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企合作EERAH式旅游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教育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把大家對教育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明確了今后發展的目標定位和戰略選擇。還提到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些都逐一彰顯了職業教育中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江蘇省教育廳于2012年12月底頒布了《關于制定中等職業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蘇教職[2012]36號)文件,更好地詮釋了目前職業學校的當務之急是“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更直接指出職業教育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對接行業企業崗位需求,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系統構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就業創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面對倍受歡迎的普高教育,要想紅紅火火地提升職業教育魅力,這些都向職業教育人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而隨著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項目的穩步推進,職業教育開始重新考慮了學校如何更好地借力于社會資源,而校企合作無疑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這又給了職業教育人一個新的啟發,可以通過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共育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現狀
1.合作形式自校企合作被職業院校認可以來,主要采取的合作形式有校企共建專業指導委員會,為各類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計劃給出建設性意見;校企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階段性課程見習和畢業頂崗實習的機會和崗位,使學生在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鍛煉,掌握各種工作崗位所需的技能和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具備各個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校企共建校內外師資培訓基地,方便各類專業教師走進企業掛職鍛煉,或聘請資深的教學名師兼任企業顧問,了解行業前沿資訊,豐富行業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利于聘請企業管理者、技能骨干等為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實踐課程的教學,彌補師資不足的問題;校企共創訂單式委培,企業以對各專業建設贊助,向學生提供獎學金等方式設立委培班、企業冠名班,校企雙方合作,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企業的管理者、技能骨干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階段性課程見習、畢業頂崗實習均在合作企業完成,畢業后直接到該企業就業。
2.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在各大職業院校忙于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同時,既為這一模式得以開展而感到欣慰,又為在執行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變味而感到無奈。可以說,目前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問題,且不容忽視,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內容學校與企業各種合作,大多只是處于簡單的初級階段合作,主要停留在頂崗實習崗位的安排上,校企雙方在合作上流于表面化,形式大于內容,缺乏深層次的實質性合作內容,如學校、企業的指導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實習,實習任務如何得到保證,輪崗實踐如何實施等。(2)校企合作保障機制不健全國家還沒有出臺特別有利于校企雙贏的合作制度和法律法規,更缺乏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措施,也沒有成立專門的政府機構來具體推進校企深度合作的相關事宜,這嚴重影響到了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而學校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人力物力的支持的,從而校企合作成了學校單方面積極的怪現象。(3)學生實習穩定性不足學生對實習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們渴望盡快接觸社會來證明自己。但真正進入實習狀態后,又由于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導致其對實習喪失信心,加之實習時間長達一年,學生會表現出不安、抱怨,甚至跳槽等現象,實習生活很不穩定,難以管理。面對這些凸顯的矛盾,校企合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要想真正將其落到實處,不得不考慮能兼顧校企雙贏的合作新模式。
三、eerah式校企合作的理念
EERAH,主要是指梯度提升(Escalation)、進階考核(Evaluation)、崗位輪換(Rotation)、終端鑒定(Appraisa1)、高位就業(Higher-employment)五個階段,其主要解決的是利用階段培養,將學生校內學習與校外見習所獲得的知識進行融匯貫通,并借助輪崗見習,獲得較高的綜合職業技能及職業素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為高位頂崗就業做好準備。這樣的合作模式,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既為其打造校內理論、實訓課程,結合校外階段性輪崗,即服務于考證、技能大賽,又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具體實施如下:
1.教學計劃我校地處江蘇揚州,旅游管理專業所對應的旅行社、酒店、景區三大行業淡旺季各有不同,旅行社、景區業客流量較大一般在四月至六月,酒店業在四月至六月、九月至十月、十二月至來年一月是旺季。因此,在五年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調整實施性教學計劃時,可根據市場實際需求,采用“季節性輪崗”(旺進淡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1學年(校內上課)+1學年(校內上課+2個月酒店餐廳、客房服務見習)+1學年(校內上課+2個月景區講解見習)+1學年(校內上課+2個月旅行社、酒店前廳見習)+0.5年(校內上課)+0.5學年(旅行社、酒店、景區綜合性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
2.教學內容五年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文化基礎課程貫穿在前4.5年內,而專業課方面主要涉及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在一年級時主要完成旅游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如旅游概論等,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實踐課程方面主要依托階段性課程見習和最終的頂崗實習來實現,如在第三學期安排學生進酒店見習。利用酒店的人力、物力,在酒店完成餐廳服務、客房服務等基礎性實訓課程的學習,在已經獲得理論及實踐的基礎上,第四學期完成餐廳及客房中級工考證,及其他旅游相關專業知識。第五學期學生到景區實訓,景點講解是導游員的一項基本能力,通過在各大景區見習,掌握各大景點的路線及講解技巧,甚至學會對客服務的技巧,為成為優秀的導游員做好鋪墊。第六學期完成旅行社經營管理及導游證考試所需知識的學習,迎接第七學期的導游證考試。第八學期學生基本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安排其到旅行社進行見習,完成導游、計調、營銷等課程的學習。結合三次進旅游各類企業的階段性深度見習,學生已經對旅游管理專業及自身條件有了深刻的認識,因此在第九學期的學習內容安排上具有目的性,幫助學生梳理職業生涯規劃的一些理論課程,為其確立實習方向,更為第十學期正式進入各類旅游企業進行畢業頂崗實習打好基礎。在三大旅游企業實訓見習期間,各企業負責安排學生的實訓崗位、食宿,并確保其人身安全等,學校專業指導教師與企業管理者、技術骨干人員共同負責完成教學任務及學生的管理工作。在實訓見習期間,學生帶著課本進企業,一邊完成實訓課程的學習,一邊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而學校專業指導教師也利用此機會邊管理學生,邊完成掛職鍛煉的任務,調研企業發展狀況,同時還能為企業提供理論知識服務,完成課題等任務。可以說,EERAH式校企合作的實施,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了校企合作的優勢,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地融合。
四、EERAH式校企合作的實施
1.梯度提升(Escalation)階段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是按“4.5+0.5”進行培養的,共十個學期,將在課堂與企業之間、校內實訓與校外見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穿插式進行。從簡單的操作技能到復雜的綜合技能,即由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到景區講解員,再到旅行社導游及經營管理人員,學生逐步梯度提升式完成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以縮短學生初就業時的適應期,盡快找到晉升空間,實現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
2.進階考核(Evaluation)階段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學生的梯度提升的每一個階段都由學校設定好了,但每個階段的進階考核卻是真正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這正是學生每階段成果的確認鑒定,是其學習能力的反映,更是其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進階考核,需在校企合作之下,專業教師與企業見習指導教師共同組成考核隊伍,在校內學習、實訓及校外見習等各個環節進行過程性監控及期末全面評估的方式來實施。考核合格者將進入下一梯度學習,而未能合格者,還需在原有崗位繼續見習,指導教師需及時跟進,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
3.崗位輪換(Rotation)階段崗位輪換主要是通過真實的工作環境,解決在每個梯度見習過程中進行多崗位的輪換及體驗。通過在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見習,學生可多角度地了解企業崗位存在的實際意義,深刻體會企業文化,掌握各個崗位的不同工作內容及技巧,知曉各個崗位的內在聯系,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及管理方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4.終端鑒定(Appraisa1)階段五年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終端鑒定階段,設置在第九學期末。這一階段主要是針對學生在過去6個學期的校內理論學習、技能實訓,及三次到旅游企業進行見習所取得的成果,結合學生在學校和企業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職業證書、職業素養等方面,由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指導教師進行聯手,對學生進行公平、公開、合理、全面的評估。
5.高位就業(Higher-employment)階段高位就業是EERAH式校企合作的最終目標,學生在企業見習過程中,既向企業展示了其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也全面立體地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為自己今后的就業提供了提升的空間。這也有效地塑造了學生的職業觀,為其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寶貴的意見,減少了跳槽的概率。通過EERAH式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應用研究,對2013年秋季職業學校學生所采用的“4.5+0.5”人才培養模式無疑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對旅游類中高職人才培養的銜接也有了新途徑。
作者:陳云單位: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