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教師作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活動的主體,其在教育教學教研過程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教為師,以德垂范”,教師淵博的知識,嚴謹的邏輯,端莊的舉止,文明的談吐和高尚的情操等無不吸引和感染學生,師德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很大,而且可以通過學生一代代相傳,是提升中華民族形象和素質的一個有力途徑。所以,師德的示范作用和導向作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遠遠超過了單純的知識傳授。因此,持續加強師德建設確有必要。如何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呢?教育部出臺的《意見》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激勵和懲處相結合的高校師德建設六大長效機制”為我們研究和開展高校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下面,對這些機制談以下個人的看法:
(一)嚴格把關,完善教師招聘機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必須有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才能擔當教育大計。因此,在教師的選拔聘用上,必須嚴把關口,建立科學合理的聘任機制,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從源頭上凈化和提高“德”的分量和權比。首先,招聘和考察教師時,要由重視專業和學歷向專業和品德結合轉變,學歷作為基本條件,但品德突出、綜合條件優秀者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任何時候,學歷不等同道德素養。其次,設計合理的考察方案。采用靈活有度的考察方法,不僅實行要對教師競聘者試講、說課、筆試、面試等考察方式,還要通過教師和同學了解其道德品質,增加“德”的比重,在學校制定的統一的招聘政策下,遇到不同人才可以適當調節方案,避免籠統、主觀的考察方法,造成人才流失或者“任人失察”。再次,實行試用期淘汰制。即使沒有全面考察而招聘進來一些業務能力強但卻沒有師德的教師,也可以在試用期期間,通過學生打分、學校考評環節對其作出公允的評價,不符合師德要求和標準的堅決淘汰。近年來,教師失德失言侵犯學生的事例常常見諸報端,其行為舉止令人發指,嚴重喪失了為人師表者應有的職業道德,甚至喪失了做人的準則。這些事實,誠然與學校和相關部門的監管缺失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教師本人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太差,師德喪失所致。
(二)制定體現高校自身特點的教師職業道德標準,加強師德宣傳
學校可根據當地社會氣氛、學校自身特點等制定統一的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用統一的道德標準來規范高校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科研等工作中的行為,讓教師有章可循,有準則可依,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規范養成,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通過職業道德標準的指引,規范高校教師的教學研活動,明確教師的職責義務,重點培育教師重德養德愛德傳德的良好風尚,以一份擔當和實實在在的品格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重。同時,高校還應加大師德的宣傳力度,將師德宣傳納入高校思想宣傳工作中來,并對其進行考核,采取各種手段和方法努力調動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到師德建設中來,形成崇尚師德、爭創師德模范的良好氛圍;對涌出的師德典范要潛心挖掘,將其好的經驗和做法精心提煉,開展大力宣傳,引導人人重師德、愛師德。
(三)健全師德建設監督考評機制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監督,師德建設不能長期健康發展,將社會監督、行政監督等他律與自我約束、自我反省的自律,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監督的驚醒約束作用,以監督促自覺。設立多種、靈活方便的師德舉報平臺和渠道,建立問責機制,對高校教師實行“一崗雙責”機制,在教師的崗位上,不僅要監督考察教師的業務即教研教學的主業,還要考察監督教師的師德責任。通過監督的約束力和規范性,引導教師的師德行為規范有序,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讓違背師德建設的行為消失于萌芽之中,泯滅與醞釀之中。近年來,新聞媒體屢屢曝光高考及各級考試的替考案、教師課上不好好教,課下補課收費等問題層出不窮,一些老師為了利益參與其中,擔當組織者,策劃者,不僅自身被利益驅使,還將學生拖入深淵。其原因,教師自身思想政治不堅定,受利益驅使,道德滑坡,師德缺失所致,但校方及社會對教師師德監管不力,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門不能及時掌握教師動態和苗頭信息并及早糾正,以致教師的不良行為脫管、漏管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監督不可缺少,考評也至關重要。因為,現階段,高校師德建設的總體情況是好的,教師在師德方面的表現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存在少數教師政治覺悟低、理想信念不堅定、易受拜金主義和物質的誘惑、育人意識淡漠、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崇高性偏移下降、教學敷衍等問題。少數教師的失德行為嚴重損害了高校的威嚴和形象,貶低了教師自身的受尊重度和職業榮譽感。外部考評作為一項有效制約手段可以促進教師重視師德“不逾矩”。“師德考評制度是師德建設內容和師德建設目標的具體化,考核內容要求全面,覆蓋政治思想、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各個方面”以考促評,考評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合理運用可以充分調動高校教師參與師德建設的積極性。“師德評價機制要求有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把師德建設的目標的師德建設的內容具體化,師德評價體系反映教師師德觀念,體現師德規范和善惡標準。”首先,要明確考評的具體要素,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考評細則,嚴格按照考評細則遵照執行。其次,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師德評價的主體由教師本人、學校和社會,學生,為確保師德考評全面、客觀,將教師的自我評價,社會和學校評價、學生評價結合來全面考評。再次,將只重視一次性的考核結果向全程動態考評轉變。高校教師師德的影響和變現是一個動態性的過程,每個時間段的表現不盡一致,應將師德考評貫穿教師教書育人的始終,因此不能只年中一次性考察,應將平時的考評累積起來,作為年終考評的依據。四是,對教師的師德考評不能只停留在量化考核上。有的教師為了考核而考核,為了考核想盡辦法去拼湊數量,完成指標,而忽視了考核本身的意義和質量。建立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重視考評結果的運用和反饋并將考評結果應用到獎懲激勵上,注重師德激勵,獎懲分明,充分發揮考評的激勵和導向作用。給每位教師建立“師德考評檔案袋”,將每次考評結果應用到續聘、職稱評定、晉職晉升、創先爭優以及學科帶頭人、資深學者、榮譽教授等方面,并將師德考核結果作為聘用和晉升的首要必須條件,將教師切身利益與師德緊密聯系起來,將考評與獎懲真正落到實處,不走形式,切實發揮師德考評機制的督促、應導和激勵作用。
(四)完善師德建設領導機制
師德建設作為高校政治宣傳及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隊伍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學校領導班子要真正重視師德建設工作,要納入學校發展的短期目標和長遠規劃中去,學校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親自抓該項工作,確保各個環節工作的開展不變形、不走樣,客觀公正。其次,要加大投入,做好制度上、思想上和物質上的充分保障。學校要將師德建設工作經費納入年初的財務計劃中,確保工作經費充足有余,專款專用。不僅如此,學校黨委在從嚴治師的同時,還要從優待師,積極爭取增加投入,提高和改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和教師的生活待遇,改善教師“兩袖清風,一世清貧”的窘態,解決教師生活上的憂慮,一定的物質上的滿足是教師踏實工作,不走“歪門邪路”的保障。現階段,全社會消費水平整體提高,購房租房壓力大,尤其在一線城市大學里新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養老和醫療等各種壓力巨大,一月工資除去房租房貸、贍養老人、日常開支、人情禮往等所剩無幾,生活捉襟見肘,成為名符其實的“月光族”。
二、總結
因此,有的高校教師想方設法去社會上兼職。“餓著肚子談師德”并不現實,高校必須切實為教師著想,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師薪酬待遇,讓教師解除后顧之憂,一心一意投入教育教學教研中去。
作者:王文圣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