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的成因與防范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信貸風險的外部成因
1.1.1歷史因素。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內部存在各種問題,如:產權劃分不清、內控制度不完善等,使農村信用社與借款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模糊,也有一些貸款人將生產操作中產生的貸款風險轉嫁給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的農村信用社,形成潛在的經營風險或導致債權被懸空。
1.1.2政策與社會因素。農村信用社在經營過程中,受到地方政府和其他各級部門的干預,形成難以化解的債務。中國的個人和企業法人的信用體系不完善,對貸款人或企業的誠信重視程度不夠,某些私營企業及集體企業,一旦出現經營危機,便不再償還所貸貸款,采取各種手段甚至以不惜違法來逃避債務。
1.1.3服務對象。其服務對象主要是縣鎮企業和農戶,由于鄉鎮企業在與城市企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造成了信貸資產的長期積壓甚至流失;一般農戶抵押能力有限,沒有有效的貸款擔保,農信社對農戶的貸款很容易變成逾期或呆滯,增加信用社的運作難度。農業生產過程中較容易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農戶貸款的安全性受自然因素影響程度大。貸款一般都發放給相對同質的客戶,他們違約風險具有高度相關性,信貸業務的高度集中使得農信社的信貸資產無法有效地分散。
1.2農信社信貸風險的內部成因
1.2.1從業人員不專業。基層信用社的管理人員管理意識淡薄,不認真監督信貸人員的行為,以致有章不循、制度形同虛設,給信貸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帶來困難。
1.2.2內部配置不合理。信貸人員配置不合理,他們要兼顧農信社中各項工作,人均管理貸款項目多,以致貸款前不能深入調查、準備評估風險,貸款后不能做到及時跟蹤復查,導致貸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
1.2.3內部機制不健全。農信社貸款缺乏一套嚴密科學的管理體系,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立方面存在缺陷和不相匹配等問題,有些內控制度在部門間不能協調執行,存在著割裂甚至是抵觸現象。審貸分離制度也基本流于形式,在貸款投向、投放量上缺少科學的決策依據,隨意性大。
二、防范對策
2.1加強信貸風險內控體系建設
加強內控體系建設,確保信貸業務的各個環節能規范地操作以及信貸業務部門間能相互協調地運作。一是要完善信貸風險內控體系的組織架構。二要規范信貸業務操作流程。三是健全信貸管理信息系統。
2.2建立科學嚴謹的授權授信體系
通過科學評價行業風險,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行業授信比例和限額,實施有效的行業風險管理,對于防范農信社信貸風險、實現信貸資源合理配置和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堅持行業授信管理的原則。二是嚴格執行行業評價指標。三是分類實施行業授信管理策略。
2.3優化農信社信貸結構
信貸結構的實質表現形式為信貸資產總量中各種性質貸款的多層次有序組合,對信貸結構的調整要滿足風險防范與控制基礎上的收益最大化,合理配置信貸資產,提高信貸資產質量,能夠很好地控制潛在的信貸風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3.1堅持信貸結構持續調整原則。要做到優化農信社信貸結構,合理配置信貸資產,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就要堅持信貸結構調整的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有機統一原則。二是宏觀上信貸資金投放以信貸資金總量供求平衡為前提,以增加收益降低風險為目標,在微觀上以自我約束為保證,發放貸款既不擴大范圍也不增加負荷,最大限度地滿足貸款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三是國家政策導向原則,按照國家對金融業發展“有保有控,區別對待”的原則,加強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產品發展趨勢的研究和掌握,準確及時分析經濟發展動態,積極主動地調整客戶結構和貸款品種,積極優化信貸結構,確保貸款向高收益低風險的經營目標邁進。
2.3.2實施差別化管理戰略。面對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性威脅,準確定位農村市場是其生存發展的基礎市場,分析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差異,實施差別化經營策略,積極選擇適合其自身特點并體現自身優勢的差異化服務,增強核心競爭力,展現競爭優勢,繼續保持在農村市場的經營地位。加大清收不良貸款的力度。不良貸款一直是阻礙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因素,大部分不良貸款是歷史因素沉淀的結果,清收不良貸款要從以認清清收不良貸款重要性,依靠行政手段大力清收不良貸款,靈活運用政策,農村信用社要認真學好上級有關政策,對損失的貸款要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得以批復,加大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減輕農村信用社的包袱。
2.4完善貸款擔保制度,降低貸款擔保風險
我國現行的擔保制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貸款償還無法有效進行,形成農信社的信貸風險,可以分別從建立和健全信貸擔保的制度環境、探索構建貸款擔保體系、加大政府對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力度等方面著手。
2.5加強信貸風險管理的文化建設
文化是企事業單位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文化氛圍還可對企業的發展有積極的導向作用,農信社的文化建設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正確認識發展與風險的關系,把風險管理作為經營管理的重心,提高農信社整體抗風險能力。二是建立信貸風險防范的文化氛圍,將信貸風險防范貫穿到企業中去,要推動企業文化的落實,農信社要為這種文化的長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機制可分為物質激勵、行政激勵和精神激勵三種方式。物質激勵可以將工資薪酬與功效掛鉤,按績效考核的工資制度;行政激勵則可以全面實行競爭上崗,強化信貸隊伍建設,將高素質、專業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員工充實到信貸隊伍;精神激勵主要是是對員工價值觀實現的一種肯定。結合三種激勵方式,對農信社信貸人員進行有效地激勵,激發信貸人員開拓進取,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
三、總結
綜上所述,解決農信社信貸風險問題有相當多的工作需要完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農村信用社作為我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為了達到服務三農的目的,政府部門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場金融體制、完善金融法律體系、加大對農村經濟建設的投入。
作者:陶慧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