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書記在發展和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書記在發展和改革會議上的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書記在發展和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首先,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發展改革系統的同志們致以親切的問候。省發展改革委自從掛牌以來,委黨組一班人帶領全體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一系列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圍繞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奮斗目標,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及資金支持,為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希望你們與全省發展改革系統的同志們一道,在新的一年里,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發展和改革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發揚成績,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不斷開創全省發展與改革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2004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及原因分析

2004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主要表現為:

全年全省財政收入完成5335億元,增速居全國前列;GDP、工業利潤和稅收以及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想講的是,如果把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放在全國的座標系中進行分析,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水平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呢?這是判斷一個省、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主要方法。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大家先看下面的幾組數據:我省GDP占全國GDP的比例,1999年為1.84,2004年占到2.23,份額提升20;我省財政收入占全國大盤子的比例,1999年為1.58,2004年為2.08,份額提升了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各省市區的排位,1999年為第31位,2004年排到了第19位;農民人均純收入1999年排全國第22位,2004年大約排到第18位。我省GDP絕對量從1999年的1507億元提高到2004年的30424億元,5年內提升了1倍;財政收入從182億元提高到5335億元,提高了2倍;環境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大氣污染、水污染總量均下降了10以上。

那么如何分析和看待近年來全省經濟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呢?還是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市場好、宏觀經濟形勢好和煤炭形勢好;二是經濟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省統計局最近的統計分析報告,對近10年來我省各主要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該報告顯示,全省煤炭產量從1994年的3.2億噸提高至2004年的5.2億噸,10年內產量增加了2億噸,而噸煤綜合平均價格從1994年的71元提高到2004年的200余元,按每噸煤平均價格上漲100元計算,僅價格提高就給我省帶來了數百億元以上的銷售收入,由此可知,煤炭行業對山西經濟發展的貢獻確實很大。但以1999年為界,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與前五年相比,煤炭創造的稅收占全省稅收的比重下降幅度達13.6;從近5年的情況看,煤炭所創造的稅收比重在逐年提升,2004年為22,僅比1994年的21高一個百分點。這就說明,近五年煤炭形勢好,產量增加,價格上漲,效益趨好,確實對山西經濟快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并不主要是由于煤炭行業形勢好所致,而是全省堅持不懈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非煤產業所致。通過幾年的經濟結構調整,我省的非煤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整個產業結構中,非煤支柱產業多元化的趨勢日漸顯現。冶金行業的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1994年為17,1999年為18.4,2004年達到27,10年內提高了10個百分點;煉焦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1994年為3,1999年為6,2004年達到1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1999年為4,2004年達到10;旅游業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1994年不到3,1999年為4,2002年為6。這些都說明,經過5年的結構調整,我省的支柱產業開始呈現多元化的局面,并不是煤炭一枝獨秀,也不是煤炭一損俱損。1999年煤炭形勢滑坡至最低谷,產量低、價格低、貨款回收率低,同煤集團作為全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竟然過的是“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難關”的日子,而現在通過5年的結構調整,情況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產業結構不僅多元化了,其內部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焦炭行業:1999年全省焦炭行業中,土焦、改良焦占到68,機焦占32,現在機焦占到81,其中大機焦占65。這一產品結構的優化,大大降低了噸焦生產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以致癌物苯丙芘的排放量為例,4.3米炭化室的焦爐規范生產,所釋放的苯丙芘僅為土焦的10。冶金行業:不銹鋼銷售收入占全部鋼鐵銷售收入的比例從1999年的13提高到2004年的30;電解鋁生產1999年以前全是自焙槽工藝,后來采用了預焙槽新工藝后,污染大幅度減小。煤炭行業:煤炭資源回收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洗選率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礦井平均規模從年產3萬噸提高到10萬噸,百萬噸死亡人數從2人下降到1人以下。特色農業:特色農業的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99年的30提高到2004年的48,提高了18個百分點,在特色農業帶動下,全省縣域經濟競爭力明顯提升,2004年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提升最快的百強縣排行榜上,我省22個縣名列其中。客運業:民航客運量迅速擴張,從1999年的40萬人增長到2003年的100萬人,2004年達到168萬人,5年增長了3倍,表明山西旅游業在振興,對外開放在加速,進出山西做生意、跑業務的人在增加,來山西辦事、交流、投資的人在增多。郵政業:2004年全省郵政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了12,增速居全國第2,總量在全國的排位從2003年的第20位前移至第18位,郵政儲蓄在全國的排位從2003年的第17位前移至第11位等。經濟領域、社會領域諸多可喜的變化,無疑都是結構調整成效的反映。也許有人會問,產業內部結構的變化怎么能叫經濟結構調整呢?結構調整就是各種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包括原材料、廠房、機械設備等)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省、市)、不同產業(一、二、三次產業)、不同行業(幾十個行業)、不同亞行業(幾百個亞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產品間分配的比例。為什么要進行結構調整呢?從我省的情況看,我省是從1999年啟動了新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的。當時我省面臨的形勢很嚴峻,全省人均GDP在全國的排位從1979年的第10位,后退至1999年的第20位,平均每2年后退1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年排全國倒數第1位;環境污染名列全國第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特殊的產業結構,使得生產要素集中配置在那些消耗高、污染高、效益低(“兩高一低”)的行業領域,并因此導致了經濟總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在全國地位的下滑。這是我省特有的經濟格局、自然資源格局等各種因素在改革開放以來共同作用和演化的結果。結構調整就是要針對我省“兩高一低”的格局,并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但是,結構調整絕不是不發展煤炭產業,把“煤、焦、鐵”換成別的產業。因此,當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發展“潛力產品”、推出了“1311”調產規劃,即不管是什么行業、什么產品,只要符合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兩低一高”)的標準和方向,我們就大力支持,鼓勵其發展。通過五年的艱苦工作,結果如何呢?煤炭還是大產業,但其效益明顯提高;冶金成為更大的產業,效益也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業過去力量很小,但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也在壯大;旅游業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等。這就是結構調整朝著“兩低一高”的方向發展的結果投資結構的優化成為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的支撐和動力。從投資運行過程看,所有的生產要素凝聚為一種東西,即貨幣。不管是土地、勞動力、還是原材料、機器、廠房,最后都是通過資金(即投資)來表達。投資主要分為基本建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兩大類。

近五年來,我省的總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從1.9提高到2.0。技改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從1.9增長到2.9,增加了50。大家知道,技改投資的邊際效益是很高的。以太鋼為例,太鋼1999年的銷售收入是87億元,總資產240億元,利稅為9.8億元。太鋼從2000年—2004年累計共投入49億元資金用于技術改造,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投資并不是用于增加廠房和征地,而是用于對關鍵設備進行改造。技改的效果很明顯,2004年其銷售收入達到280億元,比1999年增長2倍多;利稅達到42億元,增長3倍,總資產達到300億元;噸鋼耗標準煤從1999年的1198千克降至898千克,噸鋼耗水從1999年的23噸降至8噸;煙塵年排放量從1999年的3.1萬噸降至6780噸,下降了70。技術改造產生了投資少、效益大、消耗少、污染少的效應,收到了“兩低一高”的效果。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我省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除了市場因素、煤炭形勢好的因素、宏觀經濟形勢好的因素之外,結構調整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三句話可以對全省的經濟結構調整進行評價:一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經濟結構調整戰略決策,對山西經濟發展、對山西人民的意義,怎么估價都不會過高;二是通過全省人民5年來的努力和實踐,結構調整確確實實取得了進展和成績;三是結構調整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現在面臨的問題、困難和矛盾仍然很多,推進結構調整任重道遠。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困難和矛盾有哪些呢?我省的產業仍然過度依賴于資源,消耗仍然很高,我省萬元GDP耗電量高出全國30多;我們的效益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省的工業資產貢獻率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的位次雖然前移了幾位,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省仍然是全國的污染第一大省等。因此,大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任重道遠。

二、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幾點認識

去年8月份,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大會,作出了把山西建成全國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重大戰略決策。關于這一戰略,我談五點認識。

第一,關于這個戰略決策的含義

1999年省委七屆九次全會提出了我省未來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總思路,即“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抓好五項創新,實現三個提高”。就是要通過技術、金融、人才機制、環境和觀念等方面的創新,使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最終達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提高全省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目的。這一思路,我們簡稱為“1253”思路。去年8月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雙新”基地)的戰略,就是對省委七屆九次全會提出的戰略思路的完善和提升。它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即在“1253”這個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山西省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定位,明確了山西省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目標定位;第二層含義,這個定位是從山西的省情出發作出的。長期以來,我省一直是全國的能源基地,也是老工業基地,在此基礎上,體現與時俱進,順應新型工業化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這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符合山西省情,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重大戰略選擇。

第二,“雙新”基地新在何處

大家知道,全世界公認的新能源指的是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等五方面,這些都是可再生的能源,而我省的煤炭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我省建設“雙新”基地中的新型能源不是指經濟學意義上所謂的新能源,我省的新型能源基地其“新”在對我省老能源基地進行新型化改造。我省是老能源基地,是上世紀80年代建起來的全國的能源基地,現在我們把它叫做老能源基地,現在對進行新型化改造是因為老能源基地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資源消耗過大,資源回收率過低。

我省的鄉(鎮)、村辦小煤礦每挖1噸煤要耗5—10噸資源,資源回收率僅為10—20,全省煤炭平均資源回收率也只有30多,而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每挖1噸煤只耗1.2—1.3噸資源,資源回收率是80左右。有人分

析,按照現在煤炭的供需情況計算,中國的煤炭只能夠再挖70年,山西的煤炭如果按目前狀況開采,40年就挖完了。事實上,有的礦已經挖完了,比如,大同的侏羅紀煤,再過8年就挖完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二是挖煤造成了水資源的嚴重破壞。

每年我省僅挖煤就破壞地下水資源10億立方米,而我省投資103億元建設的引黃工程,每年引到太原的水量僅有6.4億立方米。

三是挖煤導致嚴重污染。

礦井廢水未經處理大量排放出來,其中有害物質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我省的新生嬰兒缺陷率在全國排名第1,每1萬人中有181人,而在礦區平均1萬人中有400多人。

四是挖煤造成地面沉陷。

水系破壞了,地下挖空了,地面肯定要沉陷。太長高速公路途經潞安礦務局有1公里多的路段處在采空區,本來修這段路正常只需要2000—3000萬元,但要把這段采空區真正處理好,卻需要多花3億元;正在準備建設的石太鐵路客運專線,原來計劃從陽泉走,但因該地采空區太多,風險大,不得不改道盂縣,多花好多錢,但如果從采空區走,投資將會更大。采空區沉陷在礦區已經造成房屋倒塌、水源破壞等問題。沉陷治理需要大量的資金,國家拿出280億元國債治理全國統配煤礦采煤沉陷,山西占1/4,需70億元,但要求省里配套60,這樣下來總投資最少是150億元,這還僅僅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我省七大礦務局煤炭產量占全省的一半,大礦之外的煤礦產量也占總產量的一半,沉陷治理還需150億元,這兩項投入總計達300億元。

五是挖煤帶來大量的煤矸石堆積。

全省煤矸石堆積大約為10億噸,大量有害物質通過雨水滲漏到地下,破壞了土壤,破壞了地下水資源等。這些問題都是老能源基地建設留下的問題。現在我省要通過新型工業化的辦法改造老能源基地,這就叫做建設新型能源基地。所謂的新型化并不復雜,就是發揮我省的優勢,克服我省的劣勢,用先進的、適用的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降低消耗,降低污染,提高附加值。如果全省的煤炭資源平均回收率提高到50,那么,現在挖5億噸煤用的資源可以挖10億噸煤,或者說挖5億噸煤只用現在一半的資源,這就叫做新型化。提高洗選率、提高資源回收率、提高集中度、提高安全率、提高非煤產業率、延長產業鏈,就是煤炭產業新型化。我們把煤炭用于坑口電站發電,產生6倍的效益,煉成焦炭產生8倍的效益,再把焦炭用于煉鐵,鐵再變成鑄件,又是若干倍的效益。由此可見,新型化并不見得非要使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不可。比如洗煤,過去煤炭挖出來就大部分以原煤賣出去了,對經濟效益可觀的洗煤重視不夠,洗選率很低。如果我們將更多的原煤入洗,附加值將進一步提高。近幾年,山西焦煤集團利用國際先進的洗煤技術改造了七個洗煤廠,精煤產出率可以提高3.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同樣多的原煤,過去生產1000萬噸洗精煤,現在則可生產1035萬噸,產量增加35萬噸,效益就是1.5億元。洗煤不僅降低了消耗,提高了效益,更重要的是節約了運力。我省每年煤炭產量5億噸,如果入洗率提高10,就能多洗5000萬噸,按照70的洗精煤產出率計算,洗煤過程形成1500萬噸的洗中煤和煤矸石,也就是說,通過提高10個百分點的洗煤率,就節約了1500萬噸的運力。同時,每噸運力最少節約100元的運費,1500萬噸的運力等于節約了15億元的運費,這就是新型化。去年8月份召開的全省經濟結構調整會議上,提出了我省發展七大優勢產業的戰略目標。第一大優勢產業即涵蓋了煤炭、電力、焦炭,其他六個優勢產業分別涵蓋了機械裝備、冶金、化工、輕工、醫藥、特色農業、旅游、文化、房地產、新材料等行業,這些領域都是我省的比較優勢所在。比如旅游,我省有全國最好的人文旅游資源,但是我省的旅游收入在全國排第26位,因此,我省是旅游資源大省,收入小省,要通過結構調整使這些新興產業規模化。醫藥業方面,我省有五種藥材產量是全國第一;特色農業、小雜糧、干鮮果、反季節蔬菜也有很大的優勢。我省的蘆筍占世界市場的40,核桃產量是全國第一,但是銷售收入很小,附加值很低,下一步要通過擴大規模,通過深加工來提高效益。

第三,如何推進“雙新”基地建設

這方面內容田成平書記、張寶順省長在去年8月份的結構調整會議上講的非常明確,就是抓住七大優勢產業領域,按照比較優勢的原則,降低消耗、降低污染、提高效益、延伸產業鏈,盡快做大做強。七大產業領域具體怎么推進,要有抓手。張寶順省長提出三大抓手:一是通過重點骨干企業來推進;從全省選50家企業,由重點骨干企業來推進;二是通過發展開發區、工業園區的辦法來推進;三是通過發展新型產業基地的辦法來推進。省政府已經對此進行了責任制分解,將七大產業分解到相關分管副省長和部門抓落實。

第四,政府在推進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當然,政府不能包辦代替企業決策,不能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必須讓市場充分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政府絕不是無所作為的。政府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要抓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規劃引導”。

我省“十五”計劃提出的實施八大戰略工程、構建六大支撐體系,就是對結構調整進行規劃和引導,從“1311”規劃,再到行業結構調整方案,都提出了鼓勵什么,限制什么,如何鼓勵,如何限制,這就是政府的“規劃引導”作用。

二是“政策扶持”。

我省每年拿出6—7億元資金用于貼息入股,帶動銀行貸款100多億元。如,為了鋼做成世界第一強鋼鐵企業,我省按資源有償使用的原則,給太鋼有償劃撥了煤礦、鐵礦、上了自備電廠,改造了焦爐,這幾項總算下來,太鋼一年可以增加幾十億元的利潤空間,即使全球競爭加劇,同樣規模的企業賠幾十億元,太鋼也持平了,同樣,別的企業賺錢了,太鋼就能賺的更多,這就競爭力。

三是“改善服務”。

就是要提高各級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我們不可能一下對全省的服務環境進行徹底的改造,但是要通過改革,特別是通過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首先改善對“1311”重點調產企業,對“雙新”基地七大優勢產業領域的服務。

四是“促進改制”。

七大產業領域有成百上千個企業,按照國家的要求,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純私營企業和純國有企業競爭力都不強。政府就是要推進企業改制,促使其改制成有限責任公司、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等經營方式。企業只有改制了,才能獲得政府政策支持。改制后的企業獲得了新的動力,發展就更快了。

五是“強制淘汰”。

這是用來解決經濟外部性問題,也就是企業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焦炭企業,其生產要污染水源、污染大氣、危害人民健康,政府就要強制關掉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大的焦炭企業。如土焦、改良焦,就要堅決關閉、取締而且還要逐步關掉2.5—2.8米的焦爐,并制定推行強制性技術準入、環保準入標準,這些都是解決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不能迷信市場經濟,把市場經濟絕對化,早在上世紀30年代,凱恩斯就提出宏觀調控有效性理論,就是強調國家對宏觀經濟的有效干預。在我省這樣一個欠發達國家的欠發達地區,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市場經濟,如果那樣做,將會污染更大,資源破壞更厲害,因此,必須進行必要的干預,政府要強制淘汰那些工藝落后、破壞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及設施。

第五,“雙新”基地與近年來出臺結構調整政策之間的關系

對這個問題,社會上有一些模糊的認識,我想簡單的說明一下。我省近幾年出臺的政策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1311”規劃;二是行業結構調整實施辦法。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絕不能動搖,要繼續抓下去。那么,“1311”規劃和行業結構調整與“雙新”基地建設是什么關系呢?我認為它們之間是互相包含的關系。

首先,“雙新”基地是一個戰略決策,是山西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這個定位要比任何規劃都要高。

第二,“雙新”基地的七大優勢產業包含了我省行業結構調整方案所涉及的13個行業。

第一個方面的優勢產業是加快以煤炭為基礎、以電力為中心的能源產業的發展及其延伸與開發,這一優勢產業領域就包含了行業結構調整方案中的煤炭、焦炭、電力三個行業;第二個方面的優勢產業是發展以不銹鋼和鋁鎂合金為主的金屬材料及其制品工業。這主要是針對冶金行業的結構調整,對應于行業結構調整方案中的冶金行業;第三個方面的優勢產業是整合提升裝備制造業,對應于行業結構調整方案中的機械裝備行業;第四個方面的優勢產業是發展具有山西優勢的化學和醫藥產業,對應于行業結構調整方案中的化工行業和醫藥行業;第五個方面的優勢產業是發展新型材料產業,對應于行業結構調整方案中的新材料產業;第六個方面的優勢產業是發展以特色農業為基礎的農畜產品加工業,包括了行業結構調整方案中的特色農業,也基本涵蓋了食醋、煙草、釀酒、乳制品、特色紡織等在內的輕工行業;第七個方面的優勢產業是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包括了行業結構調整方案中的旅游業、文化產業和房地產業。因此,這七個優勢產業涵蓋了行業結構調整方案的13個行業,它們之間相互滲透,而且七大優勢產業是對13個行業的高度概括和提升,更加精煉,更加突出重點,是與行業結構調整一脈相承的。因此,全省發展改革系統的同志們要認真學習并完整、科學、準確地理解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這樣才能真正把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落實到位。我們在座的所有同志都負擔著向全省人民宣傳、推進“雙新”基地戰略的責任與義務。

三、對全省發展改革系統今年的工作提幾點要求

第一,統籌推進“雙新”基地建設“雙新”基地建設是全省經濟工作中的頭等大事,全省發展改革系統要認真抓好這項工作。具體講,就是要切實抓好人才、資金、改制、服務、環境、所有制結構等方面的工作。要按照省政府責任制的分解要求,制定新型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及推進的具體辦法和措施,要落實組織機構、人員、隊伍等方面的工作,把這項工作做好,爭取在2005年取得比較大的進展。

第二,科學制定“十一五”規劃

“十一五”規劃是建國以來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規劃更具有戰略性和指導性,更注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更注重產業引導和發展模式的引導,而具體的行政性制約和安排將大大弱化。需要強調的是,我省制定“十一五”規劃,要結合國家的戰略部署,要結合我省省情,克服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劣勢,突出比較優勢。比如,資源問題。資源對全國、全球的經濟約束越來越大,對山西來講,過去我們講山西之長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我認為再不能簡單地講山西之長在于煤這句話了,因為挖煤不僅破壞生態,污染環境,還會帶來采煤沉陷等社會問題。因此,要切實把資源保護、資源有效利用等問題抓在手上。制定“十一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雙新”基地作為主線,把資源的有效利用、資源的節約和保護作為規劃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當然還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問題、統籌城鄉發展問題、“三農”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等方面的內容。

第三,加大改革工作的推進力度

省發展改革委去年四月份掛牌,在原來發展計劃職能之外,又賦予了新的職能,即推進改革。改革的工作千頭萬緒,但現在最核心的任務就是推進投資體制改革,這是當務之急要抓到手上的。投資體制改革的對象,不僅僅是國家給我省的投資,也不僅僅是全省統籌的8.8億元省級基本建設資金,也不是省里的26億元,而是全社會180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及其使用方式。要用投資改革引導和優化生產力布局,引導1800億元投資的生產要素向“兩低一高”行業和調產企業傾斜,實現省委、省政府“雙新”基地布局的要求,這是最核心的概念

也是一件大事。要認真總結借鑒國內外和兄弟省市的經驗,總結和吸收我省的經驗和教訓,推進規劃的編制工作。

第四,繼續搞好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的一件大事。我省宏觀調控近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國家已經明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下一步我省的宏觀調控工作還要按照國家的整體部署進一步繼續加強。全國的煤電油運緊張,我們要利用好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在保護資源、提高資源效益的前提下,把涉我省煤、電、運方面的工作往前推。同時,抓住宏觀調控的大好機遇,把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企業、設施、產品淘汰掉,通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雙新”基地建設。

第五,加強調查研究,搞好隊伍建設

我們要開展的工作很多,任務很繁重,要做好這些工作,必須加強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信息。調查研究一方面要深入到基層,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尤其是通過互聯網了解全世界的情況,還可到外省外國了解情況。只有通過對各種信息比較、分析、篩選、提煉,用以指導我們開展工作,才能夠制定出供省委、省政府決策的好建議。省發展改革委歷來都是省委、省政府的參謀部,當好參謀一定要搞好調研。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轉變思想,轉變作風,依法行政,提高服務質量,按規矩辦事,防止腐敗,這些工作都要在過去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和感想,借此機會與大家交流一下,僅供參考。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各項工作更上一層樓,結果是全省的產業在壯大,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在全國的地位在上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托克逊县| 新津县| 怀集县| 盘锦市| 应城市| 栾川县| 东丰县| 叙永县| 栖霞市| 临夏市| 漳浦县| 裕民县| 颍上县| 文水县| 樟树市| 博兴县| 柞水县| 都兰县| 红河县| 江北区| 鄂温| 甘泉县| 宽城| 涡阳县| 盐津县| 鱼台县| 仙桃市| 常州市| 长治县| 毕节市| 桃源县| 闵行区| 志丹县| 吕梁市| 冕宁县| 湖口县| 长海县| 武定县| 玉屏| 宜昌市|