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教育中安全教育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在課文教學中向小學生傳授安全救護方法,提高他們的救護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時時留意課文中的一些細節(jié),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傳授給學生安全救護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救護能力。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可以抓住文中關于阿曼達等14名兒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間里得以生還的描寫,告訴學生在遇到房屋倒塌這樣的緊急事故時,在室內的人應盡量往房間的角落里避讓,減少垮塌對自己砸傷的安全救護知識。又如:教學《蜜蜂引路》時,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平時生活中迷路了都會怎么做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作小結,然后引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列寧同志面對這樣的困難是怎樣解決的?這樣一來既順利地完成了課文教學的導入問題,又教給了學生必要的自救方法。再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時可以有意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小朋友掉進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聲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覺得又怎么樣?”學生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聲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來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學生一同總結:在我們不能自救時,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安全防范意識的培養(yǎng)。如《烏塔》這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篇課文中有這樣的敘述:“為了安全起見,(烏塔)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電話,以備求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烏塔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體會安全防范意識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烏塔獨自出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然后,拋出問題:小學生獨自外出旅游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好了準備。可以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學生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引導學生明白:烏塔獨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學習,但是并不鼓勵大家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旅游,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學會自我保護的同時,要有安全防范意識。
三、寓教于樂,在小學語文綜合活動中豐富安全教育文化
語文綜合性活動,孩子們都比較喜歡,語文老師除了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對孩子們進行安全教育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滲透。比如,可以動員孩子們廣泛閱讀關于安全知識的書籍,積累安全知識,收集安全故事;可以組織孩子們辦安全知識手抄報,組織安全知識競賽;還可以鼓勵他們創(chuàng)作安全知識兒歌、順口溜、相聲、小品、快板等。這樣既寓教于樂,又豐富安全教育文化。總之,在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安全教育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語文教師在鉆研教材時要為安全教育留一席之地,只有“安全教育,警鐘長鳴”,才能杜絕安全隱患,讓學生平安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作者:孫飛單位:臨海市邵家渡灘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