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風俗習慣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范文第1篇

一、抓住關(guān)鍵詞語,把握主要內(nèi)容

理解課文首先要“把握”全文,力求在心中對課文形成整體印象,能概括課文的基本大意或主要情節(jié)。在學生初讀課文、初步感知的基礎(chǔ)上,抓住文中關(guān)鍵的詞語,引導學生運用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詞語的理解和感悟,又可以拓展語言的運用訓練。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必須以學生能抓住課文內(nèi)容為前提。引導學生直擊課文,鉆研課文,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獲取課文信息,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要在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下功夫,通過那些很有規(guī)律的字詞,加以發(fā)揮,打通理解課文意義的“脈絡”。

例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們要抓住表示時間的標志詞以及與之相應的風俗習慣。時間的脈絡是:臘七臘八 ― 臘月二十三 ― 除夕 ― 正月初一 ― 正月初六 ― 正月十五 ― 正月十九。風俗習慣是: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 過小年放鞭炮、吃糖 ― 做年菜、放鞭炮、貼對聯(lián)、守歲、吃團圓飯 ― 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子逛廟會 ― 店鋪開張 ― 張燈結(jié)彩、放鞭炮、吃元宵 ― 孩子上學、大人做事兒。我們把這些表示時間和風俗習慣的詞語連綴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了北京的春節(jié),簡便易行,簡單明了。

二、抓住關(guān)鍵詞語,感悟表達技巧

課文的表達技巧,多是通過課文的語言形式體現(xiàn)出來。課文中或是一個字,或是一個詞,巧妙地凸顯課文的表達技巧。我們一定要引導小學生理解課文的語言形式,探究作者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而所謂的語言形式,不僅包括語言學、修辭學里的字、詞、句、修辭手法等,也包括文章學里的表達方式、構(gòu)段謀篇以及文學里的個別表現(xiàn)手法等。簡而言之,就是理解課文的表達技巧或?qū)懽魇址āR驗殚喿x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為表達服務,是為語言的運用―說和寫奠基的。

例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朱自清的《匆匆》,疊詞出現(xiàn)的頻率都很高。疊詞具有音樂美,節(jié)奏感,表達效果很好。象聲詞更是給人一種聽覺的享受,畢竟這個世界是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

文中寫道:“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作者寫太陽的挪移,用了“輕輕悄悄”,寫日子的飛逝,用了“伶伶俐俐”,還有“匆匆”“茫茫”“默默”。這些給朱自清先生文章增色不少,如詩似畫,美不勝收。

通過抓住詞語,我們巧妙解讀別人所不能解讀的新內(nèi)容、新思想、新寫法,這真是一詞真巧妙,解讀更奇妙,獨具創(chuàng)新的解讀方式為我們理解課文開辟了一條“新路”。

三、抓住關(guān)鍵詞語,促進讀寫結(jié)合

葉圣陶先生說:“鑒賞文藝的人如果對于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寶山空手回,結(jié)果將一無所得。”我們的語文課離不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理解和運用,要相輔相成,齊頭并進。如果我們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chǔ)上,不能將課文的語言形式遷移運用,服務于我們的說和寫,那就不算成功。

例如,我們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文中寫道:“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大,不會再長大。”

我們對課文的解讀是采用了對比的表達方式,于是,我們的讀寫結(jié)合是這樣設計的:“只有一個月球”。這種設計,一方面是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是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這是抓住詞語促進讀寫統(tǒng)一的妙處,更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促進讀寫結(jié)合的最佳方式。

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止步于理解感悟,應加強讀寫遷移,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不斷涵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

四、抓住關(guān)鍵詞語,確定核心價值

理解課文我們要從讀者到教者,理解的角度要從語義到運用,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語言的需要,在深度的理解中找到教學的切入點,確定核心價值,引導小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因為閱讀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范文第2篇

關(guān)鍵詞:英美文化 英語教學 語言 文化差異 文化背景

長期以來,無論學英語,還是教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教學要注重聽、說、讀、寫等幾項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而對英語語言所表現(xiàn)的英美文化因素,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學生雖然學習了語音、語法、詞匯,有相當?shù)穆牎⒄f、讀、寫能力和一定的知識面但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語。其實僅僅學習某種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怎樣使用該種語言,因此,成功的外語教學還必須使學生具備語言的社會運用規(guī)則的知識并能夠?qū)嶋H運用它們,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既要向?qū)W生傳授語言知識,又要教給他們外來文化。

一、英美文化與詞匯教學

英語中有許多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詞,中國英語學習者往往望詞生義,或根據(jù)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加以理解,要么感到迷惑不解,要么鬧出笑話,因此,在詞匯教學中,除教給學生詞的發(fā)音、拼寫、詞義、用法等之外,應對其所含的文化意義給予一定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識,真正掌握該詞。以Breakfast一詞為例,詞本身的意義是很清楚的:早上的第一頓飯。但是他認為如果不了解Breakfast,包括哪些東西,在哪里吃,和誰一起吃,在什么時間吃,就仍然不能充分理解這個詞的意義。歐洲大陸早餐與英國早餐不同,美國人早餐與英國人早餐也不一樣。不用說,中國人的早餐與英美人的早餐更是兩樣。沒有來過中國,不了解中國風俗習慣的英美人很難想象什么是Spring Festival。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除只教這一個孤零零的單詞外,稍稍擴大一下范圍,把中式早餐與西式早餐加以比較,則會把詞匯教學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一舉兩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美文化與聽說教學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常常抱怨用于聽力訓練的時間不少,可進步并不快。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太少。聽力與英美文化、政治、經(jīng)濟等情況的熟悉程度有密切關(guān)系。判斷一個人的聽力,實際上是對一個人的英語水平、知識面、分析及聯(lián)想能力的綜合檢驗。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聽一些自己熟悉的事件的材料時,一般都能夠根據(jù)上下文猜出它們的意思。但當遇到一些不熟悉或與英美文化背景知識關(guān)系密切的材料時,盡管有些材料比較簡單,也聽懂了字面意思,但卻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意。這都是由于缺乏對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所致。因此,在英語聽力課教學中,需要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和傳授,否則,聽力的提高將會受到嚴重阻礙。例如,讓學生聽美國人常講的兩個笑話:(1) A: Where are you from? B: I’Il ask her. (Alaska)A: Why do you ask her?…(2) A: Where are you from? B : How are you. (Hawaii)如果學生不了解美國的地理概況,不知道美國有兩個遠離大陸的州:阿拉斯加(Alaska)和夏威夷(Hawaii),那么,就不會理解這兩個笑話的可笑之處。因為,這兩個笑話的可笑之處在于:A正因為對此文化背景不了解,才鬧出了把“Alaska”聽成了"I''''ll ask her.",把“Hawaii”聽成了“How are you?"的笑話。因此,在讓學生聽這兩個笑話時,教師應對有關(guān)的美國地理背景知識加以簡單地介紹,以幫助學生理解該笑話。同樣,說的能力也不僅僅是語音語調(diào)的問題。學生只有在通過大量的閱讀,掌握豐富的語言材料,了解西方文化的情況下才能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交際目的。因此,口語訓練中,要加強真實性,注重生活用語,采用按生活內(nèi)容分類編寫的并配有錄音磁帶的對話課本、會話課本等。因為這些材料來自現(xiàn)實生活,有助于學生正確掌握說話的場合,熟識語音語調(diào),了解英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等。否則,即使你訓練有素,英語講得正確無誤,也會由于缺乏有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而難免造成誤會和不愉快。例一:英語中婉轉(zhuǎn)語很多,以至于有時很難聽出對方真實心情,因而回答時應特別注意。如問“How do you like the film?”對方回答“I think it'''' s very interesting.”這往往表示對方不怎么喜歡,而不是字面意思“很有趣”。例二:“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coat?”對方回答"I think the pocket is very nice.”表示對方不太喜歡。英美國家的人們一般不當面說不好,所以盡量只說好的,否則就該推說不知道或不了解。如“Do you like our teacher?”可以回答“Well, I don''''t know him very well.”有時出于禮貌,遇到不熟悉的人時可以不言真情,例如A問B" How are you?”盡管B患了重感冒但還是回答“Fine, thank you.”一般不說“Not very well, I''''m afraid.”之類的話。

三、英美文化與閱讀教學

閱讀可以說是一個人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其他專業(yè)知識共同起作用的過程,閱讀英語,首先要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chǔ),但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語言水平的問題,文化背景知識也十分重要。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困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講解語言難點的同時,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應選擇一些能夠使學生們在短時間內(nèi)有助于提高交際技能的文章,其中詞匯和結(jié)構(gòu)能與學生本族語形成鮮明對比的及學生本族的社會文化因素與他們所學的社會文化因素有一定差異的。教師應有效地利用好所選的文章,這里的information往往是教科書中所缺少的。

四、英美文化與寫作教學

從批改一屆屆學生的英語作文中,筆者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最普通也較頑固的問題就是Chinglish,也就是說,從語法上來說,寫出的句子也沒有什么錯誤,但選詞和表達方式卻不符合標準英語用法,是純粹的漢語式英語。比如:(1) His body is very healthy.(2)We are difficult to finish all this tonight.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東西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們常說要用地道的英語表達思想,就要用英語進行思維。“用英語思維實際上是用英語文化進行思維。”如果用地道的英語去思維,上面兩個句子表達出來應是這樣的:(3)He is very healthy.(4)It’11 be difficult for us to finish all this tonight.另外,不知道東西方文體的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多給學生講解一些有關(guān)這方面的英漢文化差異,讓學生多了解些與寫作有關(guān)的英語文化信息,那么,英語句子的Chinglish現(xiàn)象就會得到有效的改善。另外,在英語各科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必須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還必須重視語言運用得是否恰當,也就是說,教師自己必須有較高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英美文化素養(yǎng)。同時,在教學中,還可通過充分利用圖片、幻燈片、電影、電視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差異,使學生學到真正實用的地道英語。

總之,在多層次英語教學中系統(tǒng)引入和加強英美文化教育,是英語教學中所必需的。只有盡量消除英語教學中民族的文化差異,克服文化交際中“文化休克”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才能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流與融和也是全球化大趨勢下文化互補與融合的時代需求的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范文第3篇

【關(guān)鍵詞】 文化學習;英文寫作;文化意識;消除差異

文化在廣義上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社會意識形態(tài)。一般來講,一定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反映,又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不同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體制塑造出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shù)思想、文學藝術(shù)、科學技術(shù)、各種制度等。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guān)于物質(zhì)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jié)果的部分,專注于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jié)果,主要是心態(tài)文化,又稱小文化。在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地域差異的土壤上成長出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人們這種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形成不同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

一、文化意識領(lǐng)域中語言文化的碰撞

隨著全球經(jīng)濟、政治和科技的一體化, 多元文化并存勢在必行, 語言交流已不再僅僅被看作是語言符號的轉(zhuǎn)換, 而被看作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受其影響,英文寫作也成為了一種文化模式的轉(zhuǎn)換。因此, 怎樣更加準確、恰如其分地處理英文篇章中的文化差異,使其既能承載著的作者思想信息又符合西方語言文化習慣,即外國人能看得懂的承載中國人思想意識的文章,而沒有理解障礙,這就涉及到了用詞、修辭及不同語法的中西碰撞,這就是文化的碰撞。是要直接表達,還是委婉的表達中心思想,這需要一個平衡點,如何做到及傳遞原文信息又能原汁原味的體現(xiàn)英文能力,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在語言與文化基礎(chǔ)上,從選詞、句式、段落構(gòu)架為工具進行取舍的全新創(chuàng)作,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寫出的文章已經(jīng)具有了多元文化的特征,消除了文化理解障礙也就達到了成功交流的目的。具體來講,文化理解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也是相輔相成的。

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文化的載體, 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隨著人類的發(fā)展和繁衍繼承和傳遞著無盡的文化信息。人們學習傳播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和豐富文化新的語言,承載著新興文化豐富和修正傳統(tǒng)的文化,科技高度發(fā)展帶來生產(chǎn)力進步,傳統(tǒng)的文化信仰、社會傳統(tǒng)也在進步更新,帶來的是語言的更新與思想的多元化,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資本理論中明確定義了人的知識和能力越大個人就發(fā)展得越快越多樣化。

語言來源于文化反應某種文化特質(zhì)。在英文寫作中, 兩者既不可分割又各不相同。語言產(chǎn)生于文化,語言的表達方式代表了衍生語言的文化特征,在英文寫作過程中,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都是必備的能力,語法搭構(gòu)出語言的框架,單詞使語言變得豐滿,但語言的表達必須要符合文化背景知識,不然再好的英文功底寫出來的文章也會造成理解障礙,這種障礙存在于不同文化的碰撞,在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學生而言, 就會形成用英文寫中文作文的思路, 英文寫作教學不僅包括語言知識的教學, 而且包括文化知識的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是很有必要的, 文化導入的方法和途徑應貫穿大學英語教學之中。

二、引入文化教學方式的意識培養(yǎng)

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英語文化背景對于英語寫作的重要性,增加漢英語言差異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把文化教學更多地引入高校英語課堂。教師在文化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

一方面,語言文化教學內(nèi)容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介紹、寒暄、答謝、致歉、邀請、拒絕等常用的西方英語表達習慣和語句,還可以通過使用影視資料或圖片文章等教學資源,進行符合英文語言文化習慣的書面語表達方式,讓學生找出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并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到的表達方式用到自己的英文習作中去。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化差異。英語教學中引入文化教學不是要讓學生判斷該文化的優(yōu)劣,而是要讓學生形成多元化的價值觀、世界觀和為人處事的原則和方式。

另一方面,引入文化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課堂上, 教師通過呈現(xiàn)與英語語言文化相關(guān)的圖片、視頻、文字、音樂等材料,能在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可借助課堂討論、小組發(fā)言等互動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所見所想,讓他們感受到異國文化帶來的新鮮和刺激,體會到學英語帶給他們的愉悅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

引入文化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學生在高中學到的大多數(shù)是為了應對升學考試的語言知識,雖然標準、書面,但是語言是在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中的,每一分鐘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新詞不斷涌現(xiàn)發(fā)展出來,伴隨著新的社會文化出現(xiàn)的語言要求大學生不斷更信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否則,再好的英文功底也寫不出創(chuàng)新的文章。此外,國內(nèi)學生在教材上所學到的往往是相對滯后的語言, 甚至是和西方社會文化脫節(jié)的語言。教師在引入文化教學時,應補充一些最具時效性和實用性的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當前西方社會的文化、流行詞匯和語言等。通過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學生在與外國朋友接觸的時候,就能盡量少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降低文化休克發(fā)生的概率,提高英文寫作能力,幫助他們寫出符合西方文化的作文。

【參考文獻】

\[1\] 王篤勤. Metacognitive Str ategy Trai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in China \[D\] .北京師范大學, 1999.

\[2\] Chen, Shen. The Teaching of Cul tures in Foreign L anguage Education \[M\] .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9.

\[3\] Danova, R. Branching out ) a cultural studies syllabus\[J\]. ISSUES ,IATEFL, 1999.

\[4\] Killick, D. Culture and Capabil ity: Crossing the Divide\[J\] . 1999.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范文第4篇

關(guān)鍵詞:學習策略 中專英語教學 指導

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和確立,尤其是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中專生來說,如果掌握了有效的學習策略,就會使其終身受益。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把注重知識的傳授轉(zhuǎn)向注重學習策略的指導上。實踐證明,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中專生由于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基礎(chǔ)差,底子薄,英語對他們來說更是比較頭疼的科目。所以,中專英語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己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向他們提供有效的學習策略并且加以正確的指導,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起來如魚得水,得心應手,從而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最優(yōu)化的目標。

一、制訂學習計劃的策略

要想學好一門外語,光靠苦干是不行的,還要加上巧干,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和策略才行。教師要因人而異,首先要求學生自己學會量身裁衣,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學習基礎(chǔ)以及學習習慣,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從時間上,計劃可以分為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期計劃和年計劃。例如,在日計劃中,學生可以制訂出每天最少記憶多少個單詞為目標,從少到多,可以聚沙成塔,為閱讀文章理解句意掃除單詞障礙。記憶單詞可以通過劃分時段來執(zhí)行,不一定非要集中某個時間點來完成任務,那樣會使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疲勞感,而且收獲不大。學生可以利用課間、課后、飯時、便時以及就寢前等時間段來分解自己定的單詞任務數(shù),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很輕松地掌握了很多單詞。學生有了一定的單詞量,上課就能聽懂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和教材所呈現(xiàn)的知識,慢慢地就會產(chǎn)生感悟?qū)W習的快樂和體驗成功的喜悅之感。

在周計劃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記憶幾個常用句型或句子;在月計劃中,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幾篇文章。通過這幾項學習,學生就可以掌握比較熟練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就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目標。有了日、周和月計劃的實施,那么期計劃和年計劃就會順理成章地實行和達標。因此,制訂學習計劃的策略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chǔ)。

二、劃分學習內(nèi)容的策略

中專英語教材涉及面廣,包括日常生活、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等不同場合的英語交際活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將教材內(nèi)容合并同類項,然后分組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收集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英文材料信息。例如,體育類的就可以收集有關(guān)世界杯足球賽事、美國NBA賽事、國際體壇等英文信息材料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教材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運用劃分學習內(nèi)容的策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強自信心,為培養(yǎng)學生走上社會,適應與人交流的生活能力而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三、設計學習活動的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并且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讓“沉默”的學生不再“沉默”。

學習活動有很多種類,從時間上可分為課堂學習活動與課外學習活動;從形式上可分為口語學習活動和操作學習活動等。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哪怕是一個不認識的單詞、簡單的句子或者是不理解的段落等都可以當堂提出來,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讓學生最終達到理解并掌握,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課外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建立諸如“英語角”之類的活動版塊,讓學生通過自主收集活動材料,自主設計活動內(nèi)容,自主設計活動形式,并且能夠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倡導參與就是勝利的精神思想。學生通過整理材料、信息加工、活動參與等一系列過程,就能夠獲得大量的學習方法和活動經(jīng)驗,為促進學業(yè)進步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局面。

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教師都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口語活動的興趣以及操作學習活動的能力。通過提問、設疑、研討、練習等多角度、多層次的教學程序的運用,使學生樂于動口、動手、動腦,將“說、學、做”融為一體,使學生處于一種強烈求知的積極心態(tài)下,形成對學習策略運用的欲望和動機,并且體驗學習策略運用過程中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感。

四、學習記筆記的策略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能補拙”等,講的都是要求人們勤奮的故事。在英語學習方面更是如此。中專生的英語程度普遍都低,要想把英語成績盡快趕上,就離不不開學習方法的幫助。所以,教師就要指導好學生做好筆記這個工作。首先,學生要準備好幾個筆記本,以便分類記憶。例如,詞匯記錄本、語法記錄本、常用句式記錄本、疑難問題記錄本等。在詞匯記錄本上,學生把新學的詞匯記下來,可以嘗試分類記憶單詞的方法,根據(jù)意義或者詞性將詞歸類。比如,可以把一單元中的頻度副詞歸為一類;把食物類的、旅游類的、工作類的等有關(guān)詞匯分別寫在一起,歸類記憶或者集中記憶。在語法記錄本上,學生可以把每個單元出現(xiàn)的語法項目如不定式結(jié)構(gòu)、時態(tài)、定語從句、賓語從句、限定性與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等有關(guān)結(jié)構(gòu)和例句一一記錄下來,以便明晰和加強記憶。無論是課內(nèi)、課外、課上、課下,還是生活中遇到不認識的詞匯、不懂的句子等,學生都可以把它們記錄在疑難問題本上,以便及時詢問老師或者是同學,盡快地將它們弄懂,達到及時消化和吸收的目的。

五、指導學生閱讀的策略

閱讀課的主要活動應當是讓學生進行閱讀實踐。也就是說,閱讀課應該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和掌握閱讀技巧,而不是聽教師進行講解或由學生書面回答問題。如:學生可根據(jù)已知的事實,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通過分析推理法、字面理解法、欣賞法等理解文章的意思;利用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意圖;概述文章內(nèi)容等。第一遍不懂,讀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讀懂為止。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領(lǐng)會文章的大意,學會抓住文章要點的能力。通過多讀、多看一些英語節(jié)目、英文報刊和雜志等,在增加詞匯量的同時,也豐富了知識。但是,教師要要求學生切忌不要一字一句地將英文翻譯成漢語,不必追求一字不差的全懂全會。因為這樣學習只會增加學生大腦的負擔,同時也會減慢領(lǐng)會要點的速度和閱讀速度,并且也會使學生抓不住文章整體的意思,最終會導致望洋興嘆的局面。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那樣會使學生感到輕松自如和閱讀帶來的快樂。

六、指導學生學習寫作的策略

英語寫作就像寫作文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將有關(guān)感興趣的詞匯、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來。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可以模仿范文來寫作。把其中的好句子和結(jié)構(gòu)加以改造,重新再寫。例如,第一天記下一個天氣的詞匯raining,第二天就學會擴句It’sraining,第三天就寫出能夠表達意義的句子If it’s raining, I’ll go to see a film.以此類推,就會產(chǎn)生出很多話題,然后再加以綜合,就會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同時,在寫作的時候,要認真檢查,看看是否正確使用了動詞、標點符號、人稱、句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等。目前很多的寫作考試都是以材料作文或者是話題作文為主的。學生在有了平時積累素材和練筆的基礎(chǔ)上,就會很熟練地掌握寫作技巧,并能夠運用自如地進行寫作。學會寫作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

七、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這樣一句話:“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guān)重要。學生的信念、信心、習慣和行為都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支持。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中專生雖然年齡偏小,但是經(jīng)過三年的專業(yè)技術(shù)培訓之后就要走上社會各個工作崗位,面對的將是復雜的社會問題。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初出茅廬,一切都是新鮮的和陌生的。教師的職責就是既教書又育人。所以,在學校中教師是主導者,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教師要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英語教學不僅是教授學生學習知識,還應對學生的行為有所幫助。例如,在文化背景和差異上,要教育學生了解世界和中國,學會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吸取精華,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英語課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會能力為基礎(chǔ),并且掌握語言的交際能力為目標的。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聽說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通過小組活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情景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等。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以自身的業(yè)務素質(zhì)來打動學生。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程度上決定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技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講到油條(Fried bread stick)、蒸餃(Steamed dumplings)、豆?jié){(Soybean milk)、蛋炒飯(Fried rice with egg)等內(nèi)容的時候,學生興趣十足,積極性很高。另外,教師要結(jié)合中西方文化的特點,教育學生為人處世、禮貌待人。例如,在打招呼、個人隱私等方面,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要教育學生認真區(qū)別對待,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與人交往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積極性,我們要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他們的參與,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克服害羞和焦慮心理,逐漸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習慣,為將來走上社會、服務社會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

總之,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在中專英語教學中,學習策略有很多,教師要指導學生靈活掌握和合理運用,不斷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國燭,馬紅麟,王文博.高職教學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小妹.中專英語課改革設想[J].中州大學學報.2009.3.

[4]劉黛琳.開放英語1[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11.

[5]嚴育洪.課堂高點:學生思想的生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

[6]張麗娜.淺談職業(yè)中專英語教學方法[J].英語教學研究.2007.3.

[7]張宸瑞.中專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及探討[J].讀與寫雜志.2007.3.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范文第5篇

關(guān)鍵詞: 語言 文化 跨文化交際能力

全世界有45個國家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全球1/3的人講英語,75%的電視節(jié)目是英語,在聯(lián)合國各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95%以英語為工作語言,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信息80%也是用英語傳播的,由此可見掌握英語的重要性。同時,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對大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的效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大學英語的四變化是:教學要求變:強調(diào)聽和說;教學目標變:培養(yǎng)綜合應用和交際能力;教學模式變: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手段、人際人機人網(wǎng)相結(jié)合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任務型學習;教學評價變:加強形成性評價和四、六級考試改革。本文結(jié)合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問題作一探討。

一、加強語言基礎(chǔ)知識的教學

語言是一個有機體,是由語音結(jié)構(gòu)、語法結(jié)構(gòu)和語義結(jié)構(gòu)三個結(jié)構(gòu)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譯就是要求學會語言這三種結(jié)構(gòu)的另一種提法。因此,學習英語,必須掌握英語語音、語法和詞匯的基礎(chǔ)知識。

正確的發(fā)音是學好英語的開端。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語音輔導,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并背誦一些常用詞句及重要段落。要讓學生多聽合適的廣播、唱片和錄音,讓他們努力模仿,大聲地說,反復練習,使聽、說變得準確熟悉。還可以用英語介紹自己。鼓勵學生人人開口,在錯誤中學習,進而逐漸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兩部分。大學階段應將語法重點放在句法上,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常用句型。如精讀課中所學的重要單詞、短語和句型,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形式多樣的口筆頭造句。通過這樣經(jīng)常的、持之以恒的練習,學生學會英語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教授較為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有針對性地對若干語法難點,如動詞的時態(tài)、非謂語動詞、虛擬語氣、倒裝、強調(diào)及獨立主格結(jié)構(gòu)等,進行適當?shù)臍w納與復習,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另外,詞匯是英語學習最需要多下功夫、長期積累的部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有條理、有層次、有歸納地向?qū)W生講授較全面的詞匯知識,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常用的基礎(chǔ)詞匯上,特別是那些與句子關(guān)系密切的關(guān)鍵詞,注意它們的形、聲、義,并盡可能讓學生掌握其基本意義、搭配和用法,其余詞匯只要能認識即可。注意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構(gòu)詞法規(guī)則及上下文猜測生詞和難詞的能力。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擴大詞匯量,看看詞匯所運用的具體環(huán)境,鞏固和掌握已學過的詞匯,使詞匯量迅速擴大和增長。

二、語言教學必須融入語言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文化水融。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得體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初次見面交談的話題是天氣、運動、新聞、電影或假期等,而不是別人的年齡、職業(yè)、薪水或家庭狀況。此外,文化也直接影響著語言的學習。許多學生詫異在閱讀或與西方人交流時,獨立的每個單詞都懂,就是句子不知其意。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就要了解對象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社交習俗、政治宗教、生活經(jīng)驗等知識,否則在交際中就會產(chǎn)生誤解甚至鬧出笑話。交際錯誤有語法和語用兩種錯誤。語法錯誤只會讓人覺得語言學習者的水平不夠,而語用的錯誤常會被人誤會為對對方風俗習慣的不尊重從而產(chǎn)生嚴重的麻煩,所以語言的應用不可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只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學習者才能深層理解和掌握語言,從而有效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因此,教師在傳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應該重視語言使用與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幫助學生提高深層次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轉(zhuǎn)變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不僅要做一個語言知識的傳授者,而且要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釋者。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英美原版影視、錄音、圖片等手段創(chuàng)立英語學習的真實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寓教于樂。

3.引導學生在課外多多閱讀中外文學名著,增強文化底蘊。

4.組織一些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例如舉辦英語話劇表演、請外籍人士來座談或作英語文化知識講座等,幫助學生增加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提高。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也就是跨文化交際。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美國家文化背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文化模式思維的習慣,掌握兩種文化差異,把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精讀教學中,對長難句要進行透徹的分析,并讓學生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達到對文章的準確理解。當然,要提高翻譯水平,還必須加強漢語修養(yǎng),提高表達能力。

在大一階段,寫從單句起,通過替換單詞、改錯、縮擴寫、仿寫等大量課內(nèi)外筆頭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的基本句型,力爭第二學期末能把句子寫好。第三學期應練習連句成段和學習作文的整體結(jié)構(gòu)和布局謀篇。教授學生一些常用的有規(guī)律的段落寫作方法,目前,學生練習寫作還應以三層意思為主,即文章的開頭、發(fā)展、結(jié)尾。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文章中旬與句之間和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使用各種關(guān)系的連接詞,注意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上的粘著性和意義上的連貫性。反復練習,從中找出差距,達到能比較準確地表達思想,提高寫作水平。還要加強學生用英語寫讀書札記、學習心得、記筆記、寫論文提要的訓練。在寫作訓練時,學生不僅要語言正確、用詞恰當,而且要注意書法、拼法、標點符號、書寫格式等,從而全面提高筆頭表達能力。

四、創(chuàng)設仿真的英語語言交際情景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英語語言情景是必要因素,沒有特定的情景,言語交際就難以實現(xiàn)。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想方設法地創(chuàng)設仿真的、有效的英語語言交際情景來豐富學生的英語信息量,幫助、激勵學生理解英語和主動用英語表達思想:如英語角、英語校園小廣播、英語班報等。通過創(chuàng)設仿真的英語語言交際情景,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目的。

總之,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及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能力提高的過程也是不斷地學習與應用結(jié)合的過程。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關(guān)鍵就是要不斷地在不同環(huán)境中正確、有效地使用語言,積累語言實踐經(jīng)驗。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應該從英語教學、英語學習者本身語言基礎(chǔ)的加強、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語言實踐等幾個方面努力,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鄒明強.跨文化交際的多元因素研究[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3).

[2]劉亞飛.談第二語言教學中教與學的關(guān)系[J].語言與翻譯,2001,(01).

[3]常峻.民俗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1).

相關(guān)期刊更多

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區(qū)域文學委員會;重慶師范大學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書法賞評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黑龍江書法協(xié)會

俄羅斯文藝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新竹市| 临沧市| 安溪县| 霍城县| 赤水市| 凤冈县| 德州市| 隆回县| 石楼县| 济南市| 叶城县| 新营市| 盐源县| 腾冲县| 辉县市| 凉城县| 平凉市| 安远县| 平谷区| 乐山市| 五原县| 基隆市| 合肥市| 迭部县| 九江县| 保定市| 光山县| 九龙城区| 谷城县| 体育| 寿光市| 洛南县| 玉环县| 江油市| 汽车| 青岛市| 利川市| 和静县| 万全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