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員工調查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針對公司近一段時間出現的不文明行為和不優雅舉止,為了塑造公司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規范員工個人形象,杜絕鋪張浪費、亂扔亂吐亂停亂放、拖沓散漫等不良風氣和習慣,公司辦公室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02份,抽樣率為28.3%,收回84份,回收率為82.4%。調查發現,在普遍情況較好的同時,也存在著隱憂。 一、語言交流溝通障礙較小
普通話是我們進行交流溝通的通行證,基本上都能聽懂。調查結果表明:經常用普通話(72例)與同事交流的人近九成,偶爾也用普通話(11例)交流的占一成。也就是說,語言障礙基本上不存在,這就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既然來自全國各地,語言、習慣自然有差異,并且各人綜合素質也參差不齊,造成工作中、學習上壓力過大。但是,并不是這一狀況不能改變,我們只有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語言障礙,用心去發現問題,努力地多與人交流溝通,善于學結,不斷更新,不恥下問,并與大家共同分享工作的快樂,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團隊中,并為之努力奮斗,才能共同實現團隊的目標。
因此,平時在思想上的溝通交流,生活中的相互幫助,工作中的相互支持配合,語言因素尤為重要。在全廠范圍內推廣普通話勢在必行。
二、個人形象與企業形象緊密相聯
有85.72%的同事認為個人行為對公司形象帶來影響,9.52%不會影響,4.76%沒考慮。同時,有86.9%的員工會主動提醒其它同事注意個人形象如衣衫不整,有7.14%的人置之不理,3.57%的人建議應該批評教育,只有1例認為自己不會注意個人這方面的問題。
【摘要】目的調查不同人群對眼視光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人群共300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目前眼視光從業人員資格認證還未完全規范。結論眼視光學在維護視覺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視光從業人員應進行專業規范化培訓及職業資格認證,持證上崗,依法從業勢在必行。
【關鍵詞】眼視光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必要性
人類對外界信息的獲取主要依靠于視覺,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占80%,然而,我們的視覺健康正在受到極大的威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世界有盲人4000萬~5000萬,低視力是盲人的3倍,為1.35億~1.4億,其中75%即約1億多患者可通過手術及屈光矯正得以恢復或提高視力。我國盲人有500萬,低視力有750萬,在我國,老年低視力和兒童低視力二種人群不應忽視。我國100.000個兒童中有87個為視力殘疾,而在60—69歲的老年人中100.000個人有400人為視力殘疾,70—79歲為800人,80—89歲為1.200人,而90歲或以上視力殘疾可高達1.300人,我國老年人視力殘疾已是我們必須面臨的十分嚴峻的挑戰。我國每年出現新盲人45萬,低視力135萬。鑒于此1999年WHO提出“視覺2020,全球行動消滅可避免盲,享有看見的權利”的活動,我國是成員國之一。五種可避免盲分別為白內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數拉美國家)兒童盲及低視力與屈光不正。按生活視力<0.5~0.1為標準,低視力的患病率為11.57%,從病因上看屈光不正占其中的45.16%,白內障占24.19%[1],屈光不正主要依靠于屈光矯正康復或提高視力,白內障患者術后很多也需要驗光和屈光矯正來彌補手術未能解決的問題。可見眼視光學在低視力的康復和眼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眼視光學在美國已發展成為一個獨立醫療保健學科,眼視光從業人員有光學師,視光醫師和眼科醫師,光學師以眼測量和制作為主,無需醫療背景,視光醫師、眼科工程師需經過8年的醫科或視光專業教育,分別獲得MD(醫學博士)或OD(視光學博士),兩者均需獲得工程師資格和執照,視光工程師側重眼保健工作,類似眼內科,眼科醫師主要以手術為主,類似眼外科,在歐州,也大致如此[2]。我國是近視大國,近視占總人數的30%,其中青少年近視率在30—70%,但是由于歷史等原因,傳統的眼鏡行業成為一個壟斷,市場混亂,影響國民視覺健康。眼視光行業是否應持證上崗、依法從業成了熱點,焦點問題。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自2005年開始,率先在眼視光專業大力推行“雙證培養”模式,特色、服務培訓了初、中、高級驗光員、磨鏡工10批,在校的眼視光專業學生雙證率達99%,使大批學生在實習時就持證頂崗、帶薪實習,由于動手能力強基礎扎實,畢業生供不應求,分布在上海、南京、廣州等地,實現100%就業,營造出了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兩件證書”制度并建的氛圍。同時,用職業資格證書這個有力的手段,規范視光行業為培訓質量提高了職業培訓的影響力。目前,我們有深圳博士、天明、750、大全等多家視光行業多年與我們合作成為我們的實習基地,并招聘眼視光專業的畢業生,這與我們的“雙證培養”是分不開的,眼視光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已成為就業的真正“通行證”。
云南省有眼視光相關企業200余家,我們從各視光中心、眼科、眼鏡店,采用問卷調查,統計得出眼視光行業相關人員對眼視光執業資格認證的必要性及專業培訓的需求:從眼視光從業人員的學歷構成:碩士及以上學歷1.7%,本科17%,專科80%,高中及同等學歷1.3%;36.7%認為現在的眼視光職業培訓及認證較規范,56.6%認為一般,6.7%認為不規范;60%認為對眼視光從業人員進行規范的職業培訓及認證非常有必要,36.7%認為有必要,3.3%認為可培訓也可不培訓;50%認為規范的職業培訓及認證對眼視光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非常重要,45%認為重要,5%認為一般;65%認為眼視光從業人員進行規范的職業培訓及認證對更好的為診療對象服務有很大幫助,33.3%認為有幫助,1.7%認為可能有;53.3認為規范的職業培訓及認證對今后的發展非常重要,40%認為重要,6.7%認為一般;3.3%對規范的職業培訓及認證的發展趨勢非常有信心,60%有信心,36.7%持懷疑態度。
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我市務工農民越來越多,其權益維護已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妥善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全市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而且也關系到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問題的重要內容。漯河市總工會在去年年初對全市農民工權益維護情況進行調查,探索出本市吸收農民工加入工會、維護其合法權益路子的基礎上,今年按照省總工會的要求,再次分赴縣區、市直局委進行督導,到有關部門了解情況,深入基層和農民工當中,通過走訪、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實地調研。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全市農民工輸出情況。止××年月,全市外出務工人員累計萬人,約占全市農民人數的%,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約占農村剩余勞動力總數的%。從輸出地看,郾城縣萬人,舞陽縣萬人臨潁縣萬人,源匯區萬人。從性別上看,男性約%,女性約%。從年齡上看,—歲的約占,歲以上的約占%。從文化程度上看,初中以下占%,高中占%,高中、中專以上占%。從輸入地看,市外省內萬人,占%省外萬人,占%,境外多人。務工地點主要集中在沿海開放地區及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其中廣州、深圳等地區約占%上海、江浙等地區約占%,北京、河北等地區約占%省外其它地區約占%省內鄭州、新鄉、開封、安陽等地區約占%,省內其它市約占%。出國務工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阿聯酋、肯尼亞等國家和地區。從行業看,國內從業集中在建筑、制革制鞋、電子玩具、服裝、家俱、司機、保安等,國外從業涉及護士、建筑、制衣、船員、漁工等。
二漯河市三縣一區吸納、轉移農民工情況。止××年月全市共吸納、就地轉移農民工萬(吸納市外省外萬多人轉移本地萬人)。其中郾城縣萬人,臨潁縣萬人,舞陽縣萬人、源匯區萬人,市直萬多人。從事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汽車維修等。%以上的人員來自三縣一區和周邊市縣。工業企業中,大專以上的約占%,高中以下的約占%,女性占%,男性占%;建筑行業中,基本是初高中文化程度,男性占%,女性占%;商業和服務業中,初高中占%,高中以上占%,女性占%,男性占%;從事汽車維修的基本都是初高中文化程度,絕大部分是男性。
從收入看,月凈收入元以下含元的約占%,—元的約占%,元以上的約占%。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外出、就地轉移務工農民年均凈收入—元不等,如按元計算,年均創收億元。
二、做法及成效
“80后”一直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人群,特別是80后上班族,已經成為企業的基層員工和經理層的主力人群。
80后是變革的一代?還是頹廢的一代?他們又是如何看待70后的?
近日,搜狐新聞、中國最大的上班族網站忙否網與知名咨詢公司大度咨詢共同了《80后上班族生存狀態調查報告》,在北京CBD地區通過走進公司訪談的方式進行了1對1調查,原始調查樣本超過1000人,年齡限定在80-85年出生的用戶,最后由大度咨詢對數據進行嚴格的審核整理、分析,最終生成調查報告。
80后上班族58%討厭70后
有人說80后追求時尚和前衛?《80后上班族生存狀態調查報告》指出:58%的受訪者討厭70后。其中,15%的受訪者認為70后摳門,20%的受訪者認為70后太死板老套,23%的受訪者認為70后太假不敢講真話。
42%的80后認為70后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