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改后的美術課教學議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改下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
關鍵字:娛樂性趣味性氣氛臨摹示范
目前的美術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輕視美育,片面地理解“術”育,為畫而畫,忽略兒童參與美術活動的基本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缺乏表現的愿望,機械地畫,這就勢必造成教育上的偏差。針對這些現象,新課程標準在課程教學的安排上,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以及美術教學的規律,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希望能拓展教師的教學思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內容選擇和安排上注意娛樂性
教材內容是學生創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選擇教材上,我采取了幾種做法。
1.拓寬原教材主要形式——臨摹的內涵,使臨摹教材內容由刻板機械模仿而轉化為有變化、有生氣的創作。在美術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臨摹臨摹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學畫方法,一種踩在巨人肩上上樓的好方法,確能幫助兒童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帶來不少弊端:思維受束博,畫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認為應拓寬臨摹概念,以原作為主,但可取舍。形式、內容、構圖、表現對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變化,這樣能給學生一個創造的機會,加強創造意識,使他們求異思維、想象力、情感的表現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2.補充生動有趣的情境添畫,找錯改畫。單純的課本內容,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補充,達到內容的完善。在內容的選擇上也要符合兒童特點。每個小朋友的想法各異,通過互相描述,可進一步豐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繪(指導),給學生以一定的想象再以補畫的形式要求學生創造一幅情境畫,我在啟發學生作想象畫的時候,啟發學生做到:①范圍往廣處想;②題材往新處想;③構思往妙處想;④構圖往巧處想。兒童畫就本意來說,是為了用自己的畫表現自己的意愿。因此,兒童畫也可稱為“兒童意愿畫”,這種意愿畫有很大的創造性,充分展示了兒童擴散性思維的發展程度。
二、講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美術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講解、示范,運用這些方法時,必須注意趣味性、形象性。
1.我在講解示范時,語言注意兒童化、形象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納。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講解時,不僅要了解兒童的心理,還要熟悉兒童語言、掌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對兒童難以理解的概念,教師要加以解釋。同時,根據兒童比較喜歡用重疊字,我在講解各種動物特征時,多用諸如“長長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圓圓的腦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體”等,這樣有助于小學生的理解,更適于他們依靠表象作畫的特點。
2.各種示范形式交替運用。美術課中的示范也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我作了以下嘗試:表演示范。對所畫物體作仔細描繪并加以說明,根據低年級特點,我畫一部分,學生跟我畫,我畫完,學生也畫完。這方法主要在教較難的內容和新生時采用,一般不多用。學生參與示范。師生合作,共同作畫,學生較能掌握操作過程與技能。
三、為學生作畫創設氣氛
課堂上作畫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和諧優美的創作氣氛,能使學生進入創造佳境。具體做法是:
1.教師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誠信任的態度進行巡回指導,為學生創作服務。在一個班級中,學生作畫的能力有多種層次。我分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好的鼓勵獨立,創新更上一層樓;對中等水平的鼓勵進一步提高,給與適當指導;基礎差的采取迎合的態度,以鼓勵為主。
2.恰當運用音樂藝術,使兒童創作過程中視覺、聽覺和諧活動,更好地提高作畫水平。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的輕松愉快的音樂,學生得以感染,在音樂聲中想象,在無形中受以啟發,畫起來更有勁,有利于技能表現和創造性發揮。
總而言之,我們美術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美術家、畫家,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發展創造性思維,陶冶其情操,在生活中認識美和欣賞美。因此,要讓美術課的總體思路與“課標”的要求相一致,就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和能力出發,把三維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教者才能有勁頭,學者才能有興趣,才能成功地上好美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