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課堂多媒體技術應用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數字校園”建設和教育信息化的推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日益普遍。不少一線小學教師,依據自身的應用實例,探索總結出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優勢;但也有不少教師,在實現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嫁接時存在一些應用誤區。基于此,筆者以本校和周邊小學近百名教師為對象,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全面了解多媒體技術課堂應用的現狀,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應對之策。
一、存在問題
1.教師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上存在兩個極端。
少數教師,特別是那些年齡偏大的老教師,由于教學理念滯后,習慣用一張嘴、一支粉筆來傳授學生知識,對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感冒”。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概念,沒有自主想象空間和話語權,課堂氛圍大多顯得壓抑、沉悶。相反的是,另有一些教師過度依賴應用多媒體技術,習慣用多媒體課件代替備課筆記,在課堂上對一些需要進行板書或口頭傳授知識的地方,也過度地使用圖像、音樂等形式,這雖然豐富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但卻影響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2.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精力和時間相對不足。
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嫁接,對于熟悉了通過傳統黑板、粉筆教學環境的教師來說,不僅需要實現教學理念的更新,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從筆者調查的近百名小學教師來看,他們除了承擔自身教學任務外,往往需要承擔一定量的校務活動;再加上小學生的年齡因素,更需要教師傾注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關注學生。這樣下來,教師用于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間本就不多,更別說開展多媒體技術的培訓和交流了。
3.學校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缺乏有效管理機制。
從筆者調查看,絕大多數學校都裝備有高配置的電腦、寬帶網絡,很多學校已實現了“班班通”全覆蓋,但這些設施是否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應用,學校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與評估機制。用與不用,應用得好與應用得不好,沒有規范的制度要求。更有甚者,在少數學校,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幾乎成了教師個人的事情。
二、應對之策
1.建立激勵機制。
建立激勵機制是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手段。學校在每學期初,應規定一個教師每學期要制作多少個多媒體課件,每周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不得少于多少次等,通過量化的方式來確定目標任務。同時加強示范引領,通過優秀教師上公開課、示范課等形式,引導大多數教師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必要時,學校還可設置物質上的獎懲,讓教師真正動起來。
2.提高應用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對于非計算機學科的教師來說,有一定難度。為此,學校要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的教研培訓,多組織教師參加一些實效性的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注意因課而異。
不同學科有不同學科的特點,同一學科也有內容上的不同特性。以小學語文為例,不同文體的文章對多媒體技術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時,一定要抓住授課內容的重難點,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交互性,把和課程內容相關的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教學元素有機整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當然,多媒體技術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不能成為課堂的主角,否則勢必牽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只有樹立整體觀念,把握好多媒體技術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關系,恰到好處地應用,才能充分發揮其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作者:陳緒厚 單位:霍山縣諸佛庵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