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兒科合理用藥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兒科合理用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兒科合理用藥

【摘要】目的綜合調查我院兒科用藥情況,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05~2006年兒科門診及住院處方7875張: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別統計患者的年齡、每張處方用藥品總數,含抗菌藥物處方的百分率,抗菌藥物單用、聯用所占抗菌藥物處方的百分率以及給藥途徑,主要疾病情況,病原學檢查情況,中藥抗菌藥的使用情況。結果各年齡段處方情況,<3歲85.2%,3~6歲11.2%,>6歲3.6%,使用抗菌藥物處方率72%,病原學檢查占0.93%(53/5670)。結論我院抗菌藥物分布合理,說明臨床醫生對兒童抗菌藥物的選擇比較慎重,但存在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部分聯用不合理、護士對具體藥物使用不當等問題。

【關鍵詞】兒科處方用藥分析

合理用藥是安全有效的使患者得以康復治療的前提,也是臨床藥學的核心問題。合理完整的用藥流程,包括正確診斷、對癥下藥、正確開方、妥善配藥、病人遵醫囑、治療得到跟蹤處理,違反安全、有效、經濟的綜合用藥目標就是不合理用藥。兒童,特別是嬰幼兒時期,中樞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發育尚不健全,在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方面都有與成人不同的特點,所以兒童的合理用藥顯得尤為重要[1]。為了解我院兒科處方用藥狀況,筆者對我院兒科2005~2006年兒科用藥情況進行綜合調查,現將結果進行分析探討。

1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05~2006年兒科門診及住院處方7875張:調查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別統計患者的年齡、每張處方用藥品總數,含抗菌藥物處方的百分率,抗菌藥物單用、聯用所占抗菌藥物處方的百分率以及給藥途徑,主要疾病情況,病原學檢查情況,中藥抗菌藥的使用情況。

查閱2005~2006年的兒科護理病例及醫療質量查房紀錄,調查護士在操作過程中的藥品使用情況。

2結果

2.1各年齡段處方情況見表1。表1各年齡段處方情況

2.2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百分率所調查的處方中,使用了抗菌藥物的處方5670張,占72%;抗菌藥物使用頻數排前6位的依次是:阿奇霉素、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頭孢曲松鈉、頭孢哌酮鈉、頭孢呋辛鈉、青霉素鈉。

2.3抗菌藥物的給藥方式及給藥途徑在5670張使用抗菌藥物處方,單一用藥1009張,占17.80%,二聯以上用藥4660張,占82.20%;5670張抗菌藥物處方的給藥途徑有靜脈給藥4147張,占73.14%;口服給藥1432張,占25.26%;霧化吸入94張,占1.65%,其中與抗病毒藥物聯用3797張,占66.98%;與激素聯用4245張,占74.87%。

2.4疾病分布情況從處方的診斷項統計,呼吸系統疾病平均占88.4%,包括上感、普通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消化系統疾病平均占9.2%,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占2.4%。

2.5病原學檢查5670張抗菌藥物處方中,僅有53例有明確的病原學檢查,其余均憑經驗給藥,而無明確的細菌感染相關依據。

2.6中藥抗菌藥使用情況有31.2%的患兒使用了中藥抗菌藥,涉及品種10個,主要的藥物有雙黃連粉針、穿琥寧注射液、炎琥寧注射液、清開靈粉針、清開靈軟膠囊等。

3討論

從調查中看,我院兒科用藥存在許多不合理用藥現象,應引起重視。

3.1不合理處方存在的問題

3.1.1溶媒選擇不當有27張處方中青霉素與5%葡萄糖溶液配伍,青霉素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較穩定,酸性及堿性增強均可使之加速分解,應用時最好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鈉注射液溶解。

3.1.2用法不當調查中發現使用靜脈點滴抗生素處方中多為每日藥量一次給藥,而絕大多數抗生素的半衰期在8~12h之間,1次/天的靜滴給藥,在超過12h時間內,抗生素的血藥濃度低于有效濃度,對于細菌的殺滅不是連續有效的,細菌卻容易對抗生素耐藥。只有少數藥物除外,如阿奇霉素半衰期約41h,1次/天就可達到療效,2次/天則可產生蓄積中毒。

3.1.3配伍不當有3張處方中林格注射液與水樂維他配伍,水樂維他應用無電解質的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加入葡萄糖注射液再經靜脈輸入。

3.1.4藥品聯用不當(1)處方中有17例阿奇霉素片與肯特令沖劑聯用,肯特令主要成分為雙八面體蒙脫石,屬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對病毒、細菌有極強固定、抑制作用,二者聯用,肯特令的吸附作用會使阿奇霉素片的藥效降低。(2)處方中有6例金雙歧膠囊與阿莫西林聯用,金雙歧為活性菌制劑,而阿莫西林為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細菌有很強的殺滅作用,二者合用,金雙岐的活性被阿莫西林所破壞,阿莫西林的藥效也被降低。必須合用時,應間隔2~3h為宜。(3)處方中有3例克林霉素與紅霉素腸溶片聯用,二者作用機制相同都是作用于細菌的50s亞基,競爭核糖體的結合位置呈拮抗作用,二者聯用既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又影響療效。

3.2抗菌藥物使用存在的問題

3.2.1抗菌藥物使用率偏高兒科處方抗菌藥使用率高達72%,明顯高于衛生部要求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應低于50%的標準,應制定相應的安全、實際的抗菌藥物在兒科使用的規范及指導原則,來降低兒科抗菌藥物的使用率。

3.2.2抗菌藥物分布合理調查結果顯示,臨床使用抗菌藥物多是對兒童安全性較好的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大環內酯類中阿奇霉素具有對胃酸穩定、生物利用度高、血藥濃度和組織濃度高、半衰期長、抗菌活性強、不良反應較紅霉素小等優點,所以在兒科被廣泛使用,使用頻數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它是半合成青霉素加β-內酰胺酶抑制劑,使抗菌效果增加,耐藥性變小;單用青霉素很少,這與青霉素在臨床應用時間長、耐藥性明顯、治療效果欠佳有關,從品種藥理作用和安全性來看,未見兒童禁用或慎用的藥物(氨基糖苷類和喹諾酮類),說明臨床醫生對兒童抗菌藥物的選擇比較慎重。

3.2.3抗菌藥與激素類藥聯合使用率高從處方分析中發現,地塞米松等激素在兒科輸液中應用相當廣泛,使用激素比例達到74.87%,該比率反映我院兒科可能存在激素使用過度的問題,激素對病原微生物無抑制作用,且由于能抑制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降低機體防御機能,從而降低抗菌藥物的療效,反而有可能使潛在的感染病灶活動或擴散。

3.2.4抗菌藥與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率高從處方分析中發現,兒科臨床常將抗病毒藥(利巴韋林)與抗菌藥物合用,是否全是細菌、病毒混合感染不甚明了,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的早期臨床表現相似,有些醫生往往為了“雙保險”而強調預防用藥,反爾可能引起耐藥性或菌群失調等。

3.3護士在操作過程中藥物使用問題

3.3.1配液后放置時間過長的問題特別是兒科門診輸液在醫療高峰時期,護士忙不過來,治療護士提前配液,有時提前超過4h,這樣會大大增加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3.3.2給藥間隔不合理在藥物用法上,3次/天是指每8h用藥1次,2次/天是指每12h用藥1次,只有按均衡時間給藥,才能確保藥物的血藥濃度在24h內都處于有效血藥濃度之上和24h內都有藥物療效。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藥物未按此原則來使用。例如,1例呼吸道感染患兒,醫囑規定用頭孢哌酮1.5g,靜脈滴注,2次/天,護士在上午9:30分輸注第一次,下午15:00輸注第二次,非常可能導致下午頭孢哌酮的血藥濃度很高,更易發生毒副作用,而深夜時藥物已大部分被代謝,從而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起不到應有的療效。

3.3.3注射器使用存在嚴重混用現象一些護士為節約無菌注射器,在使用同一規格的注射器時,該注射器幾乎是通配。殊不知注射器中難免會殘留少量藥液,在配置下一藥物時,很可能與該藥物發生反應,形成極細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隨后被輸入血管,增加血液栓子形成的機會。

4建議

針對目前本院藥物應用存在的問題,建議:(1)加強臨床醫生的教育和在職培訓,提高醫生處方質量和用藥水平。組織醫生認真學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處方管理辦法》,醫務科應定期召開醫療質量分析會,對臨床不合理用藥及處方醫囑書寫情況進行講評,定期開會分析評價臨床用藥情況,提出整改措施。(2)提高藥劑人員業務素質,加強對合理用藥的監控水平。組織藥劑人員進行業務學習,聘請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藥師授課,不定期在科內進行抽查考試,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藥師定期下臨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3)在護士的繼續教育考核中,增強護理藥物學知識,多開展一些護理藥物學方面的講座,重視并解決護士具體給藥這一環節存在的問題[3]。合理用藥的最終目的是確保對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需要醫生、藥師、護士互相協作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9.

2全心榮.我院兒科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兒科藥學雜志,2004,10(5):43-44.

3劉淑梅.靜脈給藥的常見錯誤分析與開展護理藥學的建議.藥學實踐雜志,2002,20(4):1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承德市| 镇安县| 祁阳县| 宝应县| 三河市| 周宁县| 新兴县| 班玛县| 四会市| 庆城县| 沙河市| 泰兴市| 霍林郭勒市| 松潘县| 称多县| 云阳县| 美姑县| 江孜县| 黄龙县| 周至县| 合水县| 灌阳县| 会同县| 磐安县| 连云港市| 三门县| 利津县| 南安市| 无棣县| 宜章县| 当阳市| 宁都县| 平湖市| 梨树县| 张家川| 马边| 新乡市| 鹿泉市| 西平县|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