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教育環境知覺的性別差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從徐州醫學院抽取2000名在讀學生進行施測,回收問卷1931份,經嚴格篩選,有效問卷為1673份,有效率86.7%。其中女生993人占59.35%,男生680人占40.65%,涉及3個年級,13個專業。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由中國醫科大學醫學教育研究中心翻譯的英國Dundee大學開發的《教育環境評估量表》(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該量表由五個維度,包括50個單項組成,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克朗巴赫a(Cronbach’a)系數為0.93。采用likert量表的五級記分制,即“非常符合”、“符合”、“有時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五級。記分方式為:正向陳述的條目這五級相應分值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如果是反向陳述的項目則反向記分。該量表第4、8、9、17、25、35、39、48、50項為反向記分題,滿分250分,按得分情況劃分四個等級“非常好”(201—250分)、“較好”(151—200分)、“問題很多”(100—150分)、“問題嚴重”(1—100分)。
(三)數據處理
使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雙人雙錄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從性別方面分別就學生對學習的知覺(12項),學生對教師的知覺(11項),學生對學術自我知覺(8項),學生對環境的知覺(12項)和學生的社交自我知覺(7項)五個維度進行分析與研究。表1不同性別醫學生對教育環境知覺的各維度測量結果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男女生對教育環境知覺的總體得分情況
表1顯示男女生五個維度得分和教育環境總分均處于四個等級中(“非常好”、“較好”、“問題很多”、“問題嚴重”)的第二個等級,也就是較好這個檔次。其中男生對教師的知覺低于女生,對學習的知覺高于女生,但不存在統計學差異;男生對學術、環境、社交的知覺高于女生,并存在統計學差異。
(二)男女生對教育環境知覺的單項測量結果
表2顯示50個單項中有17項在男女生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其中對學習的知覺有3項,對教師的知覺有4項,對學術的知覺有2項,對環境的知覺有4項,對社交的知覺有4項。表2不同性別醫學生對教育環境知覺的單項測量結果
三、建議
(一)男女生對學習知覺的差異分析
研究表明,在考察學生對學習知覺的單項中,男女生差異性體現在第1、7、22項上,即男生更加符合“我被鼓勵參與課堂教學”;更加贊同“教師能很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教學能幫助培養我的自信心”。這說明醫學院校男女生在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上存在差異,較多的男生能表現出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與教師的互動程度及自我效能感方面均優于女生;而較多的女生性格羞怯,怕出丑,與教師的互動程度不及男生。此外,男生大多善于聯系實際,動手能力強,對醫學知識大多是理解記憶,學習興趣濃厚,充滿自信;而女生較多的是機械記憶,忽視知識的融會貫通,不愿動手操作,忽視聯系實際,學習費力而效果不好,打擊了自信心。這提示教師應對女生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鼓勵女生采取積極的自我暗示,指導女生注重知識的理解、遷移和想象,給女生創設特殊的醫學教育情境,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女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增加自信心,改進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男女生對教師知覺的差異分析
研究表明,在考察學生對教師知覺的單項中,男女生差異性體現在第8、9、39、50項上,均為反向記分項,即女生更加反對“教師嘲弄學生”、“教師們很專制”和“教師們上課發脾氣”、“學生們激惹老師”。這說明醫學院女生對教師的評價優于男生。這可能是由于女生從小就受社會、家庭對性別角色的教育,常常表現得溫順、安靜、守紀律,努力扮演著教師喜歡的角色;而男生則易形成調皮、機智、好質疑、獨立的性格特征,討厭教師在傳統教學中的“一人講臺”的授課模式,討厭被約束、控制,從而影響了主觀能動性,對教師的知覺較女生低。這提示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逐漸從“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的藝術性。
(三)男女生對學術知覺的差異分析
研究表明,在考察學生對學術知覺的單項中,男女生差異性體現在第21、27項上,即女生更加符合“我感到已為從事我的職業做好充分準備”和“我能夠記住所有我需要的知識”。這說明醫學院女生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優于男生,可能與多數女生勤奮、認真、細致、踏實的性格特征有關;而男生的自制力與堅持性多數不如女生,重視接受新的知識,對學前的準備、學后的總結鞏固有待進一步改善。這就提示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端正學習動機,指導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四)男女生對環境知覺的差異分析
研究表明,在考察學生對教師知覺的單項中,男女生差異性體現在第23、30、35、49項上,即男生更加贊同“教師授課過程氣氛輕松”和“學校給我很多機會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女生更加反對“學校的生活體驗讓我失望”、更加贊同“我感到我能隨意提出我想問的問題”。這說明男生進入大學,獲得更多的自由,很少受到外界的約束,社交圈子擴大,感到授課過程輕松,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培養;但同時學習任務并沒有減輕,醫學課程考試要求更高,處理的瑣碎事情更多,對學校生活體驗感到失望。女生相對于男生進入大學的轉變較少,繼續保持高中的良好學習習慣,努力認真,勤學好問,主動質疑,積極思考發展自我。這提示高校應該引導學生認清自我,掌握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學會正確地設定學習目標,管理自己的學習情緒,堅持學習并且定期總結反思,有效地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調節。
(五)男女生對社交知覺的差異分析
研究表明,在考察學生對社交知覺的單項中,男女生差異性體現在第3、14、19、46項上,即女生更加贊同“對壓力大的學生有完善的支持系統”、“我很少感到厭煩某一課程”和“我的住宿條件舒適”;男生更加贊同“我的社交生活很豐富”。這說明男生進入大學,隨著社交圈子的擴大、心智逐漸成熟及特殊的社會因素,對未來的擇業就業承受的壓力大于女生,同時對大學教學進度安排得緊湊存在抵制情緒,對大學住宿條件要求也高于女生;較多女生進入大學就一心認真學習,服從學校的各種安排,面對現實,學習情緒較男生輕松,物質需求較男生低。這提示高校應該通過多種形式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給學生創造一個發展自我、展現自我的舞臺,同時給學生提供釋放壓力的支持系統。男生和女生的性別差異體現在諸多方面,包括觀念、性格、智力、思維、行為等等。隨著高等教育量的擴張,高等教育在其規模、高等教育觀、功能、課程與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校類型與規模、領導與決策、學術標準、入學和選拔、學校管理等方面都會發生質的變化。高校應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潛在需求積極進行回應,為他們的個性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為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營造有利的氛圍,為他們成長成才提供寬松的環境。
作者:杜宗明蘇中平陸召軍單位:徐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