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內隱自尊心理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隨機招募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某高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測量和實驗都有效的被試104人,其中大一31人,大二22人,大三37人,大四14人;文科60人,理科44人;男生27人,女生77人,平均年齡(20.42±1.39)歲。被試均能熟練使用藏語和漢語,自愿參加實驗,對本實驗技術的原理和目的不了解,實驗后有適當禮品贈送。
2.方法。①心理健康: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包括90個項目,涉及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的內容,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②外顯自尊:采用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SES),在國內修訂引用信度、效度均達到要求。全量表共10個項目,總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該量表廣泛應用于多種文化背景下的研究。③內隱自尊:采用信、效度較好的內隱聯想測驗(IAT),測驗材料借鑒于Greenwald等設計的IAT程序材料,包括目標概念和屬性概念。本研究中包含兩個IAT:一個是評價性的(evaluative)IAT1,一個是情感性的(affective)IAT2,二者采用的自我詞和非我詞相同,但目標詞不同。兩個IAT中自我詞包括:我、自己、本人等;非我詞包括:他、人家、別人等。IAT1中目標詞為屬性詞(attributivewords),其中積極的有:聰明、高尚、成功等;消極的有:愚蠢、丑陋、失敗等。IAT2中目標詞為情感性詞語(affectivewords),其中積極的有:愛撫、擁抱、健康等;消極的有:辱罵、攻擊、毒藥等??紤]到藏族被試對非母語的漢語詞語理解加工可能會影響實驗的反應時,研究中呈現的詞語均以藏漢語雙語呈現(見圖1),按照西藏地區的習慣,藏語在上,漢語在下。漢語詞語的翻譯工作由兩名藏語教授討論完成。對內隱自尊測量的結果,按Greenwald等的建議,對反應時大于3000ms的以3000ms計,小于300ms的以300ms計,對錯誤率超過20%的被試予以剔除。用被試不相容任務的平均反應時減去相容任務的平均反應時之差為內隱自尊。
3.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1.藏族大學生的自尊狀況分析。藏族大學生外顯自尊得分的均分為29.8269,結果表明藏族大學生外顯自尊總體狀況較好,自尊得分高于理論中值25的學生占到90.4%。藏族大學生在兩個內隱自尊測驗上的得分情況(見表1)(n=104,單位:ms)。對被試相容和不相容任務的反應時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被試在不相容和相容任務上的反應時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t1=10.78,df=52,P<0.001,t2=10.15,df=50,P<0.001),不相容任務反應時顯著高于相容任務反應時,說明藏族大學生存在內隱自尊效應。
2.外顯自尊、內隱自尊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對藏族大學生的外顯自尊、內隱自尊與SCl-90總分和因子分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外顯自尊和內隱自尊不存在顯著相關(r=0.074,p=0.454),藏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外顯自尊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怖和偏執五個因子及總分上藏族大學生的得分與內隱自尊呈負相關,在軀體化、抑郁、焦慮和精神病性四個因子上藏族大學生的得分與內隱自尊呈正相關,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3.不同自尊組別藏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比較。分別以外顯、內隱自尊的平均分為界限,將二者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即高、低外顯自尊組和高、低內隱自尊組。分別對其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3)。結果表明,除敵對因子外,高、低外顯自尊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高外顯自尊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低外顯自尊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高、低內隱自尊組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不顯著。
三、討論
本研究表明,藏族大學生外顯自尊得分的均分為29.8269,高于陳文麗等報告的藏族大學生自尊水平,說明該地區藏族大學生外顯自尊大多處于較高水平,只有9.6%學生的自尊處于較低水平。這與以往相關研究結果一致。藏族大學生內隱自尊測驗的不相容任務的平均反應時與相容任務的平均反應時之間有顯著差異,表明藏族大學生存在內隱自尊效應。也證明了內隱自尊存在的普遍性,它較少受地理環境、社會文化以及個體認知的影響,是自動化的個體對自我積極的評價。通過相關分析發現,大學生的內隱自尊與外顯自尊無顯著相關,說明內隱自尊與外顯自尊是兩個相互獨立的自我評價系統,這與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Greenwald等人曾運用因子分析研究內隱自尊與外顯自尊的關系,發現二者之間的關系不顯著。同時發現,藏族大學生的外顯自尊與心理健康有緊密聯系,外顯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內隱自尊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不顯著。這與以往相關研究結果一致。不同外顯自尊水平的藏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高外顯自尊的藏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好于低外顯自尊的藏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高自尊的大學生能夠自我悅納,自我接受,具有更好的人際協調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自尊還能夠緩解焦慮,并能有效地減少與焦慮有關的防御行為。但不容忽視的是,高自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分偏高,甚至部分因子得分處于不健康水平,有研究者認為,當前西藏正在經歷急劇的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對藏族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強烈沖擊和震動,即形成文化震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藏族大學生心理健康。藏族大學生存在內隱自尊效應,且藏族大學生的外顯自尊與內隱自尊無關。藏族大學生的外顯自尊與心理健康狀況呈顯著負相關,藏族大學生的內隱自尊與心理健康狀況無關。
作者:高蕾高曉雷單位:西藏大學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