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闡述油菜菌核病害防控技術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闡述油菜菌核病害防控技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闡述油菜菌核病害防控技術

摘要:闡述油菜菌核病的病原及危害癥狀,分析了菌核病的發病因素,并提出防治技術,以期為油菜菌核病的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菜菌核病;病原;癥狀;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油菜菌核病俗稱爛桿、白桿、霉蔸等,主要發生在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一般年份均有發生,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是影響我國油菜生產的主要病害。菌核病主要危害油菜莖桿,引起植株早枯,角果減少,種子皺癟,千粒重和出油率降低,產量下降,一般減產10%~70%。

一、病原

油菜菌核病的病原物為核盤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絲的土壤、殘秸、種子和堆肥。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菌核萌發長出子囊盤,子囊盤散發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從子囊內噴出,隨氣流傳播,侵染花瓣、老葉。帶病的花瓣、老葉與健莖、健葉接觸,即引起發病,以后又通過接觸而拓展蔓延。

二、危害癥狀

油菜菌核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發生,終花后盛發。病菌首先侵染花瓣、花藥和老葉,而后傳染莖桿、分枝和角果。其中尤以莖部被害損失最為嚴重。

2.1苗期

莖基部和葉柄產生紅褐色斑點,擴大后轉白色,組織濕腐,長出白色絮狀菌絲,如病斑繞莖,幼苗則死亡。

2.2病葉

病株多從植株下部衰老,葉片初時呈暗青色、水漬狀,后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心部分灰褐色或黃褐色,中間暗青色,外緣具黃暈。干燥時病斑迅速擴展,全葉腐爛。

2.3病桿

常由葉柄上病斑蔓延而來,或病葉搭附所致,也可由受害花瓣掉落貼附莖枝引起感染。初時水漬狀,黃褐色,后擴展成梭形、長條形或繞莖大病斑,略凹陷,中部白色,邊緣褐色,與健全組織交界分明。潮濕條件下,病株莖桿整段組織腐爛變白,髓部中空,皮層碎裂,極易折斷。病部內外長有白色絨毛狀菌絲,后期在莖內形成象老鼠屎狀的黑色菌核。

2.4病花瓣

初呈水漬狀,后變黃褐色小斑,易脫落。潮濕時,病花瓣迅速腐爛,病花落到葉片、枝干上成為發病的重要侵染源。

2.5病角果

角果受害后先呈水漬狀,后變白色。高溫條件下,角果外可長出白色絮狀菌絲,形成小菌核。角果內種子多為癟粒。

三、發病因素

3.1品種

一般分枝少、分枝部位高、分枝角度小、葉面蠟質多、莖桿木質化程度高、堅硬的品種發病輕;此外,開花期遲、花期短(花期集中)的品種,由于花期與子囊盤發生期吻合時間短,具有避病作用,因而發病輕。

3.2天氣

降雨、濕度、溫度、日照、風速等都與菌核病的發生和流行有關,其中尤以降雨量和相對濕度對油菜菌核病的影響最大。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分析,在長江流域冬油菜區,如果油菜開花期平均旬降雨量在50mm以上時發病嚴重,30mm以下時發病輕,10mm以下時病害極少發生。在病害發生期內,大氣相對濕度超過85%時危害嚴重,超過80%時病害發展較快,低于75%時發生較輕,低于60%時則很難發病。

3.3耕作制度

土壤中有效菌核數量越多,發病越重。土壤中有效菌核數量的多少又決定于土壤、肥料和種子帶菌核的數量。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數量因輪作期的增長而銳減。連作年限愈長,病害愈重。據調查,連作旱地的發病率比輪作高1.6倍,旱地油菜的發病率較水旱輪作地高1.3倍。油菜與十字花科留種蔬菜等換茬則發病嚴重,而與禾本科作物換茬則發病最輕。

3.4施肥水平

氮肥施用過多,特別是偏施化學氮肥或后期過量施用氮肥,油菜由于植株高大、肥嫩、葉面積過大,株間蔭蔽或頭重腳輕而易造成倒伏,使油菜田間通氣透光性差,濕度大也極利于病害發生。此外,施用未腐熟的油菜殘秸肥料,會增加田間菌源數量而加重發病。

四、防治技術

4.1農業防治

4.1.1適時播種。根據品種特性、氣候條件,適時播種和移栽,避免早播早栽,可減輕發病。

4.1.2合理輪作換茬,深耕滅菌,避免連作。稻、油輪作的防病效果很好。旱地油菜的輪作年限應在2年以上。條件允許時,應盡量遠離上一年的油菜地和油菜堆集脫粒地。

4.1.3合理密植,科學施肥。上等肥力田栽植10.5~12.0萬株/hm2、中等肥力田栽植12.0~13.2萬株/hm2。施肥原則:早施苗肥促早發;增施臘肥,保溫防凍至冬前;穩施薹肥,春發穩長促高產;避免薹花期過量施用氮肥。薹期應防止春發過度、旺長,以免造成蔭蔽、病害加重,后期脫肥而減產。一般施純氮不超過225kg/hm2,按底肥50%、苗肥30%、薹肥20%的比例施用;磷鉀硼肥一次性作底肥施下。

4.1.4開溝排漬,清除老黃病葉和殘秸。春后應開溝排漬,做到雨止田干,減少漬害,提高油菜抗病能力。在子囊盤萌發盛期,可適時中耕、培土、埋根,破壞表層菌核子囊盤,防止孢子飛散,起到滅菌防病作用。清除油菜基部的老黃病葉,能有效切斷油菜菌核病的傳播橋梁,同時還能改善植株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

4.2化學防治

在油菜始花期和開花始盛期,應各噴藥1次;終花后20~25d莖桿發病達到高峰,收獲前7~10d發病程度迅速上升,此時結合清除老黃病葉噴藥1~2次。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油豐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參考文獻:

[1]程道貴.南部縣油菜核病重發原因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17):145.

[2]胡昌高.油菜菌核病、病毒病的發生及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4):184.

[3]陳香華,汪立新.黃淮流域油菜菌核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8(17):153.

[4]蔣國民,王建富,席玉峰.泰興市油菜菌核病重發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6):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沙坪坝区| 南投市| 加查县| 宁波市| 长白| 石台县| 和政县| 安乡县| 景东| 西宁市| 衡山县| 运城市| 五家渠市| 固安县| 岱山县| 郑州市| 成武县| 固安县| 北碚区| 西乌珠穆沁旗| 新疆| 磴口县| 疏勒县| 临沂市| 海淀区| 定结县| 灵寿县| 同心县| 罗源县| 库车县| 兴国县| 温宿县| 固阳县| 金坛市| 蓬莱市| 长乐市| 旅游| 茂名市| 柏乡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