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校投資理財教學變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專業實踐目標、實踐教學計劃、師資配備、實訓教材、考核辦法等要素。高職院校可根據自身情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確立書本內書本外、學期內學期外、學校內學校外三結合的全方位實踐教學體系。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既注意保持其相對獨立性,又注重與理論教學體系的融合,以便幫助學生將掌握的知識向能力轉化,為學生搭建理論知識和實際交互驗證的平臺。實踐教學體系由基本素質實踐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其中基本素質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國防軍事訓練、普通公益勞動、通用技能訓練和大眾社會實踐構成,專業實踐教學則由專業課程基本技能訓練、專業素質技能實訓、第二課堂和畢業實踐等內容構成。整個實踐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著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展開,各個環節依次貫穿于三年高職教育教學進程當中,并且對每一階段應培養的專業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量化相應的目標、內容、課時和考核標準,最終真正使實踐教學體系落到實處。
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高職院校投資理財專業在實踐教學內容上應當遵循堅持夯實基礎、強調專業技能、突出綜合能力運用、注重團隊協作精神培養的基本原則,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先導,以產學研為紐帶,加快教學資源建設,優化實踐教學內容。以中高職稱教師、專業主講教師、青年骨干教師為主,從專業技術核心課程入手并且逐步拓展,編寫完整的突出自身特點的教材、講義、多媒體課件、實訓大綱與指導書,建立一整套完備的課程資源庫,努力為學生創造立體學習的環境,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學校要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兩手抓,建立落實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新進教師脫產進修和掛職鍛煉制度,同時常年從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校外機構聘用一支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實訓指導、參觀交流和教師下企業學習等方式,確保本專業師生能緊跟行業潮流,及時掌握行業發展最新動態。
搞活實踐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培養創新人才,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首先,在實踐教學中要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教學設備,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實現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高職院校應鼓勵教師采用電子教案、CAI課件、網上教學、答疑與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得教學方式由灌注式向啟發式、討論式和問題引導式轉變,形成教學互動,以此力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參與意識及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次,基于高職教育規律、采取“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模式。根據目標崗位的知識與能力需求,以典型教學案例為主線,重構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將課程學習的場地安排在實訓室,實施現場仿真教學,老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實踐、邊提問,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既保持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又貫徹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實現了知識與技能的有機融合。再者,拓寬培養途徑,重視第二課堂的開發。可以研究在專業教師指導下,以本專業在校生為主體成立學院投資理財協會,以其為載體帶動課外的實踐學習活動。投資理財協會每學期定期舉辦模擬證券期貨交易大賽,學生可從中體驗和掌握諸如投資策略分析、實戰時機選擇、實戰技巧運用、投資理念與紀律等內容,從而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與領會。
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是一個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模擬就業于一體的多功能的結合體,是實施實踐教學活動的場所和載體,是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核心環節。在學院內部可考慮建立銀行柜臺實訓室、證券期貨分析實訓室和保險經紀實訓室等校內主體實訓中心,成熟一個,發展一個,逐步形成“金融一條街”。在學院外部可積極謀求與本地區域市場中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聯系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利用寒暑假雙休日,安排教師帶隊,在基地內相關業務經理的幫助下開展各種形式的客戶開發和管理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兼職(如兼職證券、期貨和保險經紀人等),嘗試熟悉金融市場全流程的實際操作,將書本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得個人的客戶開發和管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檢驗了校內實訓的效果。
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機制。校內實踐方面,減少卷面考核范圍,加大實際操作的考核比重。將平時操作時的表現與效果記入成績,注重加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指導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未來的就業意向,有目的、有選擇地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使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能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完善學生素養與能力結構,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校外社會實踐方面,可考慮實施頂替學分制度,即當學生進行校外社會活動時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且提前錄用,可提出申請,經教學院系和教務處審批同意,可以用社會實踐的相關成果來頂替校內專業課程的學分,同樣順利圓滿地畢業。在畢業實踐(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成績評定時,所有畢業生一視同仁,畢業答辯時間相對充裕,做到既有答又有辯,同時包含適宜的深度和展開合理的廣度。答辯成員實行指導教師回避制度,指導與答辯分開,畢業實習成績由實習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領導(或指導師傅)評價綜合確定,畢業實踐的最終成績由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綜合評定而成,最終客觀公正地確定校級優秀社會實踐畢業生。
本文作者:劉學軍作者單位:鶴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