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級綜合醫院感染現狀調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醫院感染率2010-2011年平均醫院感染率為2.87%,低于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及醫院等級評定標準(感染率<10.00%)的要求[1]。
醫院感染科室分布在本組病例科室分布中,ICU、神經外科和血液科的醫院感染率明顯高于其他科室,ICU是醫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原因:
(1)我院ICU是全院的綜合性ICU,集中收治危重、昏迷、重大手術后及需要進行機械通氣等需要進行生命體征等監護的患者。
(2)多種侵入性操作,如導尿、氣管切開、動靜脈插管等,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3)患者常接受多種或廣譜抗菌藥物治療,ICU的醫院感染病原菌常為多藥耐藥菌株,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同時延長了住院時間,又易引起新的醫院感染的發生[2]。神經外科多為腦出血的患者,也因病情重,多為手術后、侵入性操作多,故易發生感染。血液科患者由于白細胞數量及質量的異常,患者的抵抗力差,同時由于化療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使患者處于嚴重的免疫抑制狀態,是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這3個科室是醫院感染的好發科室,應重點監控。
醫院感染部位感染部位居首位的仍是下呼吸道,占47.29%,較2006-2008年的43.55%[3]略有增高,醫務人員應予以警示,嚴格各項操作規程,做好室內通風與消毒,減少呼吸道感染機會。
醫院感染病原菌革蘭陰性桿菌仍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62.93%,較2006-2008年54.24%有明顯增高趨勢[3]。其中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及鮑氏不動桿菌是主要病原菌。分析原因可能與ICU及神經外科患者接受氣管插管、氣管切開、靜脈導管、導尿、使用廣譜抗菌藥物等因素有關;其次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氏不動桿菌廣泛存在自然界中。傳播途徑有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
在醫院內,污染的醫療器械及工作人員的手是重要的傳播媒介[4],應進一步規范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及操作,加強手衛生的宣傳培訓及監測。臨床醫師應該加強病原菌的檢測,及時掌握病原菌的流行病學和藥敏的資料,采取最佳的治療方案,以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住院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是影響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醫院感染病例的分析,可為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提供依據[5]。
作者:尚秀娟程愛斌安立紅董善俊吳玉芳單位: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質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