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開展林農教育工作以來,廣大山區林區智力資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推動了山區林區經濟發展。然而,與全方位發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存在不相適應的方面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輻射的力度不夠。第二,運動機制斷續,不夠健全,途徑單一。大多數地方設,’l潔時機構”,有的甚至沒有機構,工作起來上下不連續,缺乏各部門統籌協調能力,且途徑又少,有明顯短期行為,阻礙林農教育的發展。第三,林農教育局限于本行業內容,力量單薄。因林農教育具有跨行業跨學科的特點。但目前在實踐中往往是單打一,只注重利用本行業科技人員,沒有形成相關行業間、相關學科間組裝的整合力,導致培訓內容缺乏廣泛性、多樣性、針對性。第四,工作重心放到科技致富,輕了技術文化教育,就是說培養致富帶頭人和提高群體技術文化素質沒有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些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方面和問題只有靠改革解決,以改革為動力,促進林農教育的發展。
二、林農教育的改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深入,林農教育不僅要培養致富帶頭人,更要培養全體林農的技術文化素質。因為制約山區林區生產力的發展不是別的,是人的技術文化素質不高所致。加速林業科技成果推廣,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林業,’穩定長足發展山區林區經濟,林農教育從單向的科技致富轉移到多向的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就是林農教育改革要緊緊扣住的主題。為此,林農教育改革就在于:
2.1延伸示范點,擴大輻射面
林農教育點,過去設在縣一級多,為摸索經驗,面上推廣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在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林農教育仍然在縣級做示范,往往不夠,應由縣延伸到鄉鎮,再由鄉鎮輻射到村組。重心放到鄉鎮,因為鄉鎮與村組能直接交往,便于組織、技術指導和管理。這樣,就能形成以鄉鎮為重心的林農教育網絡。村村設林農培訓點,擴大林農教育輻射面,加大輻射力度,方便村組的林農就近參加學習。林閑時期抓緊培訓,林忙時期作生產技術指導工作,學用結合。
2.2集社會之力,興林農教育
林農教育既不同高等學校,也不同中等學校,具有自己特點,應自我完善,自成體系。以本行業部門為主體,穩住一頭,放開一片。就是辦好本行業示范點,用好用足社會提供的力量和現有條件?,F有條件是較多的。在辦好本行業示范點的情況下,利用干部到山區林區扶貧、帶領林農奔小康的機會,開展林農教育工作,把扶貧致富與提高林農技術文化素質結合起來;利用科技人員到山區林區推廣科技成果的機會,把推動山區林區生產力發展與提高林農技術文化素質結合起來;利用山區林區現有科技力量,拿一定人力、物力、財力,自己辦好林農教育,特別是國營林區,集體林區,堅持辦好林農教育尤為重要。對山區林區文盲、半文盲者,試行先“文化脫貧”后,再“技術脫貧”教育。林農“文化脫貧”應由當地政府、教育部門協助林農教育點完成掃盲任務。如武昌縣把掃盲工作交給本縣鄭店成人學校,政府、教委、成人學校三位一體做了掃盲工作,成效顯著。鄭店鎮在掃盲的基礎上,??h(鄉鎮)聯姻辦林農教育,為集社會之力辦林農教育開辟了新途徑。保康縣與湖北林校聯合,開辦林農子弟班,也是這種形式的林農教育。所以,集社會之力進行林農教育是今后林農教育發展的趨勢。開展林農教育工作,不僅途徑要多,而且隊伍也要壯大。只靠單途徑人員來做工作,尚難完成任務,要靠多途徑多人員的力量做工作。因而,必須挖掘各方社會潛力,高速高效運行,才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房縣、隨州市利用兩名省林校退休教師(高講)辦培訓點,培訓學員200名。黃破縣利用1700名土生土長的行家能手,帶富15000多家科技致富戶。大家對這些行家能手評價,經濟信息可靠,一聽就懂,接受快,見效迅速,深受歡迎。還可以挖掘其他行業科技人員來做林農教育工作,當然有償服務比重要大些,但是見效快還是承受得了的。這就是說,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林農教育工作,形成各行業科技人員參加的林農教育隊伍。因為中國最貧困地方集中在山區林區,應該扶持山區林區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達到共同富裕。
2.3結合地方實際,選準致富內容
由于地域的差別,林業生產發展不平衡,特點是重點林業縣林業收人在國民收人中占比重很大。針對這些情況,內容要多門類,要選擇以主產業為主的輔助產業的內容傳授林農。比如信息,經營管理,開采業、養殖業、加工業等內容,既結合實際,又在短時期見效,還能養活長遠的主產業,科學合理利用山區林區資源,達到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林業之目的。這就是豐富林農教育內容的著力點。湖北省林業廳在房縣建立鄉級香菇、木耳栽培技術服務站,而香菇、木耳又是房縣特產,在提高產量和質量上及時指導,深受林農歡迎。武昌縣鄭店成人學校增添養殖業內容,培訓的學員回去后,建立庭院經濟,每年經濟收可觀。由此得知,內容與形式、實際結合,方能產生好的效益。
2.4整體推進,分類培訓
點上培訓,已成長一批致富帶頭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林農教育與最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科教興國、提高國民素質(決定》尚有很大距離。要逐步縮小這一差距,必須整體推進林農教育工作,加快步伐,為全體林農學文化知識、學技術創造機會和條件。同時,在全體林農中,依據文化程序和年齡分若干類別:其一,文化培訓。用《文化合格證》形式保證掃盲質量。其二,技術致富培訓。要求參加培訓人員,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學有所長。這類包括有一定文化知識中、青年人員。其三,拔尖培訓。這類人員系指初、高中畢業回山區林區的學生,文化程度較高,在他們當中選拔一批人才,送往大、中專院校學習,學現代技術。學費試行選送單位、個人、院校占三分之一。這類人員畢業后應是林業生產第一線的技術骨干。其四,防止新的文盲出現。地方政府應該制定有關傾斜政策,采用得力措施作保證,防止產生新的文盲。
三、林農教育的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效應,激勵林農教育改革,創造新實踐,有效運行,不斷發展。從長足發展的觀點考慮,林農教育應朝著充分發揮職能效益方向發展:由原來“致富型”培訓轉向提高群體技術文化素質致富培訓形式;由原來短期培訓逐步過渡到系統培訓,拔尖培訓形式;由原來系統局限范圍向引起全社會重視林業和林農教育發展??偠灾?,林農教育在發展上,既要注重自我完善,自成體系,又要注重提高素質和經濟效益,使林農能得到終身教育。社會需要什么,就發展什么,沿著多途徑、多門類、多規格、多元化方面發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林農教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