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風景園林論文

風景園林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風景園林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風景園林論文

風景園林論文范文第1篇

1.1風景園林設計平面構成中元素的關系———軸線關系

園林設計平面構成中的元素關系分別為軸線關系、對稱和平衡、調和與對比和節奏與韻律。軸線關系是指聯系空間中的兩點而獲得一條直線,之后設計的形式和格局都沿線排列。我國的皇家園林就是充分利用軸線關系進行設計的典型例子,故宮乾隆花園以軸線設計引領全局,軸線兩側的布置相對自由;頤和園諧趣園是由拱門洗秋和涵遠堂到引綠的兩條主線和十幾座建筑物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這種軸線關系使園林中的眾多元素富于變化而不失威嚴。

1.2風景園林設計平面構成中元素的關系———對稱和平衡

對稱和平衡主要是以一個點為中心或者一條線為軸將等同的形式和空間予以均衡分布,主要分為絕對對稱均衡與不絕對對稱均衡。中國園林則注重不絕對對稱均衡,講究的是自然美,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公園、建筑、道路和廣場入口的植物種植設計中。

1.3風景園林設計平面構成中元素的關系———調和與對比

在構圖學中,對比是有效的利用差異,形成視覺上的張力,是個性更加鮮明,給人以肯定、清晰的感覺,目的就是把被對比雙方的特征完全地表達出來。相反,調和就是強調共同因素達到協調的效果。對比和調和的重點不一樣,前者突出個性,而后者強調了對比方的共同因素。對比的應用中,每個元素都要有一個重點景物,其他配景襯托,但整體上必須要保持整體統一。

1.景園林設計平面構成中元素的關系———節奏與韻律

大多數的藝術形式都離不開節奏與韻律。在綠化方面,植物充分體現了節奏感和韻律感,主要體現形狀、大小、柔韌等對比關系的配合。例如道路兩旁的植物帶、等距的人行道樹、等高距的路燈,如不同樹種交替種植,都是交替的韻律。

1.5風景園林設計元素與平面構成元素的轉化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風景園林設計元素和平面構成元素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根據設計思路,運用歸納法,把復雜的園林設計元素轉化為簡單的、抽象的平面元素,以簡單的點、線、面來代表一定的園林景觀。在景觀園林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明白設計形式永遠替代不了設計中的內容。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將園林的內容作為首要任務,之后再根據上述的方法處理問題———具體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二維平面形式,這樣才能保證形式與內容不脫節,才能做到景觀園林設計的形式與內容不能相互分離,設計的園林才能符合實際和審美標準。

2平面構成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2.1點的運用

所有事物都是由點組成的,在設計學中,點元素廣泛應用于其中。點容易吸引人注意,成為視覺中心。我們以植物栽種的點為例,它可以是指單體或者幾株植物的零星點綴,實際上許多景觀元素都可以作為點,這些節點一般造型豐富,有特殊性,吸引力強,能夠成為設計的焦點,它通常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夠體現出設計風格和主題,成為視覺中心,達到設計的目的。不同形狀的點的聚散、排列,在視覺效果上有很大的差異,從而人具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2.2線的運用

線具有視覺功能,它形式的不同也影響著視覺的功能,也有引導的作用,如:在設計景觀時通過交叉、寬度、轉彎和傾斜的坡度等豐富的設計,達到調整人流、聚集、停止的目的。從通道角度上看,彎曲的線的路徑能夠延長兩點之間的路徑,延長游人的游玩時間,如果再適當的地點增加屏障物,能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古典效果。線可分為直線和曲線,直線給人剛毅的感覺,如與大地垂直的線,有挺拔的感覺;曲線給人流暢、舒緩的感覺。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合理的運用線,可以讓人為造景更加自然,親近。

2.3面的運用

面是由點的聚集和線的移動所形成的。不同形狀的面代表不同的情感。綠化中的面包括綠色植物裝飾墻、綠地、植物。在景觀中,面不僅是平面上的,也可能是空間中的;面也不一定是水平的,也或許是斜的或垂直的;面與面之間的交叉也能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

3結語

風景園林論文范文第2篇

在20世紀80年代,虛擬現實技術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自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虛擬現實技術也得以迅速發展。現如今,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滲透發展到各個領域,虛擬現實技術也挺進了設計的每個角落。風景園林設計雖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是虛擬現實技術卻在其中被大量地運用開來。例如,設計者如果想要對風景園林空間有一個全方位的、真實切身的體驗,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多角度變化運動方位,便可輕松實現。另外,這種設計的運動變化模式正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其利用人們對運動模式數據的不同選擇,便可以掌握受眾的切身感受。虛擬現實技術在這一運用中具有很大的真實性,這是因為虛擬現實技術不但能夠從各種細節上掌控園林設計,還可以做到美而有序。同時,還能夠根據不同的季節變化、不同的節氣色彩,做到時空的雙重真實性。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一虛擬現實,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可以引入人們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使設計又多了一層成功的保障。

2應用中的特點

2.1設計空間展示的全面性

傳統的表現形式只可以傳輸一種空間信息,而且無法做到完整性。虛擬現實技術利用三維立體的表現形式,可以完整地把每一個細節予以呈現,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不再只是看著圖紙來想象,而是身臨其境進行感受。

2.2瀏覽的快捷性

利用發達的計算機網絡,設計者和施工單位可以聯系的更為快捷。設計者的“想法”不必親手送到施工單位,立體的設計樣品利用遠程瀏覽便可商榷,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瀏覽的快捷性還可以讓大部分群眾參與到決策中來,讓群眾在享受虛擬的園林設計活動中,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有助于施工單位和設計者的工作。

2.3設計趨于完美性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設計者在整個風景園林的設計過程中能夠隨意進入任何一個設計階段進行切身的體驗,從而客觀地審查自己的作品,如果發現不足,可及時進行修改。此外,在虛擬的現實環境中審視自己的作品,有利于提高設計者的水平。

2.4決策的準確性

風景園林設計的實施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因為風景園林設計與周遭環境氛圍以及和大眾審美趣味是息息相關的。人們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園林設計的整體過程知曉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就越能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及意見。簡而言之,虛擬現實技術是連接大眾和設計者的紐帶。只有前期人們對園林設計進行了整體的了解,施工方的后期施工過程才能得到人們的寬容和見諒,此種人性化、大眾化的園林設計才能獲得雙贏。

3應用的展望

3.1不斷進行創新

首先要加快計算機技術的創新和革新,不斷發展現代虛擬技術系統,制造出高性能、低成本的計算機設備,要在技術層面為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在運用過程中,要根據風景園林設置的理念進行再創新,使其具備風景園林設計的特色。技術的創新是風景園林設計的內核動力,是虛擬現實技術進步發展的源泉。

3.2加強參與的大眾化程度

要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自身優越性,讓更多的人們參與到風景園林設計中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利用各種網絡、電視等新媒體進行更大、更廣范圍內的網絡虛擬活動,使園林設計有更多的大眾參與,這樣將有助于決策者的科學準確決策,最終得出既科學準確而又人性化的風景園林設計方案。

3.3充分利用其他科學技術發展自身

例如,與環境和空間技術的結合,便能夠應用到城市的規劃、修復與重建、城市的綠化等各個方面,這不但可以使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更加科學化,而且更加人性化、更加環保。

4結語

風景園林論文范文第3篇

1.1擬定建筑方案時要充分考慮結構選型

在園林建筑設計工作中,應考慮園林建筑的觀賞性、藝術性及場地因素等方面的要求,往往有多種建筑方案可供選擇,同時也引發多種結構方案需要甄選,我們應遵循安全、美觀、經濟的原則來確定最優的結構方案.

1.2根據建筑方案確定結構計算簡圖

個異性是風景園林建筑的特征之一.對于造型或結構特殊的構筑物或建筑小品,我們必須根據方案的實際情況,確定結構計算簡圖.

1.3荷載統計分析

荷載分析我們一定要做到不重不漏,要分清荷載的類型、荷載作用的久暫、是有利載還是不利荷載,這關系到荷載分項系數和組合系數的確定.

1.4內力計算

根據結構計算簡圖確定相應的內力(剪力、彎矩、扭矩等),而由于建筑造型的特殊性,扭矩計算有時較為重要,甚或扭矩是控制內力,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5確定結構處理方案

風景園林建筑由計算確定的結構配置可滿足結構的承載力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但構造的要求亦不可忽視.由于園林建筑所處空曠露天或依山傍水環境,受環境侵蝕嚴重,構造處理對建筑物耐久性影響猶大.

2風景園林建筑結構選型與設計方法

2.1結構方案的選定案例

某公園湖岸邊一游樂亭.根據建筑方案,有兩種結構方案可供選擇,方案一將游樂亭的一部分礎設置在湖中,方案二從岸邊設置懸挑結構以撐起亭子的湖面以上部分.兩種方案中方案一雖然看似簡單,但由于我們對湖底地質條件缺乏了解,這就增加了基礎處理難度及勘查所需要的費用,且由于水下作業而質量難于保證.方案二雖然結構計算復雜,但施工方便且質量易于保證,造價相對較低,可以認為方案二比較合適.

2.2結構穩定性驗算案例

在園林小品種中,有些假山或置石為了達到造型上的某種效果,結構的重心偏向一側或有較大懸挑石,這樣結構就存在傾覆的可能.因此我們從安全角度考慮需要對該類結構進行抗傾覆驗算。總之,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美觀及藝術效果是第一考慮因素,但安全與實用問題亦不可忽略.由園林建筑體量不大,經濟因素往往作為次要考慮的因素.我們在對荷載的統計分析時,一定要考慮荷載的種類及性質,這對我們進行荷載分項系數的確定乃至結構的安全十分重要.

2.3構造要求案例

現代建筑向密集、高層且多為屋頂綠化的方向發展.精巧、別致、風格獨特的屋頂花園或草皮屋頂是建筑與環境合作的精品.他們是建在建筑物的結構層、保溫隔熱層和屋頂防水層之上,與普通屋頂不同之處是增加了為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構造做法,一般草皮屋面各層構造.構造處理是否得當對于建筑的適用性和耐久性至關重要,在屋頂花園或草皮屋頂中尤為明顯.

2.3.1基質層(植物生長層)

植物基層的主要功能是滿足植物正常生長要求.為降低屋頂荷重,一般采用一種比天然土壤輕得多的混合土壤,同時還要求土壤具有足夠的養分.為保護種子,在生長層表面往往還要鋪一層沙礫覆蓋層、不僅可以防風、還可以在干旱季節時保護下面基質層中水分的作用,根據草的生長要求,該層的厚度一般為30~50mm.

2.3.2排水蓄水層

排水蓄水層多采用砂礫,并在該層中鋪有膨脹粘土、浮石或泡沫塑料排水板、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屋頂綠化層的含水量.雨水通過植物生長層迅速響下滲透防止植物根系處于過分潮濕的環境中;同時還可以把部分雨水儲存起來以供干旱季節植物生長之需.

2.3.3防水層

一般情況下植物根系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為防止對屋面密封層的損害,一般在排水蓄水層與密封層之間設一層抗穿透層,常用做法是在結構基層上作一層厚20mm的1:3水泥砂漿找平層,再鋪一道復合防水材料.

2.3.4屋頂坡度

相關研究成果表明,為保證屋面能及時將剩余的水排走,屋頂最小坡度5°,適宜綠化的最佳坡度為5~15°.在此種情況下,一般通過結構找坡,這樣有利于降低屋面的荷載值.

3結語

風景園林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風景園林設計色彩 公園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風景園林設計風格多樣化

(一)設計要素的涌現

形式的多樣化首先應表現為設計要素的日新月異,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設計中所出現的多樣化設計要素。我國現代設計師可以自由的運用光影、色彩、聲音、質感等形式要素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小品等形體要素來創造新時代的風景園林。這些現代園林設計師已經掌握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的材料和技術手段,所以創造出來的景觀風貌也是多姿多彩的。

此外,風景園林設計形式多樣性的另一個源泉就是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創新運用。例如:可以加強地形的點狀效果,或是突出地形德行特色,以創造出如同構筑物般的多種空間效果,或將自然地型的極端規則化處理。還有的噴泉也發生了一些變革,與傳統的側噴泉相比,這些有電腦調節造型、控制高度、形態多變的噴泉更有一番情趣。

(二)技術的廣泛運用

新技術與草料的合理運用,使很多設計師都具備了超越傳統城市景觀園林效果的基礎條件。通過利用色彩、光影、質感等多種手段,可以在現代城市內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如:美國加州的綠景園為了能夠創造出一處烈日炎炎下的涼爽空間,為向職員們提供共享的戶外空間,在自然的叢林中安裝了霧氣噴嘴,霧氣定時噴放,受到陽光及微風的影響,霧氣變換多姿。還可以將霧氣噴嘴放置于圓形的玻璃蓋當中,在底部安裝光源,源于同一處的霧氣及光源在夜色中創造出的戲劇般的效果,會使環境猶如劇場布景一樣。

日本兵庫縣姬路視郊的兒童公園設計者有感于兒童捉迷藏游戲的規則,相繼創造出了“地之路”、“ 風之路”、“ 風之屋” 等概念的構筑物。在設計中,主要是把握“環回線路,安全至上”,“地之路”主要為木制地面,黃色鋼管扶手及金屬欄桿;“風之路”為木制滑道,螺旋形態。在整個設計構思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宛如一曲鋼管樂章,讓孩子們流連忘返。

(三)形式與功能上的突破

在風景園林設計領域,形式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一直是設計師們關注的一個重點。因此,可以將形式與功能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創造出圖形,找到功能需求的幾大因素。

例如:美國洛杉磯的迪斯尼樂園、環球影城等商業性主題公園,自身的獨特游樂項目的功能需求,使得在形式創造方面有很多科學依據,在環境形態方面也與綜合性的城市公園有著本質區別。在以休閑度假為主題的美國路易斯安那湖公園中,有意識地保留了植被的原始感和森林的神秘色彩,孩子們可以在這里盡情的玩耍。有時孩子們也會加裝對覺藝術很感興趣,而事實上他們并不是真的懂,也不是真感興趣,只是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藝術的熏陶。

還有在功能性形式的塑造中比較成功的就是加拿大的海濱聚石園,該公園是處于海港邊沿的,為了保護海岸防止潮汐與東西風暴侵襲,就必須在公園步道靠海一側必須建設防波堤。此外,為了滿足景觀和功能的雙重需求,還要設置人工潮汐池和組石,以便促成水岸和防波堤。當潮汐洶涌上漲時,大海就能與人工潮汐連成一體,就成了人們戲潮的場所;等到海水退卻時,充盈海水的人工池又可使人回憶起漲潮時的意境。在聚石園內,石塊都被疏密有間、錯落有致的布置于水面較高的潮汐池中,還有的被安置在防波堤上。總之,通過組石不同的擺放形式有效地解決了形式與功能統一的問題。

二、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風景園林設計作品趨于雷同,盲目模仿的痕跡明顯,從而缺乏了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好的風景園林設計是可以借鑒的,但是必須是在特定的氣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條件的協調下才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是生搬硬套,不顧科學研究,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規劃理念與方案設計都缺乏連貫性,設計理念既膚淺又空洞。因此,在作品中都沒有得到切實反映。有一些大型的風景園林工程,如:綜合性公園、城市廣場、濱河綠帶等,在設計初期,方案都具有獨特的規劃理念,但是到了工程進行階段,就經常因溝通銜接不足或其它因素,使規劃理念與方案設計出現嚴重脫節,當初的規劃理念沒有體現在方案設計方面這種情況是經常出現的,也隨之導致施工圖階段出現問題,影響了整個景觀效果。

(三)現在有一大部分風景園林項目方案仍然停留在平面階段,一味地追求標新立異,追求形式上的美卻忽略了功能,設計出的方案不切實際,缺少人文關懷,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四)有大部分風景園林項目設計沒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體,基地生態的觀點、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均等未能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實踐實際相結合,破壞了生態環境,同時也浪費了有限的自然資源。

(五)有的風景園林項目將達到人文景觀與生態景觀平衡、現代景觀與傳統景觀融合作為目標,但是事實上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難實現。還有的園林建設中人工成分過多,園林景觀缺少了自然美,這樣也不利于生態環境的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還有很多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風景園林設計不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所以,每一位風景園林設計者都要加強多種學科的學習,并將景觀設計與現代美學、心理學相結合起來,從而使風景園林設計風格更新穎,更具活力!

四、參考文獻

【1】周彬清《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問題及改善策略》[J],《知識經濟》2012年13期。

風景園林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專業;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1-0138-02

1 引言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公布了將風景園林專業定為一級學科專業,這標志著風景園林學科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1]。由于各類學校辦學層次、辦學歷史、學科背景以及地域影響等因素不同,出現了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盡相同的局面。多數高校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不強,不能適應人才市場對風景園林人才的需要。要進行高校轉型發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必須隨之進行改革,為進一步激發高校的辦學活力和轉型動力,教育部把高等教育結構調整作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因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轉型發展成為必然[2],培養應用型人才,要以市場為導向,以面向基層,服務社會為目標來進行。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是一所三本院校,生源質量較重點大學和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培養出能為地方風景園林行業做出貢獻的合格畢業生,就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因此,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根據所處的地域、教學條件,重新修訂了原有的培養方案。在教學中發揚專業優勢,與園林行業對人才需求接軌,將人才培養定位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自2013年起進行“3+l”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

2 “3+1”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意義

2.1 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從2013年開始,長春大學旅游學院修訂了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風景園林“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入學后的前三年進行系統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專業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最后一年去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學習。

2.2 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意義

目前,由于風景園林專業在吉林省開設較晚,園林行業急需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因此,需要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針對園林市場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需求,充分發揮“3+1”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使學生能夠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成為復合型人才。學生可將理論知識融入園林實踐,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可以在一年的園林實踐中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經驗,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完善的實踐能力于一身。“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為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3 “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3.1 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與優化課程設置

3.1.1 培養目標

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不但要學習專業基本理論知識,還要著重提升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等工作,成為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技能的技術人才。基于此目標,提出了風景園林“3+1”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具有“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3.1.2 優化課程設置

風景園林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需要文學、藝術等多學科的融合和支撐[3]。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要突出“應用性”、“復合性”、“設計性”的特點。因為“3+1”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前三年把全部課程講授完畢,筆者結合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的實際情況,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多次討論與研究,科學地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對原來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如:將原來培養方案中的《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與開發》等與園林就業關系不大的課程刪減下去,將其學時增加到《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園林規劃設計》等與學生就業相關的核心課程中。又如:把《測量學》的理論課與實驗課分開設置,《測量學》實驗改為獨立設置的課程。這樣,加強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了設計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的比重,從而建立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特色課程體系。

3.2 改革實踐教學體系

3.2.1 增加實驗、實習的實踐教學比重

在構建實驗、實習課程體系時,打破過去傳統的實驗、實習教學模式,增加了一些實驗課的學時數。如《測量學》的實驗課由原來的16學時增加到24學時,《測量學》、《園林樹木學》教學實習周數由原來的一周分別增加為兩周。通過實踐教學比重的增加,提升了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科學研究等能力。在實驗考核上,增加了實驗操作考核的項目,增強學生動手、親身參加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3.2.2 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培養學生

該校十分重視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建立了“吉林省中辰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中景園林建設有限公司”、“長春鈺霖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2個能夠長期合作的實習實踐基地。

在本科最后一年的畢業實習前,首先利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然后專業教師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專業課學習情況將其分成參加園林規劃設計實習或園林工程實習兩部分;再結合實習公司的用人崗位,分配學生去不同的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如有的學生手繪和電腦繪圖能力強就分配他們去以設計為主的園林公司;有的學生想去施工為主的園林公司,就分配他們去這樣的園林公司進行畢業實習。

學生在實習期間,結合實習單位的生產實際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由校內導師和實習單位的導師共同指導,提高設計(論文)的質量。學校規定在實習結束后,由實習單位給每個參加實習的學生做實習鑒定,只有實習合格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畢業論文答辯。這樣,能夠促使學生認真對待并積極參加畢業實習。

學生通過在校外實習基地一年的頂崗實習,提升了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使就業競爭力明顯提高,一些在實習期間表現好的學生能夠被園林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通過畢業實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解決了一些學生的就業問題。

3.2.3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如組織學生參加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學生參加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創新精神、專業技能的全面提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敏捷的思維能力。

4 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取得的成果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座談會等形式,對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了調研,總結“3+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成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4.1 學生就業競爭力增強

風景園林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后,由于校內的實驗、教學實習及校外的實踐教學環節得到加強,學生的實踐內容更貼近生產實際。學生在園林公司由具有專業經驗的技術員現場指導,使學生的園林施工能力、設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用人單位一致評價“3+1”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后,畢業生的實踐經驗豐富,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如2013級的學生在剛剛參加3個月的畢業實習后,已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與實習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

4.2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效果明顯

結合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各級創新創業競賽,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近年來,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多項,如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分別取得吉林省級競賽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國家級競賽三等獎一項。

4.3 青年教師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長春大學青年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就來到學校工作的,缺乏園林生產實踐經驗。學校支持青年教師深入園林生產第一線,安排青年教師去校外實習基地帶領學生參加園林公司生產與管理等活動。在實踐中,把園林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提升了實踐教學的能力。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后,青年教師得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有助于對教材上生產實踐方面內容的深入理解,從而提高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如風景園林專業的一名青年教師在2015年全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獎賽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青年教師通過在園林公司的實踐,更加了解企業對風景園林人才的需求,在今后課程講授中能夠根據生產實踐的需要進行講授,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對我校建立一支高學歷、高技能的師資隊伍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4 探索科研方向,促進企業發展

“3+1”人才培養模式使教師在指導學生參加教學實踐過程中,也參與到企業的生產與管理等工作中,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行業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園林企業提高工程及管理的效益。教師在解決園林生產實際問題的同時可以探索科研項目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教師科研項目的申報,提高教師科學研究能力。

大四學生經過一年的生產實踐鍛煉,就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一些學生已經成為今后企業發展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校外實習基地可直接把畢業生留下工作,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又為企業輸送了專業人才。

5 結語

風景園林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使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更能適應園林人才市場需求,使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得到了提高。為學生提升職業崗位技術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同時促進了青年教師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獲益的不僅僅是學生,對于學校、企業和社會來說也能夠滿足各自的需求[4]。

參考文獻:

[1]華 穎,程泊淞,邊亞光.風景園林專業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3(3).

[2]楊明莉,陳義輝.應用型本科院校“3+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4(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道孚县| 名山县| 蕉岭县| 西城区| 贡嘎县| 乌海市| 承德市| 高清| 象山县| 林西县| 宁城县| 同江市| 泰安市| 封开县| 象州县| 措勤县| 吉木乃县| 临汾市| 大余县| 湘潭县| 汝城县| 合江县| 谢通门县| 玉溪市| 中江县| 蚌埠市| 汤原县| 临泽县| 昭通市| 大渡口区| 廉江市| 巨野县| 桦甸市| 抚顺市| 河东区| 海晏县| 上林县| 莲花县| 房山区|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