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危巖破壞概率統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試驗結果分析
1激振信號自相關特性
為了探討危巖突發性破壞產生的激振信號在不同時刻的相互依賴關系,即激振波的周期性特征,可對激振信號進行自相關分析。可看出實驗條件下危巖破壞激振信號自相關性具有如下特征:
(1)危巖破壞y方向激振信號的自相關系數幅值大于x方向激振信號的自相關系數,如與激振源第11#危巖塊相鄰的第12#危巖塊中部的1#測點量測的y方向自相關系數約為100,而y方向自相關系數為49,約為y方向的0.5倍,而位于第13#危巖塊的2#測點記錄的y方向激振信號的自相關系是x方向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的5.6倍。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越大,表明危巖破壞產生的激振信號對時間的依賴性越明顯。
(2)危巖塊之間界面的完整性對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出現頻率的影響是顯著的,界面越完整,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變化頻率越高,波形越密,如位于第12#危巖塊的1#傳感器和位于第13#危巖塊的2#傳感器記錄的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頻率明顯大于位于第22#危巖塊的3#傳感器記錄的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變化頻率。
(3)危巖塊之間界面的完整性對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持續時間的影響也比較顯著,危巖塊之間界面的完整性較差時激振信號衰減所需時間越短,如位于第12#危巖塊的1#傳感器和位于第13#危巖塊的2#傳感器記錄的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持續時間均在20ms左右,而位于第22#危巖塊的3#傳感器記錄的激振信號自相關系數約為15ms。
2激振信號統計特征
實驗條件下測試的危巖破壞激振信號為激振加速度,給出了1#、2#和3#測點x方向(水平方向)和y方向(豎直方向)激振信號的均值、有效值和標準偏差統計數據,
(1)各測點x方向激振信號的均值、有效值及標準差均小于y方向的數值,表明危巖破壞瞬間產生的激振信號的強度在y方向表現得較為顯著,其中激振信號均值的負號表征激振作用的方向豎直向下。
(2)距離激振源越近,激振信號強度越大,如第12#危巖塊鄰近激振源,位于第12#危巖塊的1#測點的激振信號的有效值明顯大于位于第13#危巖塊中部的2#測點和位于第22#危巖塊中部的3#測點的激振信號的有效值。
(3)2#和3#測點與激振源第11#危巖塊之間的距離雖然相同,但是由于2#測點所在的第13#危巖塊與1#測點所處的第12#危巖塊之間的主控結構面存在非貫通段,而3#測點所在的第22#危巖塊與1#測點所處的第12#危巖塊之間屬于較緊密結合的巖層界面,如2#測點y方向的有效值明顯大于3#測點y方向的有效值,表明激振信號強度穿過非貫通段時耗散量要小于穿過巖層界面時的耗散量,換言之,危巖塊之間的完整性越好,越利于激振信號的傳遞。
(4)每個測點y方向的標準差均大于同一測點x方向的標準差,測試點與激振源之間的距離及激振信號傳遞路徑中危巖體之間的完整性對激振信號標準差有一定影響,測試點與激振源之間的距離較小時,激振信號標準差反而較大,激振信號傳遞路徑中危巖體之間的完整性較差時,激振信號標準差反而偏小,這一現象似乎有悖常理,可能與危巖突發性破壞產生的噪聲有關,尚需要做進一步分析論理。
二結論
激振效應是危巖破壞瞬間釋放出的能量向四周傳播表現出的動力學現象,可用激振加速度表征危巖破壞激振信號,劣化相鄰危巖塊的穩定性態。基于墜落式危巖室內模型試驗,本文對激振信號的概率統計特征進行了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結論:
(1)激振信號具有一定自相關性,用自相關系數表征。自相關系數越大,表明激振信號對時間的依賴性越明顯,且豎直方向激振信號的自相關系數大于水平方向激振信號的自相關系數,如3#測點記錄的激振信號豎直方向自相關系數是水平方向自相關系數的5.6倍。
(2)危巖破壞瞬間,距離激振源越近,激振信號的均值、有效值和標準差數值越大,且豎直方向的量值大于水平方向的量值。
(3)實驗條件下激振信號的概率密度呈現單峰型近似正態分布,表明危巖破壞所釋放的能量具有點荷載特征,概率密度水平方向的峰值強度大于豎直方向的峰值強度,如3#測點水平方向峰值強度是豎直方向峰值強度的1.6倍。
(4)危巖塊之間界面的完整性影響著激振信號的傳遞,完整性越好,越利于激振信號的傳遞。界面越完整,穿越界面后激振信號衰減所用時間越長,激振信號的統計特征值及概率密度峰值越大。進一步研究中,應針對具體的墜落式危巖進行危巖破壞激振效應相似模型試驗,據此科學解譯危巖破壞激振效應。
作者:陳洪凱楊銘唐紅梅王智胡丹張景昱單位:三峽大學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