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美術課引導教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新理念,學習新課標,實施新課程,在“導”字上下功夫,研究“導”的藝術,激活美術課堂教學,提高美術教學效率,讓美術教學煥發出無窮的生命活力,從而奏響美術教學新一輪課改的最強音。
一、設置情境──導趣
創造的前提是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啟迪學生智慧的動力。導趣,即通過教師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感興趣是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前提。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們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架設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橋梁,激起學生“我要學”的認知內驅力,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新課的學習,使得師生教與學和諧同步,使學生迅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例如,在教學《校園的春天》時,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各種標志圖片、實物通過多媒體快捷明了、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激起學生欣賞各種標志的興趣,為學生進行設計標志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留心觀察──導看
觀察是學生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也是提高學生欣賞能力的必備條件。
美術欣賞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審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比如農村到處都有美的存在,如民間藝術的美、農村風景的美、農民伯伯勞動的美、農村風俗人情的美等等。農村美術教學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發現生活的真、善、美。有了發現美的一雙眼睛也就能夠更好地欣賞藝術的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撥蓮蓬。”多么生動的農村生活美景啊。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如此說來,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審美能力,使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是多么重要啊。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開放課堂,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走進生活,觀察體驗,感受事物、環境的豐富和微妙,產生獨特的情緒和認識,從而喚醒學生的第三只眼睛,也就是讓他們發現和感知生活的美,進而能理解和創造藝術的美。例如,在教學《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設計?應用)》這一課時,課前我組織學生社區或村莊、公共場所、學校、醫院等參觀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建立初步的設計觀念為學習新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拓寬思路──導議
合作學習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導議就是教師在課堂中適時注意揭示矛盾,圍繞某個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討論,合作學習,使學生相互交流,各抒已見,優勢互補,共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小擺設(4)》時,組織學生對塑料瓶、快餐盒及其它相關材料再利用的方法進行交流討論。大家暢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最后大家共同總結出:塑料瓶可以利用切割、組合、添加制作成新的物品;快餐盒可以利用切割、折疊,也可綜合利用將其制作成新的物品;其他輔助材料也可以編結(塑料繩),也可以切割組合諸如苯板的物品。
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重視運用──導練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多練習,多運用,多創作,大膽嘗試,盡情地描繪他們眼中的世界,使他們不但“敢想”而且“敢表達”,用他們稚拙的筆法隨意描繪周圍的景物,使他們對周圍感知躍然于一張張鮮活多姿的繪畫上,讓他們潛在的因素活躍起來,壯大起來,讓他們的思想在練習中綻放出來,情感抒發出來。當然每一次放手讓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都要巡視、點撥、指導、講評,當然教師要尊重和理解學生有別于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敢于創新,在指導時,要由果溯源,由錯究因,攻克薄弱環節。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畫法交流,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得以延伸,從而起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設計和制作請柬》時,當學生欣賞到各種各樣設計優雅的請柬后,讓學生根據各種請柬的特點,自己練習設計一種精美的請柬,也可以由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嘗試為家長單位或有關單位的活動設計請柬。
這樣,讓學生進行練習,運用所學的知識,立竿見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鼓勵評價──導評
德國教育家第惠斯多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發、喚醒和鼓舞。”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深思。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自信心來自教師和同學的鼓勵性評價。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運用鼓勵性評價的作用,不斷地激活學生發展的細胞,挖掘其發展的潛能,推動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因為,在學生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之后,要讓學生擁有創造之后的榮譽感、成功感是很有必要的。這時,對他們的鼓勵、肯定,會令他們感動,讓他們充滿自信。例如,上面讓學生自己設計請柬,使他們感覺到自己也會設計,也會為他人服務。他們唧唧喳喳,喜形于色,有的差不多不敢相信這是他們自己創造的作品,他們真正體驗到自己真的也能設計,充分享受到所做的一切帶給他們的快樂。這時候,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性評價,會大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催他們奮進,使自信與成功伴隨著他們更主動、更健康、更活潑、更和諧地發展。
我們知道,體驗成功是向輝煌邁進的動力,沒有小小的成功,也就談不上所謂的輝煌。讓學生體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能夠激發他們那涌動的原動力蓬勃發展,讓他們盡情享受成功的喜悅,享受燦爛的陽光,這才是教師的責任。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多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同時,要引導學生懂得評價,從而讓學生更好體驗成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是導演,而不是主演。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成為學習美術知識的真正主人,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在“導”字上下苦功夫,認真貫徹執行《美術課程標準》,講究“導”的藝術,探索“導”的方法,從而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打造美術教學課改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