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語感規律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的語言能力,而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語感的強弱。所以語文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幼兒時期是培養語感的基礎階段。本文從培養語感的起步階段、培養語感的方法手段等方面對幼兒語感培養進行探究?!娟P鍵詞】幼兒;語感培養;習得規律
正文:
所謂語感是語言操作者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是語言操作者與語言發生聯系時,對語言文字的含義、正誤、語境等,不經過邏輯推理,直接、迅速、自動地做出判斷的一種能力。換言之,語感是“如水到口,冷暖自知”似的直接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種語言的心理直覺。有了好的語感,就可以愉快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可以輕松地駕馭語言文字表辭達意,才可以成為一個會使用語言的現代人。
培養會使用語言的現代人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也就是說義務教育階段要培養這樣的人:能感悟別人所表達的,自己所表達的也必然能讓別人感悟。讀,要讀得聲情并茂;聽,要聽得清楚真切;說,要說得頭頭是道;寫,要寫得充實得體。但是,我們花了很大功夫培養出來的學生卻往往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時費時費力,辭不達意,語言的工具作用不能充分發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語感的培養起步太遲,對早期閱讀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很多人認為幼兒階段奢談語感為時尚早,以至錯過了語感培養起步的黃金階段,造成義務教育階段語感培養的困難。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對于一個正常的兒童來講,到了學齡階段,已經能夠聽得懂別人的話,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如果培養得法,他們將開始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書面語言,所獲得的早期閱讀經驗不光對幼兒的口語發展起促進作用,而且特別有利于幼兒詞匯的增長,有利于幼兒對語法結構的掌握,所以學齡前是語感培養的好時機,此時動手,將會終生收益。有人會說給三四歲的孩子談語感,能懂嗎?能!只要我們做了,嘗試給他們耳濡目染,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他們的大腦就如同一張潔白的紙,你最早描上去的色彩將會留下最深的印記,那么往這張白紙上最先畫上什么,怎樣畫?除了對大自然的感認知識,對動作的模仿掌握,最重要的就是語言的發展,即對語言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此時的語言發展大多是口頭語言的發展,但絕不可掉以輕心。這就給我們的家長和幼兒老師提出了要求:給孩子一個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用準確、生動、形象、易懂的語言感染教育他們,及早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于不動聲色中培養孩子的語感,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這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盡早。語感的培養早到什么時候?這個沒有嚴格的界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越早越好。孩子的語言發展感知是第一性的,而理解是第二性的。說起來你也許不會相信,就我自己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也絕對不會相信:一個不滿兩歲的孩子居然能將一本《賣火柴的小女孩》連環畫一字不落地講下來,那本連環畫大概有十幾到二十頁,每幅圖旁邊都配有一兩句話,全書少說也有二十多句話吧,當我看到她用小手指著一個都不認識的字,用稚嫩的聲音念著“在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被凍死在街頭。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小女孩紅紅的臉上……”心中除了感動,更多的是驚奇:孩子太能干了!我們耽誤孩子是不是太多了?
盡多。研究表明,三歲左右是孩子詞匯數量增長的高速期,是詞匯發展的飛躍階段。所以幼兒階段語感的培養從形式到內容都要多,和孩子面對面的語言交流必不可少,還要給孩子多講故事,多教兒歌,讓孩子多講故事,多背兒歌,多看書,還要讓孩子多聽廣播、多看電視,多和小伙伴交往……有人會問這么多內容孩子受得了嗎?不用擔心,實踐證明只要采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孩子們會很歡迎的。我曾經教過一個課外閱讀廣泛、語感很好、語文學習輕松愉快的學生,經過了解這位同學的家長確實下了一番苦功:從一歲半開始《半小時媽媽》天天講,所有為孩子買的、訂的、借的書都和孩子一起讀,還經常有意識地放錄音讓孩子聽兒歌、學講故事,到上小學時,這位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感悟能力、對課外書籍的興趣和閱讀能力已超出同齡人許多。這位家長的做法看似辛苦,但事實卻證明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孩子學得輕松,這位家長也比別的家長輕松得多,確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盡好。為了提高語感培養的質量,必須嚴把質量關。給孩子看的書一定要保證色彩鮮明、圖案清楚、內容生動,另外字跡一定要大一些以利于孩子閱讀。此階段的孩子注意的時間短、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如果強制性地讓他們看書,不僅不能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相反還會扼殺他們的讀書積極性。而一本好書將會為他們展現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激發起他們對圖書的無窮興趣。
另外,給孩子聽的語言一定要規范。好的語感及良好的語音面貌都離不開好的語言環境,學齡前是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家長和幼兒園老師要盡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利于孩子今后的發展。最后,還要為孩子選擇接受語言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很多時候,面對著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來源,家長和老師要么無所適從不知道為孩子選擇哪一種接受語言教育的方式,要么以孩子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而大多數孩子會選擇看電視,因為電視色彩鮮艷,內容直觀,看電視又不需要過多地動腦筋,所以孩子都喜歡看。而這種方式似乎也利于孩子語言的發展,不是有很多孩子愛看電視結果普通話也說得不錯,還不時冒出一些讓人料想不到的話語來嗎?但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只愛看電視的孩子不愛看書,語感的發展也不盡人意,原因就在于孩子在被動接受的時候自身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天長日久,還會養成孩子懶惰的習慣,到那時你再要求孩子聽故事、看書,他還會嫌麻煩。與此相反,“聽讀物”倒不失為一種好的形式,“這種教育形式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愛,有助于提高幼兒文學欣賞能力”。
動聽的故事能把他們帶到很久很久的以前,帶到異國他鄉或動物世界。在虛構的世界里,他們被那動人的故事所吸引?!奥犠x物”可以是聽家長和老師給他們講,而且還可以聽錄音磁帶?!斑\用電教手段進行語言教學,能達到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觀察、分析等思維的目的,更能優化語言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選擇兒歌、古詩、故事,尤其是內容短小、有趣的故事等內容,這些錄音首先發音標準,其次用詞生動、準確,故事敘述有條有理,有利于孩子語感的感性培養,還有聽錄音這種有聲而無色無形的方式反而有利于孩子積極思考,在發展語言的同時還發展思維,稍加堅持你就會發現孩子不光語言有發展,而且聽錄音的興趣也日漸增長,過一段時間他還會講出讓你驚訝的話,甚至會一字不差地講故事、背兒歌,而且語音標準、表情豐富。
總之,在圍繞“早期閱讀”而產生的一系列語言活動中,孩子可以獲得敏銳的聽力,把握住正確的發音,掌握常用的詞匯,逐步領會基本的語法規則和表達的技巧,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將極大地幫助語感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王津嬰.幼兒聽讀物的心理分析.學前教育,1996,(7、8).
[2]馬以念.幼兒與閱讀.幼兒教育,1997,(7).
(作者單位:甘肅定西師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