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萵筍越冬培植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楊玉星1何圣米2作者單位:1.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農業公共服務中心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近幾年,杭州余杭區良渚街道引進了萵筍新品種,開展了大棚越冬高密度栽培,萵筍產品在春節前后上市,每667m2產量4000~5000kg,2011年種植面積約100hm2,平均售價3.60元/kg,667m2產值1.44萬~1.8萬元,經濟效益顯著。現將其栽培要點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秋冬栽培萵筍應選擇耐低溫、市場適銷的豐產品種,根據杭州市場的需求特點,應選擇尖葉的紫紅色品種和青皮品種,紫紅色優良品種有掛絲紅、金銘1號、大綠洲等;青色優良品種有種都5號、竹葉青、三青皮等。
2季節安排
大棚越冬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均可播種,翌年1~3月采收。萵筍種子在5~28℃范圍內均可發芽,超過30℃的高溫季節播種需進行低溫催芽處理。
3培育壯苗
3.1苗床準備
高密度栽培每667m2用種量15~20g。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7~10天每10m2施腐熟有機肥10kg或三元復合肥0.5kg,施肥后深翻整平待播。
3.2浸種催芽
將種子浸于清水中4~5h,讓種子吸足水分,瀝干水后用濕布包裹,放在冰箱冷藏室中進行低溫催芽,約48h后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3.3播種
采用大棚或小拱棚避雨育苗,播前用50%多菌靈800倍液澆灌苗床,消毒后播種。一般每1m2苗床播種子1g。播后用釘齒耙在畦面上耙一下,使種子與泥土混合,然后用遮陽網覆蓋保濕。一般播種后2天出苗,出苗后揭去覆蓋的遮陽網。苗期保持土壤濕潤,幼苗真葉1~2片時間苗,苗齡30天左右,當幼苗3~4葉時為定植適期。
4整地作畦
基肥面施,每667m2施腐熟廄肥3000kg、三元復合肥50kg、硼砂1kg。深翻整平,作成連溝寬1.0m的高畦,畦溝寬30cm,畦中間鋪設1條滴灌帶,覆蓋透明地膜。
5田間管理
選陰天或晴天傍晚定植,株距19~20cm,行距40cm,667m2栽6500~7000株,定植后澆定根水。
5.1溫度管理
萵筍喜歡較冷涼的氣候,大田生長適溫為15~22℃,幼苗可耐0℃低溫。一般在最低氣溫接近5℃時進行大棚覆膜保溫,最低氣溫在0℃以下時大棚內覆蓋2層膜保溫,防止低溫凍害。
5.2肥水管理
秋萵筍高產的關鍵是肥水充足。萵筍定植成活后施1次催苗肥,每667m2施尿素10kg;即將封行時,在行間每667m2施三元復合肥20kg、尿素20kg。日常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干旱。
5.3防止先期抽薹
萵筍栽培季節正值高溫長日照天氣,易引起先期抽薹和植株徒長,造成莖稈纖細,特別是高密度栽培更要注意。所以在植株進入莖部膨大期時用烯效唑5~10mg/L葉面噴霧,隔7~8天噴1次,共2~3次,或用25%助壯素300~500倍液葉面噴霧2~3次,可有效抑制莖部縱向生長,促進其橫向發育,使莖部肥壯粗大,增加莖質量。但藥液不能在苗期噴,以免抑制幼苗生長。
6病蟲害防治
6.1萵筍蟲害防治
低溫季節栽培的萵筍蟲害較少,主要有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啶蟲脒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
6.2萵筍病害防治
萵筍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菌核病。霜霉病因低溫高濕引起,可采用高畦地膜覆蓋栽培,膜下滴灌,加強大棚通風,降低濕度。發病初期可選用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聯干懸浮劑6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菌核病因高濕度引起,可采用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增加通風透氣,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及時摘除病葉或拔除病株。發病初期選用43%戊唑醇懸浮劑4000~6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重點噴施植株基部,每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7采收
越冬栽培萵筍定植后60天左右,植株心葉與外葉的最高葉齊平,植株頂部平展,尚未現蕾,此時嫩莖已經充分膨大發育,應及時收獲。收獲方法是用刀貼地面切下,削平基部,削凈根部,將植株下部一半的葉片去掉,只留上部一半的嫩葉,捆扎好即可上市,一般每667m2產量4000~5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