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冰心散文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冰心獎 少兒圖書 受眾 題材
據2012年上半年的開卷數據,(如表1)少兒類圖書的碼洋比重以15.6%的份額位居第三,排在教輔教材和社科圖書之后。僅上半年,少兒圖書的動銷品種數達到1,071,000種。這個數字是龐大的,它印證了我國少兒圖書發展的強勁勢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健康向上的前提下,有專家估計少兒出版未來的黃金時代仍將維持7—10 年。從出版格局看,全國580 多家出版社,有520 多家在出版少兒圖書;從出版品種看,每年出版 4 萬種圖書,其中2 萬種教輔圖書,2 萬種一般讀物;從圖書市場看,每年在銷品種 8 萬種,銷售總額60 多億元,市場火爆。①因此,目前少兒出版業仍然處在歷史最好時期。2011 年、2012 年的事實也表明,少兒出版將持續處于“黃金時期”。
“冰心獎”以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教母級②作家冰心的名字命名,它是由著名作家韓素音和葛翠琳提議并于1990年創辦,成為國家級文學獎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藝術大獎。“冰心獎”組委會每年于冰心先生的生日——10月5日前后舉行頒獎活動。20多年來,它已由最初單一的兒童圖書獎發展成為一項綜合性的文學大獎,如今的“冰心獎”包括五個部分:1、冰心兒童圖書獎;2、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設立于1993年);3、冰心藝術獎(設立于1994年);4、冰心攝影文學獎(設立于2002年);5、冰心作文獎(設立于2006年)。其目的在于鼓勵兒童文學的創新表達,對已出版的優秀圖書的獎勵和肯定,發現、培養新作者,支持和鼓勵兒童藝術普及教育的發展,為青少年提供創作展示的平臺。在獎項設立上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展現了我國文學界對“冰心獎”挖掘和鼓勵優秀作品的高度認可。
一、研究目的
近年來,少兒出版的高速增長引領我國出版業的繁榮發展。據有關方面和中國版協少讀工委統計,進入新世紀以來的 13 年間,中國少兒出版有12 年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個速度超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超出我國整個出版界增長的速度。少兒圖書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讀者對兒童圖書的多樣性的需求促使兒童圖書在受眾的方面的細分更加完善,這也使得少兒圖書的題材更加豐富多彩。童書的受眾從兒童細分成低幼、兒童、少年,甚至從具體的年齡上區分開來。不同年齡段的少兒的需求大相徑庭。根據不同年齡孩童對圖書題材的差異性需求,才能使童書的價值最大化,才能使之成為既“叫好”又“叫座”的圖書。
少兒圖書受眾的細分已經形成,盡管少兒圖書的年品種數不斷攀升,但處于各受眾分層的圖書品種是否均衡,還尚未可知。因此,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對少兒圖書受眾進行分析,研究目前少兒圖書受眾分層情況,以期揭示少兒圖書的發展狀況。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1、樣本選取
選取2011年和2012年“冰心兒童圖書獎”全部獲獎圖書,2011年獲獎圖書共計79部;2012年獲獎圖書共計84部。
2、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主要針對文章或者媒體的特定屬性進行系統化和客觀化的分析,以探尋文件內容的真正意圖。③當當網是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營運的一家中文購物網站,以銷售圖書、音像制品為主,兼具發展小家電、玩具、網絡游戲點卡等其他多種商品的銷售。當當網1999年11月開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上圖書音像商城,面向全世界中文讀者提供近30多萬種中文圖書和音像商品。該圖書網站對童書的分類包括兩種:一種是受眾年齡分層的方式,分別為:0-2歲,3-6歲,7-10歲和11-14歲;另一種是題材分類,包括:小說,童話,詩歌/散文,卡通/動漫/繪本,教材教輔等。根據當當網上對圖書受眾的分類,樣本內部分圖書的受眾被歸為兩大類,例如:2011年“冰心獎”獲獎圖書《鏡宮》被劃分為7-10歲和11-14歲的類別下,因此該圖書同時記錄在這兩項類目之下。本文對于所選取的所有圖書,以“本”為分析單元,以少兒圖書的受眾年齡段為分析維度,制定類目標準,對樣本進行內容分析和討論。
三、結果及討論
1、2011-2012年“冰心獎”獲獎圖書題材分類情況
2011-2012年“冰心獎”獲獎圖書的題材涵蓋了小說、童話、詩歌以及名家作品集等。根據當當網對樣本圖書的題材分類,得到圖1:
2011年獲獎的繪本和小說題材的圖書分別為20本和19本;2012年獲獎的繪本和小說題材圖書分別是29本和23本。繪本、小說、詩歌/散文在圖書品種上有所增加,而知識讀物、童話等題材有明顯的下降趨勢。
2、2011-2012年“冰心獎”獲獎圖書題材總體情況
如圖2所示,繪本和小說的比重最大,且數量在逐年增長。原因有兩點:一是近年來,國內的引進版圖書數量日益劇增,引進版圖書的題材以繪本和小說為主;二是一直以來,繪本和小說的市場反應較好,出版機構在原創方面更愿意制作這類題材的圖書。因而繪本和小說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也是情理之中。知識讀物,詩歌/散文,童話等題材的作品數量較少,造成少兒圖書題材結構性不平衡,原因可能是這些題材缺少能夠吸引少兒讀者的優秀作品。
成長中的少兒讀者需要從多種題材樣式中體會閱讀的多樣美,以培養其審美意識、良好品德、想象力等。少兒圖書在題材樣式上的失衡,也昭示著少兒圖書市場呼喚多種樣式的少兒圖書,尤其呼喚多種樣式的優秀少兒圖書。
3、2011-2012年“冰心獎”獲獎圖書的受眾分類情況
通過查閱獲獎圖書的信息,對所選樣本按照類目標準進行分類,得出2011-2012年獲獎圖書受眾分類格局,如圖3。可以看出,從受眾細分方面來看,樣本所選的兩年獲獎圖書欠均衡。適合2歲以下讀者的圖書品種十分匱乏,目標受眾在3歲以上的童書數量非常多,說明在這幾個年齡段的讀者對于圖書的選擇面更加廣泛。從2011年到2012年目標讀者是3-6歲和7-10歲的圖書種類相當不穩定,相較而言,受眾為11-14歲的圖書這兩年發展較平穩。研究表明,適合嬰兒閱讀的圖書品種有著極大的市場缺口,出版機構對圖書的選題和呈現方式考慮得更多的是適合3歲以上受眾的圖書。
4、2011-2012年“冰心獎”獲獎圖書受眾分析的總體情況
如圖4所示,受眾在3歲以上的圖書種類比較均衡,以3-6歲為首。這類圖書中多是以圖畫書的形式呈現給讀者。說明,我國的出版機構逐漸抓住了學前兒童這一讀者市場。但是,到了7-10歲這一受眾分層,圖書品種明顯少于適合學前兒童的,這一年齡段正是兒童需要構建自身修養和認知社會的重要階段,適合7-10歲兒童閱讀的圖書應是極大地豐富和滿足市場需求,但顯然在這一點上有一定的缺失。
結語
經上述分析發現從2011-2012年“冰心兒童圖書獎”獲獎作品出發可以看出一些中國少兒圖書的發展態勢。一是童書的題材選擇集中在繪本和小說兩個題材,而其他的題材作品數量太少。這說明我國在出版小說題材的圖書上做出了比較多的努力,較之其他題材的兒童圖書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也有一種可能,目前小說的市場前景好,以至于作家們趨同性地搞小說創作。二是少兒圖書在受眾定位方面呈現偏離的狀況,目標群體在3-6歲和11-14歲的圖書占到了70%多的少兒圖書市場份額。需要指出的是,市場應盡可能提供多種多樣,品種豐富的圖書給各個年齡階段的少兒,以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素養,同時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糧。顯然在目標群體的選擇上,出版機構將更多的關注投入3歲以上的兒童,忽略了3歲以下的嬰幼兒。因此,建議提供更多的適合親子閱讀的圖書。
因條件所限,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遺憾。一是由于時間倉促,本研究僅收集了兩屆“冰心獎”的獲獎圖書,若要做到完整且全面的研究,應至少選取近五年的樣本進行分析。二是對受眾的分析只就受眾分類進行了研究,對受眾需求和受眾喜好沒有做出研究。三是盡管“一些小范圍、不太復雜的內容分析研究甚至可以由個人單獨完成……”④但為確保質量,仍應經過信度和效度的驗證,且應采用內容分析軟件,方能得出客觀的結論。本研究為筆者獨自完成,手工檢索。
參考文獻
①范燕瑩,《中國少兒出版仍將處于“黃金時代”——訪中國出版協會少兒讀物工作委員會主任海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9
②龔小萍、夏珍珍,《原生態·文學品質·藝術精神——冰心誕辰110周年、冰心獎創辦21周年暨國際華文兒童文學研討會紀要》[C].《中國兒童文化》,2011:234
③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④馬丁·W ·鮑爾:《新聞、科學與社會部門和公共關系》[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1:63
宋曉杰,1968年生于遼寧。已出版詩集、散文集、長篇小說等各類文集十二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獲第二屆冰心散文獎、2011“華文”青年詩人獎、遼寧文學獎詩歌獎、遼寧文學獎青年作家獎、“2009冰心兒童圖書獎”、“全國十佳散文詩人”獎等。入選“遼寧省宣傳文化系統首批‘四個一批’人才”、“遼寧省首屆青年文化新人”。參加過第“青春詩會”和“魯迅文學院第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
昨夜,據說是十年一遇的月全食,這多么難得。我們這些幸運的人啊!
蒙塵的天空,已鮮見星辰,也許是出于好奇,也許是下意識所為,我推了前面、后面的所有窗子,找那許久也想不起望一望的月亮。沒有找到。只好癡狂小兒一般淘氣地蹬上理石窗臺,把半個身子探出窗外――哦,二十二點零六分,那月亮沒有爽約,果然是紅色的!如櫥柜里果醬花色的盤子,如記憶中某個印象派的畫作,或者我十九歲時游玩于閭山時買下的那枚圓圓的琥珀胸墜。
月亮的天文現象應該是令我們驚嘆的。人生有幾個滿滿當當的十年?
可是我沒有!
歷來,我是個愛發岔的人。在世人爭睹“月亮女神”神奇美貌之時,我仍不例外,反而分出更多的心思去看那映襯“女神”的“綠葉”――滿天的繁星!
周遭的星辰,一閃,一閃,閃著潔凈的光,少有的可愛模樣。
而這樣的相遇,是不是曾經有過?
那一天,我們走在遼河岸邊,像初識人生的少年,指點著:這是北斗星,那是北極星……說著不遠處的河對岸和我純真、懵懂的童年。大有小時候躲在稻草垛里說故事、數星星那般有趣、過癮。
我們去的時候,一群面容模糊的人開始收拾音響、板凳和空酒瓶,嘴里還在哼哈著一、半句半生不熟的歌詞。不遠處,白色的大銀幕上,放著被風吹皺的黑白電影。
沿岸的路燈并不刺眼,很懂事兒地迷離著眼眸。偶爾,彎轉的街面上,會有一、兩輛計程車駛過,不急不緩的,一點兒也不著急回家。臨街的樓群也不逼仄,高矮適中,掩在紛披的枝椏中。路燈照不到的地方,便有月光來補充。月光的清輝仿佛被枝葉擋了一下,濾下不規則的斑駁的光影兒,一晃一晃的,憑空生出些許的離愁來。
哦,這樣的場景,我們仿若也在畫中。
時間是流動的,一如這湯湯的大水。而再次相見會是何年?
當晚的二男二女中,不管是千里之外,還是近在咫尺,有兩個竟是第一次相見。這有什么要緊?甚至,已經“認識”了N多小時,卻始終記不住一個人的面孔。他明顯高昂的音調和酒話、職業、優缺點、小習慣,一樣我也沒記住。可這又有什么要緊?!時光必須依賴于一個廣闊的氣場,才有記憶的價值。或者說,只記憶那氣場便已有了價值,而人類沉重的肉身約等于無――與浩淼的時光之水相比,與浩瀚的星空相比,具體的某一個人,多么無力!
在水邊,在這慣于流逝的物種面前;在星空之下,在這標志著永恒的事物面前,只有噤聲――它們給予我們廣泛的傷感和清愁,無師自通。
此刻,班得瑞的《月光》悠悠降臨,在屋子里盤旋,盤旋。我便看到了流泉、森林、星空、鳥雀、仙境、小木屋、頭戴花環的小美人兒蕩著秋千……
那是兒子送給我的班得瑞典藏全集中的一曲。
上個學期放假,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去接他。兒子提著大大的NIKE船形黑包迎面而來,晃晃蕩蕩地,像剛剛打贏了一場籃球賽,笑吟吟的,卻用右手摟著夸張的一大盒班得瑞。“老媽,送給你的生日禮物。”充滿儀式感……
于是,十二張碟片代替兒子在電腦里、車載里,一直陪著我。后來,怕別人不經意隨手拿去,或者忍不住犯了愛送人東西的毛病,使班得瑞不得“全家團圓”,便小氣地只放在家里聽。反反復復、顛三倒四地聽。仿佛,這樂曲和自然之聲也有了血緣。
一邊聽著水銀一樣純凈的遍地《月光》,一邊想著滿天碎銀子一般的星辰,一邊就有絲絲縷縷的細瑣之事,款款地走回來――不!是把你帶回去。以倒敘的方式,盡管把你所愛的生活往事,重新播放一回吧。
那些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不動聲色地藏在暗處,仔細看,仔細看,才能翻找出那些神秘的火星兒。
2007年8月,作家馮偉林的“新儒生”散文集《借問英雄何處》被臺灣聯合文學出版社收錄于其“聰明看歷史”系列文叢中推出。《借問英雄何處》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首發后,便再掀“歷史散文熱”和“湖湘文化”研究熱潮,深為評論界所矚目,2007年7月被臺灣聯合文學出版社購買版權出版,勢必在海峽兩岸的讀者中引發更多熱議。
《借問英雄何處》一書分為兩卷。在卷一“長河回望”中,作者以其飽蘸深情的筆觸,引領讀者鑒品王安石、周敦頤、岳飛、鄭板橋、左宗棠、魏源等數位歷史風流人物,將他們的人生坎坷、奮發進取,以及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大仁大義躍然讀者面前,令人動容;而卷二“靜水深流”則另辟蹊徑,以靈動、鮮活的文字將現實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畢現紙上,情意盡呈。
在消費主義無孔不入、文學榮光逐漸黯淡之時,作家馮偉林以其對生活的獨特感悟,自“湖湘文化”發軔,開墾成葳蕤的風景。作家李國文認為馮偉林“以虔誠禮敬之心,悲憫恕淳之意,溫馨紓解之情,契合通融之感,使讀者徜徉于中國歷史的長廊”。評論家孟繁華則稱贊馮偉林“特別值得張揚的是對歷史的同情感,是他在對歷史理解的基礎上表達出來的對被敘述對象的一種尊重”。而評論家李敬澤更是將馮偉林譽為“當代儒生”,他說:“從我們的中國傳統來說,知識分子講的是知行合一,某種意義上講的是亦官亦隱,中國散文的主流傳統也是如此。”
馮偉林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儒生”散文代表作家,其先后在大陸與臺灣付梓的散文集《蓮池風嘯》和《誰與歷史同行》等多部著作風行至今,并憑此獲得過第二屆冰心散文獎。馮偉林在其書中進一步拓展了歷史文化與現代經驗相融合的創作路徑,對構成古典儒生精神世界的某些要素做出全新闡釋,使得家國天下的信念、先憂后樂的情懷,以及弘毅剛健的人格在當下煥然一新。
大陸與臺灣兩種版本的《借問英雄何處》,裝幀設計皆精美獨到。大陸版以大氣、個性為設計風格,臺灣版以中國文化為符號,彰顯雄渾的中華文化。兩種版本的書均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圖片配飾,在作者將筆觸伸向歷史的同時,將生命應有的壯美與輝煌詮釋得更加淋漓盡致;而另外那些與作者現實生活遙相呼應的照片,也蕩漾出作者對生命的誠摯與感動,使讀者在品閱中,盡享視覺與心靈的美妙體驗。
《收獲》今年第5期刊發了冰心和巴金的98封書信,其中冰心36封、巴金5封是首次公開發表。這兩位文化老人有著70年深厚的友誼,而在大多數的歲月中,兩人僅僅通過書信,彼此在精神上扶持,一直延續到耄耋之年。在一封信里,巴金對冰心說:“有你在,燈亮著。”
這些飽含憂國憂民、彼此真摯關愛情感的書簡,再次讓我們讀到靈魂里的聲音。
2. 郭敬明簽約8位90后作家
80后作家代表人物之一郭敬明,正強勢培養、推廣一批90后作者,目前,在他旗下的90后簽約作者已經有8位。比如出生于1993年的梁霄,代表作《西風不相識》,作品多刊發于《最小說》。再比如羅浩森,1993年出生于香港,作品刊發于《最小說》,小說版《封神》,在《最幻想》雜志連載。郭敬明在談到這批作家的寫作特點時說:“(他們)更具有時代的特色,他們看問題的眼光更新鮮,更尖銳。”
其實也沒郭敬明說的那么玄乎,因為每個作家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當然,我們樂見他們的成長。
3. 蘇童:《包法利夫人》是學寫作的寶典
在第二屆杭州學習節的一次活動中,蘇童鄭重向讀者推薦了“心中的書”——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他說:“作為讀者,我可以看到一個女人的悲劇;作為寫作者,我看到了一部學習寫作的寶典。它在人物形象、人物命運的塑造上都非常精彩,在人性的、貪婪上可以洞悉得最細致、最深入。”
福樓拜可是世界級的寫作大師,他的作品語言精練、準確、鏗鏘有力,是法國文學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晚年他還曾悉心指導過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莫泊桑。若是福樓拜做語文老師的話,一定是特特級教師了。
4.小崔要改行
剛剛捧得金鷹獎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獎的崔永元,在得獎后向媒體透露自己以后要去中國傳媒大學做教授,主講“口述歷史”。從1996年的《實話實說》到2012年4月推出的新節目《謝天謝地,你來了》,崔永元主持的每一檔節目都是同時期綜藝節目的翹楚。崔永元也用他獨有的崔氏幽默和情懷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是該換個地兒了,甭看小崔在臺上妙語如珠、詼諧幽默,其實他心里很累的,要不嘴怎么都歪成那樣?
5. 余秋雨拒絕去日本演講
中國著名作家余秋雨取消了赴日參加40周年研討會京都大會的行程,該會于9月22日召開。有關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受到日本政府將“國有化”的影響。據悉,余秋雨原計劃圍繞“日本與中國:審視相互學習的內容與方式”這一題目從中方視角發表基調演講。
在此敏感時刻,余秋雨用行動詮釋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我們雖不拒絕國家間的文化交流,但面對日本的咄咄逼人,必要的姿態絕不可少。
6.兒童文學新門類:“網游文學”
從2012年年初上市到現在,《植物大戰僵尸》系列圖書的銷量已達500萬冊。專家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網游文學”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新思路,應當被納入兒童文學的范疇進行探討和研究。
中國兒童文學的痼疾,一言以蔽之:教育成分多,故事趣味少。是該有新思路了!
7. 華裔作家劉宇昆斬獲“科幻界諾貝爾獎”
9月3日上午,在芝加哥舉行的2012世界科幻年會上演了壓軸大戲——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獎”的雨果獎,舉行了頒獎典禮。華裔作家劉宇昆的作品《手中紙,心中愛》斬獲了最佳短篇故事獎。全球科幻界最有名的獎項有兩個:一個是雨果獎,另一個是星云獎。今年5月,劉宇昆的這部作品就已經獲得了星云獎,他也因此成為第一位出生于中國的世界科幻小說雙料獎的得主。
在為劉宇昆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的同時,我們也期盼更多中國本土的科幻作家躋身世界級科幻大師的行列。
8. 英國文學雜志《格蘭塔》10月出中文版
英國的《格蘭塔》中文版編輯彭倫透露,《格蘭塔》將于10月底推出中文版創刊號,主題是“不列顛”。每年出版2到3期,到明年出版第3期,將刊登中文原創作品。該雜志創刊于1889年,是當今最負盛名的文學雜志之一。其撰稿人可謂大牌云集,包括馬丁·艾米斯、珍妮特·溫特森、史蒂芬·金等。
一本富有英倫風情的雜志不知出中文版后,還能否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但就憑其名氣,還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9. 《穆斯林的葬禮》要拍電視劇了
在《穆斯林的葬禮》出版25周年答謝會上,作家霍達終于宣布愿意將這本超級暢銷書拍成影視作品。《穆斯林的葬禮》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累計銷量迄今已達到200萬冊。
暢銷有暢銷的道理,尤其是一部20世紀80年代創作的小說,能歷經20多年而被讀者尤其是年輕人所喜愛,確實是一件了不得的事。那么,在期待電視劇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重讀一下小說呢?
10.《中國知青文庫》即將推出
武漢大學出版社將策劃推出《中國知青文庫》系列圖書,第一批有33冊,收錄了張抗抗、葉辛、梁曉聲、肖復興等多位知名作家的作品。張抗抗在讀者交流會上高興地說:“他們(年輕人)愿意去看,是好事,不了解昨天,怎么面向明天?”
歷史是一面鏡子,鏡子里的是“知青”,鏡子外的是我們新一代青年。時間的隔離不是問題,恰恰能讓我們站在歷史的維度上,更理解他們的熱血,他們的激情,他們曾經有過的青春歲月。
11.韓寒訴百度
9月17日,韓寒百度侵權一案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定百度侵犯韓寒的三部作品的著作權,共賠償韓寒將近10萬元,但駁回了韓寒要求道歉和關閉百度文庫的其他訴求。
[關鍵詞] 衡水市;中青年作家群體;豐碩成果;傳統
衡水文壇近年來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作家,他們的創作體裁豐富,詩歌、小說、散文、全面開花,佳作頻出;在寫作風格和藝術技巧上各具特色;在主題、內容、思想上也都進行了更深更廣的探索,共同將衡水市的文學創作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引起了省內外讀者和評論界的注意,中青年作家群體已日漸成為衡水市文壇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
1、中青年作家群體創作成果豐碩
近幾年是衡水中青年作家群體蓬勃發展時期,中青年作家們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在艱苦的思考和學習中破繭而飛,迸發出激情的火花,創作出大量性格鮮明、內容豐富的優秀作品,彰顯了文學的力量。
1.1詩歌創作不拘一格,百花齊放。衡水的中青年詩人們,依托詩歌刊物《67度》,創作力旺盛,創作風格各自秉持獨特的脈絡。以宋峻梁、火柴、可風、聶未央、張秉莊、高洪斌、素心明月、顏如傷、魂魂、恩等人為代表的一批青年詩人創作逐漸走向成熟,形成了“67度詩歌群”。
宋峻梁是衡水市作協主席,也是當代著名詩人,著有詩集《屋頂上的雨》。他的詩多抒發對生活的感悟,真實自然,不依附、不造作,點到為止,在具象中蘊無限底意,體現了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找到你的時候/你正在悲傷/站在你的身邊/已經沒有話說/無法給你安慰/也沒有解釋過去的事情/找到你/我們還是有那么遠的距離”——《找你》。
可風是《67度》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有散文詩集《紙中穿行》。他的詩歌自然、鋪展、大氣,飽含深情,表達了對鄉村、故土的依戀,對生命的感悟和期待。“黑”是可風詩歌中頻繁出現的一個意象,他用不斷變換的畫面觸發了這個原本生硬單調的詞語,使其具有了豐富的寓意。
女詩人吉葡樂以溫柔細膩的心靈和簡單干凈的筆調構建了一個純凈溫暖如童話王國的詩歌世界,通透美好。“秋天湊上鼻尖/陽光把草和樹葉都曬出了味道/棉花想開個梅花的樣子/又想開成云朵的模樣/秋天湊上它風一樣的鼻尖/南瓜點上了橙紅的燈籠/冬瓜睡成一個碧綠枕頭/蟋蟀你跳/螞蚱你跳/秋天醉得睜不開眼睛”——《嗅》。
火柴的詩歌內省收斂,高洪斌的詩作直面現實,素心明月的詩作大氣深入……此外,聶未央、顏如傷、依蘭、石頭等人的詩作也各具特色。
1.2小說創作厚積薄發,成果喜人。中青年作家的小說創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能量積累之后,爆發出奪目的光彩,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長篇小說創作歷時漫長,過程艱苦,結構復雜,對作者的精力和體力都是不小的考驗,但長篇小說容量大,內容豐富,影響廣泛,體現著一個作家的綜合能力。
丁慶中是衡水著名青年作家,他的小說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長篇小說《藍鎮》曾榮獲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2011年出版的《大地漢書》則將他的小說創作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小說通過描寫華北平原農村幾個家庭之間的矛盾及人物間的感情糾葛,刻畫了以劉家父子為代表的兩代人隨時代變遷而發生的命運改變,立足現實而又充滿詩意幻想。
耿彥欽的長篇小說《劍膽琴心——辛亥先鋒秋瑾》,近50萬字,通過眾多中國近現代重大事件的再現,真實地描寫了秋瑾波瀾壯闊的一生,塑造了秋瑾獨特的藝術形象,謳歌了她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強盛的那種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與偉大人格。此書在列入河北省作協重點作品后,又被列入廣電總局重點歷史題材作品,并被改編為劇本,拍攝播出后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信章旗的長篇小說《老鴰村》是一部農村悲喜劇,風格古樸雄渾,充滿了厚重的鄉土氣息。小說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深刻描述了老鴰村人的生活變遷和人情世故,熱情歌頌了冀東南人民淳樸善良、智慧勇敢、勤勞奮斗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一部反映冀東南平原農村生活發展變遷的長篇力作。
短篇小說短小精悍、結構精巧,對作者的寫作能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邢東、純蘆、朱紅梅、閉月等人在這方面顯示了過人的功力。邢東的作品《愛心不用打收據》2008年獲得首屆中國故事節(上海)銀獎,2011年又憑借《五分鐘事件》獲得山花獎民間文學作品獎。邢東和純蘆的《第1001個理由》和《英雄無悔》入選了2010年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
1.3散文創作穩中求新,期待突破。衡水有著散文創作的優良傳統,老作家姚振涵珠玉在前,廣大中青年作家也蓄勢待發,不斷探索,期待闖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劉家科是衡水散文的代表性人物,他數十年筆耕不輟,展示了深厚的文學修養,豐富的生活閱歷,開闊的藝術眼界。他的散文風格平淡、平靜、平實,在淡淡地、不動聲色地敘述中展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生命的尊重。劉家科的散文曾獲第二屆冰心散文獎,第十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河北省十佳作品獎等。2007年其散文集《鄉村記憶》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為衡水文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青年作家閆志偉知識淵博文筆老辣,2010年出版的散文集《葦湖心語》,既有對往事的追憶,又有對現實生活的感悟,還通過對祖國大江南北美好河山的描(述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是近年來衡水市散文領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劉縣生,憑著對文學的一腔熱情,在工作之余筆耕不輟,寫出了散文、小說、詩詞等許多優秀作品。《雨中即景》、《今晚我在西柏坡》獲得全國散文一、二等獎。
劉興華、楊瑞霞、張小放等人也保持著創作激情,雖然創作量和發表量并不多,但也不時有佳作美文問世,他們都在嘗試著突破原有的風格,展現散文的多姿之美。另外,還有一些青年散好者,借助網絡平臺,在文學網站或個人主頁、博客中抒懷,以文會友,創作日趨成熟,甚至形成了自己的讀者圈子,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如雨絲清涼、染兒、魏東俠等人,他們都是衡水散文的后備力量。
二、衡水中青年作家群的崛起的成因衡水中青年作家群體近些年的崛起不是偶然的,除了作家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來自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首先,廣大中青年作家潛心創作、共同進步。衡水中青年作家群體的強勢崛起離不開作家自身的鉆研實踐,大多數作家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做好本職工作、深入生活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另外,中青年作家非常注重互相交流,以文會友,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討論會、交流會,并和當地高校合作,在校園舉辦講座、征文比賽等活動,激發廣大學生的文學創作熱情,幫助他們提高創作能力,也發掘了不少文學創作人才。
其次,上級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衡水市作家協會在其中功不可沒,作協近幾年組建了詩詞學會、散文學會、小說學會,朗誦藝術學會、小小說作家聯誼會等文學組織,創辦了詩歌刊物《67度》,散文刊物《衡水散文》,在《衡水日報》開設各種文學專欄,鼓勵創作,使更多青年作家得以脫穎而出,文學愛好者隊伍在不斷壯大,文學活動接連不斷,非常活躍,“衡水67度青年詩群”,“衡水湖詩歌節”影響日益擴大。
再次,文學優良傳統的有益影響。以李祝堯、姚振涵為代表衡水老年作家群是衡水文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高產高質,為衡水文化界不斷注入新鮮因素。同時,老年作家群也非常注重對中青年作家的幫助和提攜,使衡水文壇青黃相接。在前輩的幫助和激勵下,廣大中青年作家筆耕不輟、奮起直追,形成了各領域全面趕超、全面繁榮的新局面。
衡水中青年作家在創作上光彩奪目,成績不俗,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各級相關部門也要繼續為作家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加強引導,加強扶持,多進行溝通,幫助文學創作者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多為他們提供一些進行思想交流的平臺。同時,還要加大對新人新作的推介力度。
衡水中青年作家群的崛起和發展,既是對歷史傳統的延續,也顯示了新時期下群眾的精神品格與追求,推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提升了衡水的文化內涵,擴大了衡水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郁蔥.崛起的河北青年詩群[N].河北報,2013.02.10(07版).
[2] 耿彥欽.劍膽琴心——辛亥先鋒秋瑾[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
[3] 丁慶中.大地漢書[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1.
[4] 宋峻梁.屋頂上的雨[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
[5] 劉家科.鄉村記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衡水市中青年作家群體的崛起和發展》,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