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市新農村建設新視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合理開發利用農村可再生能源,加強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分析蘭州市發展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的優勢與制約因素,提出了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發展的思路和重點,并從加強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地推廣技術模式、加大資金投入、提升技術支撐能力、探索后續管理機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快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進程,推進蘭州市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描繪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前景,指明了建設的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在新形勢下加強“三農”工作、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
農村能源生態模式是是按照生態學、環境學、經濟學、系統工程學等基本原理,以土地資源為基礎,以太陽能為動力,以沼氣工程為紐帶,種養業結合的生態家園模式[1]。在新農村建設中,合理開發利用農村可再生能源,加強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不僅能有效緩解農村能源短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而且也有利于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優化農村環境,統籌城鄉協調,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1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有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生產發展首先指的是農業現代化。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可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帶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如我國北方地區推廣的“棚-豬-廁-沼”四位一體生態工程,就是把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科學技術對養殖業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轉換,生成清潔能源和有機肥料,解決了農村生活能源問題,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
1.2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有助于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農村能源生態工程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是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的重要途徑。比如沼氣工程建設,一口8~10m3的沼氣池,約需投資1500元左右[2],利用這口沼氣池農戶每年可節省燃料和電費700元,節約化肥和農藥費用150~200元,養畜增效150~200元,種植業增效150元,則一口沼氣池的經濟效益可達1200元/年。如果把沼氣綜合利用與農業生產聯系起來,發展庭院經濟、生態農業,效益更加顯著。
1.3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有助于促進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的改善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長期以來,農村大部分地區處于“露天廁、泥水街、雞鴨圈、蠅滿院”的惡劣環境之中。太陽能光熱、光電轉換技術、沼氣發酵以及秸稈氣化技術的開發利用,提高了農村用能的水平和品位,促使農民養成了干凈衛生的生活習慣;農村發展沼氣,使廣大農村婦女告別了煙熏火燎之苦,被稱為“婦女的第二次解放”;沼氣池建設與改圈、改廚、改廁同步進行,人、畜糞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氣池進行厭氧發酵處理,可殺滅寄生蟲卵和部分病菌,糞便基本達到無害化處理,有效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切實保障了農民的身體健康。
1.4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有助于促進鄉風文明,提高居民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新農村建設是外部形象與內在素質的統一,不僅要考慮外在形象的美化,更要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根本任務。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涉及能源、生態、建筑、種植、養殖和微生物等多門學科,是一項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項目,因其效益顯著,能提高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使他們把精力投入到將實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行列中去,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用戶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種養、加工等庭院經濟項目,消化和轉移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了人力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其他資源的利用率。農民在模式建設中,逐步樹立起商品的信息觀念、時效觀念、價值觀念和市場觀念,科學文化素質普遍得到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了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
1.5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有助于促進民主管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新農村建設中的“管理民主”要求貫徹可行性原則,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提供公共服務;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村級服務組織,是由農民自覺、自愿組織起來的,服務組織直接聯系著每一家農戶,既能開展經濟技術服務,又能提供法律援助和政策咨詢等,使農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提高與外部市場競爭的能力,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促進了民主管理。
2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發展的優勢及制約因素
2.1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發展的優勢分析
(一)資源優勢
開發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化的目標,預期到21世紀中后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可能成為世界主流能源。蘭州市具有較為豐富的且有一定開發潛力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目前,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重點是生物質能和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
(1)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蘭州市生物質能資源主要包括農作物秸桿、薪柴、畜糞等,是農村生活用能的主要來源,約占農村生活用能的60%[3]。與河西和隴東地區相比,蘭州市生物質能資源儲量相對不足,但由于生物質能資源獲取方便,在蘭州市農村地區利用較為普遍,且利用水平低,能源轉化率低,存在很大的優化利用空間,可為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提供充足的資源條件。
(2)太陽能
蘭州市太陽能資源豐富,屬于太陽輻射的一、二類地區,平均日照時間2300~2700h/a。有專家測試,在相同水量和溫度的前提下,夏季每天每平方米所接受的太陽能熱量相當于4kW.h的電轉化的熱量,冬季則大約相當于2~3kW.h的電能[3]。據估算,一只集熱面積1.5m2的太陽能熱水器可滿足一個四口之家一天的熱水需求,假設一年需使用熱水器300天,則可節電900度,相當于344.7kgce,按每度電0.54元計算,可節約電費486元。若按2004年蘭州市人口總數309萬人,約77萬戶,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約8%計算,則全市可節約5544萬度電,相當于2123.35萬噸標煤,節約電費2993.76萬元,減少CO2排放3157萬噸,減少SO2排放28.46萬噸。同時太陽能溫室、太陽能光電利用也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二)政策條件
政府支持是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發展的強有力條件。國家的《節能法》、《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電力法》等法律法規均提出了“加強農村能源建設,開發利用沼氣、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要求。甘肅省委省政府也制定出“甘肅省農村能源建設管理條例”、“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意見”等一系列支持農村能源發展的政府措施。蘭州市委、市政府多次提出,要將農村能源作為緩解人畜飲水后的又一重大問題來對待,作為農村的一場新革命來對待,2007年4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又出臺了“蘭州市節約能源實施辦法”。這些都為加快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技術基礎
技術條件是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發展的基礎。甘肅是農村沼氣和太陽能利用最早的區域之一,目前已總結出“一池三改三配套、四位一體、一池三改”等多種適合本區域實際情況的農村能源生態模式;蘭州市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農村能源建設管理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擁有多家具有專業資質的施工企業,有1000多人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質較好的技術隊伍。另外蘭州市還擁有多家農村能源研發培訓機構,如國際太陽能促進中心、亞太地區太陽能研究和培訓中心、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蘭州市農村能源建設推廣中心、市畜牧局、市能源站、市太陽能學會以及皋蘭縣農廣校等部門,均可為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2.2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
從總體上看,蘭州市在推進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發展農村能源生態工程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具備必要的條件和基礎,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蘭州市在推進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
(一)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的發展規模和經濟發展速度不適應
近幾年來,蘭州市經濟快速穩步發展,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臟亂差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畜禽糞便污水、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率都比較低,區域優勢和潛在的資源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二)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
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近年來,蘭州市已對農村能源工程建設加大資金投入,但總體上看,一是投資渠道不穩定,未設立專項資金,投資方向單一;二是投入量明顯不足,不能適應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快速發展。
(三)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技術推廣和后續管理服務體系薄弱
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隊伍作保障,沒有比較健全的技術服務體系,就不能使能源生態技術廣泛應用于生活和生產之中。近幾年來,蘭州市農村沼氣建設發展速度較快,新建沼氣池較多,使用年限短,管護問題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但后續管理服務跟不上,制約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的快速穩步發展。
(四)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科技支撐體系滯后
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涉及的領域廣,具有多學科、跨行業、技術密集等特點,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水平。蘭州市在研究開發高效沼氣發酵工藝、提高產氣率和去除率、降低工程成本,秸稈氣化等方面沒有新的突破;在能源農業、開發燃料乙醇技術、秸稈固化和液化等方面的生物質能源深層次開發利用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的技術質量標準和檢測體系還不完善,科技支撐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3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思路和重點
3.1發展思路
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思路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以加強農村環境整治、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以農業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切入點,因地制宜推廣地各類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模式,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行動,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循環發展型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2工作重點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蘭州市加強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重點在于抓好“五項工程”建設。
(一)加速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依托沼氣國債項目,以沼氣為紐帶,以農戶為單位,將太陽能溫室、太陽能禽畜舍、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沼氣池等農村能源技術與生態農業技術進行組合,與農村改廚、改廁、改圈、改炕灶、改庭院等統一規劃,配套建設,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緊緊抓住農村“六小”工程和西部生態環境建設的有利機遇,加大對沼氣國債項目的爭取力度,以推動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邁上新臺階。(二)大力推廣生物質氣化工程建設。以秸稈、薪柴等生物質資源綜合開發、高效利用為突破口,加快推廣生物質氣化技術。(三)認真抓好集約化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建設。要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原則,分期分批建設規模化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切實加強規模化養殖場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工作。(四)積極推廣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要與“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抓好“百萬農戶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項目建設,制訂好建設規劃,明確區域發展重點,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推行先進適用的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技術模式,以項目推動發展,以“示范村”和“整治村”為重點,加快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的推廣應用。(五)全面啟動能源替代技術創新工程。以科技為先導,充分依托蘭州市及甘肅省有關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加速開發適合干旱半干旱地區特點、滿足小康社會需要的農村替代能源新技術。
4加快蘭州市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對策措施
4.1科學規劃,把農村能源生態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之中
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科學規劃是加快發展農村能源的前提。要進一步調整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和《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把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切實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鄉村規劃之中。
4.2因地制宜,積極推廣適合蘭州特點的技術模式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蘭州市生物質能、太陽能資源現狀和區域特點,明確建設區域和重點。在湟水沿岸的紅古區,以防養殖場糞便污水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污染水資源,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應與防治禽畜養殖污染和農村環境整治相結合,重點發展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養殖場和養殖大戶沼氣工程以及太陽暖圈等組合的“畜-廁-沼”模式;在蘭州市郊區,與養殖場搬遷和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重點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大中型沼氣工程;在城郊農村建設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環境治理雙重目標。在榆中、永登、皋蘭三縣的偏遠地區,可將太陽房、太陽能熱水器、沼氣池、吊炕、省柴灶和集雨水窖等生態工程集為一體,形成“太陽能—生物質能”一體化的農村生態住宅模式,以滿足住宅的取暖、照明、炊事、熱水等日常能源需求。
4.3創新機制,不斷加大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投入
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是一項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的公益事業,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扶持,加大財政的資金投入;要注重項目的整合配套,爭取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扶貧開發、節能等專項經費中安排一部分用于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要進一步發揮國家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地方各級政府制定和完善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扶持政策,并鼓勵調動社會資本和農民群眾投資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逐步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機制。
4.4突出科技,進一步提升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技術支撐能力
發展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要加強與科研院校的技術合作與交流,整合技術力量,組織科技攻關,加大農村可再生能源生產、轉換、利用技術的開發和能源農業技術的研究;注重沼氣工程與農技、農機措施的綜合配套,加快農村能源與生態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加強農村能源生態工程體系建設,充實技術力量,提高隊伍素質,抓好技術指導和服務,推進科技入戶,提高技術到位率和普及率。
4.5拓展領域,探索后續管理的模式和機制
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集農業生產、工程建筑、管理服務為一體,建設是基礎,管理服務是關鍵。一方面要挖掘潛力,積極拓展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領域,與“測土配方施肥”相結合,加強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抓好示范試驗,不斷擴大沼渣、沼液的應用范圍;在太陽能開發利用上,加快光熱、光電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把太陽能技術應用到養殖業、種植業等生產中去。
參考文獻
[1]張培棟,王剛.農村戶用能源生態工程北方模式能量轉化研究[J].太陽能學報,2005,26(6):815-819.
[2]張培棟,張楠,胡華.中國半干旱地區農業持續發展模式探討[J].農村生態環境,1998,14(4):58-61.
[3]甘肅省可再生能源“十五”計劃及2010年發展遠景規劃[S].甘肅省發改委,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