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學的探究式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教學應貼近生活
新課標提倡將實際生活案例融入教學,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不僅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能夠學以致用,知曉書本知識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生物教學本身具有較強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從實際生活中入手,挖掘學生興趣.例如,現在社會上高血糖、糖尿病的人日漸增多,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病人出現的癥狀以及治療手段來講述血糖濃度的調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對該知識記憶深刻.大量的教學案例表明,以實際生活作為切入點開展探究性教學,學生具有更高的參與積極性.
2.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能夠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大有裨益.在生物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提高學生創新意識,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促進他們主動探索未知領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新課標中的重要一環.
3.探究時教師要注重引導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需要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放手讓學生去動手.當然,這種自由要有一定的約束,不能放任自由,教師應該充當引導者,防止學生走彎路、走錯路.這種引導不應該成為桎梏,教師不可預先設定好問題或限定活動范圍.探究過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自主性,這個過程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正是這些X因子成為擦燃思維火花的火種,教師應加以正確引導,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認真分析研究,引導學生逐步得出答案.教師對學生問題的重視,既是對學生的鼓勵,也幫助學生更透徹深刻的看待問題,這比掌握知識本身更加重要.例如,在“探究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一實驗中,剛開始嚴格遵循課本實驗步驟,但學生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嚴格遵循課本步驟,當教師提問時,他們又會直接搬出課本上的現成結論“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教學方法經過調整后,首先講述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以及實驗原理和實驗材料,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再提出幾個逐步深入的問題,注意問題的梯度性,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能夠逐步解決.這樣一來,學生在探究中有的放矢,教學效果明顯好了很多.在探究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習小組中,肯定學生的正確想法,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理解,引導學生步入正軌.
4.避免探究性教學流于形式
從筆者的教學實踐經歷來看,許多教師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時,只是“形式探究”而不是“實質探究”,因此對課程改革的開展產生了影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必然會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甚至有些人的想法較為偏頗.有些教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采取先入為主的策略,事先講述實驗概念、原理、目的、結論,讓學生依照既定的模式開始操作.結果是,全班學生的結論整齊劃一.學生體會不到自己動手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的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索然無味,學生的思維被固化,只是被動模仿,探究教學成為空中樓閣.
二、結語
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作為探究性教學的素材,太過于抽象的內容,學生往往無法切中要害;開展條件較多的內容,學生也很難進行探究.筆者曾聆聽過《生物圈》公開課.生物圈的范圍是一個細微知識點:海平面為原點,在-10公里到+10公里的區域內,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大部和表面巖石圈.這個問題本身的探究價值不大.這樣不但無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科研精神,反而使學生對探究性學習感到厭倦.教師在選擇內容時,要立足于學科特點,整體把握教材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安排課堂內容和時間,使探究性學習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溫床
作者:朱凱燕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