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時代二重性
1“.理論必然具有時代性
這是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歸根結底的意義上來說的,理論的時代先進性和時代局限性也是從時展的縱深角度才能進行觀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性,首先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進步性,一是因為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主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實踐活動,其理論必然隨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演進的歷史進程而不斷凝練、總結、豐富和發展;二是因為人類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任何時代產生的理論,相比前一時代,都必然有其進步性,因為它有了賴以產生更進步的理論的實踐基礎和思想條件。
2.從歷史的角度看
具有時代進步性的理論同樣也具有時代局限性一是受認識和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的限制,即人是處在一定歷史階段、一定時代條件下的人,其認識水平必然受到當時的條件的制約,另外,相比后一時代相對落后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促使人們認識和實踐的內生動力,也是當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二是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本身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出現的、處在當時時代條件下的問題的理性思考和解答,即它所指向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向前推進和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就其所能關注和研究到的問題以及所能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而言,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所能影響的時段總是處在一定歷史階段中的、具體存在的。
3.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進步性和時代局限性
就如一對孿生兄弟,相生相伴,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時代性的完整內涵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性,確切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進步性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時代化來實現,在同一時代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局限性雖然也在其時代性之中,但相比進步性,它是落后的、消極的、不符合歷史潮流的、阻礙社會和個體進步的方面,因而它不具有時代化的特質。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進步性和時代局限性在歷史的時間和空間上存在交叉,某一時段具有時代進步性的理論,其建立之初可能并不明顯甚至不易察覺的“瑕疵”在當時也許并無大的利害和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變遷以及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這種“瑕疵”會以放大化的形式逐漸暴露出來,并最終成為與時展潮流不相符合的甚至是阻礙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因素。但是上一時段的理論所暴露出的這種時代局限性又成為當前時論的創新點和新穎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其理論的時代二重性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分別在政治領域、社會領域和個體領域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二重性和其價值的關系的分析和澄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1.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進步性
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價值的實現意識形態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生俱來的特性,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黨的思想領導、執政理念和有關國計民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傳聲筒,其理論價值是通過在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踐中體現的。在政治領域,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程,具有時代進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一方面傳遞著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了思政探討的理論成果,傳遞著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聲音,另一方面,指導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內生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在社會領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產生了多元利益主體,人們的利益需要、價值取向以及思維方式都趨向多元、多樣和多變,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趨勢,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就需要時代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更加有效的傳遞社會核心價值理念,需要為人們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價值導向、利益引導和心里疏導;在個體領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要體現關注人、培育人和發展人的價值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要根據時代人發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培養社會個體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局限性
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發揮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就認識到什么程度。”因而,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都是特定時代條件下的產物,都是具體的、歷史的,隨著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繼續向前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時代局限性就逐漸暴露出來,這種局限性主要體現在理論的相對滯后性。在當前政治領域,黨的建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一些黨員在金錢、權勢和美色的引誘下,放棄了世界觀的改造并逐漸失去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品格,有的甚至墮落成為危害國家和人民的犯罪分子,成為人民的罪人。再放眼當前社會,雖然經濟科技發展了,但社會公信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了,社會價值觀念普遍存在扭曲,并朝年輕化蔓延,“藥家鑫案”、“李剛案”、“小悅悅案”等雖然過去了,但是透過案件反映出的社會心理和價值觀念依然值得深思。在個體發展領域,在現代社會大工業的發展和個人生存困境的雙重壓力下,人的發展呈現畸形和異化的狀態,逐漸失去了獨立性,逐漸淪為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犧牲品。面對如此眾多紛繁復雜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萬能的,但也可以大有作為。
三、回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旨歸,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發展
1.大處著眼: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
推進理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黨的傳家寶,更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可以說在黨的所有建設中,思想建設居于首要地位并起著基礎作用,我們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成為我們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以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整合社會的精神生產要素,從而實現對精神生產的導向和調節。當前,隨著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在新的世情、國情和黨情下,我黨的各方面工作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也存在更多更復雜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要生存發展要扮演好黨和國家的傳聲筒,就必須直面現實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創新,歸根到底是要求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執政理念、重大路線方針和政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客觀上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更好的“傳導主導意識形態,調節我國的社會精神生產”,更加積極的“傳播主導政治意識,引導人們的政治行為,再生產我國社會的政治關系”,更加有效地“溝通社會信息,確保社會的有機聯系,促進社會政治的穩定和發展。”
2.小處著手: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追求最高價值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要靠人來實施,也以人為對象,其最終的目的是改變人的思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人文價值的彰顯就是人的價值的實現。長期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使人們從過去的禁欲的束縛下解脫出來的同時,又給人們設定了另一個利益的牢籠;全球化作用的無孔不入一定程度上也給人的價值的實現和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以及現代社會中科技的異化和工具理性的高漲也導致人的價值理性的失落。這不僅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指標和最終目的,也使人的生存處境和發展空間更加艱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必須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依靠人、關注人和發展人,同時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使思想政治教育朝著健康、合理、人性的方向發展,朝著使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實現達到完美結合和有機統一的方向發展,朝著使人的能力與素質、社會關系以及個性等全面、自由和充分發展的方向發展。
3.兩只手抓: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效用
整合實踐理念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價值,還是思想政治教育個體人文關懷的價值,都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整體效用體現出來。不僅是因為社會為思想政治教育各種價值的實現提供了賴以存在的環境基礎,更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方式最終要以社會關系的形式呈現出來。社會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和個體性的中介,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的重要保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取向和育人目標的陣地基礎。因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不僅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和個體人文關懷兩只手抓,而且還要遵循馬克思主義人與環境關系的規律,“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環境”,共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
作者:趙娜娜單位: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