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村稅費改革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稅費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村社會公共產品和公益事業資金短缺問題

農村社會公共產品和公益事業主要包括農村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廣播電視、鄉村電力、優撫定補、五保戶補助等。過去主要靠農業稅收、提留統籌、各種集資攤派提供資金。稅費改革后,按照規定,農村只能征收農業稅和農林特產稅以及兩稅附加,過去的屠宰稅、提留統籌、各種集資攤派統統取消。盡管中央、省上給一定的財政轉移性支付,但卻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缺口。以廣元的貧困縣元壩區為例,2000年,征收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1057萬元,屠宰稅291萬元,村提留(公益金、公積金、管理費)403萬元,鄉統籌(教育、計生、優撫、民兵訓練、交通、廣播、文化、衛生)381萬元,教育集資1255萬元,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如國土、計生、村建、水利、教育、林業等部門收費)413萬元,各種鄉村道路集資1173萬元(不含積累工、義務工),有線廣播、電視轉播臺建設集資179萬元,興修水利集資930萬元等,合計稅費總額6336萬元(其中農業三稅僅占總收入的22%),農民人均稅費負擔297元,改革后,農業稅、農林特產稅及兩稅附加合計1476.8萬元,人均69.1元。資金缺口達4859.2萬元(按省上認可的口徑算,省上只認可農業稅、農林特產稅、屠宰稅、鄉村提留統籌和教育集資,其余攤派集資不認可,缺口也是1959.2萬元),即使扣除財政轉移支付1388萬元,仍有缺口近3500萬元(按省上口徑算缺口近600萬元)。其中農村中小學教學設備維修及校舍危房改造每年差560萬元,五保護補助、優撫定補差80萬元,鄉村道路修造及維修差150萬元,農村衛生、計生、文化等事業補助差150萬元,鄉廣播事業差80萬元,總計1500余萬元。此問題在調查的其他縣、鄉也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據估計,改革后,整個廣元地區資金缺口達3億多(按省上口徑。算缺口達1.7億多),即使扣除省上的轉移性支付1.3127億,仍有缺口2億元左右(按省上口徑算缺口達4千多萬)。

農村公共產品和公益事業的供給資金匱乏問題,實質上反映了農村的這些社會公共產品和公益事業到底應由誰來提供的重大問題,即我們對農民是“多予少缺還是“多取少予”的基本政策問題。我國農民占總人口的2/3,廣大農民是目前我國收入和生活水平最低的群體。據統計,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6860元,農民只有2366元,而在廣大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恐怕連1000元也不到,有人估計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實際相差5倍之多,這就難怪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占人口2/3的農民只占1/3的零售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我國為什么在人均GDP不足900美元的情況之下會出現內需不足通貨緊縮問題。盡管如此,我國農村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公路交通、廣播電視、電力通訊、人畜飲水、水利灌溉、社會保障及社會救濟等社會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卻基本上由收入最低的農民自己出資解決(以元壩區2000年農村教育為例,當年農村教育支出1704萬元,向農民教育集資就達1255萬元,占教育支出的72%),而收入較高的城市里的這些公共產品的提供,卻基本上由國家出資解決。相當部分的農民子弟因為交不起幾十元的學費而不能上學或中途退學,相當多的農民因為缺錢而無法治箔…。而另一方面,近年來又對北大、清華、人大等少數重點高校非義務教育增撥資金各18億、10億;城市里大搞光亮工程、形象工程等。如果把這些“錦上添花”的錢用于資助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不知有多少失學兒童可以重返校園,又有多少農民可以得到基本醫療。

二、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行和冗員分流問題

目前雖然經過機構改革,但各級黨政機構部門過多,機構臃腫,人員過濫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在經濟不發達以農業為主的貧困地區此問題尤為突出,生之者少,食之者眾,過于龐大的上層建筑是造成農村稅費沉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市中區盤龍鎮為例,鄉級行政事業人員編制只有38人(不含教師),可實際鄉鎮干部再加上“七站八所”總共81人(其中國土所8人,計生站5人),超編一倍以上(此種狀況可以說是普遍存在)。再加上上級硬性規定訂閱的報紙、雜志,各種招待費、差旅費,上級部門的各種攤派,村、社干部的津貼等,一年需支出160萬元,目前該鄉各項稅收70余萬元,非稅收入90萬元,農民人均負擔150元左右。而當地農民種田,一畝需種子30元,化肥20元,農藥40元,灌溉用水70元,請人幫忙插秧、打谷200元,稅費150元,支出合計500元左右。收入按一畝產大米680斤,每斤0.7元計算,收入為500元,收支相抵,大體持平,農民說這還是上等田,如果是差一些的田,那就慘了。農民種田不僅沒有收益,反而還虧本,這就是目前農村出現大量撂荒,農民舉家外出的根本原因(據反映,元壩清水鄉農村勞動力5600多人,外出打工就有4000多人,全家男女老少全部走光的約占全村總戶數的1/3)。以前辦的鄉鎮企業也因為近年來經濟不景氣,產品品種、質量、技術、經營不過關,加之國家關“五斜、“十五斜而紛紛倒閉,使縣、鄉、村級政府的財政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對農民征收的稅費,而使本來就很窮的農民雪上加霜。

農村稅費改革后,該鄉一年的兩稅及附加收入再加上財政轉移性支付總共約80萬元左右,缺口為80萬元左右。怎么辦?當然從根本上講必須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基層政權結構的重組,精兵簡政,撤減冗員,使過分龐大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矗從近期看,可以通過撤鄉并鎮,辭退超編人員來緩解這一矛盾。從長遠看,則涉及到我國的政權結構是否需要設立鄉一級政權,或者說是否可以僅設鄉公所作為縣的派出機構取代現在的鄉一級政權。但不管是近期調整還是長遠改革,都離不開撤減冗員這一條,以及怎么撤的問題。因為你這是在斷人家生路問題(因為貧困地區不象發達地區那樣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多,人家被撤后就只能回農村,臉朝黃土,背朝天),弄得不好很可能會影響社會穩定。此外,在分流中雖然可以通過競爭上崗,擇優錄用,但在目前風氣不正的條件下,可能會出現真正有本事的下崗失業了,沒本事但有關系的卻上崗了這種“劣材驅逐良材”的現象。

三、農村縣、鄉、村級債務嚴重問題

90年代后半期以來,全國縣、鄉、村級政府普遍出現債務嚴重問題。有人估計,我國目前僅鄉級政府債務達2000-4000億元。在此次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此問題廣元地區也是普遍存在。以廣元地區經濟狀況最好的市中區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到1999年全區鄉鎮負債達5567萬元(不包括農村合作基金會的2839萬元),鄉鎮平均負債371萬元,當年鄉鎮負債額比全區財政收入5304萬元還多200余萬元。屬國定貧困縣的朝天區,據統計,到2001年末,全區政府債務余額達1.66億元(經過審計部門的專門審核),其中鄉級債務為6910萬元,村級債務為1450萬元。全區政府債務余額相當于全區財政年收入(2001年的財政收入為1932萬元)8.6倍。據調查,債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兩金(農村基金會、供銷社股金)兌付、農村義務教育普九達標、鄉鎮企業大量倒閉、修公路、村村通廣播電視、搞政績等形象工程以及機構、人員膨脹。

過去這些債務還可以通過向農民集資攤派逐年償還,農村稅費改革后不能隨便向農民集資攤派,所征收的農業兩稅及附加連政府機構的運轉及農村義務教育等公共產品的提供都不能滿足,何來資金償還債務。由于其中相當部分的債務是欠農民的,如兩金欠款等,因此債務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勢必影響農村的穩定,因此,有人形象地把農村債務問題稱為一顆嘀嗒作響的“定時炸彈”。

當然在此次調查研究中也了解到其他一些問題,但相對而言,目前農村稅費改革所面臨的主要是以上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農村稅費改革很可能會夭折,減下來的各種收費很可能會以種種名目死灰復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东光县| 邓州市| 潮安县| 漳平市| 山东省| 思南县| 津市市| 巴塘县| 沙湾县| 鹤岗市| 沂南县| 郧西县| 佛冈县| 荥经县| 安多县| 陵水| 侯马市| 西丰县| 东海县| 宁都县| 兖州市| 弥勒县| 广平县| 晋中市| 壶关县| 出国| 丰原市| 墨竹工卡县| 肥乡县| 双柏县| 北碚区| 利川市| 会昌县| 平谷区| 兴安县| 威海市| 北川| 吴川市| 长乐市|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