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管理會計視角下提高企業績效的實證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績效考核主要以財務指標為主,而衡量企業績效的一些重要的非財務指標很少考慮。本文基于管理會計視角從流程評價指標、監控系統和激勵機制來構建績效評價體系,選取滬深兩市的專用設備制造業2011-2015數據,研究發現:流程評價指標、監控對企業績效有顯著激勵作用,激勵機制的作用則不顯著。
關鍵詞:流程評價指標;激勵機制;監控;企業績效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正經歷著巨大改變,要想提高企業管理的水平需要管理會計的大力發展。近年來,財政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規政策,2016年6月,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將管理會計普遍規律上升到標準,是對管理會計應用的核心內容的總結和提煉。2017年根據《基本指引》財政部制定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600-603號—績效管理相關應用指引》,為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績效提供借鑒和指導意義。全面績效管理作為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突破了傳統評價方法,一方面從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進行成本管理,通過作業分析與流程改造,提升企業績效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利用管理會計利潤表進一步對企業的收入、成本、利潤等經營成果進一步分析,從成本和收益兩方面建立的績效評價標準,有助于企業內部管理和提升企業價值。因此本文從管理會計視角去評價企業績效具有重要意義。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2011-2015年滬深主板A股上市的專用設備制造業為研究對象,研究管理會計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的應用。本文主要貢獻在于:(1)拓展了管理會計實證研究,已有研究很少從管理會計視角來評價企業績效。(2)豐富和深化了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創新驅動方面的研究。
二、制度背景、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管理會計是創造企業或組織價值的信息系統(卡普蘭,2007)。它包括確定業績標準、監督業績標準執行過程、獎懲業績標準執行結果等三個要素(于增彪等,2007)。管理會計是在會計信息和獎懲資源基礎上,通過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評價等職能保障企業管理不斷完善并取得成功(梅紹祖和Teng,2004)。企業流程是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的“作業”構成,這些“作業”又進一步分解為各個部門的任務。而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是以持續的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企業流程管理的失敗大多數是由于忽視了會計的作用(Sonnenbergeta1.2014)。流程管理提高企業績效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會計系統中體現流程的要素,即包括目標設定、監控和激勵三個方面。目標設定主要是設定流程標準,包括企業盈利、運營、人力資源和社會責任等十個方面(于增彪等,2014)的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緊緊圍繞企業的核心價值,同時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監督系統持續的監測著目標的執行情況,當出現問題時系統會進行提示并反饋,相關人員可以及時糾正保證了目標的實現;激勵系統把對目標執行結果的信息要素納入員工的薪酬考核之中,能夠約束和激勵員工完成目標,并且平滑流程管理帶來的波動(FeltesandKaruppan,1995)。本文將選取管理會計要素的三個方面:流程評價指標、監控系統和激勵機制對組織績效進行實證分析。據此,本文提出假設1。H1:企業的內部管理中,通過建立流程評價指標、監控系統和激勵機制體系可以提高企業績效。
三、實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1、樣本選擇
本文以2011-2015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初始樣本。遵循如下程序選擇樣本:(1)剔除了金融保險業公司;(2)剔除ST類公司;(3)剔除實際控制人缺失的公司;(4)剔除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5)最后,本文選取專用設備制造類公司作為樣本。
2、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企業財務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G-S數據通過打分得出,內部控制評價來源于迪博數據庫,SRR數據通過手工搜集企業年報和公告中的企業責任信息披露,然后計算得出。
(二)模型介紹模型
(1)中被解釋變量是企業績效(PF),用于對內部員工的業績評價。這里用利潤增長率和總資產報酬率的均值作為衡量指標的樣本值。本文的流程評價指標(G-S)參照Harrington(1991)、卡普蘭和諾頓(2005)、于增彪(2014)方法進行設置,流程評價指標中分為五維度分別為運營能力(OC),新市場增長(MGR),經營效率(OE),新市場適應性(R&D),社會責任(SRR):通過對公司治理、股東、債權人權益保護、員工權益、供應商、客戶、消費者權益保護、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和自主創新等七個方面進行打分。為使每個維度變量具有可加性,將每個維度的實際得分除以該維度的最大值,然后取流程評價指標中各維度的均值作為G-S的樣本值。監控系統通過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數衡量。激勵機制(MSR):通過高管持股的股權數量占總股數的比例來表示。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企業績效PF均值為-62.5463,標準差為489.4990,中位數53.7269,這表明中國現有企業績效水平差距較大;G-S均值為0.5059,標準差為3.3540,中位數0.6451,表示大多數企業超過均值;均值為0.5059,ICQ標準差為668.5236,標準差55.0069,中位數682.48;MSR標準差為0.2324,標準差0.2252,中位數0.2174。
(二)多元回歸分析表
首先我們考察企業G-S和PE企業績效的關系。表3的回歸結果表明,在全部樣本中企業G-S對PE在10%的水平上正相關,表明企業的流程評價能提高企業績效。ICQ在5%的水平上正相關,表明監控對企業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但是MSR并不顯著,激勵機制作用不明顯。基本驗證了本文的假設1。控制變量SIZE在10%的水平上正相關、AGR在1%的水平上正相關。
五、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管理會計中的流程評價管理和企業的內部控制相結合,可以為企業更好地提高組織績效,管理會計中的這兩個指標具有明顯的互補性。在我國專用設備制造類企業管理會計的實踐中,流程評價管理和企業的內部控制對企業的組織績效發揮了明顯的作用,但是企業激勵機制就沒有做到顯著的績效貢獻。這可能受行業特征和企業深化改革的影響。本文的啟示在于:(1)要提高組織績效,就要通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立科學的流程評價指標和內部控制。(2)企業的激勵機制需要加強,也要讓人的作用融合到管理會計的實踐當中,發展好管理會計,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作者:秦娜 魏長升 尚林睿 單位:河海大學文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