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稅務籌劃政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稅務籌劃又稱納稅籌劃,一般是指納稅人在稅法規定許可的范圍內,以收益最大化為目的,通過對企業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取得納稅節約。稅務籌劃的顯著特點是籌劃性,即事先謀劃、設計、安排。而稅務籌劃與會計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企業所得稅的籌劃,受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非常明顯。可以說,企業進行所得稅籌劃的過程,也是一個會計政策選擇的過程。
在稅務籌劃中運用會計政策,具體涉及到很多萬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折舊、折耗和攤銷的籌劃。
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是繳納所得稅前準予扣除的項目,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折舊及攤銷額越大,應納稅所得額就越少。會計上可用的折舊方法很多,加速折舊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節稅方法。另外,企業財務制度雖然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期限作出了分類規定,但有一定的彈性,對沒有明確規定折舊或攤銷年限的資產可盡量選擇較短的年限,將該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完畢。由于資金存在時間價值,這樣因增加前期折舊額,把稅款推遲到后期繳納,相當于依法從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2.準備項目的籌劃《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提取的減值準備有八項,不得刻意多計提或計提不足。
對于那些由于經營情況變化如原材料上漲、投資的股票債券升值、子公司業績提升等原因引起相應準備的沖回,仍將按有關會計準則處理,并將沖回的準備計入當年的利潤。但目前稅法對各項準備允許如除的數額并無具體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及時地、靈活地計提各項準備從而增加計稅時的可扣除金額。
3.存貨計價方法的籌劃。
存貨的發出計價,稅法允許按實際成本或按計劃成本計價。同為實際成本計價又有加權平均、移動平均、先進先出、后進先出和個別計價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通常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選擇后進先出法計價,可以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本期銷貨成本提高,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相對減少,從而達到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的目的;反之,在物價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則應選擇先進先出法計價,才能減輕企業的所得稅負擔。而在物價上下波動的情況下則資采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以避免企業各期應納所得稅額上下波動,增加安排資金的難度。
4.職工工資的籌劃。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職工工資的辦法有兩種:一是計稅工資辦法,發放工資總額在計稅標準以內的,據實扣除;超過標準的部分不得扣除。另一種是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的辦法,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以內的,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在兩種辦法可供選擇的情況下,位于內地或效益不佳的企業可采用第一種方法,位于沿海或效益較好的企業可采用第二種方法,盡可能把職工工資控制在應納稅所得額可扣除的范圍內。
此外,從稅務籌劃的目的考慮,企業在開發成本、借款費用、遞延稅款、長期工程合同收人等的確認,擬及長、短期投資的認定標準和外幣報表折算,都存在不同的會計原則和處理方法可供選擇。
企業在為稅務籌劃制定或選用會計政策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必須貫徹國家的要求,遵守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這不僅可以充分考慮企業內部管理上的要求,也可以顧及企業外部各方的利益和要求。
第二,以企業經營目標和政策為導向。每個企業都有自已的發展目標,都有其達成目標所采取的政策。可以說,會計政策是完成企業目標和貫徹企業政策的一種手段。
第三,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白己的會計政策。會計政策選擇得當,于企業總體日標的實現大為有益。比如采用加速折舊法,固定資產使用初期折舊多提可使企業前幾年少交納所得稅,享受到延緩納稅的利益,暫時節省下來的現金用于其他急需發展的方面;前期多提折舊,還能使固定資產投資盡早收回,降低投資風險。但加速折舊法并非總對企業有利。如企業想上市,企業為了給其報表使用者一個良好的經營業績,則宜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使前期的折舊減少,增加企業利潤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