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高中生物教師教學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說起中國的教育,大多數教師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應試教育,其次教師們能想到的就是卷紙。初高中教師假期作業一留就是10篇到20篇卷紙,總是抱著那種要想得高分,必須要不斷地訓練,大量的做題的想法,搞得同學天天特別的累,筋疲力盡還得不到多少真正的訓練和提高。本文將從初高中生物教學的異同點著手分析,基于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思維方式等方面探究教師將如何轉變教學策略,進行有效銜接,旨在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
初高中生物教學;教學策略;STS
依教師看來,教師覺得初中的生物的知識點根本不應該去機械的記憶,而是應該通過形象去感受它。比如講魚,作為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或者是PPT上顯示出魚的圖片,并進行講解,講解的過程中找的圖片務必是準的,魚的基本結構都有,且形象,最好的是可以在市場中買到魚。讓同學體會學習生物的快樂,因為教師們知道,初中生的思維正經歷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刻,所以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形象的再次深入更加有利于思維形象的發展。教師覺得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分析,應該安排豐富的教學環節,使這樣的四種類型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位置,教師覺得,初中的教學應該是快樂的,教師們應該運用趣味性性教學來使教師們的教學手段多樣化。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那么教師應該利用趣味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正所謂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此,教師們在平時的生物學課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初步的嘗試:
1運用語言藝術,增加生物知識趣味
教師需要利用自己的語言天賦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同時教師應該常運用恰當的比喻將難以理解的問題形象化,趣味化,比如說教師將細胞壁比作墻,細胞壁上的纖維素比作鐵絲聯結。
2運用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初中生物教材上有好多演示實驗,教師們應該學會通過演示,讓學生的形象思維有一個深層次的提升,為以后的抽象思維的建立奠定基礎,例如初中的測定食物中熱量實驗,在此不作贅述。
3結合實際教學,開拓學生遷移思維.
在實際教學中,結合食物的營養物質,讓同學們進行自發的討論。每位學生挑選的1-2種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學生查常見食物成分表得出結論,以及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目是否相同,對選擇食物種類有哪些啟示?接下來小組討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的營養物質和所需能量之間的關系,教師需要在同學討論時給予指點,充當服務者和幫助者的角色,進而引出六大營養物質,這正是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策略的良好體現。
4合理設難置疑,挖掘學生創新潛力
如講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節課,課前先設置問題:食物當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營養物質?課堂練習時教師又提出找出食物中主要的營養物質并說出它們的主要來源等問題,既有助干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又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人新的知識領域。通過這些教學手段,教師們才能讓初中生物變得更加有趣,讓剛剛步入初中的孩子有一個新的起點和對生物學科的熱愛。那么對于高中的教育,在這里,教師想說的是高中更多的是注重理論,注重從一個點入手,來拓展成一個面,最后形成一個網絡。如高中必修三當中的調節章節,教師們可以從血糖平衡這個點入手,聯想到血糖的去路和來源,同時更深層次的,教師們可以想到哪些激素來調節血糖平衡以及如何控制血糖,這就是將這節課的重難點全部顯示出來了。此外,高中生物更重視STS的滲透,所謂STS,就是指科學,技術,社會,那么在本節課中,教師們不難發現血糖和醫學有著緊密的聯系。滲透STS教育的途徑——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己去探索,STS教育策略是四大重要教學策略中的一個,比如說高中人類與遺傳病那一節課,問題引入從什么是可遺傳的變異的回顧,直接引入遺傳病的概念,之后從學生對色盲的調查,引入遺傳病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進一步了解其危害及生成的原因,最后得出應避免近親結婚的觀點。通過上述教師分別對初高中的例子加以的說明,不難發現,初中生物還是以形象的描述為主,而高中是抽象思維和理性的集中。在現代教育的不斷改革更新的發展中,初高中生物仍然是學生必修的一門課,因為它與自然,科學,社會,技術都有著莫大的關聯,在生物中,同學們可以看到自然的美,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社會的創新改革,這就要求教師們教師應該做到將初高中課本上的知識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讓初高中的學生在學習生物的同時,體會到生物的魅力,讓同學從機械識記轉到意義識記,培養初中生和高中生自己的總結能力,讓他們自己建立生物的知識框架。對于即將步入校園的師范生以及在職教師們,如何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生物學習的快樂,這才是教師們每一個生物老師思索的問題,運用多種手段教學,利用既出乎人意料。又富于吸引力的問題教學。既有助干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又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人新的知識領域,同時滲透STS的知識,讓學生對科學的嚴謹、社會的發展、技術的變革,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對生物的學習充滿興趣。
參考文獻:
[1]彭玉靜.生物教學中現代意識滲透嘗試[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6年9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論文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6.
[2]陳煒.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滲透STS教育[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3]王新宇.高中生物教學滲透STS教育的探討[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3.
[4]李瑛,左復,王永勝.趣味教學法在《木材學》課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1994(11):26.
作者:潘俊道 張文芮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