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會計實驗教學途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改進措施與建議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我國高校會計教學模式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要求、會計實踐教學管理、監督存在問題、會計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構建科學的會計實訓校本教材體系、不斷改進會計實踐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背景下,就業形式更顯嚴峻,而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日益呈現出了許多問題,這制約著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影響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改革高校會計實踐教學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實踐教學;問題;改革
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會計教育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的應該是具有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與技能且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專業綜合素質低、動手能力差、實踐知識和經驗匱乏,已嚴重制約著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質量,特別是我國高校擴招后,會計實踐教學條件也相對嚴重不足,在我國就業壓力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實踐教學效果的下降更是成為制約會計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因此,改革會計實踐教學勢在必行。
1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1目前,我國高校會計教學模式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會計實踐教學內容單一,所涉及的范圍比較窄,一般只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的實踐內容,而沒有施工企業會計、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旅游、飲食服務業會計、銀行會計、預算會計、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及國際會計的實踐內容,這些實踐內容還停留在會計核算方法的實踐上,而且業務在設計時與企業會計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實業務往來的流程與環節銜接,甚至在模擬中一個人要充當企業各種人員的角色,使學生感覺混亂,理不清頭緒,做起來也覺得很繁瑣,對于企業如何進行資金的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分析問題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實踐課中的基本沒有涉獵,也就是說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經濟活動分析等實踐內容基本沒有,即使有也是一些陳舊的案例講解,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綜合化的實踐。所以,學生通過不管是單項實踐還是綜合實踐課程,學到的只是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及編制會計報表的基本業務操作技能,而在處理業務時應如何合理分工、該具備什么樣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與職業判斷、企業財務是如何運作的等學生都不清楚,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真正目的。
1.2會計實踐教學管理、監督存在問題。
1.2.1學校重硬件投入,輕軟件投入,缺乏層次管理。
各學校都重視會計實驗室的建設,這也是教學評估的指標,但應如何進行實驗室的建設,應達到什么建設標準,形成什么教學功能,怎樣實踐、實踐與能力培養如何有機地結合等問題方面考慮不多,很多學校的建設思路不清晰,導致很多高校重硬件投入,輕軟件開發,導致實踐教學缺乏層次化管理,建設方向不明確,沒有在學生能力培養的深層次方面下工夫進行研究,出現了多年建設,多年都是在低水平位置徘徊的狀態。
1.2.2教學督導監督不利,缺乏科學的管理。
教學督導是在已經制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日程基礎上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而學生素質和其他情況年年不同、時時不同。教師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對教學內容和進度以及理論和實驗教學課時的分配做出了調整,這與教學檢查和督導的依據可能會有一定的沖突,因此,查出問題后,教師的對立情緒較大,容易激化矛盾,也容易挫傷雙方的工作積極性。
1.2.3教師對學生實踐成績的考核無標準,隨意性較大,有時也不客觀。實踐成績是學生總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對學生實踐成績的評定,主要是由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紀律表現及實訓報告的填寫作一個綜合評定,但由于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存在抄襲,加之實訓操作資料相對缺乏真實性,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同時,老師也很難對每位學生的實訓情況了如指掌,這樣評出來的成績難免有偏差,至于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達到了什么樣的水平,可能老師并不能從實踐課中反映出來。
1.3會計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會計專業教師中,很多人缺乏實踐經驗,他們有較嫻熟、豐富的會計專業知識,但對金融、管理等相關知識相對欠缺,加之對企業實踐了解甚少,實踐能力匱乏,在實踐教學中,有的僅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操作,無法結合會計工作的實際案例進行生動的講授,因此會計專業教師的實務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水平影響了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
1.4畢業實踐時間不合理。
畢業實習是將所學財會知識的綜合運用,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畢業論文提供實際數據和經驗的最后教學環節,但到學生畢業實習時,教學單位沒有心思好好安排學生的畢業實習,學生也急于找工作,因此一個學期的畢業實習時間慢慢就演變了找工作,這樣喪失了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最后機會。
2改進措施與建議
2.1構建科學的會計實訓校本教材體系。
拓寬會計實踐領域,進行包括各行業在內的單項和綜合會計實踐,構建科學的會計實訓校本教材體系,每種會計實訓校本教材編寫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實訓校本教材應側重于會計核算的賬務處理程序,使學生采用不同的賬務處理程序進行核算操作,掌握不同的賬務處理程序方法,而各個行業的會計實訓校本教材應根據各行業自身的特點,設計出一系列典型的經濟業務,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不同行業的會計業務操作技能。另外,會計實訓校本教材不能只包括會計核算方面的內容,只培養“報賬型”的人才,現代市場經濟不僅需要“報賬型”人才,更迫切需要預測、決策、分析方面的會計人才,因此,會計實訓校本教材還應包括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務、審計實踐的內容,實現會計實踐由“報賬型”延伸到“管理型”的轉變,為培養出應用型管理人才而努力。
2.2不斷改進會計實踐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2.1演示實驗教學方式。老師將會計實踐內容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室、會計教學軟件和多媒體課件結合起來,通過演示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的。
2.2.2插播實驗教學方式。插播實驗教學是電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實驗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隨時插播實驗電視資料,以解決教師實習輔導中的重點內容與難點問題,電視實驗教材的插播,應與教學輔導內容密切配合,一般都是在教師輔導講到該部分內容時,稍加提示就插放這段電視實驗教材,一些學生有疑難問題,可進行錄像重放,這樣學生能通過插播教學可以迅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2.2.3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傳統的會計實習教學中,很多會計實習過程由于數據量大,處理過程復雜,以及受教學時間、實驗工具的限制等,常常難以理解企業發生的經濟狀況,也難以模擬現實的業務,通過情景模擬教學,可以讓學生模擬各種角色,并借助計算機網絡教室,同學們可以通過局域網、廣域網迅速、準確地獲取具有現實意義的企業數據,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4案例教學法。會計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
2.3加強校企合作,拓寬實踐教學之路。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實驗室,而應該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到生產與管理一線,創新社會實踐教學思路,為此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固的社會實習基地,以拓寬社會實踐教學之路,使學生真正實現學了就用,學了會用,學了能用的目的。
高校通過各種努力,應與會計師事務所、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選擇符合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滿足高校教學要求的單位作為穩固實習基地,并簽訂正式的實習協議或合同,實習基地選擇時應遵循多元化、層次化,高校還應與國際知名公司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會計實踐教學走上國際化道路,當然,我們還可從企業中聘請知名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這樣學生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社會實踐(包括畢業實習),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會計實務、稅務、審計與驗資等相關事項,也可以置身于真實的會計環境之中,參與實習單位的會計審計及財務管理等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會計實踐能力、適應能力、調查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
2.4加快對會計專業教師的培訓。
會計專業教師由于長期從事會計教學與研究工作,難免與會計實際工作脫節,特別是會計準則發生變動時,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因此,應鼓教師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工作第一線,廣泛收集新的經濟案例和交易事項,不斷擴充會計案例庫,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這樣既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又能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從而推動高校會計實踐課程教學的積極健康發展。
2.5建立科學的會計教育評價體系。
我國會計教育,還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健全會計教育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夠實現會計教育管理的量化考核,以便突出體現人才培養的階段性和整體性的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