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教學環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教學環節研究早已有之。例如,黃煥初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的界定》(《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柳禮泉主編的《大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熊曉燕的《走出認識誤區,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河北科技大學課題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研究與實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第5期);馬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研究》(《南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1期);蔡暄的《高職院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體系的構建》(《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2年第5期);凡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原則探析》(《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從以上的簡明介紹中可以看到,國內教師們著重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涵及形式、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實踐教學環節的內涵和目標、實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對應性研究,對后繼的研究者有很好的啟迪。本選題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教學環節應從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關系辨析著手,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課堂的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實踐教學引入社會實踐環節,突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間接性和抽象性的特點,使學生們通過分析第一手的資料,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和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此,國內廣大的思政課教師們都在不斷地探索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教學的機制。本文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進一步辨析的基礎上,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教學環節做些有針對性的探討。
一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關系的辨析
理論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的。理論源于實踐,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無物的,實踐又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也是辨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應當走在實踐教學的前面,理論教學主要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識”,實踐教學則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識”與具體的實踐活動形式結合起來開展的教學環節。
1理論教學應當走在實踐教學的前面,為實踐教學服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主要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識”,是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說社會發展和變革實踐的過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要避免空洞無物的、脫離歷史環境和現實生活的“理論闡述”,不能出現“學而不用”而使學生覺得“學而無用”的狀況。認為,“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理論要應用于實踐,才具有意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也是這樣,理論教學走在實踐教學的前面,目的在于應用于實踐,為實踐教學服務。我們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理論在實踐教學環節運用的“情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大學生。
2實踐教學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在理論指導下進行
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人類的科學理論知識對于實踐過程的引導作用,在于使人們的實踐具有目的性。我國開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分析、看待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的歷史的過程。在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這與專業課和其他公共課具有不同的特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應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在理論的指導下來進行。只有這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才不會出現盲目性、無序性的誤區,才能實現通過實踐教學使大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維辨證認識社會歷史發展過程的目的,減少他們社會實踐的盲目性。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本質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教學環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看,課堂的理論教學必須是一種帶有豐富“社會實踐性內涵”的教學活動才會變得生動活潑;從實踐教學的角度看,實踐教學的過程也必須滲透著課堂教學的理論成果才會使學生的實踐活動目的明確和有的放矢。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要與課堂的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增強實踐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1實踐教學內容要明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與大學生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社會熱點明確地結合起來,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教學中選準題目,設計出有思想、有意義的實踐方案,指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使大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中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對社會現實問題具有敏銳的分析判斷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有目標,內容明確,“對學生要提出具體要求,明確此次實踐教學對哪些基本理論加強理解,或提出若干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目的明確地進行社會實踐”。在這些專業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比脫離理論指導的盲目實踐,更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可以使學生少走許多不必要的彎路,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2實踐教學形式要關聯
作為具有“社會實踐性內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學工部舉行的“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他們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和對實踐教學過程的操作都存在很多問題。事實上,實踐教學環節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需要設計出與理論運用具有緊密關聯性的教學形式。在校內,實踐教學是可以組織學生舉辦講演會、辯論會、理論學習小組等活動來開展,使實踐教學形式具有多樣性,激發大學生強烈的參與感、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校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有教學計劃,運用社會力量建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進行社會調研與社會考察,寫出有價值、有見解的調查報告。
3實踐教學教材要體現連貫性
為了促進實踐教學的開展,我們務必編寫出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與實踐教學相一致的具有實踐性的教材,才能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現出連貫性。在理論教學上,我們堅持以“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為原則,以應用為中心進行理論與實際的滲透;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要重研究性內容,啟發學生的辯證思維過程,使學生擺脫傳統的重結論輕結論產生過程的傾向。在這個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把課堂教學過程看作是學生社會生活過程中的一部分,立足現實生活,發掘優質的教學資源,對現有的教材進行創造性地開發,實現“教材”向“學材”轉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社會理論的探索者和政治思想的思考者,從而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認識。
4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教高司函〔2004〕259號)指出,高等學校應著眼于國家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構建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基礎課程,也要主動順應這一教改潮流,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與各專業課的實踐教學相比,具有自己的特色,這一實踐教學體系也有著自己的內容,一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服務;二是多方籌集資金,探索合作教育的新形式;三是改變職稱評定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踐教學工作。
三結語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需要教師切實把握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的特殊性,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把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聯系起來開展,“講深講透、講明白講清楚”,既重視課堂教育,又注重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達到“知行統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大學生在理論上知道馬克思主義“是什么”,還要使大學生通過這個教學環節,對理論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思考“為什么”的道理。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采用研究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理論聯系實際(而不是迎合),使大學生運用理論來指導實踐(而不是裁判)。我們只有準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題中之意,才能改變對于實踐教學認識和操作過程中存在的混亂狀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受益。
作者:張運松 單位:肇慶學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