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通過建立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全面系統梳理全省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狀況評價,為實時掌握、有效管控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狀況提供科學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水利防汛物資;安全生產;指標體系
為全面貫徹落實“補短板、強監管、提質效”總基調,填補全國水利防汛物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空白,加強水利防汛物資安全生產監管,提升江蘇水利發展質效[1-2],江蘇省水利防汛物資儲備中心立足《江蘇省水利防汛物資儲備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標準》試行成果[3],組織開展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指標體系編制工作,為全省防汛抗旱與水利安全生產工作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2020年4月水利部印發《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督促水利生產經營單位認真辨識管控危險源,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每月定期上報危險源、隱患和事故信息[1]”。通過結合防汛抗旱、水利安全生產等工作需要,系統梳理江蘇省水利防汛物資儲備中心和江蘇省水利廳9個工程運行管理處的安全生產狀況評價,包括危險源、隱患和事故等指標,為實現管理單位實時掌控危險源、隱患和事故等提供科學依據。安全生產狀況評價與日常安全管理、安全監督監察、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等工作不同,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是從技術帶來的負效應出發,分析、論證和評估由此產生的損失和傷害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及應采取的對策措施等。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有助于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對危險源辨識管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預防等方面進行有效控制。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有助于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投入的合理選擇,評價不僅能確認當前存在的危險性,而且還能考慮危險性發展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有助于提高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預先識別存在的危險性,變事后處理為事先預測、預防,客觀地對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水平作出結論。
1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指標體系概念與計算方法
1.1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指標體系概念
對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風險度量化主要考慮3項指標,包括:危險源風險指標、隱患風險指標和事故風險指標。危險源風險主要指未被辨識(管控)的危險源可能引發的風險,它反映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對所轄區域的危險源辨識(管控)程度,下設2項二級指標:重大危險源、一般危險源(區別4種不同風險)。隱患風險主要指未被排查(整改)的隱患可能引發的風險,它反映區域內各水利企事業單位對隱患排查(整改)的程度,下設2項二級指標:重大隱患、一般隱患。事故風險根據該區域當年已發生的事故情況,累計不同事故等級可能造成的影響,下設4項二級指標: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
1.2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指標體系計算方法
總風險度=危險源風險+隱患風險+事故風險。危險源風險、隱患風險和事故風險指標,3項指標的權重比例為2∶3∶5。即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總風險度按100計算,則危險源風險度、隱患風險度和事故風險度分別為20、30、50。危險源風險度共20,其中重大危險源風險度10,一般危險源風險度10。危險源風險每個二級指標包括危險源辨識率和管控率兩項子指標。其中,辨識率是在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實際累計上報的危險源個數與應該上報的危險源個數比例的基礎上做累計平均;管控率為未填報安全措施和應急措施的危險源個數與已辨識危險源個數的比例,兩項子指標辨識率和管控率同等重要。重大危險源中,建立省級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重大危險源目錄并常態更新,原則上以重大危險源目錄為辨識基準,辨識個數在目錄標準以上的風險度為0,管控個數在目錄標準以上且與辨識個數相同的風險度為0。一般危險源,其中重大風險4,原則上每個建筑(工程)以4個危險源為辨識基準,辨識個數在4個以上的風險度為0,管控個數在4個以上且與辨識個數相同的風險度為0;較大風險3,原則上每個建筑(工程)以3個危險源為辨識基準,辨識個數在3個以上的風險度為3,管控個數在3個以上且與辨識個數相同的風險度為0;一般風險2,原則上每個建筑(工程)以2個危險源為辨識基準,辨識個數在2個以上的風險度為0,管控個數在2個以上且與辨識個數相同的風險度為0;低風險1,原則上每個建筑(工程)以1個危險源為辨識基準,辨識個數在1個以上的風險度為0,管控個數在1個以上且與辨識個數相同的風險度為1。隱患風險度共30,其中重大隱患風險度15,一般隱患風險度15。隱患風險每個二級指標包括隱患排查率和整改率兩項子指標。其中排查率為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已上報隱患的檢查數量與所有檢查數量的比例,整改率為已整改的隱患與排查出的隱患數比例,兩項子指標排查率和整改率同等重要。重大隱患,落實每周1次及以上重大隱患排查,風險度為0;未落實重大隱患整改,風險度為15;未排查出并上報引發事故的隱患,風險度為15。一般隱患,落實每日1次及以上一般隱患排查,風險度為0;未落實一般隱患整改,風險度為15;未排查出并上報引發事故的隱患,風險度為15。事故風險度最高總分為50。事故風險每個二級指標賦值,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風險度分別設置為50、30、20、10。若發生特大事故,風險度為50;若發生重大事故,風險度為30;若發生較大事故,風險度為20;若發生一般事故,風險度為10。若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發生了多起事故,造成事故風險超過50,則按50計算。
2江蘇省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指標
2.1危險源
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危險源(以下簡稱危險源)是指在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中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亡、健康損害、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3]。危險源分為“重大”和“一般”兩個等級。危險源辨識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基礎工作,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要全方位、全過程動態地開展危險源辨識工作,列出危險源清單。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應嚴格執行國家和水利行業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導則(試行)》(辦監督函〔2018〕1693號)。2.1.1重大危險源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重大危險源(以下簡稱重大危險源)是指在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中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能導致人員死亡、健康嚴重損害、財產嚴重損失、環境嚴重破壞,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3]。2.1.2一般危險源一般危險源辨識不但包括對一般危險源的識別,而且必須對其性質加以判斷。危險源辨識方法:國內外已經開發出的危險源辨識方法有幾十種,如安全檢查表、預危險性分析、危險和操作性研究、故障類型和影響性分析、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LEC法、儲存量比對法等。安全風險等級分為“重大”“較大”“一般”和“低”4個等級,分別以“紅、橙、黃、藍”四色標識。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應科學評價危險源風險等級,建立風險數據庫,繪制“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加強對重大安全風險的重點管控,重大危險源和風險等級為重大的一般危險源要按照規定進行備案,實現“一源一案”。
2.2隱患
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發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消除。2.2.1重大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要按照《水利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對本單位存在的事故隱患級別作出判定,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將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向從業人員通報[3]。2.2.2一般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
2.3事故
生產事故是指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過程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經濟損失,導致原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3結論江蘇省水利防汛物資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的計算方法更加精細、準確,主要區分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以及每個二級指標下設的子指標,基本全面覆蓋了管理單位安全生產關鍵、重要指標,可實時掌握管理單位危險源、隱患和事故等,并采用定量方法評價管理單位安全生產狀況的科學模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部關于印發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Z].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20.
[2]駱勇.防汛物資倉庫“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探析[J].江蘇水利,2019(10
):65-68.
[3]江蘇省水利廳.江蘇省水利防汛物資儲備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標準[Z].南京:江蘇省水利廳,2020.
作者:周根富 陳小田 單位:江蘇省水利防汛物資儲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