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問題,對國家的宏觀管理和高校本身的微觀決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從成本核算對象、核算原則、成本計算期、會計科目、賬務處理、指標體系等方面闡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指出進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對于加強高校內部管理,降低教育成本,提高高等教育的辦學效益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高等學校具有發展科學、培養人才和社會服務三大基本職能,這些職能的發揮有賴于足夠的人財物等資源,來源于國家、社會及個人等各方面的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作為一種產業,有必要進行投入和產出對比,有必要進行成本和效益的考核。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問題,對國家的宏觀管理和高校本身的微觀決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結合高校的特點,借助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提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的構建。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內涵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服務而耗費的資源價值,這些價值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廣義的教育成本是指培養一名合格的畢業生,國家、社會和個人所耗費的全部費用。狹義的教育成本是指培養一名合格的學生所耗費的全部費用。筆者所研究的高校教育成本是狹義的教育成本。
二、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應以各專業、類別、層次的學生作為成本核算對象,規范成本核算程序,歸集成本費用,全面反映各專業、類別、層次的學生生均單位教育成本和教育總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對象按專業性質劃分為博士、碩士、本科生、??粕?。合理劃分成本核算對象,有利于教育成本的歸集和分配,以便于準確地計算各級各類學生的培養成本。
三、成本核算的原則
目前,高校的會計核算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制度下,高校會計核算只能簡單地反映收入和支出,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成本核算。高校要進行成本核算,必須對現行的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體系。
權責發生制的本質是凡是本期成本應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支付,均應計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屬于本期成本應負擔的費用,即使款項已經支付,也不能計入本期成本。這就要求日常成本核算中,首先正確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在高校支出中,收益性支出是指在辦學過程中發生的人員費用和公共費用等經常性項目的支出,資本性支出通常是為取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性資產而發生的支出。而按現行高校財務核算辦法,資本性支出全部進入了成本體系,尤其在高校擴建的情況下,基建支出和貸款利息金額較大且不均衡,嚴重影響高校年度支出總額。為保證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必須先把資本性支出予以資本化處理,然后通過折舊攤銷方法計入成本。其次,應正確劃分應計入和不計入本期教育成本的費用界限。按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凡是在本期發生或支付的應由以后各期耗用和受益的費用,應作為待攤費用逐期攤入成本和費用;凡是為本期受益或耗用,但須以后支付的費用,應作為預提費用,計入本期成本和費用。
四、成本計算期的確定
高校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成本核算期間的劃分不同于現行制度規定的會計期間劃分范圍,不能采用日歷年制,而是采用培養周期的學年制,培養周期是從培養對象入校至畢業的時間,我國學年制指從每年的9月1日至次年的8月31日。
五、會計科目的設置
根據高校的特點,國家預算管理要求和成本核算的需要,可設置以下會計科目進行高校成本核算。
1.“教育成本”科目。該科目用來核算高校辦學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教育費用,并據以確定培養和教育學生的實際成本。借方登記本期發生的全部教育費用;貸方登記本期結轉的畢業生教育成本;期末余額在借,反映在校生的教育成本。該科目下按成本計算對象設置明細科分類核算。
2.“待攤費用”科目。該科目用來核算高校已經支付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別負擔的費用。它的借方登記已經支付或發生的待攤費用;貸方登記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攤轉入有關成本費用科目的待攤費用;期末余額在借,反映尚未攤銷的待攤費用。
3.“預用費用”科目。該科目用來核算按規定從成本費用中預先提取但尚未實際支出的各項費用;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已經預提而尚未實際支取的費用。
4.“累計折舊”科目。用于核算在學年末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折舊時,直接計入有關成本。
5.“教育成本轉銷”科目。由于高校具有事業和產業的雙重屬性,所以,高校的會計核算,一方面要滿足國家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需要,反映會計期間的事業收支及結余情況;另一方面又要滿足高校成本管理的需要,反映畢業生教育成本和在校生教育成本情況。因此,需要設置“教育成本轉銷”科目,用來進行教育成本轉銷的核算。該科目的貸方登記本期發生的應列為事業支出的教育費用;借方登記本期轉銷的畢業生教育成本;余額在貸方,表示已列為事業支出尚未轉銷的在校生教育成本,余額應與“教育成本”科目的期末借余額相等。
六、賬務處理的方法
1.對教師工資、教學業務(下轉第125頁)(上接第123頁)費、學生經費等直接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各成本計算對象。
借:教育成本
貸:應付工資、銀行存款、現金等
2.對教學管理人員工資、固定工資產折舊及修理費、辦公費、差旅費、水電費、招生就業費、報刊資料費、會議費、業務招待費等間接費用、發生時歸集在“教育成本”科目。
借:教育成本
貸:應付工資、累計折舊、銀行存款、現金等
3.對在本期支付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限分別負擔的費用,如報刊訂閱費、財產保險費等,支付這些費用時:
借:待攤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
在以后按受益期限和受益對象進行攤銷時:
借:教育成本
貸:待攤費用
4.對應由本期負擔但尚未實際支出的各項費用,如應付租金、應付貸款利息等,本期應進行預提并記入本期的成本費用,預提時:
借:教育成本
貸:預提費用
實際支付時:
借:預提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
5.期末計算結轉本期畢業生教育成本:
借:教育成本轉銷
貸:教育成本
6.年終進行收支總結算時,將當年發生的教育成本總額列為事業支出。
借:事業支出
貸:教育成本轉銷
七、教育成本核算指標體系的評價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指標體系包括學年培養教育總成本、某學年生均培養教育成本、某屆學生生均培養教育成本三項。
1.學年培養教育總成本是指某一學年在校學生所發生的全部教育成本之和。通過對教育培養總成本的核算分析,達到掌握學校教育成本總水平狀況,從而從宏觀上控制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和速度的目的。
2.某學年生均培養教育成本核算是指某一學年在校學生的平均教育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學年生均培養教育成本=某學年培養教育總成本÷某學年標準學生總數
某學年生均培養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培養某屆在校生當年發生的教育成本,它為高校通過對不同年度教育成本的比較,分析升降原因,加強管理,提出改進辦法,降低教育成本提供了可靠依據。
3.某屆學生生均培養教育成本是指某畢業生在校期間全部的生均教育成本。某屆學生生均培養教育成本為畢業生在校畢業期間每個學生各學年生均培養教育成本之和。某屆學生生均培養教育成本是培養某屆畢業生所消耗的全部的生均培養教育成本,這指標在同類高校之間進行比較,可以促使高校進行降低成本的經驗交流,起到降低高等教育整體教育成本的作用。
總之,充分運用高校成本核算體系,對于加強高校內部管理,降低教育成本,提高高等教育的辦學效益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等學校培養成本監審辦法(試行),2005
2.劉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則的幾點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3.范先佐.教育財務與成本管理[M].北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席衛華,田婕.關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