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生態-環境-經濟”治沙措施的思考
由于荒漠地區森林資源匱乏,森林覆蓋率低,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土地生產力不高,防災減災、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這就使得我們需要研究和探討荒漠化地區土地治理與開發對改善生態環境,控制風沙危害,充分發揮土地資源能效,以及加快該地區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經濟收入等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十一五”期間工程建設以恢復和擴大森林植被為中心,以減少風沙危害為目的,因地制宜,進行綜合治理和開發,并建立以農田防護林和防風固沙林為主體,防、治、用相結合的、高能效的治沙工程體系,從而改善沙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改變沙區的自然面貌和經濟條件,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說法是“防治用相結合”,然而,我們在實施中主要以防治為主,忽略資源建設中的合理利用問題。我們還要從資源的觀點出發,合理利用資源,這樣才能通過產業拉動作用,走科學利用條件下的防沙治沙道路,才能實現科學的防沙治沙的目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模式。近些年我們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總結出很多新的理念,其中重要的理念即需求決定思路———需求觀,或者是分割分塊進行治理的模式。在沙漠資源客觀的指導下,人們到哪里,道路就到哪里。同時,防沙治沙建設工程是跟著實際需求推進的,而不是為防沙而治沙。我們實現資源利用前提下的治沙觀念,就是解決了沙區交通,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治理以及物質運輸治理等問題,并在沙區形成了若干個“綠色生態島”,同時在公路兩側通過綜合的沙地治理措施,有效控制風沙危害,實現了人進沙退的目標。
2防沙治沙總體目標探索
防沙治沙工作需要面對的問題,即究竟是消滅沙漠還是控制其危害?沙漠、沙地做為客觀的存在,主要是歷史自然體在發展與演化過程中產生的。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需要解決舊問題,又要接受新問題,這兩者是辯證的關系。因為沙漠既有危害的成分,又有保護資源的價值;既缺乏水資源,也能涵養水源;因此,減少沙漠危害程度是目標,科學利用沙漠資源、服務社會才是根本,而保留不對環境造成危害的部分沙漠未嘗不是對人類有益的事情。通過近幾年筆者的親身經歷,退耕還林中很多濕地、洼地、集雨水地死亡率很大。國家近幾年對公益林補助的加大,牧戶對生態認識的提高,為了自身利益關系,格外的重視自家生態林的保護。而這些生態公益林正是生長在缺乏水資源,又能涵養水源的沙漠性土地上的灌木林。正所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綜合治理,保護與利用并重”。
由于人們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防沙的目的,所以很多人就認為天然林是自然生長的林木,沒有必要計算其價格,因此天然林就遭遇到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各級部門和政府在進行開發的過程中,也造成天然林的建設,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因此,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和重視是勢在必行的。在這種全部是天然灌木林的地區,人工種植很難成林,土地沙質,降水少,因此在開發的時候,需要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工作的重點,還要各部門全力配合協作,并制定出有效計劃,及時進行恢復補種,加強天然林的保護力度。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實施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作保證,要把那些生態比較脆弱又相對集中,且正在受到破壞的區域,作為工程的重點,堅持以天然林資源保護和恢復為中心,保護和恢復森林資源為前提,以此建設好我國的生態環境,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舉措。編制工程實施規劃,搞好森林分類區劃工作,為保證工程實施能夠科學、合理、有序和統一地開展做好準備。通過科技教育、種苗繁育、基礎設施、森林保護和信息管理體系的建設,為工程實施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各級管理和實施人員都要端正態度,認真負責地采取科學辦法,提高工程實施質量。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依法防沙治沙意識
為了提高全社會依法防沙治沙的意識,就需要我們重點進行防沙治沙工作的學習和宣傳。我們只有認真學習相關內容深刻領會,才能全面進行防治治沙工作的宣傳工作,才能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才能確保這部法律能夠全面貫徹實施。而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就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的高度出發來全面認識防沙治沙的工作,并帶頭宣傳、學習好造福人民和子孫后代的重要法律。沙化重點地區需要各級政府相關組織部門利用廣播、電視以及報刊等多種形式,深入到基層進行廣泛的宣傳,讓人民能夠了解防沙治沙的內容。促使廣大干部群眾盡快地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并能夠進行自覺行動。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化對防沙治沙重要性和緊迫感的認識,這就需要正確理解和執行防沙治沙的目標和考核獎懲制度。政府相關部門更要明確自身的職責,依法辦事,密切配合,并能夠引導廣大農牧民群眾掌握、認清防沙治沙與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關系,使之能夠積極主動進行防沙治沙。
5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一個重要條件,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森林是生態系統的主體和核心。因此,我們要重視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具有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保護農田、防沙固沙的作用,因此對人們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天然林,其結構比較穩定,自然生長力要超過人工的速度,而且因為天然林中儲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失去森林,人們也難以生存。所以,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保護森林資源,使森林更好地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6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實行科學防沙治沙
科學技術和教育培訓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作用極為重要。各地要高度重視科技支撐工作,組織選派專家和技術人員到沙區進行技術指導,大力推廣運用先進的防沙治沙技術。要通過建立防沙治沙示范縣、示范區、示范點,總結成功經驗和方法,以點帶面,努力提高防沙治沙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使其充分發揮最大效益。防沙治沙最重要的是保護和培育林草植被,提高土地植被覆蓋率。在恢復和建設林草植被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氣候地帶性規律,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條件,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實行喬、灌、草相結合,帶、網、片相結合,生物技術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依法制止濫墾、濫牧、濫樵,實行封禁保護。切實講求科學,注重實效。
7結語
防沙治沙是我國一項長期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在此基礎上也是我們利用資源產業屬性,結合財力、物力、人力,制定各種措施,做到機制創新和體制改革,并能夠激活工程建設的原動力,形成可持續的生態建設機制;并通過依法治沙,提高執法水平,保護工程建設成果,通過科技創新,增加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以此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益;通過發展產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能力建設的提高,為新農村建設做出新貢獻;通過項目拉動,促進社會資金和各種生產要素向工程區聚集,增加林業建設投入;通過強化管理和監督,嚴格工程建設制度,確保工程快速健康推進。一個高質量、高穩定性的生態防護體系,必將優化生態環境,保障工程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作者:劉勇單位:內蒙古蘇尼特右旗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