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畜牧調查報告

畜牧調查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畜牧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畜牧調查報告

畜牧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一)農區畜牧業現狀:根據水土和地理優勢,城川南部地區19個嘎查村(原城川和二道川地區)基礎設施完善,農田水利發達,種植經驗豐富,交通便利,屬農業主產區。共有人口3742戶12925人,其中,蒙古族1741人。水澆地11萬畝,人均水澆地為8.6畝。雖然這一區域特色種植業已成了農牧民創收的主要來源,又是全年禁牧區,但是,特色養殖業也相對發達,城川鎮東部區以大場則村為中心的生豬模式化養殖、圈養山羊和秋冬季快速育肥出欄架子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城川鎮西南部區以三元雜交羊為主的舍飼養殖快速育肥出欄也初具規模,綜合收益都很高。例如:糜地粱二社納伊拉,3口人,70多畝(其中種植辣椒2.5畝)水澆地收入4.7萬元,草場70多畝(承包鄰居40畝),養9只三元雜交母羊,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一胎3-5只,年產羔46只,45天斷奶,2個月左右出欄,平均每只售200多元,年收入1萬多元,剔除肥料、電費等開支1.5萬元,加上各種政策補貼1600元,去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2007年,全鎮農區牲畜出欄頭數為14.86萬頭只,年底,牲畜存欄頭數為15.7萬頭只,農區人均畜牧業收入約3645元,占總收入的39。

(二)牧區畜牧業現狀:城川北部區10個嘎查(原珠和地區)以牧業為主,為以草定畜、劃區輪牧的季節性休牧區。從事畜牧業生產活動的農牧戶為1219戶3934人,其中:蒙古族2759人。草牧場總面積178.97萬畝,飛播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實施面積為14.45萬畝。水澆地6.4萬畝,人均水澆地16畝。核定載畜量為6.03萬頭只,2007年出欄牲畜12.85萬頭只,年底牲畜存欄11.12萬頭只。在執行禁休牧政策以來,牧區畜牧業發展由于受路、電、訊以及市場等各種因素影響,呈現出一個突出特點,即:品種雜、規模小,駕馭市場能力差、很難形成穩固的生產經營格局。通過調查,牧民均贊同限時放牧,但是,前提條件是草場要好。對限時放牧的好處都很清楚,但是,采納應用的不多。大部分牧戶以羊為主,兼有幾頭至二三十頭不等的牛,農業收入大多是為養而種的支出部分,只有及少數還有1萬元左右的盈余。在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邊、巴音什里和城川嘎查牛產業相對發達;阿日勒、呼和、科泊爾、柴達木4個嘎查以鄂爾多斯細毛養為主;珠拉圖、烏定什邊、巴音什邊、巴音什里、哈拉色日、克珠日6個嘎查以三元雜交羊為主,其中:珠拉圖有70戶,占總戶數的60,戶均創收1.5萬元;烏定什邊有52戶,占總戶數的50左右,上中等戶均創收1.6萬元,普通戶近萬元;巴音什里有112戶,占總戶數的90,占總收入的90以上;哈拉色日有104戶,占總戶數80,占戶子80的收入;克珠日有29戶,占總戶數30(土種60、細毛10),占戶子40的收入;巴音什邊有87戶,占總戶數90,戶均創收1萬元。

1、西部區三元雜(一胎多羔、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典型戶:

******

2、草場較大,載畜量相對較多的戶子,大部分仍然延續著傳統的生產方式,由于很難掌握市場行情,一般不愿意育肥出欄,主要依靠自然放養,只儲備三個月休牧期間的草料,如克珠日嘎查特古斯德力格爾家,4口人,有草場5000多畝,水地40畝,土種羊、細毛羊和山羊以及牛都養,一年一茬羔,40畝水地的收入全部開支,僅畜牧業一項收入,屬數量效益型,人均收入1萬多元,但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對較差,遇到去年冬天的雪,今年休牧期間的草料就不足了。一小部分綜合條件較好的戶子,自然放養與快速出欄兼顧,飼養經驗豐富,數量與質量并重,如巴音什里嘎查張海兵家,6口人,有草場7003畝(可利用草場2503畝),水地160多畝,其中:苜蓿45畝,玉米40多畝,麻黃30多畝,農機具和舍飼養殖配套齊全,飼草料儲備充足,農牧業發展極具現代化水平,雖然沒有通電,用于農業的柴油費用支出較大,但是,收入來源多,羊、牛、豬、奶制品、玉米及其他各項收入加起來,人均收入高達2萬多元。

3、草場較小,載畜量相對較少的戶子,迫于生活壓力,思變意識較強,肯吃苦,飼草料儲備也充足,在保留基礎母畜的前提下,通過快速出欄羔羊創收,以經營三元雜交羊為主,輔之以1-2頭奶牛,畜牧業現代化程度較高,屬質量效益性,人均收入也能達到1萬元以上,如克珠日嘎查張柱林,4口人,有草場2400畝(承包鄰居300多畝,沙地近1000畝),水地40畝,舍飼與放養結合,有羊110只,牛8頭,奶牛2頭。20只三元雜交母羊快速出欄羔羊80來只,收入2萬多元;50只土種羊接羔40來只,收入1萬多元;40只(10只母羊)山羊年收入1萬多元;牛和奶制品1萬元。40畝地的收入足夠生產開支,人均收入近1.5萬元,草場隨小可收入卻很高。還有一部分草場較小的戶子將草場轉包后外出打工,如巴音什邊嘎查黃牧仁和伊布格達來將草場轉包給鄰居蘇亮旭和馮其勞,這樣既轉移了剩余勞動力,又方便了規模經營。

以上提到的典型戶勞力均為2人。

4、細毛羊與三元雜交收入對比(以巴音什邊戶子為例)

朝勒孟養細毛羊80只,種玉米30畝。年接羔60只,平均賣200元,出售羔子收入1.2萬元,出售羊毛8000多元,產玉米2.8萬斤(按0.7斤/元計算可收入近2萬元),玉米全部用來喂養。畜牧業年純收入2萬元。

馮小其勞養三元雜交羊33只,種玉米30畝。通過自治配方增加科技含量,玉米及草用于養羊的同時,還可以養6-7頭豬,年接羔近白只,出欄生豬12頭。羊年創收3萬多,豬可創收1萬多。年畜牧業純收入達4萬多。

通過以上兩戶的對比,養適量的三元雜交羊收入比養細毛羊收入多出1倍,而草原的壓力也減少了很多。

綜上所述,建議我鎮畜牧業的發展除細毛羊和適宜養牛的個別地區之外,主推一胎多羔、一年兩茬或兩年三茬的羔羊快速育肥出欄養殖模式,限制數量效益型畜牧業,走生態效益型的發展之路。

二、制約牧區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產業化水平低。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和帶動效應的加工龍頭企業,畜產品生產、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很好地形成,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不緊密,不能有效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造成市場競爭乏力,產銷銜接不暢,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畜牧業的快速長遠發展。

(二)基礎條件較差。從調查的情況得知,很多農牧戶對小尾寒羊及三元雜交羊非常感興趣,快速育肥出欄致富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苦于不通電,飼草料儲備投入較大,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不能夠及時掌握市場價格,只能作罷.

(三)科學飼養水平有待提高。沿用傳統習慣飼養的現象還很普遍。飼養各階段,不是根據牲畜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運用生物技術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還很少。粗放經營、品種更新換代不及時、規模小都影響了牧戶的經濟效益。

三、加快牧區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全面提高牧民的綜合素質。一是鎮政府和旗直對口的業務部門要經常組織科技人員和養殖大戶代表,深入到各牧業嘎查進行專題講座、科技培訓和經驗介紹,提高廣大牧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發揮旗職業中學、三段地勞動力培訓基地、遠程教育等作用,積極參與“陽光工程”培訓,讓牧民學會1-2門畜牧養殖技術。三是適時邀請專家分析國內外畜牧業發展的趨勢,灌輸知識,開闊視野,增強信心,鼓勵發展畜牧業。四是加大舍飼養殖和飼草料的科學配方與推廣應用,轉變傳統養畜的思想觀念。

(二)抓好畜牧業基地建設,向專業化、規模化經營邁進。一要在良種繁育、技術推廣上下功夫。做到推廣實用技術與科技服務同步,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術調新、規模調大、示范作用調強上下功夫。建立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提高利用率,通過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基地帶動農戶。三要以市場為導向,在品種調優、效益調高上下功夫。在抓好牛羊發展的同時,利用寬敞的草原適度培育和發展禽、兔及其它特種養殖,獲取較高利潤。四要通過轉移農牧區剩余勞動力,促進農田草牧場向種養殖大戶集中,形成戶均擁有5000畝以上草牧場和100畝以上水澆地的基本發展規模。五要加快推廣大中型節水噴灌、農牧業機械和規模化經營所必須的農牧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設備,確保農牧業生產高效率穩步提升,農牧業收入穩步提高。

(三)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畜牧業產業化的關鍵在龍頭,要利用我鎮各種有利條件和自然優勢,引進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擴大畜牧業群體經營規模。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有效組織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共同抗御市場風險。

畜牧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林業持續發展項目;項目林;質量摸底調查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167-01

“林業持續發展項目”是繼“國家造林項目”、“森林資源發展和保護項目”、“貧困地區林業發展項目”之后又一個大型林業建設項目。與世行貸款項目相比,該項目內容豐富,既有人工林營造,又有天然林管理和保護地區管理內容。項目從1998年12月開始準備,前后經過3年多時間的艱苦努力,順利通過了立項、可行性研究、預評估、評估和項目談判等過程。截至目前,我國政府以及歐盟、全球環境基金和世界銀行均已批準了項目的設計方案,項目正式啟動實施。

在我國政府日益重視森林的生態效益注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前提下,先后實行了對部分地區天然林禁伐,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NEPP)和森林分類經營制度[1]。國家林業局在成功實施世行貸款“一、二、三”期項目后不失時機地提出利用世行貸款實施“林業持續發展項目”(SFDP),項目得到世界銀行和歐盟基金會認可,經雙方協商SFDP包括3個部分:一是天然林管理(NFM)部分(歐盟贈款);二是保護地區管理(PAM)部分(全球環境基金會贊助);三是人工林營造(PE)部分(世界銀行貸款)。NFM集中在天保工程的3個重點省四川、湖南和海南;PAM包括這3個重點省以及與之相鄰的甘肅、貴州、湖北和云南;PE包括3個重點省和河北、遼寧、安徽、山東等省。經過省林業廳項目辦積極工作,世行官員對安徽省考察十分滿意,并給予高度的評價,涇縣自1999年起就積極申報該項目,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2000年6月省林業廳同意涇縣作為安徽省20個項目縣(市)之一。

涇縣自2003年實施“林業持續發展項目”營造林項目,經過5年努力,現基本完成總體規劃設計項目建設任務。為全面了解項目林質量和項目實施效果,并為項目竣工驗收提供可靠依據,以便對項目林后期管理進行分類指導,根據省林業廳項目辦“林豐辦〔2008〕27號”文件精神,涇縣對所有世行貸款四期項目林進行質量摸底調查,現報告如下。

1 項目實施情況

截至2007年,涇縣共計完成林業持續發展項目營造林8 263.96 hm2,其中:人工新造林3 207.03 hm2,竹林墾復1 917.43 hm2,人工林撫育間伐3 139.5 hm2,新建項目中心苗圃1座。完成投資總額2 850萬元。

2 摸底調查的依據

此次項目林摸底調查的依據和標準是省林業外資辦下發的《安徽省世行貸款“林業持續發展項目”項目林質量摸底調查操作指南》及《安徽省造林技術規程》。

3 摸底調查結果

經各項目鄉鎮林業站和國有林場進行的實地摸底調查,摸底調查結果按類別為:一類林7171.86 hm2,占86.78%,二類林881.5 hm2,占10.67%,三類林210.6 hm2,占2.55%。

按林種分為:①用材林5 747.44 hm2,其中一類林4 823.74 hm2,占83.9%,二類林747.2 hm2,占13%,三類林176.5 hm2,占3.1%;②竹林2 424.42 hm2,其中一類林2 274.92 hm2,占93.8%,二類林134.3 hm2,占5.6%,三類林15.2 hm2,占0.6%;③經濟林92.1 hm2,其中一類林73.2 hm2,占79.5%,三類林18.9 hm2,占20.5%。

按年度分為:①2003年共計營造1 422.16 hm2,其中一類林1 310.26 hm2,占92.1%,二類林72.5 hm2,占5.1%,三類林39.4 hm2,占2.8%;②2004年共計營造1 581.3 hm2,其中一類林1 368.8 hm2,占86.6%,二類林167.4 hm2,占10.6%,三類林45.1 hm2,占2.8%;③2005年共計營造2276.6 hm2,其中一類林2 000.4 hm2,占87.9%,二類林250.1 hm2,占11%,三類林26.1 hm2,占1.1%;④2006年共計營造2 153.9 hm2,其中一類林1 730.3 hm2,占80.3%,二類林325.8 hm2,占15.2%,三類林97.8 hm2,占4.5%;⑤2007年共計營造830 hm2,其中一類林762.1 hm2,占91.8%,二類林65.7 hm2,占7.9%,三類林2.2 hm2,占0.3%。

4 一、二、三類林分類

一類林主要是項目單位管護措施合理、工作負責,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高。二、三類林主要由于雪災、火災損失,以及撫育管護措施不及時等原因造成,同時也有部分小班存在造林樹種選擇不當等因素[2];另外,由于基本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造成一些項目林小班成為二、三類林。

5 后續管理措施

對一類林要加強管護,穩固擴大一類林分面積。對二、三類林,因雪災損失林分要盡快完成雪壓新造林地的補植補造,及時完成竹林雪壓竹清理,適時進行林地墾復撫育,及時完成撫育間伐小班雪災林木的清理,嚴防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對因森林火災形成二、三類林要及時補植補造,適時撫育;對因征占用林地形成二、三類林要盡快擇地重造。同時,要加強縣、鄉各級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加強項目林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和林政資源管理工作,進一步鞏固林業持續發展項目林成果,盡快使項目林發揮預期功能和效益[3]。

6 參考文獻

[1] 程鵬.與時俱進 抓好林業持續發展項目[J].安徽林業,2003(3):4.

畜牧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英文名稱:China Herbivores

主管單位:農業部

主辦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甘肅省蘭州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9726

國內刊號:62-1134/Q

郵發代號:54-5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國草食動物》是由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畜牧科技期刊,《中國草食動物》主要刊登包括羊(重點)、牛、馬、駝、鹿、兔、鴨、鵝、駝鳥、魚等在內的各種節糧型草食動物的品種資源、遺傳育種、繁殖技術、飼養管理、飼草料生產、畜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成就,畜牧業經營管理、商品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的國家方針政策和深化改革的成就與經驗,同時刊登國內外畜牧科技動態和商品信息。

畜牧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一、我縣"三農"工作的基本情況及取得的成績

我縣有農業人口47.3萬人(按戶籍劃分),占全縣總人口77.6%,其中,農村勞動力27.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45.4%。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全縣農村改革積極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逐年增加,農村社會繼續保持穩定。

--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3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875元,比1994年增長1799元,增長63.6%;比2002年增長168元,增長6.2%。在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家庭經營種植業收入852元,占29.6%;養殖業收入464元,占21.1%;工資性純收入為1040元,占36.2%;其他收入519元,占18.1%。截止2003年底,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4.4萬人,占農村總勞動力的52.1%,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全年生活總消費人均2050元。近兩年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用于食品的消費減少10.8個百分點,衣著、居住、家用設備用品等其余各項消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農民居住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不少農民在場鎮購房和自建磚混樓房,90%的農戶用上了機井水或自來水,電視機在農村已基本普及,閉路網絡不斷延伸,農民正向小康邁進。

--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2003年全縣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42萬畝,農業總產值6.87億元,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由1997年的79:21調整為57:43,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產值比由1997年的40:60調整為28:72。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種植和畜禽養殖已成為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四大主導產業,其產值達到3830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5.8%。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全縣共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家,固定資產總額18619萬元,產值5692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49948萬元。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6767戶,農民從中獲得收入7540余萬元。全縣有種養殖專業大戶1700多戶,專業市場4個。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去年土地流轉總面積達80856畝,流轉率為19.2%。

畜牧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山東省;養羊場(戶);飼養管理;認知;行為

中圖分類號:S815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10-0152-05

山東省是除新疆和內蒙古之外的全國第三養羊大省,2012年全省羊存欄2 163.81萬只,羊肉產量33.10萬噸,分別占全國總量的7.59%和8.25%,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羊肉和羊奶等產品的消費需求,但

在良種普及、疫病防控、飼養管理、生產性能、養殖規模和養殖效益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要實現山東由養羊大省向養羊強省的轉變,必須從源頭上提高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認知水平,改善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行為。

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認知與行為,指養羊場(戶)在投入品(主要是羊圈/舍、羔羊、種羊和飼草)采購使用、疫病防控、養殖檔案和規模養殖等方面的認識了解情況與具體活動。近年來,國內學者對不同地區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認知與行為做了一些調查研究[1~7],

但也存在著調查樣本容量不夠大、調查分析內容不夠全面的不足。本文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利用來自山東省17地市849家養羊場(戶)的調查數據,從投入品來源、疫病防控、養殖檔案建立和飼養規模擴大意愿與動機等方面,全面系統地分析山東省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認知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旨在為改善山東省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行為,加快山東由養羊大省向養羊強省的轉變提供參考和借鑒。

上述研究結論表明,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認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行為。養羊場(戶)對投入品的質量安全、疫病傳播等有良好的認知,但對先進飼養技術、獸藥的采購及使用、人員傳播疫病、養殖檔案(含羊耳標)和動物福利的認知度很低。為了更好地提高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認知水平,改善養羊場(戶)的飼養行為,應采取如下措施:①充分發揮宣傳手冊、閱報欄、標語、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科學飼養管理的理念、趨勢和益處,提高養羊場(戶)的認知水平;②要在資金、技術、信息、市場和土地征用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和支持養羊場(戶)開展標準化規模養羊,提高飼養管理水平。③嚴格貫徹執行《畜牧法》、《食品安全法》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定期或隨機地抽檢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狀況,督促養羊場(戶)提高科學飼養管理的認知水平,改善飼養管理行為。④充分發揮相關學者的作用,利用知識培訓、技術服務和現場指導等方式,向廣大養羊場(戶)傳授投入品采購、疫病防控、養殖檔案建設和規模化養殖等方面的基本要點,規范養羊場(戶)的飼養管理行為。

參考文獻:

[1]趙有璋.羊生產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75.

[2]閆文彤,李銘,韓麗萍,等.農戶養羊的調查[J].中國畜牧雜志,1999,35(6):48-49.

[3]楊長松,田鴻義,喬書志.規模養羊場(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畜牧獸醫,2002,23(6):17-18.

[4]詹發茂,杜玉祥,賈俊元,等.甘肅省規模化養羊場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動物保健,2007(7):82-83.

[5]祁維壽.青海省互助縣規模養羊調查報告[J].養殖與飼料,2010(7):84-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永修县| 牡丹江市| 琼中| 怀柔区| 鹤岗市| 明溪县| 长春市| 澎湖县| 安西县| 定安县| 新邵县| 瓦房店市| 武定县| 竹北市| 理塘县| 潜山县| 桓台县| 新河县| 大竹县| 嫩江县| 阳山县| 陈巴尔虎旗| 河东区| 武平县| 洪洞县| 岑溪市| 武乡县| 汕尾市| 马公市| 涿鹿县| 克什克腾旗| 淳化县| 巴林左旗| 太湖县| 肥城市| 镇坪县| 建平县| 启东市| 蕉岭县| 乌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