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復合材料工程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為高校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打好創業基礎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等教育轉變和拓展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以復合材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為例,從復合材料專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在培養方案和運行機制、教學方法與內容改革、學科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探索構建培養機制、教學方法內容和創新平臺三位一體的創新教育體系,以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雙創型”復合材料工程專業人才。
關鍵詞:復合材料;雙創;人才培養模式
2010年,教育部在頒發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高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更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1]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簡稱“雙創”)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社會競爭力成為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內容[2]。“雙創”教育本質上的要求是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新精神,為了與之相呼應,高等教育須轉變自身的培養人才的模式,將“雙創”教育理念貫穿到教學和實踐中來。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我校復合材料專業在相關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力圖促進創新與創業教育共同發展,同時舉辦各種創新活動,為學生搭建創業平臺等。但是由于處在探索期,特別是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對“雙創型”人才概念理解還不夠深入,只簡單地開設了大班授課的幾門就業課程,針對各學科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訓練較少,為材料工程類的學生提供的可實際操作的機會也較少,不能很好地搭建起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本文以復合材料專業為例從培養方案和運行機制、教學方法與內容改革、學科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建設等方面入手探索符合復合材料工程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起“雙創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模式[3-5]。
一、優化培養目標,明確復合材料工程專業“雙創型”人才的目標導向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涉及面廣,內容多,依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然后以對學生在能力、知識、素質協調發展上的要求為出發點,優化培養的目標。以此確立本專業“雙創型”的人才目標導向,建立與其相匹配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
二、完善培養模式,建立復合材料工程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機制
依據對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判斷,設立以需求為根據的學科專業結構和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尋求本專業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由學校培養與學生自我發展相結合、校內理論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校、社會在“雙創型”人才培養中的多元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同時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專業適應性,設置復合材料工程專業相關學科前沿、創業動態、就業創業指導等“雙創”教育模塊,實現專業課程與“雙創課程”的交叉、滲透與有效融合[6-7]。
三、創新教學方法,完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
培養“雙創型”人才需要的是改革與創新,是以教育理念的創新,推動復合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技術的全方位的創新。強調學生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改變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大力拓展問題式教學法、探討式教學法、“以賽促學”式教學法,將課堂形式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形式轉變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研究的課堂,教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培養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發散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能力[8]。
四、強化實踐教育,構建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將復合材料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實踐活動、科技創新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拓展實踐教學的渠道,建立穩固的實習教學基地,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在多渠道、多元化、多方協同的辦學途徑中培育學生的能力。通過學科競賽這種活動形式來推動大學生科技競賽,為學生創設多種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根據學生的社團實踐活動來舉辦各種創業競賽和創業模擬實踐,提出相對成熟的創業團隊和創業項目,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校到社會的轉化。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學的“雙創型”人才質量評價標準體系
大膽沿用新型考核方式,即以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學生能力和創新因素為主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改革對學生的綜合測評考核辦法,將學生的創新實驗、技術研發、獲得專利、競賽成績和自主創業等折算為創新創業學分納入考核指標體系。
六、總結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行業對復合材料工程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雙創”教育在高校的開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通過更多積極有益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對實踐經驗的完善與總結,來進行教學在手段、方法與意識上的更新,為社會培養本專業創新與實踐俱佳的人才提供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Z].〔2010〕3號.
[2]劉夢格,馮潔芳,趙露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5):240-241.
[3]王偉.地方高校雙創型的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J].文理導航,2016,(7):64-65.
[4]潘育松,王靜,潘成嶺.對我校復合材料專業建設的思考[J].廣州化工,2012,40(6):161-162.
[5]蘇達根.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改革[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36-38.
[6]單希林,李衛清,張帆.構建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5,(3):96-98.
[7]李新梅.《復合材料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1,(15):137-138.
[8]姜松,朱紅力,劉偉民.高等學校開展創造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高等教育管理,2009,3(2):90-92.
作者:潘育松 盛紹頂 王靜 張超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