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價值觀培育民營企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民營企業誠信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民營企業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方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就民營經濟領域而言,加強民營企業的誠信建設具有現實緊迫性和針對性。一方面,企業要加強誠信內部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履行對職工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培育和打造誠信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誠信意識。另外一方面,民營企業要推動對社會大眾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誠信。對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服務,對其他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共贏共進的良好格局;對社會要照章納稅,遵守市場規則,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2.民營企業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載體。以實施“千企幫千村”工程為載體,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引導企業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在“老少邊窮”地區投資興業。積極引導有條件、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光彩事業。積極引導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支持災區建設,在“大災大難”面前彰顯愛心。旨在為社會行為導向和價值追求樹立標桿,充分發揮誠信企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在全社會建立人人誠信、支持誠信、參與誠信建設的良好社會環境,有利于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營企業誠信建設的助推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民營企業誠信建設提供基本遵循和動力支持。國家層面的“文明”,在經濟領域主要體現為經濟制度公正、經濟運行有序、經濟管理科學、生態環境良好、資源利用高效和財富分配合理等,能夠保證民營企業經濟運行的可持續性,從而在現代化過程中促進民營企業的經濟文明素質提升,推動企業的誠信建設。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社會成員以及企業的經濟關系及其協調準則,是重要的社會平衡器。公民層面的核心價值觀科學界定社會成員進行經濟活動的行為規范,從事經濟活動都應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企業高效有序運行的前提。
二、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誠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少數民營企業家誠信意識淡薄。根據中國零點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部分企業家對經濟活動中出現的誠信缺失現象持容忍態度。如對利益相關者行賄容忍度為73.2%,對虛假廣告、虧大其詞的容忍度為49.5%,對缺斤少兩的容忍度為46.4%,這些數據尖銳反應出了少數民營企業家誠信意識淡薄的客觀現實。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和個人利益最大化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價值目標,于是少數民營企業家在最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罔顧政策、法規的藩籬,違背道德的良知,瘋狂侵吞社會財富,滋生出形形色色的信用缺失現象,近些年來的地溝油、染色饅頭、虛假廣告、毒奶粉事件等等就是鮮活例證,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環境。
2.民營企業信用制度虛置現象突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狀況是現代企業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其制度體系包括財務信用制度、管理信用制度、人事信用制度等,是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制度保障。完備規范、運行有序的企業信用制度體系不僅有利于激發企業內部優勢和活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也有利于優化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如良好的融資環境和社會聲譽。由于我國民營企業發展起步較晚,發展速度又太快,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粗放式經營模式弊端不斷暴露,民營企業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滯后,同時由于國家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備,少數企業對誠信重要性認識不夠,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少數企業為追求短期自身利益而誠信缺失,當失信的個體實踐成為群眾行動,對市場體系的健康運行將帶來極大危害和沖擊。
3.發展困難期民營企業重大失信事件呈多發趨勢。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和下行壓力增大的嚴峻形勢下,民營企業融資難度增大,企業生產運營出現一定的困難,部分民營企業制作虛假財務報表,大肆進行偷稅漏稅與走私騙匯騙稅等違法行為,有些企業甚至違背誠信原則,制假造假,合同詐騙,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融資成本加大,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與之相隨,在房地產、制造業等領域民營企業家出現大規模的失聯跑路現象。
三、推進民營企業誠信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策和建議
1.夯實民營企業誠信文化,營造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良好氛圍。夯實誠信文化,是構建民營企業誠信的核心。夯實誠信企業文化,主要從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在管理層、投資者和社會各層面的監督和自身努力下,規范與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二是樹立良好社會聲譽,企業的社會認可度是一種無形資產,良好的社會聲譽不僅可以帶來發展資源和經濟效益,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涵。三是創名優產品,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標識和形象,品牌中蘊涵文化和價值;四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可贏得社會美譽和廣泛認同,另一方面能更好地體現企業文化及其價值理念,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和自然發展的良性互動。加強社會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社會誠信環境,營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誠信氣氛。從社會學來看,市場主體之間會有一個心理交互作用或行為相互影響的與社會互動的效應。民營企業誠信建設離不開社會誠信大環境,解決當前民營企業誠信問題,不僅需要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更需要發揮各類社會主體的作用,充分利用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網絡、新聞等傳媒手段,對社會失信事實進行曝光,對社會誠信行為進行弘揚,加強對失信行為的傳媒監督和約束,促使失信行為承受因失去誠信而帶來的強大的道德壓力和輿論譴責。在全社會樹立起以誠為本、信守合同、講求信譽、追求信任的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誠信社會大氛圍的形成。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全社會誠信的水準。在此基礎上強化民營企業經營要遵循合法經營、講究誠信、互惠雙贏的意識。加強民營企業內部誠信治理,增強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行動自覺。創新內部誠信治理是民營企業誠信建設的關鍵。加強企業內部誠信治理要從三方面去著手。一是理順完善內部誠信管理體制機制,要把誠信作為核心理念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環節的各個方面,促進誠信意識養成和誠信實踐的實施。與此同時,抓緊制訂企業商業道德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在信用管理和信用建設上探索經驗。二是要抓住民營企業家這個少數關鍵,增強民營企業家的信用意識,發揮董事會和監事會對重大決策要發揮監督作用。三是要樹立良好的企業誠信形象。主動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和企業義務,特別是在環境保護、商業合同、人事勞務等方面的責任,不損其他參與經濟活動的利益。
2.健全民營企業信用服務評價體系,探索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踐路徑。一是加強政府對企業誠信的監管體系。企業良好的信譽離不開政府監管和引導。列寧說:“政治上采取誠信態度是有力量的表現,政治上采取欺騙是軟弱的表現”。美國政治家羅斯金說:“所有的政府行為都在影響著人民?!闭\信在現代社會誠信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現代社會誠信的倡導者,又是社會誠信的引領者。政府誠信既對民營企業誠信產生重大影響,也是整個社會誠信體系構筑與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后盾。因此,需要完善政府職能,規范政府行為,提升政府形象,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誠信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建設誠信政府,推動企業誠信,主要應加強兩個方面的建設:一是加強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誠信建設,強化信用意識,建立規范、清廉、誠信、高效的政府,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失信現象一定程度上與政府行為相關,為此應盡快規范政府行為,減少政府職能的缺位及錯位現象;加強對工作人員和政府行為的監管,加大對于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提升政府的辦事效率,在百姓心中樹立良好形象。增強人民對于政府的誠服度,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二是要加快制定《行政許可法》等規范政府行為的新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的統一管理和協調,以規范、高效的行政服務搭建起政府信用平臺,減少行政審批,打破地方保護,為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此外,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力度,讓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為,都置于國家法律法規的監控之下。二是建構民營企業誠信評價、檢查、監督與懲處“四位一體”的誠信制度體系。建立健全民營企業及其個人的信用評價機制,施行行業承諾制度,評定民營企業及其資產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及其員工的信用等級并向社會公布;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民營企業的檢查與回訪制度;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的監督機制,完善與信用相關的舉報監督制度及不誠信行為披露制度;建立健全執法與行政處罰力度,通過扎緊誠信法律制度的“籬笆”,讓民營企業不敢冒失信的風險。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動民營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以打造“信用信息”網絡平臺為抓手,通過建立全覆蓋的立體式信息收集和信息查詢系統,企業和消費者能便捷、快速掌握相關企業信用信息,為經濟交往提供重要信息資料。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行業協會是企業和政府溝通聯系橋梁,是企業自我監督的有力途徑,及時制定出臺行業公約及處罰機制,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有效網絡。通過行業協會開展調研、教育、咨詢、培訓和宣傳等活動,不斷加強企業信用評價方面的綜合能力及公信力,提升企業誠信管理水平,帶動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誠信建設實踐。三是完善民營企業信用法律體系,構建民營企業誠信之基礎。要通過產權改造和立法加大對民營企業產權的法律保障力度,促進產權主體改造,改善產權主體的“三緣性”特征(血緣、親緣與地緣);促進產權結構改造,改變產權結構的“一元化”與封閉性;明晰產權關系,改變產權關系的模糊性做到產權明晰。強調產權對等,要強調產權約束,用產權制度保護民營企業誠信資產。用法制為民營企業誠信建設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作者:文斌單位:懷化市社會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