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軟實力國有企業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軟實力和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1.1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思潮,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日等國研究者和商業從業人員提煉出的有關企業管理的新概念。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埃德加•沙因在其1986年出版的《企業文化與領導》一書中提出,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被多數成員普遍認可的價值體系。企業文化具有強大的約束和功能導向作用,能夠有效規范和引導企業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受到了企業管理者的廣泛關注和普遍重視。此后,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雷斯•E•迪爾和麥肯錫咨詢公司顧問阿倫•A•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業文化———現代企業的精神支柱》一書中明確提出了企業文化的主要因素構成,即價值觀、企業環境、英雄人物、典禮及儀式、文化網絡。其中,英雄人物即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或個人,它是一種人格化的企業文化,具有極強的影響力、感染力和鼓舞作用,能夠使企業成員更好地認識自己,并積極進行創新活動,推動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而目前國內學者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認為企業文化即領導者提出和倡導、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一種文化行為方式。綜合上述各主要觀點,我們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所極力塑造的一種與他者相區別的文化形象,具體指涉商業組織的價值理念、符號、儀式以及處世原則等的文化形象,是企業發展經驗的凝結,體現了組織的理念,滲透于組織的全部肌體。企業文化包括以下特點:抽象性,即意味著企業文化要通過一些抽象、簡明的符號、象征來包涵具體豐富的內容;規范性,即意味著企業文化要表達應然性的目標,而不是實然性的現狀;獨特性,即意味著企業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就是要使特定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可變性,即意味著企業文化應該伴隨所處經濟社會現實環境之變遷而進行與時俱進的更新和發展,從而使企業文化這種軟實力與企業本身因產品質量而形成的硬實力同步發展。
1.2軟實力與企業文化軟實力(softpower)并非企業管理領域內的原生概念,其最早是由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教授在對美國崛起進程以及大國關系進行研究時提出。它最初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以外仍能對其他國家和國際秩序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實力,其主要體現在文化的在廣度上的蔓延以及在深度上的滲透這兩個方面。隨著人文社會科學相近學科之間概念、理論和方法的相互影響和借鑒,軟實力也逐漸被一些學者引入到企業管理領域。例如,有學者對企業軟實力的外延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企業軟實力即企業文化所彰顯出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承受力與適應力、執行力與能動力、學習力與創新力、權威力與親和力。另有學者站在企業軟實力功能角度,分析了企業軟實力的組成規律,其認為企業軟實力是企業在社會資本積累和人力資源建設過程中,為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其經營發展目標的一種能力。此外,還有學者從軟實力與硬實力關系入手,認為企業軟實力是建立在企業硬實力這一基礎上,能夠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產生一定影響,最終使其認同和支持企業發展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企業發展,使其盡早實現其經營發展目標。依據這些不同的定義,我們認為企業軟實力是一種無形、然卻對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具有至關重要意義的戰略資源,具有不可復制、不可模仿、強滲透性、強蔓延性等特征。企業文化是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它可以通過企業文化逐漸滲透至本組織之全部肌體并輻射至與其相關的其他組織。
2.1企業文化有助于發揮引領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以及我國產業升級的逐步加快,企業越來越重視技術創新。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其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顯。當前,全球五百強企業中已有三百多家進入中國,并充分利用其資金和技術優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在技術市場、服務市場、國內市場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必須加快管理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以便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搶占一席之地。因此,企業必須加快創建與創新企業文化,充分發揮其文化的軟實力功能,最終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企業文化。神華集團成立至今已逾二十年。在這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中,神華集團在最初的“開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強做大、打造輝煌”方針的指引下,規模日益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進而發展為“建設礦、路、港、電、化一體化發展,打造國際一流大型能源企業”的方針,以及當下所提出的“科學發展,再造神華,五年實現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神華企業文化無不發揮著重要的引領指導作用,極大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領不斷打造神華事業的新輝煌。企業文化如同大海中的燈塔,指引企業在紛繁復雜的大環境中堅定地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2.2企業文化有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文化一方面可以有效優化其管理體制,推動體制創新;另一方面還能在精神層面影響員工的思想和行為,激發其創新熱情。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地優化企業的管理體制,主要表現在:一是推動管理理念的更新和轉變,使員工認清市場經濟的本質和信息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并針對企業現有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對策,做好品牌市場和功能定位。二是加快管理體制創新,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內容選擇相應的模式,并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手段進行管理。企業必須及時根據外部發展形勢的變化適當的調整管理策略,從而實現與時俱進的管理目標。三是積極進行員工價值體系創新,強化其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創建和諧向上的企業文化,明確不同歷史階段和狀態下的價值表征。四是積極創新激勵機制,大力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最終實現利益最大化。激勵機制能夠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當中,更好地為企業創造效益。神華集團提出的“煤礦能夠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就是基于這種文化價值提出的,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使神華安全生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神華集團也迅速壯大。
3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3.1企業文化缺乏創新和獨特性企業文化與其生產經營目標聯系緊密,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但目前,一些企業管理者缺乏對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目標的正確認識,僅僅簡單地將企業目標與企業價值取向和企業行為相結合,沒有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資源優勢,創建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和目標要求的企業文化。當前,受行業、發展歷史、產品特征、職工、地區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企業在文化建設上大同小異,雷同率高,沒有充分顯示出其文化優勢與特色,導致其企業精神缺失,文化發展與生產經營相脫節,無法發揮企業文化應有的作用。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很多企業都提出過類似的口號,如“質量是企業發產品的靈魂”和“顧客需求至上”等,創意性口號較少。同時,這些口號的內涵較為單一,不符合企業的經營導向、產品特性和服務領域,企業文化區分度低,從而使作為生產者的企業較難培養自己的忠誠消費者,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實際上,企業文化的創建沒有統一固定的發展模式,各企業可以根據其發展條件和具體方向選擇相應的發展模式,從而積極發揮其文化優勢,推動企業的健康長效發展。各企業在發展歷史、管理模式、技術構成、競爭壓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其文化建設的獨特性。此外,企業文化的強度和類型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正因如此才構成了企業文化的獨特性特色。神華集團涉及的行業較多,或許這也是獨特企業文化特色不易提煉和展現的因素之一。
3.2企業文化表象化、重形式輕內涵近些年來,隨著大眾傳媒和快餐化娛樂業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國企文化建設出現了過于強調表象的錯誤傾向,具體表現為重形式輕內涵,文化內涵的構建和鞏固不足,不利于其文化建設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一些企業在發展企業文化時,過分追求“面子工程”,重金聘請一些知名教授設計企業文化形象。但這些憑空想象出來的抽象文化概念大都缺乏實用性和獨特性,難以表現企業的文化實質和成分構成,企業文化建設成為空中樓閣。另外,還有一些企業過分強調表層物質文化,將企業文化建設簡單理解為員工言行舉止、內部報刊、慶典活動、文化宣傳口號等,無法真正將企業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融入內部管理中,不利與員工人文素養的提升。更多的企業將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口號宣傳上,形式華麗,內容空泛,無法達到應有的文化建設效果,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3企業文化缺乏系統性、長期性企業文化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前進的過程。因此,企業的文化建設必須突出系統性和長期性特點。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應該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文化發展戰略,并成立專門的文化機構,以保證整項文化建設事業的高效穩定發展。但反觀實際,一些企業將文化建設局限于某一領域或層面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另外,還有一些企業雖然關注到企業文化建設的精神層面,但也只是“一時熱”,發展成果沒有得到有效地強化和鞏固。神華集團在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上,經常隨著主要領導的變更而變化,因而缺乏一個一以貫之的思路。具體的,神華曾先后提出過開拓文化、創新文化、卓越文化、變革文化、共同文化、大同文化、大神華文化、“五型”文化、厚德文化等不同主題,但企業文化主題一直沒有確定下來,這不僅影響了神華文化的延續性,而且阻礙了神華文化的傳播和推廣。企業文化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企業管理者必須樹立發展信心,協調好內部各成員之間的關系,積極做好文化建設工作。對企業而言,只有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做好企業文化培育和建設工作,才能逐漸形成獨特的且具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
4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研究
4.1加強企業文化研究、突出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針對企業在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企業應該加強企業文化研究,明確其發展地位和作用,科學認識企業文化發展意義,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推動其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企業要深入分析和把握企業文化的建設規律,堅持實事求是,高效整合現有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起完善和諧的企業文化。具體而言,企業一方面可以加強對企業文化的科學研究,堅持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分析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形式特點,明確現階段文化發展目標,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發展戰略。同時,企業還可以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文化建設活動,廣泛吸收和借鑒國內外企業的成功經驗,突出其文化建設的獨特性和時代性特點。此外,企業還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共同參與其中,并開展企業文化、員工價值觀、企業外部形象調研工作,并針對其文化建設中的誤區提出合理解決方案,優化企業文化發展結構,定期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相關培訓,增強其集團榮譽感和責任感,不斷提升企業內聚力和向心力。
4.2加強制度建設、用科學手段將企業文化落到實處企業科技通過制度建設的方式將企業文化落到實處,以保障其文化建設發展的持續性和固定性。企業在進行管理制度建設時,必須結合文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制定出特色化規章制度,用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鼓舞人、感染人、影響人,將員工的言行與企業文化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夠使員工自覺規范和調整其言行,進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和質量。此外,企業管理者還可以對原有文化發展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其更好地適應現階段的內外發展形勢,使其制度建設充分體現出文化發展的特點與走向。
4.3緊扣企業發展戰略、構建獨具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要想使其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并被員工普遍認可,企業就必須緊扣企業發展戰略,將文化建設與其經營發展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正確處理企業經營發展和員工素質培養之間的矛盾,加強員工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其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同時根據所在地區的人文化經濟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科學的長期和短期發展戰略,積極改進管理方式方法。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應該根據其產品特性和行業屬性進行文化構建活動,發展獨具自身發展特色的企業文化,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4.4建立起企業文化的有效約束、激勵和鞏固發展機制為更好地管理和約束員工的行為,企業可以將文化建設的一些內容適當融入制度建設當中,使得其管理目標最終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強化其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積極為企業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因此,企業可以利用強化理論建立健全激勵和鞏固發展制度,使員工按照企業文化理念進行日常工作,不斷提升其工作效率和質量。另外,企業還可以建立其相應的監控管理機制,要求員工定期反省和檢查自己的工作,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戒驕戒躁,以一種良好的心態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
4.5發揮員工的基礎性作用首先,企業在文化的選擇和確定上要廣泛發動群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復醞釀、討論,然后由企業領導者和員工共同確認,最后確定下來。其次,在企業文化確定后,企業要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向員工宣傳企業文化,使員工對自己企業文化深入的了解,同時就企業文化建設跟員工互動,開展企業文化知識問答比賽、企業文化建設征文等活動,設立企業文化意見箱,促進與員工之間的良好溝通。此外,企業都應該培植自己的典型模范人物,讓典型代表著企業某一個或幾個方面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使企業文化即具備抽象性,又不失人性化。
作者:張忠友單位: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建工作部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