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學校音樂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一)音樂教學師資嚴重缺失,兼職教師是音樂教學一線的主體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失,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據調查,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才10萬人即便是按每校配備1位音樂教師計算,以我國現有音樂院校的培養速度,60年后才能滿足這一需求。
那么現行農村中小學缺額的80多萬又是如何完成課表上的音樂課的呢?兼代便成為首選方式。兼代音樂課的老師首先是本校之內其他科目的任課老師,他們大都懂一點音樂理論的師范類老師,我國恢復高考后的人才斷層期,國家招收“初師生”、“中師生”,在他們學習中,“小三門”變“大三門”,重視音體美教學技能的培訓。這部分畢業生現在仍然有在教學一線兼代藝術課的。其次,兼帶音樂課的教師是音樂愛好者,他們至多會一門樂器,能大致拼湊出不太復雜的簡譜,看著音樂課本和參考書,就給學生“唱”音樂課了。還有一種音樂老師,他們沒有絲毫的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甚至連對音樂感興趣都談不上,只是充當了素質教育、音樂課堂的犧牲品。上級來檢查,課程表上、音樂課堂上有個音樂教師了,至于學生受教育與否姑且不論。音樂課表的音樂課其實是上的其他科目,音樂課名存實亡。據調查,全國農村中小學現有音樂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僅僅只是30%。
(二)教育管理部門重智育、重升學率、輕美育的現象相當嚴重
我國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城鄉差距明顯。在農村的中小學,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極不平衡,導致國家的音樂教育政策方針不能很好地在農村中小學實施。各級農村教育管理部門的輕美育的觀念較為嚴重。
導致農村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輕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兩個“指揮棒”。同時在全國統一的高考錄取中,各地的錄取分數也是不一樣的。升學錄取中存在著學校的等級之分——重點與普通,這樣就“造成了全國不同地域考生之間受教育權的不平等”。只有考試升學的科目才是“主課”,音樂、體育、美術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門”,對這些科目視作可有可無。
(三)音樂教師的待遇差
在應試教育為主的農村中小學,一切都圍著“主科”轉,對待“新課標”教育管理者們依舊是置若罔聞。在一份調查材料中有一組數字顯示“70.4%的教師對于實施素質教育感到迷茫;69%的學校依舊把學生的考分作為衡量教育的唯一尺度;55.3%的農村小學課程未開齊全(含課表上有但實際沒上的)音樂課和美術課”等。
音樂教師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育機構的管理者不重視。2.同行們的輕視。3.社會環境中音樂教師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農村特有的人文環境導致“臺上的音樂家是天才,隔壁的音樂家是瘋子”的意識普遍存在,音樂教師也自然成了“下里巴人”。
(四)教師音樂素質低,科研意識淡薄
由于農村學校的音樂授課教師多是兼代老師、音樂愛好者,所以就很難有較高的專業素質。
一方面,一部分專業的音樂教師因為教學環境、所受待遇等問題,根本就無法安心、鉆心從事音樂一線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也許是平衡一下音樂教師的“低賤”身份;15%的專業音樂教師改行教授了其他學科;只有10%的專業音樂教師還堅守在原來的音樂教學崗位。
(五)教學設備極其貧乏,教學效果嚴重受到影響
按照2002年國家教育部印發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教學器材配備目錄》標準,直至2007年的現在,經調查,農村中小學97%的學校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上課只能在上文化課教室里。由于教學班集中,一個班級上音樂課,整個學校都知道唱了、欣賞了什么歌曲!鋼琴的普及率在農村的高級中學里只占5%!絕大多數的中小學上音樂課還是只用一個破舊的、不斷維修的腳踏風琴。至于說音樂教室、鋼琴、功放音箱、多媒體……都只能是農村音樂教師的夢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專業音樂教師使盡渾身解數,也難以收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六)不開音樂課的中小學仍然大量存在
教育部制定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10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藝術課程的開課率“至2005年,農村學校達到90%,處境不利地區的學校達到70%”。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的限制、師資的匱乏、教管部門行政職能上的不作為、農村特有的文化氛圍等等因素導致了具體而實際的開課率只能達到30%。換言之,中國80%以上人口數的農家學子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音樂課。
二、由農村音樂教育現狀而引發的思考與對策
(一)加強各級教育機構的領導與管理
各級農村教育機構的相當一部分領導根本不重視音樂教學,他們對音樂教育缺乏應有的認識,“音樂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很多。絕大多數的校長在教學管理上依舊是智育為主,根本不是“德智體全面發展”,更不是全面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
“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與體制的同步變革,人們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缺乏先進的理念。”各級領導特別是一校之長應該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強化先進的教學理念,既要是先進理念的倡導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優秀的教師。新課程改革中,校級領導須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當一個教育實踐的領頭羊。既是素質教育的參與者也是素質教育的體驗者。
作為當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政府部門必須為推行素質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改善音樂教師的待遇,穩定音樂教師隊伍
農村廣大的音樂教師在職稱、晉級、專業教學、社會環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這使得許多農村音樂教師工作倦怠,近93%的音樂教師對自己的職業不滿意;由于農村學校教學環境對音樂教育的輕視,76.9%的教師改弦易轍,脫離了音樂教學的課堂。
各級領導要提高對農村音樂教育的認識,統一思想,真正從內心重視音樂教育,給音樂教師以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穩定教師的音樂教學工作。
(三)加大對改善音樂教學條件的投資
音樂教學的輔助手段尤為重要,課堂中的“唱”起碼需要樂器的輔助定調;欣賞中的“創造表現”需要樂器;器樂專業學習中門類繁多的樂器更是奇缺。
(四)廣大農村音樂教師應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的修養
農村荒漠的音樂文化生活、尷尬的學校教學資料設備、絕多是樂盲的中小學生……這些都給專業的音樂教師出了難題,他們既是一門普通學科的教學者,也是音樂的普及、掃盲者。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音樂教師也是新課標的倡導者、實踐者。同時新的教學理念在音樂課標中特性彰顯突出,音樂教師也是其他學科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示范者。
由上述可見,農村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之艱巨。但鑒于工作環境不夠理想,許多教師采取了“綏靖”政策——拖拉教學任務。這是非常要不得的,正確的做法是:1.轉變消極等待的觀念,立足現有教學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條件。2.從自身找突破。音樂教學氛圍的濃厚與否,相當一部分在于音樂教師本身的著力營造。
三、結語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觀,新課改能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離不開教育者的辛勤勞動和每個社會成員的支持,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若能從戰略的高度對待藝術教育,把它看作是關系到提高民族素質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大事來抓,那么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Z].199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馬達.20世紀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安國.我國學校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2004,(4).
【論文關鍵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新課標現狀與思考
【論文摘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01年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實施,已經過去多年。而占全國中小學總數的80%的農村中小學里,卻因各種原因,在實施這一行動綱領、深入教育改革方面沒有做到足夠的積極的貫徹與配合。故此中國的音樂教育應以加強農村音樂教育體系為重點,方能全面、真正實現全民族的素質教育。
新中國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音樂院校不斷增多,接受系統音樂教育的人數呈急劇上升之勢,為整個社會培養了許多專業人才。遺憾的是這種大好景況只局限于大中型城市,而占全國學??倲档?5%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幾近空白,絕大多數高中生還都是樂盲,這與黨的“十六”以來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生活,構建和諧社會,科教興國戰略,普及素質教育等要求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