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財務信用缺失治理機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財務信用是企業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試圖對我國企業財務信用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財務信用缺失的若干治理對策。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信用經濟,企業信用在我國信用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財務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換過程中,交易一方以將來償還的方式獲得另一方的財物或服務的能力,是獲得財物或服務的一方所做出的給付承諾。本文所指的財務信用是指一個企業獲得他人信貸、賒銷或給予他人信貸、賒銷的能力。
目前我國企業信用狀況令人堪憂,尤其是企業財務信用缺失問題嚴重危害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規范。企業財務信用缺失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
一、企業財務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
我國企業財務信用缺失的行為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原因一方面是維系市場經濟中信用的制度和道德體系尚未建成,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又未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社會監督和約束乏力;另一方面是計劃經濟下指令性計劃的約束已大大削弱,而信用激勵及懲罰機制還沒建立,企業財務信用缺失成本遠遠小于收益,易產生道德風險。同時,產權改革不到位造成我國微觀主體只追求短期效益,而無法形成不間斷的重復博弈,給建立良好的信用關系帶來很大障礙。
(一)財務信用制度缺陷
我國財務信用制度缺陷主要表現在沒有建立財務信用制度體系。目前的法律制度中,與信用有關的法規主要有《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票據法》、《刑法》等,但是還沒有一部完整的、系統的規范信用活動的專門法律,也缺乏相應的財務信用法規、制度,導致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財務信用行為缺乏“硬約束”,致使有的企業鉆法律的空子,對企業應承擔的債務能拖則拖,能逃則逃,能廢則廢。
(二)企業產權制度尚未理順
產權是信用的基礎。產權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給人們提供一個實現長期利益的穩定預期和重復博弈的規則。產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企業缺乏安全感,自然缺乏對守信的利益回報預期,它們將不再注重長遠利益,轉而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經濟效益。同時,也將放棄對維護企業信用所必需的成本,轉而注重由失信行為帶來的短期直接的經濟利益。因此,對私有產權的保護程度直接影響到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從而直接影響企業對信用成本和信用收益的比較,導致失信行為或守信行為的發生。
(三)投資不當導致財務失信
有的企業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盲目地、不加分析地在固定資產投資上規模過大,項目不能按期運營,投入資金在一定時期內不能回流,或由于項目決策失誤根本就無法回流,使彌補投資缺口而形成的財務信用具有很長的周期,而且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必然使財務信用膨脹,并形成對企業生產經營較長時期的影響。
(四)經營不善導致還貸難
企業由于生產經營需要,常常會因流動資金不足而向銀行貸款,如果經營管理不善使流動資金受損或流失,就會加劇流動資金的緊張和企業間的相互拖欠,從而造成再貸款、再拖欠。這樣不僅使企業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惡化,而且加劇了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用危機。
(五)市場機制不健全,信息不充分
市場中的自我履約機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自我履約機制主要包括兩種機制:第一種是重復博弈,即當交易的雙方目前進行的交易只是未來交易的一個組成部分時,雙方可能采取相互合作的態度。第二種是聲譽機制,即講財務信用的企業取得好的聲譽,會降低以后的交易成本;不講財務信用的企業,其聲譽會在市場上貶值,會增加以后的交易成本。但這種機制發揮作用完全靠信息的記錄及快速傳遞,以使市場現有參與者和未來參與者知曉和查證某企業的失信行為。正是由于我國信息渠道不完善和不健全,使失信企業可以改頭換面繼續行騙。
二、企業財務信用缺失的治理機制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稱的。財產體現的主要是經濟權利,而信用體現的則主要是經濟義務。信用缺失的實質,是失信的一方只想擁有權利而不愿履行義務,這就必然直接或間接地挑戰財產關系和財產規則。整治這類財務信用失信的對策,就是明確企業產權關系,建立財務信用的制衡機制,保護財產權利,履行經濟義務。要提高企業信用,就要多管齊下,從加強制度建設,改善市場環境、人文環境和法律環境,規范政府行為以及保護企業產權等角度來提高企業信用。(一)企業財務信用守信的激勵機制
對財務信用守信企業要加以激勵,其措施主要有:1.開展財務信用評估,對財務信用好的企業加以記錄,并通過一定程度的媒體宣傳,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大其市場交易中的無形資產,使企業得到更多的商業機會,從而形成聲譽激勵。2.應對財務信用好的企業降低借款利率,提高現金折扣率等,從而形成價格激勵。3.應對財務信用好的企業擴大授信額度,增強企業融資能力,促進企業不斷發展,并可與該企業建立較為穩定的、長期的信用關系,這也是企業取得效益的良好機會。4.政府要獎勵財務信用好的企業,促進財務守信企業不斷發展。
(二)企業財務信用失信的約束機制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信用交易為主的信用經濟,企業信用管理和社會征信系統建設都是保持信用經濟穩定運行所必要的重要構架。要從根本上改變信用落后的狀況,建立失信約束懲罰機制迫在眉睫。健全財務信用監管制度和財務失信懲戒制度,是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失信行為特別是一些惡意財務失信行為,一個主要原因是財務信用監管制度和財務失信懲戒制度不健全、監督管理不到位、財務失信違規成本小。要切實扭轉這一狀況,就必須盡快建立財務信用監管制度和財務失信懲戒制度。
根據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依法設置的懲罰機制能夠杜絕大多數財務欺詐、商業欺詐和不良動機的投機行為,讓遵紀守法、履行財務信用的企業得到保護和發展,而將不守信用的企業從市場中摒棄,并根據其情節嚴重程度,在一定的時段內,阻止它們再度進入市場。美國失信懲戒機制主要圍繞三方面發揮作用:一是把交易雙方失信者或經濟生活中發生的失信行為擴大為失信方與全社會的矛盾;二是對失信者進行經濟處罰和勞動處罰;三是司法配合。筆者結合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對財務信用懲罰機制提出以下具體措施:1.建立快速反映財務信用失信的信息系統或舉報機制;2.分類建立財務信用失信的黑名單,如借款不償還黑名單、往來票據拒付黑名單等;3.建立合理的財務信用失信懲罰尺度,對不同程度的失信行為施以相應的處罰;4.建立被懲罰人申訴機制;5.對誣告、誹謗者訴諸法律。
(三)企業財務信用評級機制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國際上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推出企業信用評級。即:由專業評級機構采用規范化的程序和科學的方法,對評級對象的資金實力及可信任程度進行調查、審核和測定,經過與評估事項有關的參數值進行橫向比較和綜合評價,以簡單、直觀的符號表示其評價結果的活動。
財務信用評級方法在國際上主要有標準普爾、穆迪及惠譽。標準普爾的信用評級分為短期債務評級和長期債務評級。短期債務評級分為A-1、A-2、A-3、B、C、D等六級,其中A-1為最高級別,C為令人懷疑的償還能力,D為本息被拖欠。長期債務評級主要有投資級和投機級兩大類,投資級有AAA、AA、A和BBB,投機級有BB、B、CCC、CC和C。另外還有其他級別,穆迪的信用評級分為短期債務評級和長期債務評級。短期債務評級分為1級、2級和3級。長期債務評級分為AAA、AA、A、BAA、BA、B、CAA、CA、C;惠譽的信用評級分為國際長期、短期信用評級。國際長期信用評級分為投資級和投機級,與標準普爾基本相同。國際短期信用評級分為F1、F2、F3、B、C和D,其中F1信用資質最高,D為違約,被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