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陶藝教育模式下陶藝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一、陶藝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陶藝教育具有獨特、創新的性質,通過陶藝教育,能夠使高校的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陶藝創作的過程中,作者大多追求靈感的迸發,自由的想象力,注重的是通過作品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追求精神層次的展現。正因如此,在高校開設陶藝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能夠得到發揮,這也正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其次,陶藝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提高對藝術造型的審美能力。在陶藝制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的動手來完成作品。在老師的引導與幫助下,學生可以根據陶藝制作的原則,自己創造出符合審美的陶藝作品,這樣不僅能夠舒緩心情、緩解學習方面的壓力,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二、當代高校陶藝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陶藝教育當中,輕視了陶藝理論以及文化修養的培養
陶藝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包含的內容也非常之廣,現如今留存下來的每一件陶藝作品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文化氛圍息息相關,而這些作品,極大程度的影響了現代陶藝的制作工藝及發展變化。陶藝這門學科并不是孤立的,它與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歷史等學科緊密相關,如果沒有豐富的文化積淀作為支撐,那么制作出的陶藝作品只能是空有其表而缺少內涵,徒有形式而失去靈魂。但是現在許多高校為了能夠快速見到學生制作陶藝的成果,把大量的精力用來指導學生實踐,而忽視了陶藝理論的灌輸和對學生內在文化修養的培養,學生做出的作品有形而無神,這是當代高校陶藝教育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
(二)對學生的原創思維培養注重不夠
許多高校在陶藝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注重學生的原創思維,而是過多的讓學生臨摹已經成型的作品,包括其中學校中已有的作品或在網上搜集的圖片。這種做法能夠讓學生快速做出比較成熟的作品,教學效果看似比較理想,但其弊端是相當嚴重的。過多的臨摹,對學生的創造性、個性化思維造成嚴重的影響與阻礙,這也非常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思想。學生做出的作品形似而神失,只模仿了他人作品的虛表,并沒有對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及要表達的情感做充分理解。
(三)陶藝教育過于商品化與行政化
陶瓷器制作完成后,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具有觀賞性,這便使得陶瓷器具有了價值與使用價值,具有商品的屬性。現在國家對陶瓷行業比較保護,陶瓷器的價格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上漲,這使得一些陶藝專家為了迎合市場、迎合大眾或評委,制作出許多精神層次不高,并帶有鮮明政治或利益目的的作品,這種做法著實令人堪憂。如果專家與老師不能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那必將導致學生在陶藝學習過程中商業化、政治化色彩嚴重,最終失掉了藝術本身、失去了靈魂。
三、改革的途徑及發展趨勢
(一)加強對學生陶藝教育理論知識及文化素質的培養
正所謂理論指導實踐,高校在開展陶藝教育時,應多開設一些文學、藝術等方面相關的課程,并且著重學習陶藝的中外發展史,使學生在陶藝制作前,對藝術以及陶藝發展的脈絡有整體的認識,以便于更好的理解陶藝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
(二)吸收外國先進的陶藝教育模式
因材施教,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陶藝教育這一領域,美國、日本等國家均領先于我國,我們應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每所學校在開展陶藝教育時,應根據學生程度不同而有所側重,不能一概而論。對于藝術類院校來說,面對繪畫、造型功底都比較扎實的學生,可以在陶藝教育過程中著重于藝術理論、制作技法的培養,并且深入挖掘學生對事物的敏銳看法與創新思維;而對于非藝術類院校的學生來說,陶藝也許是其興趣愛好,正如我校曾開展針對全校學生的陶藝第二課堂活動,這里有一些學生毫無藝術功底,面對這些學生就應注重興趣的引導,讓學生在陶藝制作的過程中感受藝術魅力,提升藝術鑒賞力,培養藝術情操。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使陶藝教育回歸民族化、生活化、市場化。中國是陶瓷的母邦,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陶藝是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并曾經創造出讓世人嘆為觀止的輝煌。高等教育作為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陶藝教育中,應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陶藝文化的傳統,并努力把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陶藝教育上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每件陶藝作品大多兼具使用功能和觀賞性,在引導學生創作陶藝作品時,追求的目標應是達到兩者最佳的平衡點,找到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讓陶瓷器具回歸生活化,利用市場作為導向,創造出符合當代人審美及實用的陶瓷器具。時代在不斷發展,高校陶藝教育也應隨著時代的步伐改革創新,摒棄糟粕的傳統教育模式,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吸取其他國家先進的陶藝教育經驗,是當代高校陶藝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名從事陶藝教育的工作者,應肩負起身上的使命,把陶瓷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的瑰寶傳承、發揚。
作者:魏靖琳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第二篇
一、陶藝教學改革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模式
固有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古板,教師傳授知識也是灌輸式的教學,這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因而,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探討式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上就相關知識內容進行相互交流的方式,這種教學方法有效地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在探討式教學中逐漸變得積極、主動,與同學、教師之間有了積極的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2.改善教學條件
我國一些區域的高校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了自身教學條件的改善。陶藝教學有別于其他專業教學,具有自身的特性。陶藝教學不僅需要各種設施、場地,對制作陶瓷的泥料、釉料等也有嚴格的要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高校陶藝教學的有效開展。不同地區的陶藝專業教學因自身條件的不同,使得辦學條件和教學條件參差不齊。因此,高校在面對教學條件不足時,有必要增加資金投入,進一步改善教學條件,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3.建立產、學、研模式
陶藝教學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專業,是集雕塑、視覺傳達、產品造型等于一身的專業,因而不能采用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傳授知識內容,應根據其自身的特殊性采取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陶藝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學生還要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實踐,讓學生將日常所學知識內容充分應用到實踐活動中,以實踐活動檢驗所學知識。所以,高校在開設陶藝專業課程時,應積極與社會上的一些公司、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經常組織學生去公司、企業參加實踐訓練,通過實踐完善教學。此外,學校或者教師應該鼓勵優秀的高年級學生開辦自己的陶藝工作室,大力支持學生開展自己的個人業務,這也能提高學生的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高校將有效地構建起產、學、研相輔相成的陶藝實踐教學模式。
二、結語
現代陶藝專業教學應該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讓陶藝與人們的生活有效結合,向人們展現現代陶藝之美。陶藝教學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教育者積極構建良好的教學計劃,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要求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使陶藝作品不僅具有形式美,而且具有豐富的內涵,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作者:邱大平單位:懷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