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素描寫生中技術美與藝術美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技術美
在素描寫生中,要做到結構、比例正確,明暗得當,注意線條的粗細搭配,排列方式。這些技巧如果運用得當,會增強客觀物像的空間感、質感、量感等視覺感受,使物體看起來真實、可信。我們通過素描寫生的幾個具體步驟來說明技術美在其中的作用:
1)觀察
作畫之前,我們必須先對客觀物像進行仔細觀察,以獲得對物像的總體印象,產生初步的創作意圖,這就是所謂的“意在筆先”。客觀物像總是呈現在一定的光線條件下,而不同的光線下物像所呈現的樣貌又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只要有光線,物體就會呈現出“三面”、“五調”,即明、灰、暗、反光、投影,認識到這一點是我們進一步養成立體觀察的前提。世上萬物的狀貌體態是紛繁復雜的。從造型藝術的角度觀察認識客觀狀態。要應用幾何形分析方法,即將客觀物像概括為幾何形體,這些幾何形體就是視覺語言的最基本的“詞匯”。觀察中盡量養成把你所見的一切都養成簡單的幾何形體的習慣,并逐漸領會由它們組合而成的混合形體的造型,同時還要注意整體地去感受一種形體,必要時可舍棄那些個人偏愛的細節。
2)構圖、畫出物體的輪廓
根據觀察得來的總體印象,在有限的兩度空間中(長、寬)確立要表現的對象,好的構圖中把藝術家的創造意識有機地融進構圖之中,“至法無法”從某種程度上道出了構圖的最高法則。當然,這并非完全不考慮物體的特點,任意亂畫,而是要我們打破舊的程式,靈活地運用構圖規律和法則,將其與我們對物像的瞬間感悟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更具個性。在畫物體的輪廓時,要通過線條抓住大的結構,借助抽象的幾何形體去歸納對象的形體關系。在不斷肯定的同時,使物體的輪廓顯現在畫面上,在準確的透視、結構、明暗的基礎上,建立物像的立體感,并在表現中強化立體因素,為深入塑造打下基礎。
3)深入刻畫、把握物像的突出特征
深入刻畫的過程,是使繪畫技法得到充分發揮的過程,一些特殊的表現形式和技法應細致、條理地保留在畫面上,處理形體的明暗,要考慮到光線對形體的影響,調整好“客觀明暗”與“主觀明暗”的關系,避免局部的孤立。刻畫形體時要注意“嚴謹”與“隨意”之間的適度,恰當地運用對稱、平衡、對比、呼應、變化、運動、節奏、韻律等形式技巧,使各種形式因素和諧統一。此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于夸張、變形等藝術手法,使其更具表現性、繪畫性。
二、藝術美
要真正使一件作品成為具有較高完美價值的藝術品,我們要自始至終地將藝術美的觀念融進創作的每一過程。我們認為一件具有藝術美的素描作品應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個人性:藝術創造實際上是藝術家個性的充分發揮。一件素描作品,固然要真實地表現對象,但這種“真實”絕不意味著原原本本地再現,而是應該把藝術家自已獨特的主觀感受表現出來。縱觀整個寫生過程,從觀察到構圖以至深入刻劃,每個階段都染有濃重的個性色彩。在觀察階段,不同觀念的藝術家對物像的關注點是不同的,他們總是根據自己獨特的感悟力選擇最有表現力的某一瞬間、某一角度作為自己藝術表現的突破口,最大的限度地表現出具有獨特的個性的效果,從而增強藝術感染力。深入刻畫往往最能看出一個藝術家素質的高低,為了突出物體的特征,更好地揭示物像的本質,不同的藝術家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有人刪減了物像的明暗,選擇的是表現結構的線條;有人則簡約客觀物像的結構關系,而強調對象的神韻。他們的素描里,線條已經完全脫離了記錄自然形態的作用,而是抵達心的靈境、物之神韻的軌跡。第二,情感性:素描和一切繪畫手段從本質上說都是藝術家思想感情的宣泄,情動于衷而表之于形。馬蒂斯說:“我把素描當作表現內在情感和描述心境的一種手段。”雷諾阿認為“繪畫是藝術家表達激情的手段。它是藝術它發出的一股激流。這股激流會將你卷入他的激流中去……。”他們的話恰好驗證了美學家蘇珊•朗格給藝術下的定義:“藝術就是人類情感的表現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經驗,低垂的柳枝,能引起人們哀怨的情思;而挺拔的松柏則給人以堅強不屈的啟示。將這種經驗沿用到藝術中去,我們會發現:色調明快給人一種活潑感,色調濃重,則讓人感受到壓抑;線條平緩有一種平靜感,而線條激昂則使人興奮。在藝術史中,成功地運用線條表現藝術家情感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梵高以遒勁有力的線條在畫上創造了顫抖、燃燒的生命。蒙克的畫以其激情和幻覺僅僅把我們抓住,他用波動壓抑的曲線把我們帶到他的痛苦的心靈之中。第三,生動性:如何使一件藝術品“活起來是藝術美著重解決的問題,需要藝術賦予它生命,使它像一個有機體,具有生命的特征”。素描作品中的每一根線和線條所組成的形體,都是生成發展的軌跡。正如塞尚所說:“我畫的每一筆就像從我的血液中流出的。”這說明藝術家在創作時,總是把自己的生命與客觀對象緊緊連在一起,視作品如生命活動的一部分。他們還特別注重表現客觀物像的“運動感”,運動造成客體內在的“生命感”和外在“節奏感”,如:線條的斷續,筆觸的行止,質料的粗細,明暗的反差,布局的緩和與尖利等,這都可以讓處于靜止狀態的物體表現出永不停息的變化和持續不斷的進程。
三、技術美與藝術美的統一
技術美與藝術美并非是截然分開的兩個方面,一件優秀的素描作品中,兩者是完美地統一在一起的。技術美是藝術美的基礎,線條、明暗、結構、比例都是視覺美的外在表現。達芬奇說:“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藝術美的因素是通過技術和技巧來體現的。沒有嫻熟的技術也就無法表現出藝術美。同樣,沒有藝術美的滲透,技術會顯得蒼白無力。只有把技術美與個性、情感性、生動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貫穿于整個藝術創造過程中,才能創造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作者:朱月花 單位:江蘇省宿遷中學洋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