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師師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高校師德內涵的界定
關于高校師德的內涵,一些官員和學者提出了各種看法。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出“愛與責任——師德之魂”這樣一個新命題[2]。多數學者認為師德應體現在三個層次,即“學高為師——師德之基,身正為范——師德之本,熱愛學生——師德之魂”[3]。接受調查的教師中,多數教師主張,師德應是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準則,其中選擇“基本的職業規范、準則”的占68.5%,選擇“高尚的、崇高的道德標準”的占27.6%,選擇“可以達到的、值得表揚和學習的標準”的占7.6%。同時,高校教師普遍贊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師德的內涵也應該不斷發展變化,選擇“完全贊成”的占27.6%,選擇“比較贊成”的占33.7%,選擇“贊成”的占32.7%,選擇“較不贊成”的占1.9%,選擇“不贊成”的占4.1%。
2.對當前高校師德狀況的認識
在為何選擇當高校教師的問題中,選擇“它的穩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選擇“有較高的收入”的占2.1%,選擇“為了實現學術上的目標”的占30.9%,選擇“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的占7.4%,選擇“其它”的占4.2%,與性別、學歷顯著相關(p<0.01),與職稱相關(p<0.05)。在是否有離開學校,尋找其它發展的想法方面,選擇“有”的占24.4%,選擇“無”的占75.6%。至于離開高校的原因,選擇“工作壓力大”的占25.4%,選擇“收入和福利待遇低”的占28.8%,選擇“職業發展前景不樂觀”的占10.2%,選擇“工作的滿意度不高”的占33.9%,選擇“其它”的占1.7%。半數以上教師因高校教師職業的穩定性和自由性而選擇當高校教師,其中女教師所占比例更高,達67.2%,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本科,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最低,職稱越低的教師,所占比例越高,但副教授所占的比例要低于教授。相當部分男教師選擇當高校教師是為了實現學術上的目標,具有副教授職稱的教師選擇此項所占比例也更高。
對“教師應是全社會的表率”這種提法,“完全贊成”的占13.1%,“比較贊成”的占22.0%,“贊成”的占33.8%,“較不贊成”的占17.5%,“不贊成”的占13.7%。在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取向方面,選擇“培育人才、奉獻社會”的占53.4%,選擇“義利并舉、德利合一”的占42.7%,選擇“等價交換、按勞取酬”的占3.9%,與性別、行政職務相關(p<0.05)。就自己如何處理個人、部門和學校三者的利益關系,選擇“先學校、后部門、再個人”的占62.8%,選擇“先部門、后個人、再學校”的占19.5%,選擇“先個人、后部門、再學校”占17.7%,與行政職務顯著相關(p<0.01),有行政職務的教師更多選擇“先學校、后部門、再個人”。
在是否認為“如果過分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會與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相矛盾”問題,選擇“完全會”的占7.1%,選擇“比較會”的占12.3%,選擇“會”的46.3%,選擇“基本會”的占25.2%,選擇“不會”的占9.1%,與職稱相關(p<0.05)。在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之間,選擇“作為教師,應該將奉獻精神置于首先地位”的占6.4%,選擇“應該首先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的占34.9%,選擇“處理得好,二者可以實現有機統一”的占58.7%。半數以上高校教師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關系”,選擇“平等關系”的占60.4%,選擇“服務關系”的占13.0%,選擇“教育關系”的占26.6%。在與學生的關系方面,選擇“關系親密”的占13.2%,選擇“比較親密”的占67.4%,選擇“一般”的占18.8%,選擇“疏遠”的占0.6%,無人選擇“很疏遠”。
參與調查的教師對當前高校師德狀況的總體評價一般,選擇“非常好”的占2.3%,選擇“較好”的占27.3%,選擇“一般”的占57.9%,選擇“較差”的占9.0%,選擇“很差”的占3.5%。對當前的師德狀況,教師最不滿意者涉及幾個方面:選擇“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熱衷創收,精力分散”的占43.2%,選擇“教學上無心鉆研業務,只求不過不失”的占14.0%,選擇“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竊他人成果”的占24.3%,選擇“只完成教學時數,對學生不管不問”的占14.0%,選擇“利用師生關系謀取利益”的占4.5%。
至于造成師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較多教師認為是考核制度的問題,選擇“對學校沒有認同感”的占11.8%,選擇“教師個人放棄思想道德修養”的占22.8%,選擇“經濟壓力大”的占21.3%,選擇“考核制度方面的問題”的占38.8%,選擇“師生關系疏遠”的占5.3%,與學歷相關(p<0.05),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認為“考核制度有問題”所占比例最高,占41.4%。
3.對高校師德內容及其具體要求的了解
在高校教師最重要的品行方面,選擇“刻苦鉆研業務”的占9.2%,選擇“工作嚴謹,認真負責”的占43.7%,選擇“以良好的品德行為影響學生”的占37.1%,“謙虛謹慎,維護其它老師的尊嚴”的占0.9%,選擇“注意培養學生優良的學風”的占8.7%,選擇“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占0.4%,與職稱相關(p<0.05)。
關于做一個好的教師最突出的方面,選擇“科研成果突出”的占6.6%,選擇“教學效果好”的占19.5%,選擇“教學和科研均突出”的占54.0%,選擇“深受學生愛戴”的占19.5%,選擇“同事公認”的占0.4%,與性別、職稱相關(p<0.05),與學歷顯著相關(p<0.01)。自身在實際工作中在哪方面做得最好,選擇“科學研究”的占12.3%,選擇“教學”的占30.1%,選擇“科研和教學均好”的占33.8%,選擇“和學生溝通”的占16.9%,選擇“和同事們相處”的占4.8%,與性別、行政職務相關(p<0.05),與職稱、學歷顯著相關(p<0.01)。履行教師職責時花費時間最多的方面,選擇“教學”的49.4%,選擇“科研”的占33.8%,選擇“和學生溝通”的占10.4%,選擇“社會服務”的占1.1%,選擇“參與管理”的占5.2%,與職稱、學歷、行政職務顯著相關(p<0.01)。學歷越高、職稱越高的教師越認同教學和科研均突出的觀念,而男教師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學歷越高、職稱越高的教師越認為自己教學和科研均好,男教師的比例要遠高于女教師。職稱越高的教師選擇“在科研上花費時間最多”比例越高,特別是教授,所占比例遠遠超過副教授。職稱越高的教師選擇“在教學上花費時間最多”比例越低。
在對高校教師師德的內容及具體要求的了解方面,選擇“非常了解”的占6.3%,選擇“比較了解”的占43.8%,選擇“一般”的占34.1%,選擇“了解一些”的占11.0%,選擇“不了解”的占4.7%,與性別、職稱相關(p<0.05)。至于獲悉途徑(可多選),高校教師多是通過《教師工作手冊》、“崗前培訓”及“相關文件”來了解。有43.6%的高校教師選擇“《教師工作手冊》”,有48.1%的高校教師選擇“崗前培訓”,46.8%的教師選擇“相關文件”。關于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制度基礎,高校教師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了解較多。有67.7%的高校教師了解《教育法》,63.7%的高校教師了解《高等教育法》,46.5%的高校教師了解《教師資格條例》。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教師對高校教師師德內容及其具體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師比女教師了解得深入一些,職稱越高的教師了解越深入。
4.高校師德建設的成效
在高校師德建設必要性方面,選擇“非常必要”的占28.0%,選擇“較必要”的占19.1%,選擇“必要”的占32.5%,選擇“有些必要”的占14.3%,選擇“沒有必要”的占6.1%。關于當前師德建設亟須解決的問題,選擇“教師缺乏獻身精神”的占8.6%,選擇“教師缺乏責任感”的占37.9%,選擇“師德教育流于形式”的占47.9%,選擇“其它”的占5.7%。
a
二、調查對象及研究方法
這次調查的對象是廣東省內三所部屬和省屬高校的教師。共發放問卷440份,回收問卷328份,回收率為74.5%,有效問卷321份(個別題目漏答不影響整個問卷分析的按有效問卷處理),有效率74.3%。
調查形式以調查問卷為主,同時,還通過與高校教師的訪談對調查的深度和廣度進行了擴展。我們結合高校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及影響高校教師發展的其它因素,設計了高校教師師德狀況的調查問卷(除個人基本情況外,共計40個題目,其中選擇題39個,開放式題目1個),對調查數據運用SPSS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摘要]通過對廣東省高校教師師德現狀的調查,從高校教師的視角,了解當前高校教師師德的現狀及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進行師德建設提出具體建議:應制定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應讓高校青年教師參與師德建設。
[關鍵詞]廣東;高校教師師德;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