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路徑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在此背景下,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對于其自身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然而,當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的研究相對匱乏,本文針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評估進行研究,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探索出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路徑,以期幫助大學生提升職業規劃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策略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約874萬,就業形勢依舊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發凸顯。現行的高校就業政策是大學生自主擇業,為了選擇合適的職業發展路徑,大學生應該增強自身職業規劃能力,培養正確的就業價值觀,避免沖動就業或不理性就業[1]。為了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應該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進行評估,借助理性分析,為大學生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使其在未來職業中體現自我價值。
一、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概述
《辭?!分袑Α澳芰Α钡慕忉屖牵鹤龀梢环N活動的本領,是腦力、體能、知識、技能的綜合結合。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是:大學生根據自身職業發展的主客觀基礎,結合大學這個職業生涯發展時期的特征,確定自身相對應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制定實現目標的實施計劃,并賦予確定時間期限的能力[2]。通俗地講,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是個人對自身的職業愛好、實際能力、知識等進行綜合分析的條件上,結合時代特點和現實環境,確定某一時期的最優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做出的一系列實際行動能力[3]。
二、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的重要意義
(一)完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
20世紀50年代,職業指導開始在國內高等教育中萌芽。后期,受各種主客觀原因影響,高等教育中職業指導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都被擱淺[4]。直到21世紀,我國正式開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由于起步晚,目前國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關研究還不全面。據調查,目前我國部分高校把職業生涯規劃設為學生的必修課,還有一些高校已經開展關于職業規劃教育的實踐活動,如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比賽、職業規劃專題報告等。雖然高校已經開始進行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但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對未來規劃發展時還存在迷茫,這體現出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還不夠完善。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進行科學客觀評估分析,有針對性地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可以豐富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體系,促進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提升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
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進行評估分析,可以幫助大學生看到自身關于大學生職業規劃上哪些存在欠缺,引導大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重要性,助力大學生看見未來,以始為終,進而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同時,還有利于大學生對自我加深了解,正確認識自我,進行自我剖析,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調整自我,明確自身的目標,不荒廢大學美好時光,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制定個人的學習與未來發展計劃,充分發揮大學生個人能動性,充分挖掘出學生個人潛在能力,為實現個人理想而不懈奮斗努力[5],有助于大學生實現職業之路成功,促成自我價值實現,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負責。
(三)為新時代培養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
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是以“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方向,培養出對國家和社會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從長遠出發,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幫助大學生了解每個專業、每個行業的職業發展要求和路徑,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用人單位需要人才的能力為基本原則,實現大學生與社會發展對接,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是國民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是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有助于積極引導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和支持,引導大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拼搏。
三、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存在的問題
縱觀現實學習與生活,會發現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會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大學生的職業知識片面
據《大學生職業適應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每年大約有60%的大學生畢業后變動工作兩次以上,32%的職場新人認為自身與當前的工作不適應,認為適應的只占到8%,超70%的人表示不喜歡當前工作[6]。眾多大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上都不清楚該專業未來的工作具體是做什么的,未來的工作需要對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是怎樣的,導致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存在盲區,對將來的職業沒有明確的思考、定位,找不到職業方向。目前,眾多高校已經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該課程與大學生的專業、年級、國家政策等匹配程度不高,缺少專門的職業規劃教師,使得眾多大學生對專業及職業掌握程度不高,對專業職業知識掌握存在片面性。大學生掌握的職業知識除了專業相關的知識外,還應該理解掌握人文科技素養、基礎知識、人際交流、為人處世、新事物學習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等在內的知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與他人交流溝通能力等,助力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多方面良好的人才。
(二)大學生的職業技能不足
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909萬,2022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將首次突破1000萬,致使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就業競爭愈演愈烈。由于高校的授課方式比高中更為自由和靈活,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專業學習上不認真,致使專業理論知識不足,相應的專業技能沒有掌握,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較差,很難掌握專業及職業的相關技能,在就業時,也就難以引起用人單位的關注,引發“就業難”現象[7]。另外,相比較學歷的重要性,用人單位越來越關心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綜合素質、專業素質,以及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而大學生在這一方面還有所不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表示,自身只需要在校課程及格即可,沒想過在實際生活中理論與實踐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這個過程需要學習。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技能要求,比如,機械專業,需要學生可看懂會畫二維、三維圖紙,具備CAD、Solidworks等軟件使用能力,可以自主設計變速器等零件,除此專業的要求外,還要求大學生提升與他人溝通和文字寫作等能力,這是因為產品圖紙等設計研發的過程包含多名員工參與、文檔的編寫需要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文字表達能力。
(三)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有待提升
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應該以職業道德為本,展現職業技能特長。職業道德是每個社會人都應該遵循的,無論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是否足夠強,但只要有職業道德,這個人就是高尚的。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自身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體現一定職業活動特征、調整職業活動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但在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中,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相關內容的評估較少,使得大學生對職業道德持消極態度。職業道德包含了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品質、職業責任,在一定程度上職業道德也體現了社會道德要求。每個從業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要遵守道德,例如,教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又如,新聞學專業的大學生,必須深入調查研究,給大眾報實情、講真話,不弄虛作假,不為了個人利益而隨意捏造、扭曲真實情況,需要保持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堅決反對“有償新聞”等不正之風,這就是新聞學專業未來的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在大學的學習與生活中,高校應將良好的職業道德教授給學生。
四、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路徑分析
本文從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存在的問題出發,站在大學生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三個維度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進行綜合評估。這三個維度保證了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的全面性,幫助大學生評估出自身關于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上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學習改正,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
(一)豐富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的“職業”知識
從“職業”知識的角度出發,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能力評估,不僅要評估大學生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還要從社會對人才、專業的要求、國家政策支持情況、行業發展趨勢、職業機會等角度考慮,全方位、多角度豐富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的“職業”知識,也讓大學生更加清楚關于“職業”相關的內容。同時,應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做好“職業”知識的儲備,保證大學生每年都進行“職業”知識的測試評估,再經測試對比后,使大學生對當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學習,為進入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俗話說,優秀的人始學于知識。“職業”知識學習的牢固,才能有后面職業技能的提升。知識是整個學習體系的根本,也是在“職業”知識的認識學習中,讓大學生更加清楚所學的專業是什么、專業的知識內容、專業的未來發展,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而明確職業的發展目標,制定合適的職業規劃。另外,“職業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一定的思維能力,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職業規劃能力做好鋪墊。
(二)提升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的“職業”技能
從“職業”技能的角度出發,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能力評估。作為一名大學生,不但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更要學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要知道未來想從事某種職業需要掌握的技能,這樣才能為未來的“職業”技能奠定基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尤其是在現階段“十四五”時期,我國產業正在轉型升級,對大學生技能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時,大學生必須在大學時期升華自己,多學習,掌握一技、多技之長,提升自我的職業能力,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奥殬I”技能應該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技能,一方面是基礎技能。計算機操作技能、適應社會技能、實踐操作技能、社交技能、表達技能等,這些是屬于基礎技能,無論哪個專業的大學生都應該學會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專業技能。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專業技能,要考慮專業職業的特殊性,個性化做好“職業”技能評估,讓不同的專業學生都能了解到自身專業職業需要的技能,進而做好相關技能的學習。比如,護士、醫生、教師行業需要相應的職業資格證,而計算機等專業則需要熟練掌握相關軟件的操作,可以獨立設計產品。
(三)遵循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的“職業”道德
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評估內容應該包含“職業”道德,提前讓大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社會人職業人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品德,尤其是在大四年級,大學生要面臨找工作,而誠實守信是每一名大學生應具有的品質。“職業”道德的內容應涵蓋職場禮儀、時間管理、思維方式、情緒管理、社會公德等內容,把不同社會“職業”的道德標準精細化提煉,讓大學生理解掌握有關職業素養及職業道德標準的理論知識,同時用一些案例間接告知學生職業道德重要性,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為高校培養德才兼備人才做好鋪墊,讓家長和用人單位對學生、高校滿意。“職業”道德應該從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作風、職業紀律、職業榮譽、職業責任心這六個方面出發,讓大學生深深感受掌握“職業”道德的重要性,銘記于心,并將之轉化到日常的實際行動中。每一名大學生都應遵守職業道德,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等,應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成為時代的建設者,實現個人價值,為家人謀幸福,為社會謀利益、為祖國謀發展。
五、結語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已經成為其綜合素質的一部分,本文從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上三個層面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進行綜合評估,能夠幫助大學生正視自身發展,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幫助大學生明確未來職業方向,優化大學職業規劃教育教學,引導大學生把自我發展融合到國家、社會的發展中,為國家、民族的發展貢獻個人力量。
參考文獻:
[1]襲開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結構及現狀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2]李婷婷.陜西地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7.
[3]楊潔,繆海燕.新生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提升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08):28-29.
[4]張國民.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與就業指導舉措[J].繼續教育研究,2021(03):85-88.
[5]彭婷.試析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素養的培養[J].知識文庫,2020(24):112+114.
[6]王欣濤,呂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效果評估與需求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04):18-20.
[7]周姊毓,李穎.殘疾學生職業能力評估發展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20,30(01):117-120.
作者:茍穎 單位:西安航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