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阻礙國內商業銀行創新因素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新時代的金融創新發展中,商業銀行的創新始終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國際金融發展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在增強國內經濟發展動力的要求下,國內商業銀行創新對迎接未來全球化金融挑戰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商業銀行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創新條件未成熟縮小了短期內商業銀行進行大創新的可能性。以下將基于管理的視角,分析管理模式、客戶、風險、管理者關系、人才培訓和激勵、外部環境等因素對國內商業銀行創新阻礙的影響。
1去能力為要求的管理模式
銀行的員工是最熟悉銀行各個方面的群體,也是銀行創新的主體之一。銀行創新的開展與實施,成功與否都與銀行員工的創新有著分不開的關系。目前,國內外大多數的大型商業銀行,都是金字塔形層級制的管理模式。而銀行一線員工數量最多,對市場的敏感度最高,彈性最好,應該是最具創新能力的群體,但事實上層級制限制了銀行員工的創新性。因為商業銀行的規模和層級制決定了銀行本身是去能力化的,不因個體的差異而影響銀行的正常運營和穩定。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表明,規模化必然導致去能力化,既具有多種適應能力且規模量化的企業運營成本極高,難以穩定運營,故幾乎不存在。高度依賴能力的模式,都是不可復制和量產的。特別是在中國,大型商業銀行面對的客戶規模巨大,規模化和制度化成為了必然要求;同時,去能力化的要求也降低了因人員流動所帶來的風險,無論是底層員工或是高級管理人員,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替換性和可復制性,滿足銀行運營穩定的需求。另外,層級制的管理模式本身隱含著低競爭性,即盡管可能銀行管理者的創新能力實際上是低于底層員工的,但依然難于被淘汰。一線員工即使具有銀行創新的觸覺,也因被去能力,創新的重要信息傳導失效。去能力化的導向保證了銀行正常運作的能力,但也使相當一部分的人員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和權力,卻不產生任何價值的同時甚至成為了銀行創新的頑固阻礙。
2客戶的多元化和參與度
銀行客戶是銀行創新致力于服務的對象,是銀行創新的最直接的受眾,客戶的需求直接影響了銀行創新的方向和內容。而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客戶擁有的資金資產增多,客戶需求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但商業銀行的敏感度較低導致商業銀行的創新根本跟不上客戶需求復雜的變化速度。商業銀行應該是服務業的中堅力量,而銀行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也應該是來源于客戶的新需求。目前,國內銀行客戶對于財富管理的意識不強,同時缺乏對銀行創新產品和服務的了解。往往商業銀行對一種產品或服務進行創新后,很多客戶會因對該創新的不了解和規避風險而拒絕參與其中。另外,從產品的角度,因缺乏專利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新產品易被模仿和抄襲,剛創新就引來了一堆競爭者。最后,銀行的創新舉動因為客戶的低參與度而得不到有效地調整和修正,強競爭使創新成本上升,導致創新難以適應市場而夭折,銀行又再次回到不進行創新前的局面。
3控制風險的原則
商業銀行屬于金融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同時也是一個特殊的企業,而這種“企業”的首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有效地控制風險。歷史上有很多商業銀行的創新產生了方向性的錯誤,忽視金融制度的缺陷和不健全,無視利率、匯率等經濟數據影響,肆意放寬信用風險容忍度,同時監管失效,最終導致銀行壞賬、不良貸款劇增,大大抑制了銀行的有效創新。銀行創新帶來的是效率,而銀行風險帶來的是盈利,這兩者之間應該存在一個平衡。創新歸創新,但銀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才是銀行穩健增長的不二法門。銀行的服務和產品創新無疑會增加銀行運營的成本,增加銀行的杠桿性風險、融資性風險、虛擬性風險,降低銀行運營的穩定性。銀行對風險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正考驗著銀行大膽而有效的創新。
4管理者的委托關系
國內商業銀行的管理關系大多是委托關系,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其出資和所有者都是國家,而銀行的各級管理者都只是一種職業經理人的角色。相對地,廣大私有企業的經營者,對企業資產擁有實在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權責對等。所以,銀行管理者在銀行創新面前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問題。一方面,銀行管理者把握著大量資源和權力,是推進銀行創新的關鍵決策者;另一方面,銀行創新往往包含著各種未知的風險,即使存在嚴格的測算機制下,銀行管理者也難以對創新預期抱有百分百的把握,一旦失敗,會對銀行管理者的職業前景帶來嚴重影響甚至負上法律責任。同時,銀行創新的成效不會立竿見影,效用具備必然的滯后性。所以,銀行管理者在面對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平衡時,因自身受到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影響,往往會舍棄銀行創新所帶來的長期利益。即使底層員工已經意識到某個市場機遇和創新需求并傳遞信息到管理層中,銀行管理者也會因規避風險而拒絕冒險。
5創新人才的培訓和激勵
現階段,我國大多的商業銀行的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只是停留在人事管理模塊,對創新型人才的培育、投入和激勵嚴重不足;相關創新機制的建立處于真空狀態。一方面,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人員流動僵化。在傳統的層級制度下,人才管理缺乏一個完善的淘汰機制,對創新人才缺乏一個有效的培養和晉升機制,甚至現有的傳統管理者會扼制和奴化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一線員工。另一方面,銀行內部對人才培養的投入較低,用于創新人才開發的資金較少,人事部門被視為輔助性、不重要的功能部門。現有的培訓資源實用性較差,缺乏現實的針對性,教條主義較多,對人才的創新意識培養不足。另外,激勵制度的空缺無法有效激活創新動力。現有的人事制度對創新的激勵較少,多為精神性獎勵,增加收入、晉升職位等實質性激勵較少。同時,負激勵較多,對小錯誤小失誤的容忍度較低,一旦出錯就對工資收入、績效評定等實質性獎勵進行扣除,對創新行為帶來較大打擊。
6外部環境的影響
國內商業銀行創新均會受到國家宏觀經濟、金融法律制度、監管約束制度、政府干預等外部環境力量的影響。一是宏觀經濟的波動。價格、利率、匯率的變動,社會經濟運行環境情況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的經營收支情況,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市場利率匯率波動較大、社會事件爆發的情況下,銀行面對的未知風險增多,不確定性加大,因此會限制銀行創新來縮小風險。二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現有的金融法律體系對防范金融風險,穩定經濟運行具有重要作用,但舊有計劃經濟意識依然影響著現有的法律體系,法律落后限制了銀行創新的空間,個別創新行為缺乏相關法律依據甚至會被視為違法行為,抑制了創新的可能。三是金融監管的約束作用。金融監管是金融創新的一個動因,金融創新又反過來促進金融監管更加完善,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之間是一個不斷博弈的過程。銀行創新往往會對現有的監管體系帶來沖擊,增大監管難度,產生不可預測的金融風險。而過度注重金融穩定而忽視效率的監管會扼殺創新苗頭,直接地阻礙銀行的健康發展。四是政府的干預。政府不合理、無效的干預,如不良的貨幣、財政、稅收等政策會影響國家經濟情況,會對銀行創新形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直接縮小商業銀行創新的發展空間、積極性和可能性。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創新受到內外多方面阻力,創新空間和動力較小,缺乏短期內進行大創新的可能性。但長期來看,銀行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必然要求,各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讓我國銀行業健康平穩地發展。
作者:蘇玉威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