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風險管理趨勢是風險自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說自然災害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這其中有一些因素是人力所無法左右的,比如地震、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但也有一些因索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比如火災的發生、抗洪、抗震措施的采取等等。此外,企業的雇員由于工傷或意外會給企業造成損失。企業生產的產品對消費者造成傷害會使企業對消費者承擔賠償責任,企業所負的公共責任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主要研究如何對企業的人員,財產和自然,財務資源進行適當的保護。風險管理的措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控制型的風險管理措施,包括避免風險,損失控制,以合同方式約定受讓人從事特定的活動并承擔相應的風險。另一類是財務型的風險管理措施,包括自留風險,保險以及以合同方式將特定損失的財務后果轉由保險公司以外的其他人承擔。其中以風險自留和保險最為主要。本文將著重分析風險自留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的措施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發展趨勢。
一、自保的籌資形式
風險自留是指一個企業以其內部的資源來彌補損失。這種自留既可以是有計劃的,也可以是無計劃的。無計劃的自留產生于幾種原因:(1)風險部位沒有被發現。(2)不足額投保。(3)保險公司或者第三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約定來補償損失,比如由于償付能力不足等原因。(4)原本想以非保險的方式將風險轉移至第三方,但發生的損失卻不包括在合同的條款中。(5)由于某種危險發生的概率極小而被忽視。在這些情況下,一旦損失發生,企業必須以其內部的資源(自有資金或者借入資金)來加以補償。如果該組織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則只能停業。因此,準確地說,非計劃的風險自留不能稱之為一種風險管理的措施。
本文將著重分析的是有計劃的風險自留,也可以稱之為自保。自保是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手段。它是風險管理者察覺了風險的存在,估計到了該風險造成的期望損失,決定以其內部的資源(自有資金或借入資金),來對損失加以彌補的措施。
在有計劃的風險自留中,對損失的處理有許多種方法,有的會立即將其從現金流量中扣除,有的則將損失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分攤,以減輕對單個財務年度的沖擊。從整體上來講,主要的融資方式有以下幾種:
1.將損失計入當前發生的費用。應當注意到企業這樣做是一種有意識的決策。一般適合于企業中發生頻率高但損失程度小的風險,它構成了企業中經常發生而又無法避免的費用,比如機動車的修理費,偷盜造成的損失等等。
2.建立內部風險基金。這是一項專門設立的基金,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損失發生之后,能夠提供足夠的流動性來抵補損失。它主要有兩種方式:
(1)以年為單位,每年以營業費用的形式建立基金,發生損失后以該基金抵補。它與以當前費用扣除損失的方式較為相似,也是適用于發生頻率高,損失金額少的風險損失。
(2)將損失在一個以上的會計年度進行分攤。它適用于發生頻率低,損失金額多的風險損失。
3.建立外部風險基金。指企業逐期支付一定的捐納金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代為積累和管理基金。與傳統的保險不同的是,一旦出險,保險公司的賠償以基金中的數額為限。在實際中,企業通常會就超過基金積累額的損失與保險公司達成一定的保險協議。也就是說,企業支付一定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償一部分超過基金總額的損失。與內部風險基金相比較,外部風險基金的罅出金可以作為費用扣除掉,但不利的是,企業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給保險公司。
4.借入資金。指企業準備在發生損失后以借入資金來彌補損失。這要求企業的財務能力比較雄厚,信用好,能在危機的情況下籌到借款。
二、企業風險管理措施的選擇
投保和風險自留是企業在發生損失后所采取的兩種最為重要的風險籌資方式,而企業選擇風險自留作為風險籌資的措施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該風險是不可保的。比如說一些巨災損失,如地震,洪水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采取風險自留的管理措施往往是出于無奈。
2.與保險公司共同承擔損失。比如保險人規定一定的免賠額,以第一損失賠償方式進行賠償,采用共同保險的方式或者以追溯法厘定費率等等。作為一定的補償,保險人會讓渡一部分保費,也就是收取比較低的保險費。
3.企業自愿選擇自留的方式承擔風險。對于某種風險,該企業認為自留風險較之投保更為有利。企業通常考慮的因素有:
(1)企業自留風險的管理費用(RC)小于保險公司的附加保費(IC),這樣,風險自留就可以節省一部分附加保費。對于風險自留中將損失計入當前發生費用和建立內部風險基金兩種方法,管理費用包括企業在流通資金或損失基金不足以補償損失的情況下,借款或變賣資產所遭受的損失。對于建立外部風險基金的方法,管理費用包含企業交付給保險公司的費用以及基金不足時企業遭受的損失。對于用借入資金進行風險自留的方法,管理費用是企業在遭受損失后的借貸成本,在這里,由于大部分費用是企業發生損失后才發生的,因此應當計算其期望值。另外應當注意的一點,無論是那種風險自留的方法,管理費用還應當包括企業因為自擔風險而產生的焦慮成本,準確地說,就是企業因為自留風險而無法專心于主業的經營而造成的損失。
(2)企業預計的期望損失(RE)小于保險公司預計的期望損失(IE)。也就是說,企業認為保險公司將純保費定得過高,不投保可以節省一部分純保費。
(3)企業自留的機會成本(RO)比投保的機會成本(IO)。投保的機會成本就是保險費自身及其投資收益:
IO=P(1+r)[t]
式中IO為保險的機會成本;P為保險費;r為資本收益率;t為均衡量的時間
而自留風險的機會成本可用下式表示:
RO=[RE+RC+X](1+r)t-(1+i)[t]為衡量的時間。式中:RE為企業預計的期望損失;RC為企業風險自留的管理費用;X為剩余基金數額;i為基金的收益
這里我們做了一個假設,假設損失和管理費用是在期初支付的,而實際的情況往往并非如此,我們可以將發生損失的金額和支付的費用折算為現值。
(4)企業還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稅收。無論是將損失計入當前發生費用,建立基金還是借款,企業往往得不到稅收上的減免,而保費的支出卻是可以免稅的。例如,美國國內收入管理局規定,投保的保險費支出可以免稅,但自保計劃中提存的基金不視為保險費用。而僅在損失發生時視為費用進而從所得中扣除。用RT來表示在衡量的時間內企業需要支付的所得稅的期望值的折現額,用IT來表示在衡量的時間內企業投保需要支付的所得稅的期望值的折現額。當企業的期望損失與風險管理自留的管理費用之和小于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時,會有RT>IT,這是不利于企業進行風險自留的一個因素。
企業在決定用投保還是用風險自留作為風險等資的手段時,會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當IC+IE+IO+IT>RC+RE+RO+RT時,企業采用風險自留在經濟上更為有利。
當IC+IE+IO+IT<RC+RE+RO+RT時,企業采用投保在經濟上更為有利。
對于發生頻率高,損失程度小的風險,企業往往采用風險自留的手段更為有利。這是因為損失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發生的損失總額會比較穩定,采用風險自留作為管理風險的手段,焦慮成本和管理費用比較低,投保會令企業覺得得不償失。對于發生頻率小,造成損失金額多的風險,企業則會在風險自留和投保兩種方式之間進行權衡。從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來看,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風險自留的手段取代保險的手段來處理頻率小,損失程度大的風險。但應注意,企業采用風險自留的手段來處理這些風險時還需要考慮以下條件:(1)企業具有大量的風險部位。(2)各風險部位發生損失的情況(概率和程度)較為相似。(3)風險部位之間相互獨立(特別是應當有一個合理的地理分布)。(4)企業應具有充足的財務力量來吸收損失。
顯然,只有當企業的力量比較強大,在國內甚至國際上擁有多家分支企業的時候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隨著企業的逐漸發展壯大,分支企業的數量增加,可以在其內部分攤損失,具有較好的損失管理經驗,籌資能力增強,會逐漸用風險自留來取代保險管理一些損失風險。在風險自留形式的選擇上,企業往往會選擇建立內部基金。因為建立內部基金在提供彌補損失的一定流動性的同時,不會給財務帶來過大的沖擊,而且不必向第三方支付費用,另外還能帶來一定的投資收益。
三、風險自留的高級形式——專業自保公司
建立專業自保公司是企業用內部基金進行風險融資的高級形式。第一批真正的專業自保公司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組成。當時的英國石油公司、帝國化工公司和尤尼來佛公司等都為承保它們自己業務范圍內的風險在英國開設了保險公司。在過去的20年中,建立專業自保公司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到1996年,在北美、歐洲、亞洲的23個自保營業地中已注冊登記的自保公司已達3600家。我們還可以來看以下一些國家擁有的自保公司的企業所占比重:
國家自保公司所占的比重
美國5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90%擁有自保公司
瑞典5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90%擁有自保公司
英國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80%擁有自保公司
法國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10%擁有自保公司
德國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5%擁有自保公司
意大利1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5%擁有自保公司
建立專業自保公司與傳統的用內部基金進行風險融資相比較,除了可以節省費用,獲得投資收益,承保一些保險公司不保的風險外,還可以進入再保險市場,享受更為低廉和優質的服務,或多或少地享受到稅收方面的優惠,一些跨國公司還可以通過建立專業自保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風險融資。
從專業自保公司的發展來看,它更有利于突破保險的傳統觀念,不斷擴大經營的領域,將業務拓展到金融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政府管制風險等,使自保公司成為一個風險融通的管理者,而不僅僅是一個保險公司。它對企業的風險管理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四、我國企業風險自留的前景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才剛剛起步。但風險自留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的手段在我國企業中卻由來已久。我國企業進行風險自留的思想一般也較為樸素,對于發生頻率高、損失金額小的風險損失往往是作為費用沖銷掉,而對于發生頻率低、損失金額大的風險損失,企業在大多數情況下采取的是投保的籌資方法,或者干脆就抱有一種僥幸心理期望損失不會發生,而一旦發生,如果不能及時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就會給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帶來很大的影響。通過建立專門基金的形式來應對巨大的風險損失,在我國并不多見。我國至今尚沒有專業自保公司。我們能夠獲得的有關這方面的信息只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的中國石化總公司試行的“安全生產保證基金”。
可見,我國企業尚未將風險自留作為應對大型風險的主要管理方式。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國企業的整體規模偏小。在我國,只有海爾等少數大型企業初步實現了國際化。我國企業的整體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較小的規模使得風險無法在企業內部進行有效的分攤,難以估算出應當提取的基金數額。
2.我國企業經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薄弱。我國的大中型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由國家財力作為強有力的后盾,無論什么天災人禍都由國家來承擔損失。盡管國有企業已經改制,但政府與企業之間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再加上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我國企業的經理人員普遍忽視潛在風險會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和財務上的劇烈波動。據測算,全國大型企業的投保率只有35%,中型企業也只有45%.這并不是因為企業能夠較好地自留風險,而是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不強。同樣,要企業拿出一部分資金建立專門基金而放棄其較高的投資收益,自然比較困難。即便真的建立了基金,也可能在生產資金和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被占用,這也就喪失了建立基金的意義。
3.我國企業缺乏對風險的管理經驗。這就導致企業實行風險自留的成本較高,與投保相比沒有什么優勢可言。在加入WTO之后,我國政府對企業的各種形式的補貼將被取消。企業必將被推上國際舞臺與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同場競技。而培育企業風險自留的能力,組建專業自保公司,無疑可以促進企業的經營穩定,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控制風險的能力,有利于培育我國的大型企業集團。從保險業的角度來看,專業自保公司的建立可以增加我國保險市場的主體,提升我國保險的整體水平。在加入WTO后,必然有許多實力雄厚,經營管理水平先進的外資風險公司進入,我國企業若能積極興辦專業自保公司,必然能夠減輕入世后民族保險業將要受到的沖擊。在保險業的“十五”規劃中,國家已經將建立專業自保公司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但從目前我國企業的狀況來看,建立專業自保公司還需要很多的條件。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另一方面要選擇一些財務力量強、規模大的企業作為試點,還可以考慮幾家大型企業聯合建立專業自保公司。
可以預見,自保以及專業自保公司必然會在我國取得長足的發展,在不遠的將來自保和保險作為風險籌資的兩種主要形式,會一同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許謹良、周江雄主編。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1998年。
[2]小哈羅德·斯凱博等著,荊濤等譯。國際風險與保險環境——管理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1999年。
[3]金德環、許謹良主編。2001中國金融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
[4]許謹良、王明初、陸熊著。財產保險原理與實務[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