其裝飾性不強,但有獨特的使用功能。
(4)木質砌塊,木材是最古老的材料,木質砌塊軟硬適度,行走舒適,質感自然樸素,富有親切感。(圖11)
3 構圖
構圖是美學表現的基本表現形式,構圖是由點、線、面三者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構成的,所以點線面是構圖的基本要素。只有靈活運用點線面,并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才能完成一幅好的構圖。
點:顧名思義既是視點、焦點,當圖中只有一個點的時候,人們的視線就很容易集中到這個點上。點的不同形態和組合能夠形成多種視覺心理的功能作用,點同樣也是線的基本單位,序列的點可以使人感知到線。點的大小、排列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節奏和韻律。(圖2)
線:分為直線和曲線,直線具有靜的心理特征,曲線給人以活潑動感。線在刻畫形象和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的設計場合線的運用有著明確的區分,例:在政府廣場設計中,直線是主旋律,水平直線能表現永久、和平、安全,垂直線有莊嚴、崇敬、莊重的感情心理特征。在自然區(公園、河流、濕地等)的設計中,曲線被設計者廣泛運用,因為曲線主要表現于自然的伸展,圓潤有彈性,它追求自然的節奏和韻律性。(圖3)
面:即點和線集中運用和組合,閉合的線或者密集的點構成的圖案即是面。面對人視覺的沖擊是最直接,我們所謂的構圖實際上就是合理的運用點和線來勾勒一個完美的面的過程。
不同的設計過程中我們總結一些構圖的基本形式,如:重復形式、漸變形式、發射形式、整體形式等。(圖4)
4 尺度
尺度是一個設計中成敗的關鍵,不同的設計空間有著不一樣的尺度衡量標準,這里我們把尺度總結為三類:人體尺度、小尺度、大尺度。
人體尺度:我們討論各種尺度,最終我們的視角還是基于人的視角,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時感知的結果卻是趨同的。可以認為,在尺度與“人”的關系中,“人”的概念應該是普遍性的,是基礎。E.T.霍爾提出了人往的四種距離尺度:親密距離、私人距離、社交距離、公共距離。124這其中最大距離為10米,我們將人體尺度的范圍設定為1-10m。在這個范圍內鋪裝的設計追求的是細節,人們對著個范圍內鋪裝的質感、大小、形狀、色彩有著最直觀、最清晰的感知。
小尺度:一般是指容易度量和體會的小空間,如:小公園、宅間綠地等。小尺度空間一般注重營造親切、安全、舒適等氛圍,其尺度范圍一般在10-100m,鋪裝設計應在構圖形式、色彩、質感等方面做到與周邊環境的協調,使鋪裝融入周邊環境。大尺度:大尺度的設計是以人的空間感覺為主,尺度范圍在100-1000m,如:城市廣場、居住區等。大尺度的空間設計可以突出去莊嚴肅穆、宏偉壯觀,如市政廣場等政治色彩較濃的地方。鋪裝尺度的選擇不僅要考慮人體尺度,還應考慮視覺的運動特性等,如為了讓在高速運動下的人和車看清并分辨物體或標示,我們就應將其形體放大,在機動車道兩側的鋪裝設計,我們應以乘客的視覺特點為主,以大尺度設計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5 邊界
邊界是指兩個相鄰空間連接的媒介,邊界的走向及形態由周邊環境決定,隨著環境的千變萬化,邊界形式也變得多姿多彩。一個構思精巧的鋪裝邊界可以為鋪裝設計增添情趣和魅力。根據界定的形式,鋪裝邊界可以分為兩類:確定性邊界和模糊性邊界。一般情況下車行路與人行路我們采用確定性邊界,通過高低、色彩、質感的變化對人進行心理暗示,強化邊界效果,對行人進行有效的保護。綠化與人行路之間一般采用模糊性邊界,可以弱化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沖突,是兩者溫和的自然的過渡。靈活的進行邊界處理,可以使鋪裝更好的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是鋪裝設計提升品質的一個有效的補充。
1生態園林中的景觀設計特征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園林的設計活動需要做到以下內容,即,適用價值的追求;功能的完善;建造成本的最優化;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對生態美學的表現。其中適用性原則體現了“因地制宜”的觀點;功能性原則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建設的思想;生態性原則要求在尊重植物多樣化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化地設計綠化空間;美觀性原則體現了植物景觀設計的藝術性特征。例如,在A城市人民公園中,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便是在充分尊重生命、自然的前提下,重點突出了以下設計要點:
1.1對物種的合理搭配生態園林的景觀設計需要加強對物種的合理搭配,其搭配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即一是針對于生態環境的實際特征,將地域與氣候環境作為景觀設計活動的開展基礎,使得文化氣息得以自然流露,同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同時選種與當地氣候條件及氣候變化相宜的植物。二是合理搭配植物,即在園林綠化設計中,采用喬、灌、草的搭配模式,其中喬木選種柏樹、松樹等全年長青的樹種;在灌木與亞喬木的搭配上,可以選種女貞、迎春、碧桃和元寶楓等樹種。
1.2發揮出生態功能來生態設計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對生態理念的運用,促使整體空間得以被更好地綠化,進而建立起更為完善的園林景觀,提高空間綠化率。同時,在對植物品種進行選擇時候,可以選擇復合的群落結構,以增加葉面積指數,注意選種光合效率高、葉片寬厚、葉面積大的植物,以改善小氣候環境和增強人與自然的聯結感,同時在一些污染性指數較高的區域選種抗污染性強的植物,以平衡城市生態,繼而實現改善人居環境的目的。
1.3突出節約理念,即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突出節約水資源與能源的觀點。園林植物的需水量較大,因此在設計中應注重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在設計水景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重視對雨水資源的收集再利用。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此既可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又可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性。
2對生態鋪裝技術的使用
生態鋪裝指的是在生態園林設計中,選擇新型技術來發揮對經濟、安全、環保等理念的重視,即其著力增加園林鋪裝的抗滑性、降噪性和滲水性,借以實現節水和改善人居環境的目的。在A城市人民公園中,選用的生態鋪裝材料包括嵌草類、木制類、砂石類和混凝土類,其中混凝土類的透水率為1~15mm/s,孔隙率為15%~25%,注意孔隙的增大會危及混凝土的抗凍性能。據此,筆者主要從以下方面淺析生態鋪裝技術的應用。
2.1生態鋪裝技術對阻熱效果的表現
混凝土作為日常被運用地最為廣泛的建筑材料,特別是在夏季,采用鋪裝工藝的路面溫度相當高,且在夜間釋放的部分熱量會增加周圍的溫度。總之,硬質混凝土路面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城市的熱島效應。為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在園路施工中,盡量選用生態鋪裝材料,比如植草鋪裝等形式,其中植草鋪裝是指以嵌草鋪裝或成片草皮的形式。為了研究混凝土與草地兩種路面鋪裝形式的阻熱性能,筆者分別在混凝土和草地兩個鋪裝點設5個觀測點進行測量,其中以總輻射強度為測量參數,以TBQ型太陽輻射表為測量工具,測量時間選在夏至全天。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草地下墊面輻射總值的變化大致相同,即5個觀測點在凌晨1點到早上六點的輻射總值為0,早上7點到下午1點逐漸上升;混凝土下墊面輻射總值的變化較不規律,即五個觀測點在凌晨1點到早上6點的輻射總值均為0;上午10點到中午12點逐漸升至極大值,即為415w/m2。
2.2生態鋪裝的滲水施工
在生態鋪裝的滲水施工時,應遵循“滲排結合”的原則,其中按滲排組合形式,一般分為半滲透鋪裝、全滲透鋪裝兩類,其中全滲透鋪裝主要由砂土層、墊層、基層和面層組成。筆者主要從下方面淺析生態鋪裝的滲水施工要點:(1)在鋪裝路面施工中,設2°~5°的排水坡度,以排出部分地表徑流。(2)面層應具備一定的排水性和透氣性,較為常用的面層材料包括植草、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磚等,其中透水磚的規格以1253250mm、1003200mm等最為常見,厚度分為60、80、100mm等類型,具體按路面的使用條件加以選用;滲水磚用滲水系數來表示滲水指標,其中滲水系數的極小值≧0.4mm/s及均值≧0.5mm/s、抗壓強度≧35MPa和抗折強度≧Cf4.0。一般來講,在道路及停車場中,滲水磚的抗壓強度應≧40MPa,抗折強度應≧Cf4.5。(3)基層一般選用級配礫石,并用水泥穩固碎石,其中水泥按6%、5%、4%的劑量進行調配,注意碎石的壓碎值應≦30%;基層7d的抗壓強度應≧2.5~3.5MPa。一般來講,基層應具備蓄水功能,以暫聚面層滲下的雨水及減緩雨水滲入墊層的速度,同時按基層的蓄水能力及路面坡度,設一定的地下蓄水空間,使之發揮緩沖墊層排水的作用。在半滲透的鋪裝結構中,還應在基層設一定的坡度,以實現排放和調節蓄水的作用。
3結語
隨著可持續發展和人本主義在我國的推行,生態化有機環境被更多地運用于景觀環境中,以往守舊的地面鋪裝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景觀建設的要求,人們更期待具有藝術性的鋪裝出現在生態景觀設計中。為此需要將道路鋪裝設計更加系統化、條理化,改變傳統鋪裝的單調乏味,發掘一些新材料,或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從形式、圖案上尋求創新,利用這些特點,在把握原有校園特色和校園人文氣息的基礎上,增強校園景觀的藝術性,更好地展現高校的校園的文化特色,創建和諧的校園景觀。
一、鋪裝的尺度
不同尺度的鋪裝給人的視覺感受是不同的。大尺度的鋪裝給人以空曠、寬敞的感覺,適合運用在人流密集、活動形式比較豐富的場所。而小尺度的鋪裝,給人以親切、自然的感覺,適合運用在一些安靜的休閑區。在休閑區內可以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來選擇不同的鋪裝尺度,如高校的休閑區廣場主入口,這一區域是學生集會、娛樂的主要場所,人員活動比較密集,若采用小尺度的鋪裝,會使人產生煩躁感,影響學生的活動心情。而簡潔的大尺度鋪裝可以營造出飽滿的空間形態,吸引著學生到這里來參加集會和觀看演出。
二、鋪裝的質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鋪裝材料的種類也日益增多。不同的鋪裝材料有著不同的質感和風格,如:陶土磚,質感細膩,色澤勻稱,線條流暢,不僅返璞歸真,而且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可以運用于校園園路鋪裝;鵝卵石,除了可以單獨進行鋪裝外,還能與其他鋪路石搭配使用,在顏色和質感上形成對比,不僅豐富了環境空間,而且還增加了使用的趣味性,但同時要注意高低不平的鵝卵石鋪裝會影響人們行走的速度,在園路的設計中要注意使用面積;與前兩種石材相比,木材材質較軟,給人以柔和親切的感受,在休息區的棧橋、親水平臺、座椅等地方應用較多,而且易與其他材料混合應用時,可以與周圍環境形成呼應,但不同質感的鋪裝材料在混合應用時,要考慮他們的合理性和整合性。
三、鋪裝的顏色
鋪裝的顏色對于環境氣氛的營造起著重要作用。不同的顏色對人有著不同的心理暗示。暖色調容易讓人產生熱烈、興奮的情緒,在娛樂休閑區可以使用暖色調的鋪裝來營造熱鬧的氣氛;冷色調則給人平靜、優雅、明快之感,在安靜休息區域,可采用冷色調的鋪裝,來營造安寧、平靜的氣氛;而灰色調使人感到嚴肅、莊嚴,適合用在高校教學區、行政區。路面鋪裝的色彩一般作為景觀的鋪襯,顏色不宜太鮮艷也不宜太沉悶,應與周圍景觀和建筑的色彩相匹配,否則會破壞景觀的整體感。在景觀設計中鋪裝可以與主景觀在同一色調內,利用明度和色度的變化來達到色彩的協調,這樣的既增強了空間氛圍,又不會顯得突兀。
四、鋪裝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